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遇到哪些事情,需要通過《民法典》來解決

2021-01-13 小才有說法

《民法典》已經開始實施,官方亦早就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對什麼是民法典,以及民法典的內容和實施的意義進行廣泛地宣傳。

說實話,作為一個擁有最樸素價值觀的普通老百姓,對民法典調整的對象及其內容和實施的意義或許並不怎麼關心,亦更不知曉民法究竟是用來幹嘛的。就像我家隔壁的老王一樣,有一次他問我,若是他家不交物業費,物業把他告了,法院會判他幾年。

現實中,很多人之所以關注法律,或許更多的只是覺得法是用來實施處罰的,違反了輕者被罰款,重者要坐牢,所以要遵守。

以上這種認識的存在,同中國歷代嚴酷的法律制度和人治的隨意性所導致的懲罰過度給人帶來的陰影不無關係,而私法體系的系統性缺失,讓人把關注點放在公法,以避免某種行為遭受不必要的制裁。

而對於私法領域,普通民眾更多的是依靠諸如「欠債還錢」之類的最樸素的處事方法去解決糾紛。

進入民法時代,人和人之間再也不單純的依靠樸素的價值觀去處理問題了,在此基礎上,有了更多的規則,通過引入中立的第三方,諸如法院、仲裁機構等,來公平的解決糾紛,促進社會和諧。

民法屬於私法,是協調私人之間關係的法。我國《民法典》第二條明確指出,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也就是說,我國的民法主要用於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

具體點說,我們每個人自出生到死亡,我們同其他人之間發生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上的確認和糾紛,都可以通過民法的規則進行調整。

那麼,人這一輩子究竟遇到哪些事情,需要依靠《民法典》呢?

從《民法典》第二條就可以看出,其調整的對象主要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遇到人身和財產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民法典予以解決。

除此之外的其他問題,諸如犯罪遭受刑罰,以及一般違法遭受行政處罰,民法典是管不著的。

人身關係

人身關係主要包含人格、婚姻家庭、人身侵權等方面。

1、人格權。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同時,自然人還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以上這些權益遭受侵害時,可以通過《民法典》主張權益。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條規定,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2、婚姻家庭

婚姻家庭主要包含兩方面,婚姻關係和家庭關係。諸如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等。

婚姻包括結婚和離婚兩方面,《民法典》對這兩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系統性的規範,可操作性很強。家庭關係主要包括夫妻關係、父母子女關係和其他近親屬關係。《民法典》婚姻家庭編還對收養進行了規範。

3、人身侵權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夥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財產關係

財產關係主要包含物權、合同、繼承以及財產侵權等方面。

1、物權

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糾紛可以通過民法典進行調整。我們身邊的物主要表現為動產和不動產,《民法典》物權編制定了動產、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等一系列規則。因物而引起的糾紛,可以援引民法典進行解決。

2、合同

有人說私法皆合同,更有人認為民法就是合同的「王國」。所謂的合同是指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協議。

合同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合同事件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發生。不用說賣房籤訂房屋買賣合同了,可以說我們每一次購物、購買的每一頓早餐、辦理的每一張銀行卡都有合同的存在。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繼承

其實繼承很大部分涉及身份關係,根據《民法典》規定,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也就是說,在未訂立遺囑的前提下,法定繼承順序基於的就是身份關係。按照身份關係確定財產繼承的順序。

