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諸葛城(修改版)——白沙埠鎮諸葛城、後隅村行走紀實

2021-02-12 高自寶的沂蒙村莊行走

行走時間:2018.06.02  地點:蘭山區白沙埠鎮諸葛城、後隅村

     諸葛城與諸葛亮

  臨沂城北有個叫「諸葛城」的超大村莊,這個村古來就叫「諸葛城」,叫了千百年了。

這個諸葛城村,距離臨沂老城35裡,距離我大美沂南的磚埠鎮駐地也就40裡。

  一說「諸葛城」,人們自然就會想到諸葛亮,這個諸葛城村與諸葛亮有關嗎?

有關!村裡的老人們都說,就是因為諸葛亮在這裡住過,所以才叫諸葛城。

  我大美沂南人看到諸葛城,可能就納悶了:俺家諸葛亮14歲就南下了,他什麼時候到諸葛城住過?

  湖北襄陽黃家灣黃承彥家族的人聽說了諸葛城,一定也納悶了:光聽說俺黃家女婿是「琅琊陽都」人,聽說沂南的陽都城現在沒有了,敢情走親家是不是要到臨沂諸葛城呢?

  四川成都的人看到諸葛城,一定很興奮:我們諸葛丞相到處有祠堂,成都的「武侯祠」天下聞名,「諸葛城」最應該建個「武侯祠」了,到時候我們也去燒個香、叩個頭,進點香火。

  漢中沔縣的人聽說了諸葛城,一下子慌了神,他們就擔心了,諸葛亮墓在俺定軍山下一千七百多年了,他老家人會不會來給他遷墳還鄉呢?

  世界各地的諸葛氏後裔們聽說了諸葛城,就產生疑問了:俺諸葛氏本姓葛,祖上先到諸城安家,而後又到了「琅琊陽都」,為了與當地的葛氏區別,才有了「諸葛」姓氏;這諸葛城會不會是俺諸葛一族的祖居地和發源地呢?

  學者們聽說了「諸葛城村」,就考慮著論文題目研究了:《諸葛亮出生地新論》、《就諸葛亮出生地與陳壽先生商榷》、《琅琊陽都與諸葛城探究》等轟動天下的學術論文也快出爐了。

  沂南草民高自寶前幾年聽說了有臨沂「諸葛城」,早就「慌了前爪子」,趕緊翻遍了手頭的資料書籍,終於舒了一口長氣:沒事!沒事!「沂南是諸葛亮的出生地」,這是學術界早就有定論的事了,至於「諸葛城」與「中丘城」、「啟陽城」、「臨沂城」的歷史研究,也早就納入歷史學家的視野。

  「諸葛亮出生在沂南」,這事天下人都知道。2011年初夏,筆者跟隨「探訪諸葛亮足跡」考察團到了諸葛亮生活過的許多地方,在南陽臥龍崗、襄陽隆中、蘭溪諸葛八卦村、岐山五丈原、漢中勉縣、成都武侯祠等名勝地,到處聽到那些腰裡繫著個小喇叭的導遊、解說員識字班說:「諸葛亮是琅琊陽都人,就是現在的山東省沂南縣人---」,你說心裡那個透恣襖!

  今天我到臨沂火車站送內人上火車,回來時慕名到「諸葛城」探訪,就是想看看諸葛城到底是個什麼樣?諸葛城村裡的老鄉們到底有著怎樣的傳說?

    「沂河邊上的石頭陣是諸葛亮趕來的

  諸葛城村是沂河西岸上的一個村莊,村莊處在一方沂河衝積小平原上。

  其地理環境像極了我大美沂南陽都故城所處的那片土地,所不同者,陽都故城遺址所在,是汶河和沂河的兩條大河的匯集處,還有陽都故城周邊的山多一些;而諸葛城周圍,除了西北幾裡地有個茶山(古書有叫嵖岈山的)外,其它好像沒有什麼別的山;也沒有其它什麼西來的大河。

