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建大震風險預警 地震後5至10秒超快預警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地震後5至10秒發超快預警

    「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發布發生6至7級地震確保傷亡不大、城市不癱

    昨天,北京市地震局發布本市「十三五」時期防震減災規劃。規劃目標提出,確保北京地區一旦發生6至7級地震,傷亡不大、城市不癱、社會不亂。發生7級以上地震,基本實現首都核心功能不受太大影響。

    本市還將建設大震風險預警系統,實現地震發生後的5至10秒內向震中周邊區域發出超快測報預警,居民可採取切斷煤氣等應急措施減小災害。另外,本市將推動建立超大城市地震巨災保險制度。

    北京處於三大地震帶交會

    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長吳仕仲介紹說,北京處於華北平原、山西和張家口-渤海三大地震帶交會部位,活動斷裂發育,地震災害嚴重,是中國大陸唯一發生過8級地震的大城市,和東京、墨西哥城並列為世界上僅有的三個8度設防超大型首都城市。

    宋遼時期1057年大興6.8級地震、康熙時期1679年三河-平谷8級地震死傷人數均達數萬。1976年唐山7.8級地震波及北京,造成400餘人死亡、5000餘人受傷。長期以來,以北京為核心的首都圈地區被列為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大陸仍處於強震多發時段,北京面臨大震風險。

    震後5至10秒超快預警

    「十三五」時期,本市將開展大震風險預警探索,實現震後可提供5至10秒地震超快測報預警、1至2分鐘地震速報、5分鐘儀器烈度速報、30分鐘震源參數速報等公共服務,實現地震速報信息公眾全覆蓋。

    北京市地震局總工程師邢成起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解釋說,超快預警能將地震的地點、時間和強度等信息快速發送給媒體以及公眾的手機,原理就是利用了地震波和電磁波傳播速度不同的時間差。「地震波未到,通過電磁波傳輸的手機簡訊就已經收到了」。在地震發生後1至2分鐘的地震速報,能提供更為翔實準確的地震信息,但預警的目的已經達不到了。

    北京市地震監測預報處處長陳偉解釋說,預警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比較成熟,日本是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為此,本市將加快速報預警臺網建設,增強速報能力,為政府決策、公眾逃生避險、重大工程地震緊急處置提供服務。

    學校幼兒園推減隔震技術

    「十三五」,本市還將新建一批室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正在與海澱、昌平等區開展調研。根據規劃,在具備條件的新建學校、醫院、幼兒園、體育館等人員密集場所,將推行減隔震技術應用,並納入室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遴選庫。

    「北京新機場就在採用這種最新的減隔震技術。」市地震局抗震設防管理辦總工程師羅華春介紹說,這種技術是將一種橡膠隔震支墊放在建築和地基之間,一旦地震時,通過「大烙餅」式的作用,減緩上部建築結構受到的作用力,降低危害。另外,規劃中提到要建設的首都地震防災教育博物館,未來也將作為全市抗震建築的「標杆」,啟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減隔震技術。

    為「地震險」做準備

    邢成起說,長期以來我國缺乏系統的地震巨災保險制度。目前,雲南、四川等少數地區開展了試點。目前,運行初期最高保額一百萬元,隨著運行成熟,這個保額也可能會增加。有45家財產保險公司發起成立了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制定承保理賠標準。

    邢成起表示,北京市地震局開展了地震災害特點、地震災害模型等研究,爭取儘早建立起北京地區的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地震局做好相關的技術支撐準備。

