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了《哆來咪》《雪絨花》 不證明你聽過了《音樂之聲》

2020-12-14 搜狐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這個春天,成都似乎是屬於音樂劇的———《貓》剛剛離開,4月1日~4月6日,美國百老匯最經典的音樂劇《音樂之聲》又將在錦城藝術宮清新亮相。然而許多中國觀眾至今還不知道《音樂之聲》拍成電影之前最早是音樂劇,也許更不清楚:除了那最有名的三首歌(《哆來咪》《雪絨花》《孤獨的牧羊人》)之外,還有哪些旋律同樣動人?

  就在上個周末,前來報名參加「百老匯星夢」《音樂之聲》小演員選拔的孩子們在錦城藝術宮門前排起了長隊,但讓相關選拔負責人有點驚訝的是,帶這些孩子前來的年輕家長們,卻只有很少數人清楚地了解有關《音樂之聲》的故事。

「這不太符合他們的初衷,如果不是那部奧斯卡電影,可能知道《音樂之聲》的人會更少。」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

  嚴肅軍人愛上了浪漫修女

  如果你看過好萊塢1965年翻拍的那部經典電影《音樂之聲》的話,應該會記得這個故事:年輕女孩瑪麗亞是奧地利一家修女院裡的志願修女,但她活潑好動的性格卻令院長覺得她不適合做修女,於是將她派到馮·特拉普上校家當看護。瑪麗亞很快和上校那7個可愛的孩子成了好朋友,帶他們玩耍、教他們唱歌,而上校和瑪麗亞也漸漸墜入愛河,終成眷屬。然而二戰隨即爆發,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逃往美國……

  其實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和電影裡稍有不同的是,在瑪麗亞到來之前,上校就一直鼓勵孩子們演唱和演奏音樂。另外,在真實生活中,故事延續下去:上校和瑪麗亞結婚後又添了兩個孩子,為了撫養9個孩子,全家開始到處巡迴演唱,直到1947年馮·特拉普上校去世。停頓了一段時間後,瑪麗亞和孩子們又繼續開始了「走四方」的演唱生涯。在一次表演中,因為少了件樂器,在等待拿樂器的時候,為了不冷場,瑪麗亞給觀眾講述了馮·特拉普一家的故事。音樂會剛結束後,便有人到後臺建議瑪麗亞把這個精彩的故事寫成書。1949年,《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出版了,並由此開始了之後的一系列改編和一連串傳奇。

  這是一個難破的紀錄———

  單人觀看次數創造世界之最

  至今,電影《音樂之聲》仍在美國所有的音樂電影中票房排名最高,並且緊隨《飄》之後,被評為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部電影。甚至曾有一項金氏世界紀錄因此而創造:一位77歲的威爾斯老奶奶看了940遍《音樂之聲》!然而,首次用藝術語言講述這個美麗故事的,並不是電影,而是首演於1959年的音樂劇《音樂之聲》。作者是當時美國最出名的一對音樂劇拍檔:理察·羅傑斯和奧斯卡·小漢默斯坦(後者也是奧地利後裔)。他們重寫了音樂劇中的所有歌曲,包括琅琅上口的《哆來咪》、幽默風趣的《孤獨的牧羊人》,還有那首簡單卻飽含深情的《雪絨花》。1959年11月16日,《音樂之聲》在紐約百老匯首演,從此奠定了自己的經典地位,贏得了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六個託尼獎(託尼獎相當於百老匯的奧斯卡),灌制的錄音也售出了三百多萬張。2004年,在這部音樂劇首演45周年時,《音樂之聲》曾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和瀋陽等城市演出,所到之處皆大受歡迎。

  這是一些難忘的歌曲———

  首先,我們相信以下三首歌是最為家喻戶曉的,很多大人小孩都會唱兩句———《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然而要架起一整部音樂劇,其中的音樂當然不止這三首名曲,下面,本報特地從劇中的十幾首「單曲」中選出幾首大家還不熟悉的(也是格外好聽的)加以介紹。

