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寮:長江水庫的源頭,青山綠水

2020-12-21 史菊花愛讀書

登上蜈蚣地,折而向西,開始進入長江水庫源頭一一大寮的範圍遠遠地,我們便可以看到長江水庫那些蕩漾著碧波的綠水,呼吸著撲面而來的清新氣息。長江水庫靚麗的身影也在樹林之間隱約可見。

大寮是長江水庫的源頭,也是五桂山最腹地的地方,以其美麗的風景贏得了眾多市民和戶外團隊的一致青睞。大寮最美的風景莫過於水杉林風景。眾多小溪潺潺不斷地在大寮匯聚,流入長江水庫,因此也給大寮創造了更多的風景線。春夏,水杉綠了。那翠綠沁人心脾,水面上,株株水杉玉立其中。秋冬,水杉紅了,這又是一個不一樣的風景,那種紅,在青山綠水的襯託下,更加鮮豔地傳達著秋天的熱烈。

大寮,被譽為中山的九寨溝,確實有其獨特的魅力風景。我們走在大寮外圍山脊之上,用另外一種角度欣賞著大寮的美麗風景。沿著山脊穿越,可以直接到達長龍坑水庫和寶閘塘水庫,這也是計劃中的穿越經過的兩個地點。

在翻過大觀音山嶺之後,一道山脊直插而下。山脊半山腰處有條50公分左右的防火山道。這條防火道沿著周圍山勢蜿蜒曲折迂迴一直到對面的山坡處,而沿著山脊穿下山谷谷底,然後再爬上山坡,就可以到達對面半山防火山道。看到峽谷有一些走過的痕跡,我們決定開路穿下山谷走V但是走到一半,雜草叢比人還高,越來越茂密,開路難度大大增加。綜合考慮到團隊人數過多,其中女性也不少,我跟其他領隊商議後果斷決定原路返回沿著防火道迂迴過去。

這個時候,戶外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出現了。另外一個團隊的成員「奧迪」,不顧勸阻,一個人往山谷下而去。這直接導致整個團隊在防火道等待近10分鐘,但還是沒有等到奧迪回歸。喊話也只有山谷中的回聲。我們不得不再次派領隊沿已開好的道路去尋找。後來找到奧迪了,但他還是堅持開路穿越峽谷上到對面的防火山道。儘管他比我們走迂迴的防火帶更早些到達,但在戶外,團隊意識是很重要的,決不能允許成員沒有團隊精神。為此,奧迪後來也做了檢討。

在防火道接近白石籠一帶,團隊成員「清風」說直接翻越山嶺可以到達長龍坑水庫。於是我們採納清風的建議,翻越山嶺。以前我們一直都是沿著防火帶走到長龍坑水庫的。在清風的協同下,我們翻越山嶺前往長龍坑水庫。可是沿著山脊前進,方向開始慢慢地偏離,我一直不停地查看指南針了解行進軌跡。在前進約30分鐘後,我終於叫停隊伍,因為我們的方向已經偏離太多。我隻身一人爬上前面的一個山嶺尋找路徑。當我上到山嶺,經過辨認,找到了前往正確方向的路徑,於是用對講機呼叫隊員繼續跟上。

