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散文丨張愛玲:愛

2020-12-20 大音聆聽

「噢,你也在這裡嗎?」

「噢,你也在這裡嗎?」一句輕盈的問候,一個溫情的瞬間,體現的是一波三折的愛情。「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滲透的是人生的無奈,生命的等待,愛情的悲嘆。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等待,等待生命的春天,等待愛情的甜蜜,等待親情的溫暖,等待友情的降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就是生命的一種期待,那就是生命的一筆亮色。

今天分享一篇散文《愛》,作者張愛玲以波瀾不驚的語氣和輕描淡寫的筆調,描寫了一個女人一波三折的坎坷命運和歷經苦難而痴痴不忘某種朦朧的愛的宿命,抒發了對於逝水流年的敏感,對於美和愛稍縱即逝的無奈,對於女人無以把握自身命運的悲哀。

張愛玲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子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張式愛情,一唱三嘆。《愛》是張愛玲散文經典作之一。全文僅三百四十四字,但讀後卻讓人感慨萬千,悲從中來。文章寫了一個極簡單的故事,我們姑且認為是愛情故事。女主角儘管幾次三番地嫁人,卻從來沒有得到過純真的愛情與友好的款待,老了只得反覆咀嚼許多年前那個年青人說過的一句話,從中獲得一絲溫馨。全文沒有一個「愛」字,語言也單純簡練,沒有華麗的渲染。但越是輕描淡寫、不動聲色,越是反襯出這個「愛」的故事的心酸與無奈,令人觸目驚心。

愛是真的、美的、純的,同時又是那麼虛的、淡的、悽涼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愛是人生重要的章節,不能不遭遇,又難以遭遇。「愛」是人生朦朧的宿命,難以追尋,又不得不追尋。

張愛玲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童年時代親歷封建舊家庭的衰敗過程,青年時代又在香港體驗到戰爭的恐怖,逐漸形成悲觀的人生態度。1943年,張愛玲開始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和散文,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等。

