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震波搶「秒」:國家地震預警系統在福建試運行!預計年末面向全省發布預警信息!

2021-02-14 福建日報

截至8月10日12時,「8·8」九寨溝7.0級地震已致20人死亡(其中遊客6人,本地群眾2人,未查明身份12人,新增1人未查明身份),431人受傷(重傷18人,其中17名重症傷員已轉移至成都、綿陽救治,1名重傷員暫在松潘縣醫院救治)。

四川九寨溝地震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同時引起關注的

還有四川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本次地震

並提前數十秒發出預警

咱們福建沿海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震帶的一部分

掌握科學 預警地震

就是對生命安全的重視!

說起地震預警系統

咱們福建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我省現已建成較為完善的覆蓋全省的地震監測臺網

我省還研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地震預警處理系統

中國地震局消息,國家地震預警系統示範項目已落地福建省,由福建省地震局內部試運行2年。福建省地震局震防處處長危福泉告訴記者,福建省已經出臺《福建省地震預警管理辦法》,授權地震局可以向全省進行地震預警的發布,技術標準《地震預警信息發布》已於2017年7月3日發布,2017年10月3日實施,預計年末要向福建全省發布預警信息。

厲害了word福建!

來看看它們究竟多厲害!

目前,我省已建成的地震監測臺網中測震強震網的臺站總數已達到了128個,全省達到每縣一臺,臺間距平均達到30公裡;烈度計網有300個臺站,在廈門地區達到每鄉一臺。福建臺網對全省地震的監測能力達到1.0級,震後10秒內產出地震預警信息;震後1分鐘產出地震自動速報信息;震後5分鐘產出地震烈度速報信息;對發生在臺灣地區的破壞性地震,能在震後30秒內提供地震預警信息,福建沿海城市至少有50秒以上的預警時間,這在全國省級臺網中走在前列。

別小看這短短的預警時間

研究表明,通過一定的宣傳和訓練,

可以提醒震區的人們緊急採取措施逃生避險!

同時可有效地對城市供氣和供電系統、核電站、高速列車等進行緊急處置,減輕地震災害損失。

記者從廈門市地震局了解到,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廈門將完成14處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終端相關設備的安裝,當地震發生時,這些「神器」就能提前發出預警信息。

那麼

這些地震預警「神器」

是如何運作的呢?

目前人類對地震的預警技術已相對成熟。所謂的地震預警技術,就是利用地震波P波和S波的速度差,當地震觀測儀捕捉到速度較快的P波後,搶在S波到達預警目標區之前,對可能遭受破壞和影響的地區發出地震警報。

當地震發生時,14個點的警報聲會響起,電子顯示屏和廣播將播放地震預警信息,這些預警信息的生成、傳遞、接收、發布等過程,全都是通過專業儀器和設備自動進行,不會有人工幹預,確保地震預警信息「跑贏」地震波,有助於減少傷亡和財產損失。

不過,很多市民還是很疑惑

為什麼地震發生時,才能「預警」

而不是像天氣一樣可以「預報」?

這個問題其實是這樣的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地震預警」是在地震波到達地面、造成破壞之前發出預警,為大家提供幾秒甚至幾十秒的逃生時間。

●「地震預報」是要在地震還沒發生前,就做出測定並發布消息,由於地震發生的原因很複雜,就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是沒法做到「地震預報」。

儘管有了地震預警

但是

地震預警也不是萬能的

也極有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

預警的精確度也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所以

市民朋友還是要多參與防災減災的宣傳活動

以此提高自身防震避險的能力

△資料圖(學生參加防震避險演練)

假如地震突然發生

自救的黃金時間也許只有短短12秒!

生死一瞬

地震來臨時要如何自救?

廈門市地震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平時市民要學習地震知識及各種減災知識,提高個人應變能力,平時也可儲備常用藥、食品、飲用水、電池、手電筒等物品,選好疏散避震的安全地帶,並將備好的物品放在安全地帶的易取之處。

在大地震發生前,往往有地光、地聲和地面微動等臨震異常現象,會先於強震動12秒鐘左右出現在地表,這是大震即將來臨的預警信號,也是人們進行最後一次自救的機會。所以,當發現這些臨震異常現象或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就要迅速採取有效措施避險,要沉著應震,切勿驚慌。

地震預警時間僅幾秒到幾十秒,對於在室內的人而言,選擇室內避震會更易實現。市地震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內牆(特別是承重牆)牆根、牆角、炕沿下、結實牢固的家具附近,以及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地方,都是較好的避震空間。因為即便房屋倒塌後,這些空間易形成三角空間,會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

