地震的破壞性有多強?十五級的超大地震地球能不能扛得住?

2021-01-19 騰訊網

地震到底有多可怕?十五級地震是否可以毀滅地球?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震是一種極其普通和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於地殼構造的複雜性和震源區的不可直觀性,關於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麼的問題,至今尚無完美的解答。

但目前科學家也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據統計,全球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僅有百分之十五的地震與板塊邊界的關係不那麼明顯,而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在地震帶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臺灣省,在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這裡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三。

歐亞地震帶從地中海向東一至今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後向南京、中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兩。外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勘察加,分布比較零散,大洋中及地震活動帶自地震活動帶蜿蜒於各大洋中間,幾乎彼此相鄰,總長約六萬五千公裡,寬約一千到七千公裡,其軸部寬一百公裡左右,大洋中及地震活動帶的地震活動性較之前兩個帶要弱得多,而且均為淺源地震,尚未發生過特大的破壞性地震。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發生大大小小的地震大約有五百萬多次,並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區都會發生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夠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夠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他被公認為地球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一九六零年五月二十一號下午三時,智利發生了九點五級大地震,又稱為瓦爾迪維亞大地震,是迄今地震觀測史上,由儀器記錄到的震級最大的地震,從這一天到五月三十號,該國連續遭受數次地震襲擊。地震期間六座死火山重新噴發,三座新火山出現,這次大地震還引發了二十世紀最大的一次海嘯,掀起的浪潮高達二十五米,跟日本和菲律賓的東部沿海地區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如此大範圍的災難造成的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是無法估計的。

經過智利海岸線下的斷層帶出現了長約一千千米的斷層,斷層兩側的構造板塊互相交錯,滑移了二十到三十米,短短幾分鐘內釋放出來的能量已經接近地球在單獨一次地震中可以釋放能量的上限。震級是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由級來表示。震級的標度最初是美國地震學家裡克特在一九三五年研究加利福尼亞地方性地震時提出,的規定以震中至一百公裡處標準地震儀的常用對數為該地震的震級,後來發展為遠臺及非標準地震儀記錄經過換算也可以用來確定震級。

震級分面波震級、體波震級、近震震級等不同類別,彼此之間也可以換算。用裡克特的測算方法計算,到兩千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沒有超過八點九級的,最小的地震則可以用高倍率的威震夷威特到負三級,按震級的大小又可劃分為超威震、威震、弱震或稱小震、強震或稱中震和大地震等。弱震震級小於三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察覺,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三級,小於或等於四點五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中強震震級大於四點五級,小於六級,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六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八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係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一般震中這個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

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他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即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就像一顆炸彈爆炸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藥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比是烈度,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夠引起巨大的波浪成為海嘯,在大陸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會引發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壞性地震如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十二公裡,地震釋放的能量決定地震的震級,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越大,地震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三十倍,震級相差零點一級,釋放的能量平均相差一點四倍。