相關焦點

  • 重溫經典散文丨張愛玲:遲暮
    這繁榮競逐的春光卻與她無關,她只能躲在暗室的一隅黯然神傷,嘴裡吟誦著「黃卷青燈,美人遲暮,千古一轍」……今天分享一篇張愛玲的散文《遲暮》,一起體會她筆下的遲暮美人的傷感以及對韶光易逝的無可奈何。本期音頻選自《天才夢-張愛玲散文經典作品集》遲暮張愛玲多事的東風,又冉冉地來到了人間,桃花支不住紅豔的酡顏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彎裡,柳絲趁著這風力,俯下了腰肢,搔著行人的頭髮
  • 張愛玲的散文真是妙不可言
    張愛玲在散文中曾將世俗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場景稱為是「心酸眼亮的一剎那」。因為俗世中的一切,終歸是短暫的、「剎那」的,因而也是寶貴的、可留戀的,所以在張愛玲的散文中,熱鬧的俗世生活是她的背景音樂,其主題是對人生本質的思考。
  • 張愛玲經典語錄
    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這裡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張愛玲經典語錄,與大家一起分享:  1 . 我要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會永遠的等著你, 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你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 總會有這樣一個人。
  • 張愛玲長篇散文遺作《愛憎表》內地首度發表
    《愛憎表》是張愛玲在1990年動筆寫作的一篇長篇散文,但最終並未完成,去年該文手稿被張愛玲的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交由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香港學者馮睎乾整理成文,中文繁體字版首先發表於臺灣《印刻文學生活志》2016年第7期上。
  • 張愛玲遺稿自傳性散文《異鄉記》臺灣首次刊發(圖)
    手稿校對中簡體版即將出版宋以朗早已在張愛玲的遺物中發現寫於1946年的《異鄉記》手稿,但手稿並不完整,共八十頁寫在筆記本上。宋以朗在同期《皇冠》雜誌上的文章《關於異鄉記》中介紹,「這是以第一人稱敘事的遊記體散文,講述一位沈太太(即敘事者)由上海到溫州途中的見聞。
  • 張愛玲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描寫精妙,盡顯才女的風貌
    下面介紹張愛玲的一篇散文,描寫精妙,盡顯才女的風貌。《遲暮》(節選)作者:張愛玲在甜夢初醒的時候,她所有的唯有空虛,悵惘,悵惘自己的黃金時代的遺失。咳!蒼蒼者天,既已給予人們生命,賦予人們創造社會的青紅,怎麼又吝嗇地只給我們僅僅十餘年,最可貴的稍縱即逝的創造時代呢?
  • 重溫經典散文丨張曉風:敬畏生命
    張曉風在散文《敬畏生命》中,僅僅捕捉住人生一瞬間看到的景致,寥寥數筆就將生命最為動人的魅力展露無遺。張曉風張曉風,臺灣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8歲隨母親一起赴中國臺灣,36歲時,被臺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 重溫經典散文丨林清玄:清淨之蓮
    林清玄是臺灣作家中的高產作家,至今已出版一百三十多部作品,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林清玄的一句快樂秘訣:「祈求心中的蓮花開放」,更是給許多年輕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被譽為「臺灣最能啟迪智慧的散文大家」。今天聆聽君給大家分享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清淨之蓮》,一起來感受一下林清玄筆下的蓮花。
  • 重溫經典散文丨茅盾:白楊禮讚
    《白楊禮讚》是現代作家茅盾的經典散文之一,文章立意高遠,形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簡練。文章廣為流傳,對人們影響極深。這篇散文寫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由於中國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瀕於分裂的局面,中國共產黨肩負著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1940年5月,茅盾離開新疆返回內地,受朱德同志邀請前往延安。
  • 楊絳對張愛玲的評價:對她有偏見,外貌醜陋,更愛出風頭
    他們對彼此的態度全然不同,張愛玲很欣賞楊絳,但是楊絳卻對張愛玲有偏見,在外更是聲稱張愛玲外貌醜陋,更愛出風頭。張愛玲一代才女,一生寫下了無數小說、散文,深得文藝青年們推崇,她一生的經歷更是讓我們不勝唏噓。
  • 張愛玲欣賞楊絳,楊絳卻說:張愛玲長相醜還愛顯擺,作品境界卑下
    當然其中包括眾多才華橫溢的女文人,例如冰心,林徽因,張愛玲,阮玲玉,楊絳等。這其中,張愛玲曾經在信中稱讚楊絳的作品《幹校六記》寫得極好,幽默風趣卻讓人回味無窮,別有一番滋味。但是楊絳卻對張愛玲並無好感,楊絳去世後,報紙刊登了文章《用生命之火取暖--楊絳致中叔河信兩份》,其中就有楊絳對張愛玲的評價。
  • 重溫經典散文丨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散文所展現的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按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就有屬於自己的花朵和自豪。這篇勵志小文,飽含著「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準則,讀來令人信心倍增。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 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鬥的典型意義?
  • 張愛玲1944一僅344字散文,盡顯相隨無望悲涼,缺憾滄桑枉遇少年
    「亂世出英雄「這句話在張愛玲身上得到了驗證,戰亂的時代,卻也是她高產的時代,不止寫出了《傾城之戀》般的戰亂愛情,還寫出了《金鎖記》般的人生悲劇,她成為了上海文壇最閃耀的星,胡蘭成也開始追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寫於1944年,才僅有344字的散文《愛》。
  • 《品讀張愛玲》作者:如茵
    張愛玲是清朝重臣李鴻章的曾外孫女,然而到她父母這一代已家道中落。她的父親是一個出身豪門貴族的遺少,母親雖出身官宦世家,思想上卻極為開化,是那個時代的新女性。我始終認為母親對張愛玲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池莉說,張愛玲目中無人,無世界,無一切,是一個純粹的中國人。她承認自己是俗人,卻是處心積慮的逼著「雅人」們自慚形穢。她的作品中,我比較偏愛《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遲暮》、《愛》等,然《金鎖記》《半生緣》《怨女》《色,戒》等系列雖都看了,心裡卻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 張愛玲《小團圓》與胡蘭成《今生今世》唱對臺戲
    張愛玲《小團圓》與胡蘭成《今生今世》對照記聯合報 張瑞芬 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胡蘭成寫風流自賞的回憶散文,張愛玲藉小說之筆怨毒著書果真是「full of shocks」,就在1996年朱天文五萬字《花憶前身》後,張愛玲《小團圓》也首度打破沉默,十八萬字來談胡蘭成。胡蘭成寫風流自賞的回憶散文,張愛玲藉小說之筆怨毒著書,這桃花女與周公的比試,果然勢均力敵,同稱精採。《小團圓》寫於張愛玲七○年代中期(與〈色.戒〉同時),自傳已不足以形容它的真實,筆觸之坦露,也完全超越以往。
  • 重溫經典散文|紀伯倫:浪之歌
    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的熱烈,愛得深沉。黎明,她誠摯地在情人耳畔許下忠誠的誓願;傍晚,她又為愛情唱著祈禱的詩篇。潮漲時,她熱情洋溢,緊緊與情人擁抱;潮退了,她難捨難分,依戀地撲倒在情侶的腳下。面對她這誠摯熾烈的情愛,海岸是異常感激的,他親吻她,還容忍了她的「任性」。
  • 止庵:張愛玲文學的與眾不同之處|草地·張愛玲誕辰百年
    米先生看著虹,對於這世界的愛不是愛而是疼惜。」於是留住與敦鳳那遠遠談不上深厚的情,彼此相依為命,就成了他的立足之地,而這也是她的立足之地。《同學少年都不賤》書影最後,在《同學少年都不賤》中,已經移居美國的兩位舊日同學趙珏和恩娟見面時,趙珏剛與丈夫分手不久,相當落魄。
  • 張愛玲絕美經典10句,對感情描述的一針見血,哪句戳中了你?
    然而閱讀張如果真的「到此為止」,便很難真正評價張愛玲。 給大家分享張愛玲最經典的10句話,哪句話會戳中你呢? ——張愛玲《愛》 3、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見了也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 ——張愛玲《傾城之戀》
  • 張愛玲的天才夢講的什麼?
    答|百度派 @姿姿abc《天才夢》是張愛玲19歲時在《西風》雜誌的徵文賽中所創作的一篇散文,因其卓爾不群的才華,使她在文壇嶄露頭角,一些人還把它視為張愛玲的處女作。張愛玲的散文,差不多篇篇盡言自己,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談自己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此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平凡的、瑣屑的、親近的張愛玲的世界。如《天才夢》中提到自己讀俗氣的巴黎的時裝報告,生活中學織絨線、做家務的失敗,吃鹽水花生,在雙層公共汽車上伸手摘樹上的綠葉等等作為,似乎都是寫我們市井百姓日常的生活呢。只是這些生活我們經歷著,卻沒有留意;即使留意,也沒有形成文字。
  • 謝其章︱「唉,唐文標,愛死了張愛玲!」
    如果到此為止畫上句號,張愛玲走她天才夢的路,唐文標走他數學家的路,縱使走到地老天荒,二人亦永遠不會結怨結恨。儘管張愛玲還是會在1995年9月空死公寓,而唐文標則不至於中壽之年「愛張愛玲愛到賠掉一條命」(季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