  《音樂之聲》你以為《音樂之聲》只是這部音樂劇的名字嗎?它也是音樂劇開頭第一首歌的名字———當瑪麗亞離開修道院,前往上校家的時候,薩爾斯堡山間的沿途風光深深吸引著她,仿佛一首綿延不絕的奏鳴曲。「在群山的音樂之聲中,一切都仿佛有了生命……」清澈的歌聲勾畫出奧地利山區明麗的景象,你簡直能在歌聲中看見燦爛的陽光傾瀉而下,穿透徐徐微風。

  《即將十七歲》上校的七個孩子中,大女兒麗莎已經到了青春萌動的十六妙齡。她和年輕郵遞員魯夫也暗生情愫。就在這首《即將十七歲》中,魯夫略帶擔心地對麗莎唱道:「你已經16歲,即將17歲,追求者很快要排成隊……你需要一個成熟的保護者……」聰明的麗莎則順水推舟:「我已經16歲,即將17歲,是的我還不懂,如何面對一個充滿男人的世界;你已經17歲,即將18歲,也許我可以依靠你……」羞澀中透著一些風趣。

  《我最喜愛的東西》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嚇壞了的孩子們全躲進瑪利亞的房間,為了安撫孩子,瑪麗亞讓他們儘量去想自己最喜歡的美好東西,比如———「玫瑰上的雨滴,乳白色的小馬,鬆脆的蘋果酥,月夜飛翔的野鵝,落在我睫毛上的小雪花……」無需描述,這些字眼本身就足夠給你帶來愉悅之情,輕鬆的旋律,活潑的音調,更是把這種種甜蜜小幻想發揮成足以使你快樂的情緒。

(責任編輯:小鍩)