    另外,京津冀三地地緣相接、地震構造相通、地震災害相連。邢成起說,京津冀三地將以自然地理和構造屬性為導向,聯合編制京津冀協同發展防震減災專項規劃。

    北京晨報記者 韓娜

相關焦點

  • 臺灣宜蘭海域6.4級地震 福建爭取到30秒至81秒預警時間
    人民網北京8月8日電(孟植良)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8月8日5時28分,在臺灣宜蘭縣海域(北緯24.52度,東經121.96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 唐山地震電視彈出預警!咱山東的全面預警系統也快建成了
    雖然只「搶」出來5到10秒的時間,但卻至關重要。事實上,這套地震預警系統在2011年6月就正式投入使用,最早在2011年12月汶川發生的3.8級地震中得到運用。此後在雲南巧家、四川蘆山、九寨溝等多次地震中,都成功發出預警信息。
  • 花蓮地震是"人禍"? 臺當局地震預警比民間還晚7秒
    臺民間開發的地震預警,竟要比臺當局的警報還要快2秒。(臺媒配圖)海外網2月8日電 臺灣強震,造成多人死傷。據臺媒報導,臺民間開發的地震預警,竟要比臺當局的警報還要快2秒,據稱,如果是在臺北,現地型警報會快約5到7秒。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6日花蓮發生強震,很多人都收到臺當局的官方警報;此外,民間開發的「中保集團」與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也合作開發出現地型的地震預警服務,速度比官方級警報還快。
  • 與地震波搶「秒」:國家地震預警系統在福建試運行!預計年末面向全省發布預警信息!
    (重傷18人,其中17名重症傷員已轉移至成都、綿陽救治,1名重傷員暫在松潘縣醫院救治)。福建臺網對全省地震的監測能力達到1.0級,震後10秒內產出地震預警信息;震後1分鐘產出地震自動速報信息;震後5分鐘產出地震烈度速報信息;對發生在臺灣地區的破壞性地震,能在震後30秒內提供地震預警信息,福建沿海城市至少有50秒以上的預警時間,這在全國省級臺網中走在前列。
  • 年底將實現秒級地震預警全覆蓋!九寨溝地震後防震減災情況如何?
    地震預警支付寶上將開通「地震」生活號「加快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建設,全面提升防震減災能力」被列為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此,四川省概算投資6605萬元,啟動實施四川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
  • 雲南巧家發生5級地震 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
    中新網成都5月19日電 (楊予頔)5月18日21時47分,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發生5.0級地震,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以下簡稱減災所)與市縣應急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地震,給昆明市提前69秒預警,給昭通市提前10秒預警。
  • 四川青川5.4級地震:地震預警系統提前56秒向成都預警
    人民網成都9月30日電(王軍)9月30日14時14分,四川青川發生預警震級5.4級的地震,由廣元市防震減災局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減災所)參與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地震,預警震級5.1級,大陸地震預警網給成都市提前56秒預警,給廣元市提前19秒預警。
  • 中國地震預警系統一夜刷屏 各國預警系統各顯神通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預測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前,對此次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做出說明和預告;而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的一項技術,也稱為「震時預警」技術。
  • 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地震預報指的是在地震發生之前就預先得知,而地震預警則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後,將地震即將到來的消息傳遞給大家,以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在地震發生之後再進行預警,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會以震源為中心向外發射地震波,由於不同的地區距離震源的距離不同,所以地震波到達的先後順序也不同,基於這一原理,我們就可以對地震實現提前預警。
  • 中國京津唐地區地震預警系統實現互通
    目前,京津唐三地的地震預警系統實現跨區域數據共享,具備相互預警能力。  北京、天津、唐山位於中國華北地震區,地處北西向構造帶和北東向構造帶的交匯處。2012年底以來,河北唐山市、天津市已先後建成並啟用地震預警系統。而京津唐地震預警系統均採用由該所自主研發的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
  • 臺灣宜蘭海域6.4級地震 福建各地30秒至81秒預警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8月8日5時28分,在臺灣宜蘭縣海域(北緯24.52度,東經121.96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此次地震,福建省地震局緊急地震信息發布平臺於震後26秒發布地震預警,為福建省各地爭取30秒至81秒的預警時間。8月8日5時28分,在臺灣宜蘭縣海域發生6.4級地震。
  • 預警!今日頭條將開通緊急地震速報功能
    今日頭條將開通緊急地震速報功能) 最新消息,今日頭條宣布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合作,將地震臺網測定的緊急地震速報消息及時推送至地震受影響區域的用戶。用戶開啟今日頭條系統推送功能,即可在地震波來臨之前收到通知,為自己留出逃生的時間。
  • 四川成都發生5.1級地震,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8秒預警
    IT之家2月3日消息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今日00時05分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還發生了5.1級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地震被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成都市民已提前8秒收到了地震信息。
  • 地震為什麼只能預警還不能預報
    各位要說了,當今世界科技如此發達,怎麼就預報不了一個地震呢?對了預報不等於預警哦!其實我們人類也在努力去探索研究如何能夠儘早的預報地震。比如我們已經建成了地震預警網,所以在地震來襲的時候,能夠搶到一點點的寶貴時間從幾秒到幾十秒不等。
  • 臺灣宜蘭縣海域6.4級地震 福建各地獲30秒至81秒預警時間
    紅星新聞從中國地震局獲悉,8月8日5時28分,在臺灣宜蘭縣海域(北緯24.52度,東經121.96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地震發生後,福建省地震局緊急地震信息發布平臺於震後26秒發布地震預警,為福建省各地爭取30秒至81秒的預警時間。
  • 臺灣宜蘭海域6.4級地震 福建各地獲30-81秒預警時間
    中新網北京8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地震局8日發布消息說,當天清晨臺灣宜蘭縣海域發生6.4級地震後,福建省地震局緊急地震信息發布平臺於震後26秒發布地震預警,為福建省各地爭取30秒至81秒的預警時間。
  • 「中國之聲·連線」四川將在年內實現地震秒級預警全域覆蓋
    主持人:今年年內,四川省將實現地震秒級預警全域覆蓋。截至目前,臺站建設完成率已達88%。預警系統建成後,最快5秒就能向公眾公布4級以上地震預警。詳細情況我們連線總臺央廣記者韓民權。主持人:四川地震預警系統建設有哪些進展和成效?來介紹一下。
  • 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四川開建 年底將建3000個監測臺站
    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四川臺站分布圖(央廣網發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供圖)央廣網成都4月29日消息(記者劉濤)4月29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下稱「減災所」)宣布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四川開建。到2020年底,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四川省內的地震監測臺站將達到3000個。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的「全國提升計劃」也將於近期發布。地震預警是基於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利用地震傳感器及相關技術系統建立地震預警網,在地震發生時全自動地向還未受波及的用戶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發出預警的行為,能夠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
  • 地震預警咋回事?看完你就懂了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 5月8日,楚天都市報全媒體記者來到湖北省地震局,通過網絡視頻直播的方式,帶網友探秘湖北省地震預警實驗室和首次啟用的防震減災科普展廳。直播吸引了近20萬網友觀看,大家紛紛表示「漲知識」了。
  • 濟南市成為首批山東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
    根據地震預警時間和人員傷亡關係的理論預測,提前3秒預警,人員傷亡比將減少14%;提前5秒,傷亡比將減少22%;提前15秒,傷亡比將減少53%。5秒鐘即發布地震預警,可謂「生死時速」。地震預警搶出的是地震波和電磁波的時間差,時間差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了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距震中越遠預警時間越長,越可以為群眾逃生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