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深水埗的記憶鏈

2020-12-12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香港6月3日(殷曉媛 閔捷)深水埗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曾以紡織製衣業聞名於外,由此帶動周邊行業發展,形成多條特色街道。記者來到深水埗,從欽州街穿行,一路經過汝州街、基隆街,這裡的樓群保留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影像。

欽州街小販市場。新華社記者閔捷攝

前港九纖維布匹批發商聯會會長列永同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深水埗是東南亞最大的布料市場,這幾條街曾經遍布售賣布料的店鋪,數量超過1000家。以時尚、潮流著稱的深水埗是新加坡、泰國等地商人趨之若鶩的布料批發地。」

隨著時代變遷,如今深水埗恐怕很難和「時尚」二字聯繫起來。泛黃的唐樓外壁被時間衝刷得只剩下陳舊,暴露在牆體外部的水管與空調外機交織相錯,白底紅字的招牌被鏽跡斑駁得掩蓋了原來的模樣。現在的深水埗不再是製衣業中心,但仍有350家中小企業和批發、零售商。

穿過深水埗警署,就到了臨時搭建在荔枝角道373號的欽州街小販市場。這裡俗稱「棚仔」,顧名思義,以塑料布互相拼湊,依靠大樹而搭建成屋頂的市場。

欽州街小販市場內部。新華社記者閔捷攝

走進「棚仔」,詢問是否有專門售賣日本布料的店,就被指引到了位於「棚仔」中央位置的「信昌布行」。日式和風布,柴犬、貓咪等卡通圖案,青花瓷扎染布等各式各樣產於日本的布料疊放在狹小的空間。

店主何小姐說:「我主賣日本布,定期會飛往大阪跟布商訂貨,還可以幫客人尋找他們想要的特定布料。」

列永同說:「以前附近的製衣廠會將剩餘的製衣布料轉售給『棚仔',『棚仔'的顧客也大多數是低收入者。」而如今,這裡被稱作「最後的布市場」。

「2000年後香港布料市場縮小,深水埗也隨之減少了一半左右。」列永同說。

5年前,由跨界別人士組成的香港服裝發展委員會為鼓勵紡織及製衣業轉型升級,提出將深水埗和長沙灣一帶的成衣製造業整合起來,以打造服裝潮流集散地。如今,深水埗時裝及設計基地這一構想已初步落實。

「初衷是把深水埗打造成香港的韓國『東大門',成為時尚和設計基地。」香港服裝發展委員會成員何國鉦在談到重塑深水埗時說道。

一棟五層高的樓內,分別有布料售賣區、樣品展示區、工作室、配料區、公共空間等,這就是即將建造的位於深水埗通州街的時裝及設計基地。何國鉦說:「建造這樣一個基地可以為本土設計師提供設計、製衣和零售等一條龍的工作空間,集中培育設計人才的創新能力和營銷能力。」

何國鉦在整理自己設計的服裝。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我的父親是製衣業供應商,小時候會經常跟隨他來深水埗,深水埗有自己的歷史,它只是缺少了包裝,需要時間來尋回。」何國鉦說。

記者來到距此不遠的美荷樓,它的前身是安置災民的徙置大廈,導演吳宇森小時候也曾居住於此。如今的美荷樓一側已經改造為「美荷樓生活館」,並向公眾免費開放。收音機、縫紉機等展品,還保留著當年的風貌,算一算也不過就是五六十年過去,見證著香港的前世今生。