相關焦點

  • 《音樂之聲》中文版將上演 重現經典《哆來咪》《雪絨花》
    圖說:《音樂之聲》男女主角傅震華、黨韞葳和五位小演員與大家見面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婦孺皆知的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將於14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這是該劇全國巡演一年來的第108場。昨天,男女主角率小演員亮相,再現了膾炙人口的《哆來咪》。
  • 音樂之聲合唱團攜手深圳小歌星唱《雪絨花》
    7月22日下午,美國音樂之聲合唱團在深圳舉行的「小歌星招募」的決選結果出爐,黃伊一、張佳怡、龍子躍等11名選手經過數月的選拔脫穎而出,他們將在下月舉行的美國音樂之聲合唱團演唱會上演唱《雪絨花》和《哆來咪》。
  • 電影《音樂之聲》插曲《哆來咪》,太經典了
    《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是電影史上相當經典的音樂片,其原聲唱片更被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評選為「史上100大電影原聲」之一。 片中眾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電影觀眾沉醉不已,理察·羅傑斯創作的優美動聽、流暢生動的音樂和百老匯製作人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撰寫的雅俗共賞、惹人喜愛的歌詞,無疑是影片取得空前成功的關鍵因素,負責編曲兼指揮的影片音樂總監歐文·柯斯堤爾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 音樂之聲——「雪絨花」
    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用優美的音樂,含蓄的表現方式,為觀眾呈現出面對納粹的無情踐踏,歷史的產物,人們的無力卻仍然堅守本心,對未來充滿嚮往。該影片包含兩個」結合「:1.瑪利亞和上校 2.在瑪利亞沒出現在特拉普上校家之前,上校對孩子們的訓練就猶如德國納粹主義,他專制,獨裁,不考慮孩子的個人需求,後來,瑪利亞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將美好與音樂再次帶進上校的家。瑪利亞與上校的結合不僅是對上校家庭的救贖,同時也是對於瑪利亞艱苦童年和自己過去對宗教的輕視的救贖。
  • 以音樂劇重溫《雪絨花》和《哆來咪》
    這部稱得上「經典中的經典」的音樂電影,對於聽著《雪絨花》長大的一代人而言,是童年的美好記憶,而剛剛學會唱《哆來咪》的小朋友同樣會被美好的故事所吸引愛上歌唱。事實上,這部電影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鬥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改寫而成的。
  • 《音樂之聲》中文紀念版北京上演 重溫經典音樂
    來源:新浪娛樂《音樂之聲》《音樂之聲》2019年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日前在海澱劇院上演。2019年,《音樂之聲》中文紀念版再度回歸,用美好的音樂,療愈著千萬觀眾的心靈。本輪北京的音樂之聲是北京的封箱輪,卡司陣容也再度升級,不僅有資深主演,還有唱、跳、演俱佳的小演員們登臺。《音樂之聲》是一部幽默詼諧、真摯動人的作品,她用音樂謳歌了「愛」這個人類永恆的主題。
  • 雪絨花,清晨迎接我開放—《音樂之聲》薩爾茨堡
    雪絨花,清晨迎接我開放—《音樂之聲》薩爾茨堡音樂,是流動的藝術,也是心靈最美好的擺渡馮·特拉普男爵在五音譜中找到了失落的真愛;瑪利亞亦在「Do-Re-i」的旋律中尋到了生活真正的意義。《音樂之聲》是一部電影,卻也是最真實的生活。
  • 《音樂之聲》女主原型專橫暴躁 女兒精神崩潰
    直到今天,在經典影片《音樂之聲》中飾演女主角的朱莉·安德魯斯,仍然會讓自己的生活習慣與該片主題曲《哆來咪》的歌詞儘量保持一致。比如,沒有果醬配麵包,她就不喝茶(歌詞中提到「茶是搭配果醬麵包的飲料」);每當海關官員、稅務稽查員或警察問她叫什麼,她都會唱著回答「Me」(歌詞中有一句「me是我對自己的稱呼」)。
  • 《音樂之聲》中文版熱演 鄭雲龍周深現身觀劇
    今年,中文版《音樂之聲》再度回歸,成人演員和演員們的傾情演出,贏得了媒體和觀眾的交口稱讚,無愧為「近年音樂劇中最具感染力、最親民的體驗。」如今,中文版《音樂之聲》演到了第四個年頭,演出場次累計超過400場,感動60萬觀眾。
  • 首部中文版《音樂之聲》9月抵寧
    回望劇目歷史,《音樂之聲》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20世紀最重要、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音樂之聲》是一部幽默詼諧、真摯動人的作品,她用音樂謳歌了「愛」這個人類永恆的母題——情人之愛、父子之愛、家國之愛——並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早已耳熟能詳、卻依舊打動人心的故事。百老匯經典音樂劇中文版《音樂之聲》將於今年9月21、22日登陸南京保利大劇院,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個打動人心的故事。