4、財產侵權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

故意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損害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協商賠償費用的支付方式。不一致的,賠償費用應當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確有困難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是被侵權人有權請求提供相應的擔保。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周江洪:從民法到民法典,一字之差何以有別
    編纂民法典的工作持續了幾十年,這期間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民法典通過之後對我們的意義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周江洪:這次的民法典編纂工作應該是新中國以來第5次起草民法典。不僅如此,關於網絡侵權問題,隨著網際網路及網際網路平臺的快速發展,民法典也作出積極回應,從原來侵權責任法的一個條文,發展成目前的四個條文,完善了網絡侵權規則。民法典對於人民意願的體現,集中體現在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回應上。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集中表現為並且最終歸結為權利需求和權利確認。民法典在權利類型、權利內容、權利實現等方面都增加了制度供給,來回應人民群眾的需求。
  • 70年產權、民宿……快看,剛剛通過的《民法典》是這樣規定的
    「 剛剛,中國首部民法典表決通過!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草案)》作為新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目前最長的、擁有法律條文最多的法律,集各種規則之大成。
  • 《民法典》正式通過!仙遊這些房子要大變樣了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通過後將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老病死和衣食住行。民法典中提到的公維基金使用問題、規定住宅建設用地期滿可自動續期、增加規定「居住權」、規定房屋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高空拋物規定有關機關應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是否設立「離婚冷靜期」等內容都與廣大購房者、業主等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受到大量的輿論關注。
  • 哪些事實,雖然發生在民法典頒布之前,但是卻直接適用民法典的?
    合夥指南| 作者:李立律師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合夥指南公眾號第557篇文字哪些事實,雖然發生在民法典頒布之前,但是卻直接適用民法典的?一今年來,我一直在將自己讀《民法典》的一些隨手筆記分享到網上。因為這個司法解釋的主要內容,是確定在民法典頒布前發生的那些行為或事實,不是適用當時的法律,反而是適用《民法典》的。在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的過程裡,在討論某個具體法律規定該如何理解之前,先要確定這件事情是適用哪個法律。
  • 《民法典》與旅遊雲課堂「開課」
    自由行中旅行社僅僅代訂酒店代購門票,需要承擔安全責任嗎?《民法典》在旅遊行為中有哪些規定?如何維護好消費者和經營者雙方的合法權益,規避可控風險、依法解決糾紛? 《民法典》與旅遊」6小時雲課堂直播吸引了13.8萬人在線觀看學習。
  • 《民法典》來了!怎樣影響到每個人的一生?你關心的這都有
    《民法典》來了!怎樣影響到每個人的一生?>A- 《民法典》來了!受訪者供圖談落實:要加大普法力度使其落地生根馬一德稱,未來《民法典》的通過,意味著過去法律的終止或廢止,比如說合同法、婚姻法等,如何保持民事法律規範的銜接,需要對過去的民事法律中與《民法典》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梳理和比較,真正地把《民法典》落實好、實施好。
  • 《民法典》物權編有哪些新變化?
    編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共7編加附則、84章、1260條規定。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物權法》將被廢止。
  • 【民法「典」讀】民法「典」讀之「自助行為」彰顯自然正義
    【民法「典」讀】民法「典」讀之「自助行為」彰顯自然正義 2021-01-15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請長假,我們的社保該由誰來買?看看今年施行的《民法典》咋解決
    在一家房產中介公司上班的劉先生,今年5月份因為闌尾炎復發請病假2個月,上班後公司告訴他,因為這2個月他沒有上班,所以應有公司繳納的社會保險金由他自己全部繳納,並已從他的病假工資中扣除,公司這樣做合理嗎?劉先生決定求助於當地的勞動保障監察部門。
  • 我國民法典編纂中的幾個問題
    拿破崙正是要以此來體現自己所代表的新興力量治理國家、推動國家轉型的雄心壯志。事實上法國也就是通過民法典的實施,完成了從封建國家到現代工商業國家的轉變。德國民法編制的情形也與此類似。通過民法典編纂以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點也成為後來殖民地國家獨立之後普遍的做法。    三是統一民法,給現代工商業發展鋪平道路。民法法典化運動之前,歐洲社會的法律淵源嚴重不統一。
  • 談「典」說法 | 從十大亮點看民法典的人文情懷
    明年1月1日就要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是人們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保障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是每個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的規範和指引。《民法典》也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來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民法典》最新規定:結婚禁止收彩禮?信了,你就一輩子打光棍吧
    現如今高額彩禮,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結婚最大的絆腳石,女方家要的彩禮太多,超出了男方家的承受範圍,實在是付不起,就只能一輩子打光棍,這也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不過,最近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對於彩禮,即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實施的《民法典》中已有了明確的規定。
  • 新規速讀,《民法典》對在上海買房有什麼影響?
    2021年,《民法典》終於來了。 這一部編纂了5年,取代了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物權法等9部法律的百科全書終於面世! 《民法典》第366條規定,房主可以根據約定或者遺囑,為自己名下的房子,給居住權人設立居住權,居住權人有權對他人的住宅,享受佔有和使用的權利。 並且,無論房屋進行買賣,或者由繼承人繼承,都無權讓居住權人搬走。
  • 【法治嘉祥】走進民法典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
    《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二條規定,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訂立的電子合同的標的為交付商品並採用快遞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貨人的籤收時間為交付時間。第六百零四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7. 小蘭租房期間,房東把房子賣了,小蘭與原房東的租賃合同還有效嗎?
  • 以宏大視角去審視《民法典》的意義
    通過對土地這一根本生產資料的佔有,再加上一系列強大的國有企業,中國政府事實上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政府,也是全世界最有能力辦大事的政府。美國等西方政府依靠稅收來獲取財富,收入來源過於單一,且隨著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崛起,稅收收入能不能持續保持政府的巨額收入,這是很不確定的。
  • 走進民法典丨《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 ——遼陽燈塔市法院開展...
    認真參加省法院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暨「遼法大講堂」,通過視頻學習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委員、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孫憲忠教授進行的《民法典》專題輔導,深入學習領會《民法典》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五)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事由中增加"疫情防控"《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 一典一點看|物權受到侵害時,權利人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保護自己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包羅萬象,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中國建設報特推出「一典一點看」專欄,帶您了解民法典中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相關的知識點。
  • 【「典」亮大牆(二)】《民法典》的七大亮點與意義
    身處高牆內的服刑罪犯,在接受刑罰處罰的同時,其婚姻家庭、繼承權、物權、人格權等方面的民事權利依舊受到民法的保護。今年6月以來,上海監獄在服刑罪犯中開展了民法典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在普及法律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培養罪犯法治理念,引導他們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此次活動在服刑罪犯中營造起學習法律的熱潮,作為系列活動之一的徵文比賽活動也收穫了大量服刑人員的投稿。
  • 《民法典》正式實施,有一條法規引起爭議,跟每個人都有關!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實施了,有一條引起巨大爭議的法規,那就是女婿可以拒絕贍養嶽父母,引起爭議的原因就是他們沒讀懂,下面我就來講一講。這一條一出幾乎炸了鍋,因為相關聯的規定是,子女並非父母遺產的唯一繼承人,如果子女不贍養父母養老送終的話,父母可以把遺產給其他給自己養老送終的人。也就是說如果女婿或是兒媳婦,沒有獲得相關老人的遺產,是可以拒絕贍養老人的。乍一看感覺很沒有人情味,但這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