美荷樓生活館內部。新華社記者閔捷攝

美荷樓另一側活化為青年旅舍以吸引各地遊客入住。根據政府規劃,今年下半年將推出以時裝為主題的旅遊活動,未來還將在深水埗推出結合歷史文化和多媒體創意的科技旅遊項目。

相關焦點

  • 深水埗的記憶鏈
    題:深水埗的記憶鏈 深水埗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曾以紡織製衣業聞名於外,由此帶動周邊行業發展,形成多條特色街道。記者來到深水埗,從欽州街穿行,一路經過汝州街、基隆街,這裡的樓群保留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影像。
  • 《桃姐》取景深水埗 遇見香港老味道
    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與自幼照顧其長大的家傭桃姐之間所發生的一段溫暖人心的主僕故事。影片中的養老院鏡頭在深水埗取景。電影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
  • 深水埗的香港老味道
    舊貨攤檔 時光倒流在這個被稱作香港最貧窮的地區,大批新移民落地生根,從事香港傳統老行當。記者日前隨香港文化企業「活現香港」的導賞員鄧彥心來到深水埗,聽她講述深水埗的往日今夕,跟隨她尋覓香港老區的酸甜苦辣。從小生活在深水埗的鄧彥心告訴記者,深水埗的跳蚤市場代表著這裡最原生態的生活面貌。
  • 【港古】深水埗——香港最早的聚居點
    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教授(FrederickSequierDrake,1892年-1974年)於是帶領學生前往研究發掘。參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學家評估後,市政局加建了鋼筋水泥硬殼,以保護漢墓受風雨侵蝕。漢墓於1957年由市政局接管及開放予公眾參觀,墓內的出土文物都陳列在漢墓旁的展覽館內。1988年12月,李鄭屋漢墓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墓主人身份,有學者認為是鹽官或東漢末年的避難貴族。
  • 香港的好吃的,深水埗篇
    深水埗是香港市井文化的腹地之一。來這裡,能領略到老香港的生活姿態,這裡也有美味傳統老店在等你挖掘。
  • 【香港旅遊】本地人也參團遊覽!香港深水埗究竟魅力何在?
    大城小區-深水埗」推廣項目,目的是向旅客展現一個充滿人情味的香港。早前有旅行社舉辦深水埗一日遊旅行團,報團人士竟高達九成為港人。連本地人也想到該區遊玩,究竟深水埗魅力何在?有些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也會跨區買菜,特意乘車到深水埗的北河街街市,一次購足一個星期的份量。其實這些都是常見的事,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裡的東西都是港人公認的「全港最平」。旅發局節目及旅遊產品拓展總經理洪忠興表示,深水埗是一個內涵豐富、又能展示香港特色的舊區,這是局方向旅客推介深水埗旅遊的主因。
  • 來香港,吃在深水埗
  • 香港旅發局推出深水埗特色遊 (1/10)
    香港旅發局推出深水埗特色遊1/10) "← →"翻頁 香港旅發局繼去年推出
  • 【真實的香港】知道深水埗嗎?但你肯定不知道這裡的故事.
    1955年的8月,這裡挖掘出一個東漢墓穴,雖然港府也請過好多磚家來都查不出主人到底是誰,但香港的歷史確定到東漢時期是絕對沒有錯的。走在深水埗的街頭,時光仿佛穿越到民國,這邊天后廟丶三太子及北帝廟,那邊還有個武帝廟,經過深水埗警署跟美荷樓,還可以看到南昌押及二戰前的房子。
  • 香港旅發局推廣「深水埗」旅遊,系列微電影拍得精緻又樸實
    繼去年的「舊城中環」項目受到好評,香港旅遊發展局今年看上了深水埗——又一個被內容化的香港區域,宣傳的賣點是「香港最地道街區」。深水埗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人口約 35.3 萬,是香港最早的發展區域之一。深水埗以往是各類原材料集散地,鴨寮街以專賣電子零件聞名,大南街遍布鈕扣廠、布行、皮革店與絲帶廠。延續去年旅發局的「香港·大城小區」的推廣思路,深水埗被定位為遊客體驗最地道香港風土人情的所在。近日,旅發局上線了一系列微電影廣告《尋覓·心水寶》,廣告語「步埗地道」,用年輕人的視角展現 4 個在深水埗(粵語中諧音「心水寶」)尋寶的故事。
  • 深水埗:最接地氣的香港味道