  • 用音樂化解仇恨,讓歌聲串起美好《音樂之聲》
    她繼續道,和你在一起的每分鐘都很開心,謝謝你。而那裡有個年輕的姑娘,我想她再也做不了修女了。然後進屋打包行李。你看,分開的姿態自尊且磊落,沒有怨恨,反而還表示感謝,謝謝你讓我曾經快樂開心過。看這部電影就不能不提到那七個活潑可愛的小孩,還有那個威嚴但卻不失慈祥的超帥上校。
  • 《音樂之聲》將來華巡演 馮上校後人要唱中文歌
    美國音樂之聲合唱團在發布會上演唱《雪絨花》  《雪絨花》、《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1965年風靡全球的電影《音樂之聲從我們兒時起,祖父就教我們唱歌,說也奇怪,我們家族的歌唱基因是隔代遺傳,我們的父母都不會唱歌,這張CD不僅讓病中的祖父十分開心,也被唱片公司的經紀人發掘,稱讚我們有天分,於是我們四人組成了美國音樂之聲合唱團(The Von Trapp Children)」。  剛組樂隊時,年齡最大的索菲亞才13歲,年齡最小的弟弟賈斯汀才7歲。
  • 美國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
    美國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
  • 去看中文版《音樂之聲》,別忘了留意一下這些萌娃!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謝奕娟) 正當音樂劇《魔法壞女巫》在廣州大劇院上演得如火如荼,中文版《音樂之聲》將以連演12場的密集場次與「女巫」來一番正面對撞。也許你已經看過《音樂之聲》的電影,或是百老匯原版音樂劇,但對比前兩者,中文版《音樂之聲》不乏獨特看點。
  • 《音樂之聲》中文版即將封箱 上海演出至1月2日
    來源:新浪娛樂《音樂之聲》《音樂之聲》《音樂之聲》《音樂之聲》新浪娛樂訊 2019年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正在上海大寧劇院上演,此次演出將為與觀眾告別的封箱輪演出,意味著這將是觀眾最後看到《音樂之聲》的機會。
  • 經典好劇即將封箱 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熱演最後一周
    優秀的音樂通過旋律和節奏表達出來的動人情感,往往令人神往,忍不住探究背後的精彩故事,而《音樂之聲》的故事和音樂,結合得恰到好處。對於中國人來說,《音樂之聲》算得上是最熟悉的一部音樂劇,劇中出現的《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哆來咪》等歌曲成為了幾代人的共同回憶。在國人尚不知道「音樂劇」為何物的年代,悄悄為許多年輕人打開音樂劇啟蒙的大門。
  • 音樂劇《音樂之聲》經典回歸 新版中文詞歌朗朗上口
    擁有最多「經典」元素的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2017年將全新升級,重磅回歸。《音樂之聲》中文版翻譯,由翻譯過《媽媽咪呀》《我,堂吉訶德》等多部作品的程何挑起重任。新版《哆來咪》、《雪絨花》、《孤獨的牧羊人》等名曲的重新演繹,不僅在音韻、意境、主旨、細節處理上跟原作品全方位契合,還表達出了原歌詞裡獨有的內涵,朗朗上口。
  • 想要了解音樂劇,看看《音樂之聲》,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故事
    少了母親關懷的孩子們在修女瑪利亞的指導下,重新愛上了音樂,獲得了家庭的溫暖。修女瑪利亞也融化了上校冷酷的心,被善良的瑪利亞吸引,兩個相愛的人終成眷屬。再後來,奧地利被納粹佔領,上校一家演唱了《雪絨花》,借著《雪絨花》來表達濃厚的熱愛奧地利的愛國之情。而這個作品是有幾個版本的。
  • 60年來首部中文版 小演員年僅6歲《音樂之聲》溫情獻映
    ,在德國納粹佔領奧地利時,上校帶領孩子們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合唱了《雪絨花》這首奧地利民歌,以表達對故鄉的熱愛。音樂劇《音樂之聲》於1959年問世,至今約有60年的歷史,1965年羅伯特·懷斯將電影《音樂之聲》搬上銀幕,電影榮獲了第三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配樂等五項大獎,此後影片所講述的故事和配樂廣為人知。音樂劇亦獲獎眾多,託尼獎的最佳音樂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舞美設計、最佳編曲等獎項全部收入囊中。舞美式電影精彩再現了上世紀奧地利的貴族生活。
  • 美國百老匯原版音樂劇《音樂之聲》首登中國西北
    美國百老匯原版音樂劇《音樂之聲》首登中國西北 2015-08-01 18:55:40  22首風靡50年的經典歌曲廣為傳唱,68位臺前幕後原班演職人員,152分鐘跌宕劇情,1443場百老匯駐場演出……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音樂劇,《音樂之聲》在1959年於美國紐約首演,已有近60年的歷史。1965年,《音樂之聲》電影被搬上銀幕,片中故事和音樂為世人所熟知。  「當熟悉動人的旋律縈繞耳際,那是一種幸福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