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的「能」與「不能」

2020-12-18 網易科技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地球物理信息技術科學傳播團隊 陳會忠 沈萍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汶川地震以後,特別是日本3.11地震以後,「地震預警」這個名詞熱了起來,新聞媒體、微博微信上時不時地就出現地震預警的消息和報導,有些報導還把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混淆起來。公眾和很多網友不斷地來詢問:什麼是地震預警,地震預警是怎麼回事,怎樣進行地震預警,地震預警真的能救命嗎?

地震預警是怎麼回事?

要了解地震預警,先要了解一下地震和地震波。地震是地殼巖石斷裂在極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能量的結果,這種巨大的能量可以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的彈性波,我們稱為地震波(圖1)。

圖1 近震記錄

地震波在地震發生後會主要產生兩種類型的波,一種是體波,包括縱波和橫波,其中縱波也稱為P波,橫波也稱為S波。縱波是擠壓傳遞的波,橫波是剪切傳遞的波。另一種是面波,是由縱波、橫波在地表相遇後疊加而成的混合波,其波長大,只能沿地表面傳播。大地震發生後,對地面造成破壞的主要是橫波(見圖2),當然面波也會造成地面建築物的破壞。

圖2 地震縱波和橫波示意圖

「地震預警」簡單地說,它是在大地震發生以後,請注意是「地震發生以後」,在發生地震附近的地震監測臺站檢測到地震,馬上發出警報:「我這裡地震了!」,從而使距離地震較遠的地方在破壞性地震波還沒有到達之前可以避險和逃生。

地震預警的原理是什麼呢?由於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每秒僅為幾公裡,相對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每秒30萬公裡要慢得多,人們就將地震發生的消息用電磁波手段(電話、廣播、電視、網絡、手機)迅速地傳給遠方,在距離發生地震較遠的地方,收到警報時地震波還未到達,從而採取緊急措施進行逃生和關閉電、氣、水等生命線設施,使地鐵、高鐵減速等。這樣就可以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失,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這就如同防空警報一樣,知道敵機已經起飛了,拉響防空警報,提醒人們躲避。

地震預警應該叫「地震警報」

可能有人會質疑,這明明是警報,怎麼能被稱為預警?

確實如此,「地震預警」這個名詞中的「預」字往往使人們認為是指在地震沒發生時或者地震發生之前發出的警報,因為在漢字裡「預」字有預先之意,所以很多人常常會把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相混淆。地震預報是指地震發生之前發出的預測報告。這裡還需要說明,由於地震是發生在地殼的內部,人類現在還無法動態觀測和探測到地球深部的環境變化和地震發生的過程,因此目前還無法科學驗證地震發生的原因及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

地震預警這個詞是從英文「Earthquake Early Warning」翻譯過來的。準確的中文應譯為「地震報警或地震警報」,而不應譯為「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容易和地震預報混淆起來。在日本稱「地震預警」為「地震緊急速報」,美國在加州新建立的地震預警試驗系統就稱為「Shake Alert」系統,即震動警報。在中國儘管我們一再呼籲不要再用「預警」這個詞,但是約定俗成,改起來也不容易。所以目前所說的地震預警,就是地震警報!

如何進行地震預警?

如何進行地震預警呢?人類早就有地震預警的設想,例如,1868年美國舊金山日報刊登的地震預警的設想,就非常形象地告訴我們如何進行地震預警。由圖3我們看到,地震發生後縱波和橫波由震源向外傳播。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大約6公裡/秒,但震動相對較小,破壞性也小。橫波傳播速度較慢,大約3.7公裡/秒,攜帶能量大,是地震發生時造成破壞的主要元兇。地震預警系統就是利用震中附近監測儀器捕捉到地震縱波後快速估算地震參數,比如發震時刻、地震強度、地震位置、震中烈度等,並預測地震對周邊地區的影響,搶在橫波到達震中周邊地區之前,通過電子通訊系統,如廣播、電視、網絡、電話、手機、報警器等發布警報信息。在圖3的右下方還把中國的侯風地動儀畫上去了。19世紀的地震監測設備很簡陋,監測臺站也很少,因此無法實現地震預警的設想。地震預警需要密集地震觀測網和智能化的處理系統,這樣才能保證大地震發生後快速發出地震警報,所以人類百年以前的夢想,今天才得以實現。

圖3 1868年舊金山日報刊登的地震預警設想

地震預警是有盲區的

地震預警能不能救命,是不是萬能的呢?不是一直說地震報警是給遠處的人們發出地震警報,那麼地震發生較近的區域警報有用嗎?確實,地震預警在原理上就存在一個難以避免的「預警盲區」。

圖4 地震預警盲區示意圖

圖4是地震預警盲區的示意圖。紅星為震源,紅房子為地震臺。前面我們說過從地震發生到發出警報需要時間,這個時間包括:(1)地震波從震源到達地震臺與(2)地震臺收到地震信號再判定地震所需時間的總和。在這段時間裡,地震波照樣傳播,這段時間對應的是橫波傳播距離,我們稱之為地震預警盲區。