    香港特區政府旅遊發展局(旅發局)近日宣布,將投資逾1200萬港元啟動「香港·大城小區—深水埗」推廣項目,向旅客展現一個充滿人情味的香港。早前有旅行社舉辦深水埗一日遊旅行團,報團人員中高達九成竟為港人。連本地人也想去遊玩,究竟深水埗魅力何在?
  • 本地人也參團遊覽 香港深水埗究竟魅力何在?
    來源:中國新聞社香港特區政府旅遊發展局(旅發局)近日宣布將投資逾1200萬港元,啟動「香港。大城小區-深水埗」推廣項目,目的是向旅客展現一個充滿人情味的香港。早前有旅行社舉辦深水埗一日遊旅行團,報團人士竟高達九成為港人。連本地人也想到該區遊玩,究竟深水埗魅力何在?
  • 香港歷史:深水埗的客家原鄉
    保育下來,香港又多了一個打卡景點。此處位於九龍半島石硤尾窩仔山,但很多人稱為主教山,因為山的附近不少基督教教堂。今時今日的深水埗,是廉價電子電器產品的集散地,遊人如過江之鯽。但很少有人留意,百年前,客家人在這裡耕田種地,並形成為數眾多的客家村。現在深水埗已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州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但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
  • 到深水埗細品老香港
    被活化的歷史建築彷彿一扇窗,讓人窺見香港多樣化的建築古蹟及文化。下面讓我們去深水埗看看香港是如何巧妙融合新舊兩種元素的。  深水埗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區裡多數地方迄今仍維持著1960年代的原始面貌。乍看之下,也許難以領會那歷盡滄桑的老舊街區究竟有何迷人之處。
  • 綜述:本地人也參團遊覽 香港深水埗究竟魅力何在?
    中新社香港11月8日電 (香企容)香港特區政府旅遊發展局(旅發局)近日宣布將投資逾1200萬港元,啟動「香港。大城小區-深水埗」推廣項目,目的是向旅客展現一個充滿人情味的香港。早前有旅行社舉辦深水埗一日遊旅行團,報團人士竟高達九成為港人。連本地人也想到該區遊玩,究竟深水埗魅力何在?
  • 香港深水埗美食
    香港深水埗美食 2013年01月16日 15:34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友人自海外歸,想跟她一嘗有名氣的美食,便相約往位於深水埗的
  • 香港旅行自由行:到深水埗細品老香港
    下面讓我們去深水埗看看香港是如何巧妙融合新舊兩種元素的。被活化的歷史建築彷彿一扇窗,讓人窺見香港多樣化的建築古蹟及文化。下面讓我們去深水埗看看香港是如何巧妙融合新舊兩種元素的。深水埗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區裡多數地方迄今仍維持著1960年代的原始面貌。乍看之下,也許難以領會那歷盡滄桑的老舊街區究竟有何迷人之處。
  • 深水埗,每一條街道都散發著香港的市井魅力
    時間將繁華凝鑄成香港這座城市的符號,也讓原本古樸的老街區在塵埃中延續經典。深水埗,這個糅合了香港傳統與現代元素的古早味街區,每一條街道都散發著香港本地日常生活的地道特色。在時代的滄桑巨變中,深水埗始終保持著香港傳統的日常生活,許多老香港特有的居住建築林立於此。隨著香港活化保護工程的推進,深水埗街區內的老建築重新煥發活力,將歷史與潮流、時間、空間融洽連接,延續了香港別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 香港深水埗實拍,香港最窮的地方,老年人還過著電影中的舊生活
    香港,一個繁華的都市,深水埗,香港的一個區,卻是一個很少被提起,常常被遺忘的區域。但是這裡曾經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區域,而現在這裡已經是香港最落後最貧窮的區域。這裡是香港老齡化最嚴重的區域,似乎已經成了一個老年人的聚集地,成了一個養老的區域,與整個香港的繁華與現代格格不入。
  • 香港貧民窟的「深水埗」,港片裡的經典老城區
    -香港 被稱為香港「貧民窟」的破舊老城區,竟藏著這般清新的好店。老港片裡,有一片出鏡率很高的區域,那裡保留了上世紀60年代的老香港風貌。破舊的唐樓、劏房隨處可見,能感受到深度本土的香港舊時光。那便是被稱為香港「貧民窟」的深水埗(甚至還窮過天水圍)誰知道這麼窮的地方如今卻隱藏著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時髦好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