這一迷失方向的經歷,卻有了意外的收穫。我們下到一個山谷之中並橫穿而過。此谷底約有50米寬,其中有一小溪流淌,谷底有齊人高的茅草生長,兩邊山坡之上長有低矮的灌叢和傲然直立的桉樹。山風吹過山谷,好不愜意,實為露營的好去處。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寮水庫垃圾滿地煞風景 網友呼籲採取行動(組圖)
    大寮水庫位於中山長江水庫之源,山清水秀,是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保護區,其如詩如畫的景致讓不少遊客流連忘返,陶醉其中,同時也是個攝影取材的好去處。前些日子,他聽朋友說五桂山大寮水庫附近景致很好,適合出遊攝影,於是便叫上三五知己一同前往遊玩。大寮水庫處於五桂山深處,他和朋友們滿懷期待,一路摸索前進,2個多小時的車程後,終於見到水庫靚影。但就在他們奔向水庫美麗的大湖時,湖邊和路上隨處可見的垃圾卻讓他們興致大減。
  • 【絕美】中山九寨溝大寮火紅一片,身世更……
    據《中山市地名志》介紹,長江村在元代已涉人跡,明初形成聚落,當時已有破鍋(即今天的福獲村)、長江等幾個村落。大寮,就屬於長江村區域的一個自然村。清中葉,甘、周兩姓人在觀音山西北麓聚居,因當時建大茅棚,俗稱大寮,村因而得名,沿用至今。1959年,這裡建長江水庫,大寮村地處水庫末端,村民生活和交通均不便,故於1988年遷址。
  • 中山好風光:大寮秋色濃 水杉正變紅(組圖)
    那是因為你沒在秋天來到五桂山大寮,如果你來了,絕對會感嘆,原來中山都有那麼漂亮的秋天!大寮秋色濃 水杉正變紅   大寮秋色誘人:  中山大寮位於中山長江水庫之源,山明水秀,綠葉成蔭,是當地著名的自然環境保護區。每一年秋季時分,杉樹變紅,滿眼秋色,讓不少旅客流連忘返,醉心其中。
  • 20191222:「長江水庫-石塘-橫窩口-銀坑石壩-船底窩-船底窩下級...
    相對於戶外前輩早期的「山峰連穿」,當下「水庫連穿」成為一種新時尚中山水庫連穿系列報導之四:「長江水庫西-石塘水庫-橫窩口水庫-銀坑石壩水庫-船底窩水庫-船底窩下級水庫-古寨溝水庫」七庫連穿活動時間:12月22日星期天,早8:00-晚18:00活動方式:輕裝、午餐路餐乾糧
  • 長江水庫成「遊樂場」?中山展開暑期安全整治行動
    在中山市,卻有一些人另闢蹊徑,進入作為中山市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長江水庫玩樂、嬉水、野營,更有甚者,直接駕駛小船進入水庫捕魚或遊玩,汙染飲用水水源的同時也帶來人身安全隱患。羊城晚報記者23日獲悉,中山市水庫水電工程中心、中山市水政監察支隊、中山市自然保護地管護中心和長江派出所組成的專項整治行動隊在7月至8月節假日展開整治行動。
  • 大寮自然保護地發生「森林火災」,情況緊急……
    演練假設:12月10日15時,中山市大寮自然保護地大寮巡護站西北側約300米處發生森林火災,火勢迅速向四周蔓延,情況緊急。管護中心護林員實施初期滅火作業,並啟動《中山市森林火災應急預案》Ⅱ級響應。東區應急處置力量、五桂山護林員通過森林內道路輸送人員抵達事故地點開展處置,市消防救援支隊使用衝鋒舟通過長江水庫攜帶裝備器材、人員抵達事故地點展開處置。
  • 未經允許禁入「大寮」!
    「五桂山是中山的肺,大寮是中山的九寨溝!」「去大寮吧,有山、有水,還有紅水杉,那裡是中山最美的地方,中山唯一的一片淨土。」近期網絡上這類帶有詩意的「點讚和推介」,讓長江庫區水源林市級自然保護區的這個核心區幾成地方 「勝景」,節假日人流湧動,徒生系列隱患。
  • 大寮
    大寮原是佛教寺廟執事用語,指為寺院的生活區,負責供應僧眾的齋飯,主要由齋堂和僧廚組成。現在寺廟將廚房稱為「大寮」。在我國眾多的北方區域,人們把家中舉辦婚喪嫁娶、孩子出生、滿月、圓鎖等主事的人統稱總管。就是統一負責安排布置,代行主家權限的人。地位十分重要,雖然不是什麼相當於處級、科級的領導級別。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長江的源頭在哪裡
    清朝初年,對於長江源頭開始有了官方組織的實地考察活動,大體摸出了江源地區的水流脈絡,繪製出了在當時來說很具水準的地圖。稍後有專著如齊召南的《水道提綱》談到金沙江的上源通天河是長江的上源。但對於長江最上遊眾多支流的細節卻長期模糊不清,而這恰恰是決定長江源頭的關鍵所在。解放後,有關長江源頭的說法才趨於一致1976年,國家曾組織專家考察長江源頭地區。
  • 我國的三大河流,長江、黃河、珠江源頭,大自然實在太神奇了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87公裡,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其實長江的源頭流水並不大,即長江的源頭、也即通天河的幾個源頭,在青藏高原腹地崑崙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
