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雨啦。
今晨醒來較晚,因孩子還在暑假中,夜間我們便常常追劇,早晨我也陪著他賴床;直到聽得譁啦啦的雨聲再次傳來。之所以說「再次」是因為這段時間經常下雨,有時天天下,有時隔天下,有時一天之中時雨時歇,數次下。
想來,近日老天爺還真是任性。好好的豔陽天,一片雲彩飄來,突然之間天一黑,不多久,急急的雨兒便鋪天蓋地而來。
今晨的雨,是預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只因昨夜的雨仍溼潤著地面,不曾想,稍作歇息的老天又開始了。也難怪,明日就是七夕節了,記憶中每年的七夕節,我們這裡總要有幾天的陰雨綿綿。
小時候,父親告訴我們這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灑下的淚水。相會何以流淚?幼稚的我們一時間搞不懂,於是乎,他便會給我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如此,年年講,歲歲講,講著講著我們便爛熟於心,但我們還會像從沒聽到過那樣,期待滿懷。
待到晴好的夜晚,特別是夏秋時節,父親會指給我們看天上的牛郎織女星,而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那浩瀚的銀河。我總在想,如此遙遙相對的兩顆星、或者說兩個人,可望而不可即,怎能不落淚?
此刻聽著窗外噼裡啪啦的雨聲,心想,如果說這是他們相會時喜悅的前奏也未可知。小時候,大人們常說,如果在七夕這一夜,去庭院中的葡萄架下,是能夠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的。我總信以為真。可無奈家中並未曾植有葡萄,便一直沒有親自去驗證過,直到自己慢慢長大,足以能細細體悟蘊含其中的浪漫神話色彩。
而今,又逢七夕。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年幼稚嫩的小女孩,但心中仍然存有牛郎織女的悽美故事。想那鵲橋相會的景象必然壯觀,而短暫相聚後的別離該是怎樣的難捨、難分!漢人說,「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只可惜,這人世間,不,這天上人間,多少事由不得人!一己之力太有限。
不過,畢竟他們守望在銀河兩端,這正是一種反抗,一種在一己力量之內的反抗;而正是這種反抗,換來了一年一度的七夕會。
我想,這也是這個神話故事經久流傳的原因,是世世代代的人們對為愛執著之人的讚許、讚頌。
七夕,作為千百年流傳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民俗,大江南北各有不同,但不外乎如下幾種,拜七姐、祈福許願、坐看牛郎織女星、接露水、鬥巧、穿針乞巧、對月穿針、乞求姻緣,等等。
說到這裡,突然發覺,好像七夕並不見的總與秋雨相連,唐人有《乞巧》詩「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看上去也是一派萬裡晴空。如此一來,望星空,定當別有一番意境。
總之,晴也好,雨也罷,在乞巧節這一天,人們總能找到紀念這對古老又浪漫、相戀而不得的愛人的方式。
而今,不知從何時起,七夕已成為「中華情人節」,但凡有情人在這天都有各種節目、各種慶祝,商家更是要提前半個月造勢、渲染,使得節日氣氛越來越濃厚。
這自然是好,有節可過,走一走可人心的儀式感,既是愛情中的調劑,又可深化感情;只不過,自古以來,傷感而浪漫的七夕,一旦過度為眼下「我們自己的情人節」,其中一些傳統的習俗漸漸被忽略、被遺棄,人們對牛郎織女悽美故事的回味和紀念也淡化了,甚至沒有了,有的只是眾人的慶祝與狂歡。
但願我們能在歡喜之餘,靜下心來感受下這綿綿秋雨;或者,在晴朗的夜裡抬眼仰望星空。說不定,能夠感知到古老的牛郎織女之靈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