當地震發生時,如果人正在室外,要儘量站於空曠處,不要慌張地往室內衝。正開車行駛在路上的市民,不要緊急剎車,應逐步降低車速,並靠邊停放,如果行駛在高架橋上,則應小心並迅速駛離。

如果地震發生時,人正處於商場、書店、地鐵、體育館等地方,要避開玻璃門窗、高大不穩和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趴在排椅旁,蹲在牆角、結實柱子旁等,用手等保護頭部。

我們在為震區人民祈福的同時

也不要忘記多學點防震避災的知識

關鍵時刻可以救命

(via:綜合福建日報記者 林雙偉 海西晨報、東南網播報、新華網福建頻道、澎湃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地震預警系統一夜刷屏 各國預警系統各顯神通
    這項技術利用了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搶在地震波到來之前,通過電視、簡訊和地震預警終端等設備對人們提前發出警報,讓人們有一定的時間採取避險措施,以減少當地的損失和傷亡。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傷亡率減少14%;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傷亡率可以減少39%;而如果預警時間為60秒,那麼,人員傷亡率甚至可以直接減少95%。
  • 唐山地震電視彈出預警!咱山東的全面預警系統也快建成了
    雖然只「搶」出來5到10秒的時間,但卻至關重要。事實上,這套地震預警系統在2011年6月就正式投入使用,最早在2011年12月汶川發生的3.8級地震中得到運用。此後在雲南巧家、四川蘆山、九寨溝等多次地震中,都成功發出預警信息。
  • 臺灣宜蘭海域6.4級地震 福建爭取到30秒至81秒預警時間
    據了解,地震造成臺灣全島震感強烈,福建沿海地區有明顯震感,浙江杭州市濱江區高層有震感,目前暫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 福建省地震局緊急地震信息發布平臺於震後26秒發布地震預警,為福建省各地爭取30秒至81秒的預警時間。根據監控統計,地震後共為7萬個手機用戶、5898套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 中國地震局:6月起多地試運行秒級地震預警
    記者從8日召開的全國地震局長會議上了解到。今年將加快建設中國地震預警網,確保6月份在京津冀、四川、雲南實現預警功能建設目標,推進高鐵預警試點 ,加快形成預警服務能力。會議指出,本著邊建設邊發揮作用的原則,將於今年6月份優先完成京津冀、四川、雲南等重點地區工程建設,提前開展試運行並通過電視、手機、預警終端等多種手段,面向社會提供秒級地震預警和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信息服務,為當地減輕地震災害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福建、四川、雲南等作為工程建設「先行先試」省份,已實現部分地區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的能力。
  • 臺灣宜蘭縣海域6.4級地震 福建各地獲30秒至81秒預警時間
    紅星新聞從中國地震局獲悉,8月8日5時28分,在臺灣宜蘭縣海域(北緯24.52度,東經121.96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地震發生後,福建省地震局緊急地震信息發布平臺於震後26秒發布地震預警,為福建省各地爭取30秒至81秒的預警時間。
  • 「四川智造」地震預警成果再次成功預警印尼地震
    7月7日印尼發生5.4級地震,圖為震中位置。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供圖中新網成都7月8日電 (楊予頔)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8日發布消息稱,由「四川智造」地震預警成果支撐的印尼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7日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爪哇萬丹省蘭加士勿洞的5.4級地震。
  • 中國京津唐地區地震預警系統實現互通
    中新網成都11月28日電 (周迪迪)28日,記者從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獲悉,在國家科技部等的項目支持下,近日北京地震預警系統正式投入試運行。目前,京津唐三地的地震預警系統實現跨區域數據共享,具備相互預警能力。  北京、天津、唐山位於中國華北地震區,地處北西向構造帶和北東向構造帶的交匯處。2012年底以來,河北唐山市、天津市已先後建成並啟用地震預警系統。而京津唐地震預警系統均採用由該所自主研發的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
  • 「緊急地震速報」 與地震波上演生死時速
    震後預警就是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的不同,在最強的橫波地震波到達之前,向離震中較遠的地區發布地震預警,使這些地區能夠利用橫縱波之間的「時間差」進行防震。利用這個時間差,在S波來臨之前,人們可以得到幾秒到幾十秒的寶貴逃生時間。
  • 地震預警的「能」與「不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地球物理信息技術科學傳播團隊 陳會忠 沈萍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汶川地震以後,特別是日本3.11地震以後,「地震預警」這個名詞熱了起來,新聞媒體、微博微信上時不時地就出現地震預警的消息和報導
  • 四川將在年內實現地震秒級預警全域覆蓋目標
    王競 四川在線記者 黃大海11月25日,記者從四川省地震局獲悉,我省將在年內實現四川地震秒級預警全域覆蓋目標。自國家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項目正式啟動以來,四川省地震局加快項目建設、加大合作力度,加快形成公共服務能力,穩步推進各項工作。截止目前,臺站建設完成率已達88%,其中800多個一般站已投入試運行,整體運行率基本穩定在90%以上。預警中心已初步具備數據處理功能並投入試用。預警終端部署完成率達94%。市縣轉發平臺已覆蓋全省所有市州、85%的區縣。
  • 跑贏地震波的「神器」廈門也有 目前已完成702處終端的安裝