假設最理想的情況是地震臺正好在大地震的上方,也就是在震中位置。如果地震發生在12公裡深,按照地震縱波傳播速度6公裡/秒,則地震縱波傳到地面地震臺大約需2秒鐘,地震臺收到地震波後需要進行快速的計算,從而確定前述的地震參數。目前全球最高水平的計算需要使用前3秒地震波,這樣最短時間需要5秒中才能發出地震警報,這時地震縱波已經走了30公裡左右,地震橫波也已經走了將近20公裡左右,我們稱縱波走過的半徑30公裡和橫波走過的20公裡以內的區域為縱波和橫波的地震預警的盲區。如前所述由於地震破壞的元兇是橫波,所以一般指橫波的地震預警盲區為地震預警盲區。顯然在盲區內警報收到時,有破壞力的橫波已經到達或過去了。

對於中小地震,地震預警作用有限。而大地震在盲區以外的一定區域仍會產生強烈震動,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如果進行地震預警,就可以減輕盲區以外的災害,我們把這個區域稱為地震預警的獲益區。再遠的區域,例如烈度為6度以下較遠的區域,地震預警的作用也就不大了,稱為地震預警的無效區。因此可以說地震預警對震級大的地震作用才大。

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盲區內可能是地震破壞最大的地區。因此要使地震預警獲得更大的效益,在技術上需要儘量縮短處理地震的時間,但是無法消滅盲區。當然有研究表明地震警報對於盲區也是有用的,它相當於給人以警示,無需人們再自身判斷就可立即避險,其次,房屋的破壞並不是橫波到達就立即破壞。另外自動緊急處置也可以在得到警報後立即動作,例如切斷電源,減少次生災害發生。