  • 走進中山市首個市級自然保護區:長江庫區水源林
    大寮被譽為中山市的九寨溝,因其美麗的自然生態環境,曾一度成為不少徒步愛好者必去的聖地。然而不少市民都不知道,與一般的森林公園不同的是,大寮作為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市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到大寮徒步或者露營等行為都是被禁止的。長江庫區水源林市級自然保護區航拍圖。
  • 看看長江的源頭,再看看黃河的源頭,差距不是一點點!
    相信每一位炎黃子孫們對於長江和黃河這兩個詞語都不陌生吧,可是有沒有小夥伴們了解過長江和黃頭的源頭都在哪兒呢?長江的源頭和黃河的源頭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來看看長江的源頭,再看看黃河的源頭,它們倆的差距可不止是一點點。
  • 大寮龍脈
    大寮龍脈出於東門嶺,這是以大寮永泰樓古寨東門樓朝向而得名的一片峰巒疊翠山嶺。由這向多個方向呈降勢延伸出一個接一個的峰巒,其中轉向西面幾個巒頭,到較低處後再起一山丘,頭頂渾圓(村民呼作凹崬),西南面坡度平緩底部凹聚成湖,大寮村永泰樓古寨就建造在其中間背山面水處,這一連串從東門嶺高處簇擁而來的山巒就是大寮龍脈。
  • 大寮義工
    大寮義工馬秀華  攝影/文 近些日子住燃燈寺,吃飯上的一件小事
  • 紫小耕‖你好,長江水庫!
    長江水庫因大壩在長江村附近,故取名長江水庫。長江水庫是中山市唯一一座中型水庫,總庫容5040 萬立方米。水庫於1959 年12 月動工,於1965 年12 月建成投入使用。當時沒有施工機械,只能靠人力施工,由各受益公社抽調人員組成施工隊伍,施工高潮時進場人數多達3300 人。
  • 長江源頭小鎮
    長江源頭小鎮文/竇孝鵬
  • 我國最長的河流「長江」的源頭在哪裡?
    長江是我國的母親河,也是我國的第一長河,長江的長度達到6300千米,比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要長大約800多千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長度僅次於尼羅河和亞馬孫河。由於我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所以我國大多數的大河流向都是自西向東流動,長江幹流的總體流向也是自西向東流動的,最終注入東海。長江的源頭在哪裡呢?長江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水系,從形態上來看屬於「樹狀水系」,整個長江流域的面積超過180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
  • 漢中寧強尋找漢江源頭,大巴山北坡發源,一路奔流到武漢匯入長江
    大江大河裡,長江、黃河是母親河。一清一濁,一南一北,浩浩蕩蕩。在這奔流千裡萬裡不復回的激流裡,是由蛛網密布似的無數條支流匯聚而成的。所謂江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嘉陵江和漢江同為長江最大支流。嘉陵江發源於秦嶺山巔的寶雞鳳縣,漢江發源於大巴山北坡的漢中寧強漢王山。
  • 關於長江、黃河源頭的困惑 - 浙江日報
    中國普遍沿用的長江源頭的標準概念,出自1978年1月13日新華社通稿:「經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組織的查勘結果表明:長江源頭……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東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長江源頭地區主要有5條較大的水流,……其中沱沱河最長,計375公裡,當曲第二,其餘較短。按照『河源唯長』的原則,沱沱河應為長江正源。」
  • 長江源頭 沱沱河
    沱沱河是長江的正源。它從格拉丹東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發源時,是一些冰川、冰鬥的融水匯成的小溪流,這時的水面寬只有3米,深只有20多釐米,然後向北流過9千多米長的距離,在巴冬山下匯集了尕恰迪如崗雪山的冰川融水,經過一條長約15公裡的谷地,繼續向北,分成了兩條寬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兩邊的谷地中還有許多密如蛛網的水流,這裡是沱沱河的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