一九九五年,日本大阪神戶七點二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一千顆二戰時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的原子彈能量。據測算八級地震大約相當其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五千六百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能量。而十五級地震可能是真的可以毀滅地球,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浙江歷史上無破壞性地震?寧波曾發生過5.5級地震
    磐安地震發生後,手機拍攝到的破壞情況浙江歷史上無破壞性地震?錯!對此,有網友解釋「浙江不是沒有地震,而是浙江歷史上無破壞性地震」。那這個說法對了麼?不好意思,還是錯的。「浙江歷史上共發生過12次破壞性地震。」浙江省地震局震害防禦處處長徐剛說。雖然浙江地震的強度沒有像西部地區那樣強,頻度也沒那麼高,但在歷史上也發生過破壞性地震,最高震級達到5.5級。
  • 最近全球接二連三出現強地震,地球內部變活躍?又一個6.1級來了
    趣味索探訊 或許是地球內部在快速變動的原因,或許是別的什麼原因,近期地球突然一下子變得異常活躍,多個大地震接二連三出現了,一改之前低迷了半個多月的局勢,在北京時間3月23日,東太平洋中部出現了一個6.1強地震,3月25日,離我國不遠的千島群島出現了一個7.5級強地震,在2020年算得上是第2個大地震。
  • 7級以上大地震有沒有可能只是更大地震的前震?地震前兆有哪些?
    異臭是否是超級大地震的前兆?日本一定不是一個「談震色變」的國家,所以,你甚至可以在日本新聞周刊《AERA》中看到:海溝地震研究人員表示某某地方可能發生9級大地震,正如日本地質學家宍倉正展曾表示千島海溝區域有可能會發生大地震,而地震規模很可能於當年的3·11日本地震不相上下。
  • 江蘇9日現3.8級地震 地震局稱無破壞性地震前兆
    如東海域3.8級地震 蘇州上海抖了抖  江蘇省地震局稱,近期全省沒有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前兆  「剛剛我們辦公室檔案櫥搖晃了一下,我正在找資料,真怕砸下來。  專家說,歷史上,這裡曾經發生過20多次5級以上地震,但都沒有產生大的破壞,而且,從目前監測到的情況來看,江蘇近期沒有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前兆,請市民不要擔憂。  網友發帖:感覺就像急剎車  「當時,我正在找資料,感覺櫥突然晃了晃,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地震了,趕緊跑。」
  • 地震預警的「能」與「不能」
    ,從而使距離地震較遠的地方在破壞性地震波還沒有到達之前可以避險和逃生。地震預警的原理是什麼呢?由於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每秒僅為幾公裡,相對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每秒30萬公裡要慢得多,人們就將地震發生的消息用電磁波手段(電話、廣播、電視、網絡、手機)迅速地傳給遠方,在距離發生地震較遠的地方,收到警報時地震波還未到達,從而採取緊急措施進行逃生和關閉電、氣、水等生命線設施,使地鐵、高鐵減速等。
  • 地球上最高級別的地震是幾級?
    即使人類現在處於科技時代,也無法避免地球的內部運動產生的自然災難。比如說板塊與板塊之間的運動所產生的地震。這些地震有大有小,頻頻發生,出現在地球的各個地方。在科學家調查的數據顯示,地震發生的次數竟高達50萬次以上。
  • 唐山又發地震?地震是如何產生的呢?
    唐山發生地震?地震是怎樣產生的呢?如何儘量逃脫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有網友表示,在地震發生前,電視裡彈出了預警信息。
  • 全球年均有18次7級以上地震 從預警到預測有多遠
    這次預警是由四川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和阿壩州共同開發的大陸地震預警網發出的。預警系統與汶川等地的電視數字終端相連接,若監測到強震,電視畫面便立即切換成報警倒計時,如果小於3級,屏幕下方則有滾動字幕的提示。據介紹,這已經是預警網第三十八次成功預警破壞性地震。在驚喜驚奇之後,不少人心中不免有這樣的疑問:現代科技實現了「神舟飛天」「蛟龍探海」,能不能像預報天氣那樣預報地震呢?
  • 山東煙臺發生3.2級地震,為什麼地震越來越頻繁?
    根據地質數學考察,現階段地球板塊運動並未處於高峰時期,地震的頻率相比於以前也並沒有明顯的增高。問:地震頻繁,我該擔憂嗎?要知道,3級以下的地震人們大多數不會有任何感覺,4級以上才會有比較明顯的震感,只有極少數5級以上的地震才有破壞性!
  • 人類歷史上最強的地震有多強?9座火山同時噴發,餘震持續一個月
    在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都要遵循自然規律,生死輪迴是客觀存在的,它不能夠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作為這個世界上最高級動物人類永遠都無法抵擋自然災害的發生,即便科技已經到達了非常發達的階段,它也只能提前預測自然災害,不能去阻擋自然災害。
  • 由一次破壞性地震揪出背後四大「幫兇」,看中國地震帶...
    了解中國地震帶分布,可以從我國山脈走勢找到關聯。  中國地震帶處在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作用區域,再加上歐亞板塊深部地球動力作用的影響,巨大的晚第四紀活動斷裂十分發育,而這些斷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溫床。有歷史記載以來,中國大陸的幾乎所有的8級和80%-90%的7級以上的強震都發生在這些斷裂的邊上。