  在諸葛城沂河灘裡,據說過去有著大片的石頭陣,黑黑的巖石滿河灘裡出露著,像一群黑豬在河裡。

  這片巖石,是諸葛亮趕來的。諸葛亮住在諸葛城,他不知從哪裡趕來了一群黑石頭,說是一群「黑豬」,卻被一個河邊洗褯子的婦女「撲了」。

諸葛亮趕著巖石群順著沂河像趕著一群豬一樣從北邊來,走到這裡的時候,看到河邊上有個婦女在洗衣裳,就問婦女:「你看我趕的這群豬好看吧?」

  洗衣服的婦女眼見這個人趕的是一群石頭,就實話實說地說:「你趕的不是豬,是石頭!」

  結果呢,那群蠕蠕而動的「黑豬群」,一下子就地變成了一片巖石定在河灘裡不走了。

  人們說,「女人的嘴能破神」,何況那個婦女是個生了孩子還沒出滿月的「月子人」呢!

  不光沂河灘裡有石頭,沿著沂河的西岸,還有座「石頭山」;河堰上過去還有一道高高的石牆,從北邊的釣魚臺村外,一直延伸到東安靜村下;那些壘作石牆的巖石塊都很大,也不知是些什麼神人壘砌的。

  說起那個釣魚臺,現在是個村名,其實呢,過去釣魚臺村外的沂河裡還真是有個「釣魚臺」呢!前些年的時候,這沂河中間有一個大大的巖石堆,據說,那就是諸葛亮在這兒修建的「釣魚臺」遺留。

  這裡沂河邊上還有座古老的寺廟叫「鴻福寺」,據說也和諸葛亮有關。

  不光釣魚臺、鴻福寺,還有諸葛城周邊的東安靜、西安靜、中安靜、後隅、後城西等乃至於沂河對岸的大太平、徐家太平、郭家太平、申家太平、王家太平等幾個太平,據說也和諸葛亮有關。

「南望百尺八字山,北臨萬頃艾陽湖,前朱雀、後玄武,東太平、西安靜,常年漫遊山水景,世代穩坐釣魚臺。」這傳唱千年的民謠裡,也不知存蓄著這一帶村莊多少的神秘。

     諸葛城與中丘城

  諸葛城如果真的和諸葛亮有關而得名,那也是東漢末年的事,而中丘城的時間概念就早的多了。

  有史可查的資料記載:「魯隱公七年,夏,城中丘。」;這中丘城是魯隱公七年夏天修築的,這是春秋時期的事,距離東漢諸葛亮時代幾近千年,就像是現在我大美新中國距離宋代趙家天下時那樣的時間跨年。

  中丘城為什麼改成了「諸葛城」?什麼年間改的?

  從春秋時修建中丘城到現在的屬於蘭山區白沙埠鎮的諸葛城,時間跨年近三千年,其中經歷了多少風雨變遷,天王老子或許能夠說的清。

  魯隱公七年是公元前716年,距今是2734年。大家都知道臨沂城是一座2500多年的古城,前幾年還搞了個「臨沂建城2500年紀念活動」;而咱的諸葛城是比臨沂城要早的古城。可以這樣說,諸葛城比臨沂城更古老,「中丘城」是我大美臨沂最古老的城市!

  臨沂城不是有「中丘路」、「啟陽路」、「開陽路」什麼的路名嗎?其淵源都是和臨沂城的歷史有關。

  至於「琅琊」的名稱,是從漢代劉京從莒國遷都「開陽」開始,其時間比「中丘城」「晚了不止三秋」了!

  俺那皇天神!這樣一想,咱諸葛城的歷史可是「無比輝煌」的!

  村裡老人們回憶,六七十年前,這諸葛城村周圍還真的有城牆遺留,城牆是土打的牆,還有著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土城牆周圍,還有著護城河窪地。

  「諸葛城是九頃六,和臨沂城一樣大」「臨沂城是從這裡挪去的」!這是村裡人人人都說的又一些老城概念。

  諸葛城村後面的一片村莊方陣,名字叫「後隅村」;據說,這後隅村所在,曾經是諸葛城老城的「四隅」之一。後隅一帶,過去有個叫「囚地」的地名,是監獄關押囚犯的地方。村裡老人們傳說,這「囚地」整天死人發臭,所以把城「臭走了」,搬到了臨沂去了。

