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七夕
文/芙蓉
走過了春的旖旎,夏的斑斕,不經意間,藍藍的天上白雲朵朵,一枚黃葉於眼前悠然飄落,淅淅的雨滴敲打出淺秋的輪廓,剪剪的風兒揭開了七月的蓋頭,那個古色醇香、愛意情濃的七夕,如一位絕色女子,嫋嫋娜娜,向我們走來。
七夕,多美好的字眼,一聽到她,總讓人有說不出的喜歡,心兒會立刻變得柔軟。七夕中的七,七月初七,七與吉諧音,七七有雙吉美好之意;七夕中的夕,與朝相對,朝陽升起,霞光萬丈,有陽剛之美,夕陽西下,落霞滿天,有陰柔之美,朝暉夕落,如同花開花落一樣的美。
夕陽落下,炊煙升起,夜色如紗,籠蓋四野,大地之上,靜謐安寧,仰望天空,繁星閃爍。七月初七的夜晚,小小的我倚在大人們身旁,在他們那不停地搖啊搖的蒲扇下,聆聽著那個古老而又悽美的神話傳說:從雲端裡飄下來的織女與忠厚老實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結為夫婦,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並生育一雙兒女,一家人幸福的生活著。可王母娘娘知道後,將織女捉回天上,牛郎騰雲駕霧挑著兩個兒女去追趕,王母娘娘簪子一揮,劃出一道天河,將牛郎阻擋在天河的對岸,從此牛郎織女天各一方,遙遙相望。後來,王母娘娘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初七在天河的鵲橋相會……在大人們的娓娓訴說裡,我仰臉望著星空,順著他們手指的方向,仔細辨認著哪是織女星哪是牽牛星,哪是王母娘娘用金簪子劃出的那條銀光閃閃的天河……
我們古代的先人不僅聰明智慧而且神秘浪漫,留下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這麼美麗的神話傳說,歌頌著愛情,褒揚著善良,讚美著勤勞,嚮往著光明,傳承著我們中華民族那種永不衰老的悲憫情懷。
七夕,這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展開豐富的聯想,寫下浪漫的詩行,留下了千古傳誦的愛情絕唱。
牛郎織女一年三百六十日的隔河相望,只是為了等待那一天在鵲橋上溫情地相見,可是才相見,又分離,那短短一日的相會接踵而來的又是那長長一年的相思等待,於是宋代詞人秦觀寫下了如夢如幻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若是真愛若是真意若是兩情久長,豈在那朝朝暮暮!
每年的七夕,月華如水,秋蟲躲在花叢裡鳴唱,鳴唱聲裡透著淡淡的悽涼,這時候,就想起了李煜,那個被稱為千古詞帝的李煜!那個生於七夕又逝於七夕的南唐後主李煜。生在了帝王家,他無法選擇,他是一個失敗的君王。他工於詩詞,卻不識幹戈,四十年家國,三千裡山河,頃刻間破碎覆亡,亡國之痛,臣虜之辱,日夕含悲飲恨,血淚以作華章。在他四十二歲的那個七夕,他寫下了那首千古不朽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正是這首《虞美人》,他被迫飲下「牽機藥」,毒發而逝,這首詞成了他最後的絕唱。他的靈魂遠去飄向了天堂,他的辭章卻在人間閃耀著萬丈光芒!有人喟嘆: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很多個七夕的夜晚,或許是因為思念的緣故,月色朦朧若有若無,那些白天盛放的花兒在這朦朧的月色裡,含上了幾分迷離與羞澀。這時候,我想起了那個有著羞花之貌的楊玉環,那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當然也牽扯出了李隆基,那個曾經在大唐歷史上開創「開元之治」的唐明皇。他還通曉音律,酷愛音樂,與天生麗質、舞姿翩躚的楊玉環共同演練出驚天動地的《霓裳羽衣曲》。「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是他們曾在七月七日長生殿上許下的愛的誓言,可當漁陽鼙鼓動地而來,在飄飄搖搖的六軍陣前,李隆基萬般無奈,沒了主張,致使那花容月貌的楊玉環香消玉殞於馬嵬坡下的泥土之中,瞬間化作一縷香魂飄向了天的盡頭……他們那曾經的海誓山盟化作了一場縹緲般的虛無……
今夕何夕,又一個七夕來臨。七夕的夜晚,你或許會帶著一份浪漫的心情,坐在老家的門前,遙望天穹上那一顆顆明亮的星辰,你也或許會悄悄跑到葡萄架下,去偷偷聆聽牛郎織女的脈脈情話……
七夕,牛郎織女古老的神話傳說,一代又一代地傳頌著,一代又一代地感動著,被牛郎織女的愛情感動,被老牛的善良感動,也被王母娘娘的親情感動,這都是因為有愛。
七夕,是愛的七夕,是永恆的七夕。
【作者簡介】芙蓉(女),原名:亓丕榮,山東濟南人。熱愛文學,喜歡文字。在《當代小說》《人民權利報》《歷城文苑》《華不注》《歷城》等紙媒,刊發散文作品上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