總之,作為地球科學近些年發展的新技術,地震預警確實是有減災作用。同時地震預警也是社會工程,我們需要了解和正確地運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目前我國正在建立地震預警系統,有些地區已經開始進行地震預警的實驗和示範,我們很快就有地震預警了!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移動端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地震為什麼只能預警還不能預報
    各位要說了,當今世界科技如此發達,怎麼就預報不了一個地震呢?對了預報不等於預警哦!其實我們人類也在努力去探索研究如何能夠儘早的預報地震。比如我們已經建成了地震預警網,所以在地震來襲的時候,能夠搶到一點點的寶貴時間從幾秒到幾十秒不等。
  • 雲南巧家發生5級地震 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
    中新網成都5月19日電 (楊予頔)5月18日21時47分,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發生5.0級地震,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以下簡稱減災所)與市縣應急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地震,給昆明市提前69秒預警,給昭通市提前10秒預警。
  • 「四川智造」地震預警成果再次成功預警印尼地震
    7月7日印尼發生5.4級地震,圖為震中位置。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供圖中新網成都7月8日電 (楊予頔)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8日發布消息稱,由「四川智造」地震預警成果支撐的印尼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7日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爪哇萬丹省蘭加士勿洞的5.4級地震。
  • 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地震預報指的是在地震發生之前就預先得知,而地震預警則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後,將地震即將到來的消息傳遞給大家,以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在地震發生之後再進行預警,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會以震源為中心向外發射地震波,由於不同的地區距離震源的距離不同,所以地震波到達的先後順序也不同,基於這一原理,我們就可以對地震實現提前預警。
  • 中國地震預警系統一夜刷屏 各國預警系統各顯神通
    地震發生後,人們總是能在彈出的廣告頁面或者家中長輩的朋友圈裡看到一些特別有噱頭的標題,比如「未來一個月,這裡會發生地震」或者「XX日XX點,這裡將發生大地震」等。這些聳人聽聞的文章,都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地震進行了一番詳細預測,甚至精確到了幾時幾分,看起來像模像樣,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要相信。但是,這些預測真的可信嗎?當然不是!
  • 地震預警咋回事?看完你就懂了
    預警靠電磁波和地震波賽跑 地震預警是近年來人們非常關注的技術,它是怎樣實現的? 在湖北省地震預警模擬與測試實驗室,湖北省地震局高級工程師魏貴春介紹,地震預警主要利用的是兩個時間差,一個是橫波比縱波速度慢,縱波速度約為7km/s,而橫波速度約為4km/s,且破壞性地震波主要為橫波;二是電磁波比地震波快,電磁波速度約為300000km/s。
  • 四川青川5.4級地震:地震預警系統提前56秒向成都預警
    人民網成都9月30日電(王軍)9月30日14時14分,四川青川發生預警震級5.4級的地震,由廣元市防震減災局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減災所)參與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地震,預警震級5.1級,大陸地震預警網給成都市提前56秒預警,給廣元市提前19秒預警。
  • 四川成都發生5.1級地震,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8秒預警
    IT之家2月3日消息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今日00時05分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還發生了5.1級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地震被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成都市民已提前8秒收到了地震信息。
  • 唐山地震電視彈出預警!咱山東的全面預警系統也快建成了
    是預警,不是預報據了解,預警是指地震實際已經發生,根據縱波和橫波之間的時間差,和地震波『賽跑』,來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跟地震預報不同,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地震作出預測,這在目前仍是個世界性難題。地震預警具有逃生、避險、安定人心、告知的功能。
  • 中國京津唐地區地震預警系統實現互通
    目前,京津唐三地的地震預警系統實現跨區域數據共享,具備相互預警能力。  北京、天津、唐山位於中國華北地震區,地處北西向構造帶和北東向構造帶的交匯處。2012年底以來,河北唐山市、天津市已先後建成並啟用地震預警系統。而京津唐地震預警系統均採用由該所自主研發的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
  • 成都高新區啟用地震預警爭取「避險時間」
    新華社成都5月9日電(記者李倩薇)5月9日,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和全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將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種途徑,在地震波到達前預警,為群眾逃生避險贏得寶貴時間。  這些預警覆蓋了成都高新區80%的社區,是成都高新區聯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建成的。
  • 四川成都5.1級地震,提前8秒收到預警!地震自救方法來了
    這次地震周邊5公裡的村莊有紅巖村、張家灣、拱橋灣、紅星村、閆家埡口、人和鄉三元村、南嶽村,20公裡內的鄉鎮有福興鎮、雲頂鄉、福洪鎮、清泉鎮、城廂鎮、姚渡鎮、三溪鎮。珍重距離金堂縣城14公裡,距青白江城區25公裡,距成都市區38公裡。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地震被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了,成都市民已提前8秒收到了地震信息。
  • 全球年均有18次7級以上地震 從預警到預測有多遠
    這次預警是由四川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和阿壩州共同開發的大陸地震預警網發出的。預警系統與汶川等地的電視數字終端相連接,若監測到強震,電視畫面便立即切換成報警倒計時,如果小於3級,屏幕下方則有滾動字幕的提示。據介紹,這已經是預警網第三十八次成功預警破壞性地震。在驚喜驚奇之後,不少人心中不免有這樣的疑問:現代科技實現了「神舟飛天」「蛟龍探海」,能不能像預報天氣那樣預報地震呢?
  • 花蓮地震是"人禍"? 臺當局地震預警比民間還晚7秒
    據臺媒報導,臺民間開發的地震預警,竟要比臺當局的警報還要快2秒,據稱,如果是在臺北,現地型警報會快約5到7秒。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6日花蓮發生強震,很多人都收到臺當局的官方警報;此外,民間開發的「中保集團」與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也合作開發出現地型的地震預警服務,速度比官方級警報還快。
  • 與地震波搶「秒」:國家地震預警系統在福建試運行!預計年末面向全省發布預警信息!
    四川九寨溝地震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同時引起關注的還有四川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提前數十秒發出預警咱們福建沿海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震帶的一部分掌握科學 預警地震就是對生命安全的重視!福建省地震局震防處處長危福泉告訴記者,福建省已經出臺《福建省地震預警管理辦法》,授權地震局可以向全省進行地震預警的發布,技術標準《地震預警信息發布》已於2017年7月3日發布,2017年10月3日實施,預計年末要向福建全省發布預警信息。
  • 北京將建大震風險預警 地震後5至10秒超快預警
    原標題:地震後5至10秒發超快預警    「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發布發生6至7級地震確保傷亡不大、城市不癱    昨天,北京市地震局發布本市「十三五」時期防震減災規劃。規劃目標提出,確保北京地區一旦發生6至7級地震,傷亡不大、城市不癱、社會不亂。發生7級以上地震,基本實現首都核心功能不受太大影響。
  • 四川宜賓發生6.0級地震,這段倒計時預警刷屏,這是不是在預測地震?
    高個子聯誼全國3: 這個發明這次應該救了很多人,太棒了姑娘今天嫁人啦:應該給更多人普及,幾十秒可以做很多事了可愛發圈:當我聽到倒計時就知道又地震了泠小:能提前播報確實還是有用的,十秒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感覺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地震預警,還需要宣傳普及啊,特別是四川地區
  • 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開建 四川將有5000個地震監測臺站
    地震預警是基於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利用地震傳感器及相關技術系統建立地震預警網,在地震發生時全自動地向還未受波及的用戶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發出預警的行為,能夠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當前,我國存在兩張地震預警網,其中較早投入服務的是2010年開始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和市縣應急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它已延伸至我國31省市區、覆蓋面積220萬平方公裡、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90%(6.6億人),並連續預警蘆山7級、九寨溝7級、長寧6.0級等55次破壞性地震。2018年,中國地震局也開始建設地震預警網,根據工程規劃,其覆蓋200.8萬平方公裡的地震預警網將於2023年建成。
  • 2020年2月3日四川成都再次發生地震,地震到底能不能提前預測?
    一、地震到底能不能提前預測告知我們?1.預測的難點在於地震發生在地殼深處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之下,現代科學技術和儀器難以涉及這個深度,當地震儀測到有地震波時,說明地震已經發生了。此外,地震不是發生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是板塊之間的運動,地球很大,地殼之下的地質結構很複雜,地震的發生部位誰也說不準。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正建設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
    6月18日,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召開「四川長寧6.0級地震專家集體訪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介紹,國家層面正在建設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據了解,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後,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磁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一般來說,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是每秒幾公裡,而電磁波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