  「囚地」死人,絕不會是城市搬遷的主要原因。

歷史資料中的記載,這中丘城在漢代曾經做過開陽(啟陽)縣的「縣城」;梁朝王僧辯領兵打仗在這裡屯駐過。歷史上的兵燹、天災,應該是諸葛城搬遷到臨沂的主要原因。

漢代城陽王劉京把都城從「莒」遷到了「開陽」,是拿了莒國的五個縣換了東海郡的兩個縣,才把都城搬遷到開陽的。我懷疑劉京遷都,第一站有可能是這個「中丘城」;因為臨沂和開陽當時都是並列的縣治,歷史書上說劉京遷都「開陽」,並沒說是遷都「臨沂」;而現在很多人認為那時的開陽就是臨沂城,也不知為什麼。

「先住沂河東,後住沂河西」,民謠說諸葛城原是在沂河東岸,後來成了沂河的西岸,看來,諸葛城西可能是沂河老河道,或者是歷史上的沂河曾經洪水決口,在諸葛城西面衝出了河道;後來呢,沂河老河道改造成了良田,沂河水被治理了走了現在的河道。

沂河曾經從諸葛城西面流過,現在是從諸葛城東面流過,看來這諸葛城真是這裡的一處高丘,難怪古老的春秋故城,被叫做「中丘城」了。

諸葛亮在這裡住過嗎?這諸葛城是不是東漢「琅琊陽都」的轄地?這些問題我沒法研究,高某也不便於說多。如果這諸葛城是東漢時的「陽都縣」轄地,那麼諸葛亮「琅琊陽都人」的出生地概念是不是就要從我大美沂南的陽都故城處,存疑於這座神秘的「諸葛城」了呢?

起碼目前的歷史發現還沒有諸葛亮在這兒出生的說法。

村裡人還說,這裡曾經有諸葛姓氏的人住過,也有人說是諸葛亮祖上在這裡住過。要不,茶山那裡怎麼還有個諸葛祖墓的墳墓呢?

還有,諸葛城村有每年正月十七「敬諸葛亮」的習俗,這一天,全村各家各戶都拿了燒紙在村中的「諸葛亮祠」舊址附近的路口上,燒紙、叩頭、放鞭炮,年年如此,世代相傳。

這一點,我是不願意有新發現,即使今天我從土裡拽出了一個「諸葛亮家宅」的「石契文書」,我也不能讓人看見,趕緊揣到衣服前大襟裡算了。

我要說懷疑這裡是諸葛亮的出生地,不光俺大美沂南的縣長哥要猛擼我一頓,俺那些沂南老鄉們看到我也是要每人都想踹我三腳了。

諸葛城是蘭山的!

諸葛亮是俺沂南的!

   

沂河西岸濱河大道西側這裡,就是諸葛城村。

河岸路邊上的村裡人都能說上來關於諸葛城與諸葛亮的許多傳說。

這個老人的文化衫的文字,我總是看不懂。

路邊曬麥的老人。

村莊緊鄰著寬闊的沂河,沂河東是「五個太平村」。

河邊上有個古老的「鴻福寺」,傳為唐朝所建,寺廟內還有棵千年銀杏樹。

記得前些年路過這兒,寺廟正在建設,今天路過這裡,仍然在建設,修了這麼長時間?

沂河的西岸,曾有石山,河堰上有綿延三裡的護河石牆,北邊不遠,還曾有個「釣魚臺」。

長著雜樹的河堰裡面,真的有石牆!

這些護河石牆,石塊有大有小,大的有磨盤那麼大;似乎是些打制過的石塊形狀,但是由於歷史太久,更多顯示出來的是自然石塊模樣。

村裡人的說法是,這些石塊都是諸葛亮在這裡屯軍時趕來的石頭修建的。

諸葛城村一帶沒有石頭山或者石頭塘,這些巖石大概是從茶山或者是李官山運來的。

沂河上正在修建高鐵路,高鐵路線西來從諸葛城村前通過。

諸葛城村入村路,村莊離河岸,也就幾百米。

從東面看到的諸葛城村東北角;村莊房屋道路和村外的田野土地,有一個高低分明的落差,人們說,那房屋道路處是老城範圍,而下面的田野是城牆外土地。

  諸葛城村連同後面的後隅村,總體上是個方形的格局,方方正正的矩形,不像其他村那樣七拐八凸,可能和老城方方正正的布局有關。

沂河衝積小平原土地肥沃。

村東入口,還有個土牆老屋;老屋土牆,說明了這裡缺少石頭。

村頭打撲克的人,也都說諸葛亮在這裡住過。

諸葛城村幾乎全部是規劃整齊的二層樓住宅,浩浩蕩蕩,在村內趕腳無邊無沿。

東西住戶巷子很深很深很長很長

村內很少看到的老房子。

村內大街上兒童很多,感謝國家的計劃生育新政策!