    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當地的地震預警系統。該系統成功預警本次地震,提前10秒向宜賓市預警,提前31秒向距震中124千米的貴州省畢節市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市預警。  昨日,晨報記者從廈門市地震局了解到,類似的地震預警系統廈門也有。目前,廈門已完成702處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終端相關設備的安裝。一旦周邊有破壞性地震發生,這些「神器」就可以搶在地震波到來前自動發布預警。
  • 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讓我們舉例來說明地震預警是如何實現的。當地震發生的時候,首先感受到地震的必然是位于震源上方的城市,因為地震波會率先傳達到這裡。通常我們所說的地震波可以分為兩種,即橫波和縱波。橫波顧名思義,就是會使地表的建築物出現橫向晃動,橫波的破壞力是巨大的,是我們最需要預防的地震波,橫波雖然破壞力巨大,但是傳播速度較慢,約為每秒4公裡。
  • 中國地震預警系統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地震預警系統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
  •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警技術研究成都中心在減災所揭牌
    大陸地震預警網再次成功印尼預警中新網成都7月8日電 (楊予頔)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8日發布消息稱,由「四川智造」地震預警成果支撐的印尼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7日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爪哇萬丹省蘭加士勿洞的5.4級地震。
  • 強震過後才收到速報 日本地震預警系統為何在大阪地震中「失效」?
    通過手機郵件發布的緊急地震速報(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根據日本氣象廳的記錄,本次大阪地震於日本當地時間6月18日上午7點58發生,而氣象廳也如往常一樣發出了緊急地震速報。日本氣象局表示:本次緊急地震速報是在探測到地震波之後3.2秒就發出的,然而由於大阪府、神戶縣、兵庫縣部分地區距離震中過近,才出現了地震速報還沒到地震波已經抵達的情況。而距離震中較遠的京都府北部,兵庫縣西部,奈良縣南部等地區則得到了20秒左右的預警時間。
  • 四川青川5.4級地震:地震預警系統提前56秒向成都預警
    人民網成都9月30日電(王軍)9月30日14時14分,四川青川發生預警震級5.4級的地震,由廣元市防震減災局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減災所)參與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地震,預警震級5.1級,大陸地震預警網給成都市提前56秒預警,給廣元市提前19秒預警。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正建設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
    6月18日,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召開「四川長寧6.0級地震專家集體訪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介紹,國家層面正在建設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據了解,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後,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磁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一般來說,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是每秒幾公裡,而電磁波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裡。
  • 「中國之聲·連線」四川將在年內實現地震秒級預警全域覆蓋
    主持人:今年年內,四川省將實現地震秒級預警全域覆蓋。截至目前,臺站建設完成率已達88%。預警系統建成後,最快5秒就能向公眾公布4級以上地震預警。詳細情況我們連線總臺央廣記者韓民權。主持人:四川地震預警系統建設有哪些進展和成效?來介紹一下。
  • 濟南市成為首批山東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
    2020年7月,根據山東省地震局制發的通知,明確將濟南市列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在省內首先開展地震預警設備安裝,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地震預警系統有什麼意義?根據地震預警時間和人員傷亡關係的理論預測,提前3秒預警,人員傷亡比將減少14%;提前5秒,傷亡比將減少22%;提前15秒,傷亡比將減少53%。5秒鐘即發布地震預警,可謂「生死時速」。地震預警搶出的是地震波和電磁波的時間差,時間差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了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距震中越遠預警時間越長,越可以為群眾逃生贏得時間。
  • 北京將建大震風險預警 地震後5至10秒超快預警
    原標題:地震後5至10秒發超快預警    「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發布發生6至7級地震確保傷亡不大、城市不癱    昨天,北京市地震局發布本市「十三五」時期防震減災規劃。規劃目標提出,確保北京地區一旦發生6至7級地震,傷亡不大、城市不癱、社會不亂。發生7級以上地震,基本實現首都核心功能不受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