  • 日本發生芮氏6.8級地震 能引發海嘯的地震屬於什麼級別?
    延伸閱讀6.8級地震屬於什麼級別地震地震震級分為九級,一般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簡稱震級。1.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2.M≥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如9·7彝良地震)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5. M≥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如8·3魯甸地震,2·6高雄地震)。6.
  • 印尼官方提醒近期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沿海可能發生強烈地震和破壞性海嘯
    自10月15日以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南部南巴蓋島附近海域接連發生數十次4級至5.6級不等的一系列地震活動,印尼氣象學氣候學和地球物理局【BMKG】提醒公眾提高警惕。從美國地質調查局官網查詢數據顯示自10月15日至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南部南巴蓋島附近海域已經發生了11次4.5級至5.6級不等的地震,其中5級至5.6級地震就發生了7次之多。
  • 2018年6月有4次6級以上地震!地球最近地震火山有點多?
    時間是當地時間29日22時56分,北京時間是30日上午11時56分,深度達到了24.8公裡,6的火山多地震也算不少了,日本也在6約發生過地震,根據歐洲地震局的數據統計,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達4次(數據參考)。
  • 2018年6月全球5級以上地震達133次,6級地震達4次!
    根據中國地震網數據顯示,我國的地震數據還是比較大,數據統計了我國2018年的上半年的數據,總計發生3級以上的地震達到了258次,還好的就是7級以上是0次,所以產生的破壞性相對較小,但是6到6.9級的地震有3次,最為嚴重的就是我國的臺灣地震發生了6.5級。
  • 12級超大地震的力度有多猛?相當於30萬顆「沙皇炸彈」同時爆炸
    地震,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歷史上人們曾多次遭受地震的荼毒,它驚人的破壞力讓人感到十分恐怖。在地震面前,沒有什麼偉大可言,再優秀的人也只能束手就擒,能活下來的,基本上是僥倖。可是地球的半徑長達6300多公裡,迄今為止,依靠鑽探技術的幫忙,人類能夠探測到的深度也才12公裡。想要知道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也許有時我們能得到一些徵兆和預警,但我們卻來不及反應。根據地震產生的能量,科學家們大致把它分成了幾個等級。
  • 北海道5.0級地震:地震發生時我們該怎麼辦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消息,北京時間30日16時54分左右,日本北海道南部地區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29.9公裡。日本北海道南部發生5.0級地震。(圖片來源: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截圖)延伸閱讀 地震發生時我們該怎麼辦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1.大地震時不要急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
  • 地球「生氣」了?15天發生6級以上地震達7次,有一個7.8級
    根據EMSC全球地震科學數據顯示,9月上半月,也就是9月1日至9月15日(15天),全球總計發生5級以上地震(含5級)達93次,這半月的數據就基本接近上百次了,地球真的「發怒」生氣了不少?這樣的數據雖然在整體上比較小,但是也是比較多了,畢竟都是在5級以上,下半月還不能確定有多少的地震發生,但是對人類的影響是存在的,全球基本每天都有地震,這些也是見怪不怪的,大家數據參考下就可以了。
  • 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這次地震屬於什麼級別
    延伸閱讀:6.0級地震屬於什麼級別地震地震震級分為九級,一般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簡稱震級。1.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1.大地震時不要急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
  • 臺灣花蓮發生3.5級地震:最大震度4級 地震深度18.3公裡
    延伸閱讀3.5級地震屬於什麼級別地震地震震級分為九級,一般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簡稱震級。1.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2.M≥7級,小於8級的稱為大地震(如8.8九寨溝地震,4·14玉樹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地震)。7. 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遇到地震時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