村前住戶,村前住戶從東到西也是筆直一條線。

村前就是建設中的高鐵路

又一條南北大街

村南有中丘城遺址保護碑

  保護碑碑文:中丘故城位於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後隅村和諸葛城村內,主要是春秋晚期和漢代文化遺存。

  據記載,原村東南角城牆長約100米,寬約200米,高1.5米;黃褐土夯築,夯層厚0.25至0.4米,中有夾棍空,現城牆已被夷平,護城河也被填平,城內現存文化堆積厚約1.5米,現城牆北部約三分之一部分為後隅村疊壓,南部約三分之二部分被諸葛城村疊壓。

西邊就是村委大院,諸葛城村碑文字說,諸葛城位於臨沂城東北,系春秋時期中丘故城,後因諸葛亮居於此,故名諸葛城。

正是麥收時節,麥田防火是大事!我記得前幾年焚燒秸稈罰款是2000元,現在3000漲價了。

村莊前看村莊

村莊西南是學校、幼兒園所在地

從小學向西,不知什麼村莊,村莊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可惜沒有太多時間。

村莊西部道路,同樣是筆直的。

村西正在澆地,注意那個坐在地頭上玩耍的女孩!

我一到這裡,女孩看見了我,就馬上對爺爺說:爺爺,來了一個人!

劉宜欣(音)小朋友真是個淳樸、天真、聰明、漂亮的孩子,她的淳樸裡,有著農村孩子那種特有的泥土般的芳香。

看到我拿照相機對著她,他馬上跑到地裡去,隨著我的快門咔噠聲,不斷變化著一個一個的姿勢和表情。

這孩子是諸葛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

村西不遠,有個中安靜村,中安靜村後是「後城西」村。

這些村名,不是常規的李家村、王家店之類,都是些與老城有關的稱謂。

後城西村在諸葛城大村的西北角,兩個村快接頭了!

這裡種植大蒜看來也不少。

昨天發第一稿,把後城西村寫成了「西城後村」,在這裡添加一個油坊大牌子糾正一下。

沒去後城西村,而是折返走到後隅村。

街頭偶爾有老石遺留,這應該是個漢石。

在後隅村西邊,有一道高低分明的土埂南北延伸著,村裡人說,這就是老城牆所在的地方,幾十年以前,這裡的土城牆還有一人高。

後隅村居民是六七十年前才陸陸續續從西城後村遷來的,這裡的房屋街道都很新。

這棟老房子應該是七八十年代的,石基、磚瓦、土打牆、草頂。

玩耍的兒童很可愛。

合個影影、留個念念。

吃餃子了!

good  bye!

後隅村與諸葛城村中間的大街街口,商店多、行人多。

忙碌的熟食小店,我想吃個帶著芝麻粒的「糯米糰子」,可惜人家沒時間給炸。

供銷商店

烤牌鋪子

諸葛城村的一處老粉坊

哈!在這兒又遇到可愛的劉宜欣小朋友了!

一見到我,這個孩子就高興地跳起來。

這磨房機組,有著公社化時期的特色!

西屋的磨麵機似乎更古老

外牆上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主席語錄只剩下了漆邊輪廓。

這老房子據說做過「諸葛城公社」的大禮堂。

在這個磨房門口,劉宜欣小朋友隨著我的鏡頭咔嚓聲,又照了幾張照片,那優美的身影、調皮的表情惹得我哈哈大笑。

感謝劉宜欣小朋友!

可惜照片有點虛,一是因為天快黑了,再是這個門口前是一棵遮蔭的槐樹,光線實在不足,不自覺地調慢了快門速度。

good bye! see you again!

村中一個小巷裡,有一處牆上爬滿綠色的小院。

小院的主人王道成先生是一個老中醫。

王先生是一個好古之人,小院裡收存了不少的碑石、漢石、古磚、新舊石器等等的古城遺物。

這面院牆竟然是古磚壘砌的!

