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果阿金磚峰會剛剛落幕,中印領導人再次強調發展健康穩定的中印關係,不僅有利於中印各自發展,也有利於維護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和國際體系中的合理利益。印度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兩國又是金磚國家中重要成員,在西方媒體張揚「金磚褪色」的背景下,推動中印互利共贏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在世界經濟普遍疲軟、全球治理亟待新的共治方案出現的當下,發展中國家需要通過更緊密的合作參與並融入到全球治理新秩序中來。從中印合作來看,一方面,中國近年來在不同場合提出的一系列倡議,為這種國際合作提供了現實可能;另一方面,印度經濟發展和轉型出現的機遇和面臨的問題,也為中印加強產能合作提供了條件。
雖然取得了可喜的經濟增長,但印度仍然被貧困問題所困擾。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貧困人口在印度,衛生醫療條件堪憂,且基礎設施建設相當薄弱,公共生活服務需求缺口很大。根據印度工業聯合會統計,2014年至2019年,印度至少需要1萬億美元才能滿足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然而,印度政府常年財政緊張,無力承擔巨額基建費用,私人資本又對基建項目缺乏興趣。為此,印度政府已經放寬相應政策,積極尋求外國投資者和私人投資者參與印度基建投資,但是短期內效果並不顯著。
印度的這些弱項恰恰是中國的長處所在。與中國充分合作,能夠取長補短,合作共贏。印度國內也有相當聲音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等有利於印度,印度能夠藉此機會實現更好的經濟發展。
中印領導人在金磚果阿峰會的會面和戰略溝通,為新時期的中印關係指明了發展方向。中印應堅持「求同存異」,從以下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首先,明確中印產能合作框架,制定兩國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度「三大戰略」計劃有效對接,形成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其次,兼顧雙邊利益、發揮比較優勢,以「兩國雙園」合作模式構建中印產能合作示範區。積極探索對印開放合作區的規劃建設,通過產能合作推動中印產業集聚區建設,形成多功能產業園區。注重全面布局,避免無序或惡性競爭。
此外,中印雙方還可深化海洋科技領域合作,探索推進中印海洋產業經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可探索多樣化融資渠道,拓展中印產能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打造中印產能合作新領域和新模式。充分發揮進出口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絲路基金、國際產能合作基金、亞投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撐作用,創新融資渠道,為中印產能合作提供資金支持,助力中印產能合作順利開展。成立中印產能合作指導委員會,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助推中印產能合作穩步開展。
毋庸諱言,印度在不斷加快謀求世界大國地位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與中國產生了競爭心態。但是,良性競爭未必不能產生共鳴。中國和印度同為擁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同為當今世界的重要新興經濟體,建立更為良性互助的關係,對彼此來說將是更好的選擇。
(作者系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