細石器

還有舊石器器物

那兩個豆足柄和這個破碗碴子,時間間隔了幾千年。

蛋殼陶

宋、明之物遺留吧?

還有鴻福寺一個碑刻的拓片,據說這個石碑已經木有了。這石碑文字書法了不起!

這個龍頭碑的碑首殘石,據說是村中「武侯祠」廟裡的。過去村中的諸葛亮祠,供奉的是諸葛亮還有王祥、王覽,據說後來有段時間稱作「忠義祠」。

王祥、王覽的老家就在諸葛城南不遠處。

關注鄉村、關注歷史!

請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關注後可以查看歷史信息文章。

從佛子萬過於家嶺到大窪——沂南、蒙陰跨界行走記

石工名匠國文光——依汶鎮馮家村、朱家峪行走紀實

「曹嵩冢畫像石」的遺落和歸宿——汪家莊村行走紀實

「陽都大斧」發現記——磚埠鎮任家莊村行走紀實

賈忠聚和他的愛狗——齊家莊、蘭家官莊村行走紀實(一)

相關焦點

  • 探訪臨沂市蘭山區諸葛城村,一個因諸葛亮而得名的地方
    從臨沂市蘭山區出發,走到濱河路上,穿過三河口隧道,到達濱河西路,沿著這條路一直走,過了白沙埠鎮駐地之後,再向北走不遠,就可以來到一個叫做「諸葛城」的村莊。相信就算是外地的朋友,也能從「諸葛城」這個名字大致猜到村莊的由來——感覺它多半會與諸葛亮有關係。
  • 我的老師秦元盛——青駝鎮石門村行走紀實
    秦老師記得,有一次假期後返校,看到校園裡到處都貼著大字報,走進教室,教室裡也都是大字報。最刺眼的是黑板上的「牛鬼蛇神」畫像,其中畫了一個毒蛇,毒蛇戴著眼鏡,蛇身上寫著「史為玉」三個字。史為玉老師是高度近視眼,整天戴著眼鏡,這也成為「毒蛇」的標配了。不光是貼了大字報,還有批鬥會。
  •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三十四:揚州美食與東關街
    (實習記者 李華錫)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一:探尋古韻悠揚的運河名城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二:揭開柳孜運河遺址的神秘面紗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三:找尋古色古香的臨渙城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四:走進「卞水咽喉」宿州城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五:閔子祠中話「忠孝」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六:探秘泗縣地面的「活運河」
  •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三十二:揚州的鹽商歷史遺存
    (實習記者 李華錫)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一:探尋古韻悠揚的運河名城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二:揭開柳孜運河遺址的神秘面紗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三:找尋古色古香的臨渙城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四:走進「卞水咽喉」宿州城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五:閔子祠中話「忠孝」行走隋唐大運河系列紀實六:探秘泗縣地面的「活運河」
  • 文明時代2修改版_文明時代2中文修改版
    文明時代2修改版_文明時代2中文修改版 文明時代2是一個簡單易學但難以掌握的大型戰略遊戲。
  • 九龍坡區銅罐驛鎮上榜重慶首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1日6時訊(通訊員 鄔姜)近日,重慶市公布了第一批115個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後附名單),九龍坡區銅罐驛鎮上榜。根據相關規定,列入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且仍在使用的地名,將予以長期保留,一般不得更名。
  • 重慶首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 九龍坡區銅罐驛鎮上榜
    九龍報訊(記者 鄔姜)近日,重慶市公布了第一批115個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後附名單),九龍坡區銅罐驛鎮上榜。根據相關規定,列入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且仍在使用的地名,將予以長期保留,一般不得更名。
  • 天使之劍修改版
    【天使之劍修改版遊戲資料】
  • 臨沂恆大水世界落戶白沙埠
    在白沙埠鎮恆大水世界項目現場,蘭山區委書記王君師實地了解項目建設情況,並就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現場督導。
  • 上古捲軸5:天際 SBF隨從美化修改版
    《上古捲軸5:天際》SBF隨從美化修改版使用說明:1.解壓縮2.將DATA文件夾複製到遊戲根目錄3.用MOD管理器加載ESP4.進入遊戲中即可生效N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