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無印良品的襪子,都是直角形狀?原來,是跟捷克奶奶學的

2020-12-16 天天學外語

「向自己行銷」,這句話是我們商品開發流程中,基本中的基本。

這很簡單。因為商品開發是為了「調整真實的自己的生活,使其更美好」這個願望而進行的。這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而是去思考自己本身的日常。並不像是開發飛上火星的火箭啦、或是開發讓頭腦變靈光一點的藥啦這種超出日常範圍的特別要求。

因此不要讓討論變得太艱澀,「向自己行銷」就好。無印良品的商品開發之所以「輕鬆」,是因為能夠看見作為目標的價值觀或生活。

同樣地,百圓商店的商品開發也是很簡單的。眼所見之物、想要之物,只要思考能否以100日圓銷售所有的商品就可以了。雖然我認為要實現這百圓商品的製程或經營戰略是很困難的,但其商品開發的觀點卻很易於理解。

現今作為主力商品、有著大幅成長的無印良品掃除用品系列,原本是從一把木柄的棕櫚掃帚開始的,價格大概是300日圓左右。在使用的過程中,棕櫚的部分逐漸消耗,因為把掃帚靠著牆站立的時候經常會被彎折,最後落到丟棄的結果。不過,掃帚的木柄卻還很牢靠,木柄與棕櫚是用三角形的鍍鋅鐵與五金零件牢牢地固定在一起,要把它丟掉總讓人覺得有點可惜。

「如果能夠只更換棕櫚就好了……」這就是開端。

希望只更換耗品磨損的部分就好的發想,擴展為一支木柄可以具備數種用途或功能的發想,從而想出現在的系列商品。

另外,關於無印良品的代表商品群之一─收納用品的模組化(モジュール化,每個單項商品的尺寸都須按照事先決定的規則發展)。

決定模組化的契機是,我打算放進自己家裡的無印良品架子而購買的無印良品收納箱,竟然無法剛剛好放進去。打算在一層架子上橫向並排放進3個收納箱,居然因為超出2公分,只能放進2個箱子。

對著(放不下第三個箱子的)不上不下的空間、還有放不進去而浪費的一個收納箱,我的感覺就是「可惡~」。

以此為契機開始模組化,包含筆記本、湯匙或襯衫的收納箱,收納這些箱子的架子、與架子大小可以配合的冰箱或微波爐,甚至擴展到與上述物品都有連結的住宅皆加以模組化。

「減法的設計」,從生活者觀點而言只是為了行銷的裝飾、過度化等元素逐漸省略,因此就結果而言,將商品導向了似乎毫無特徵、「如同水、空氣一般」的長相。經常在許多不同的國家被問到,「為什麼MUJI能夠在偏好相異的國家販售同樣的商品呢?」答案在於,因為我們販售的是「水」。接下來介紹出色地呈現出此種「水」的特質的、原研哉先生所說過的話。

「無印良品此種如水的特質令人心生感激。水是穩定、不可或缺的,總是在人們的身邊,提供安歇、休憩與滋潤。沒有像酒那般華麗、也無法像香水一樣魅惑人心,但卻藉由純粹與不間斷,持續保障著所有人們日常生活的健康與健全。沉著穩定的水,經過歲月的累積,能夠削平高山,有時也會展現大自然的力量,發揮粉碎石頭的力量。在內部蘊含著此種力量的同時,希望它可以悠然地、廣布充盈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到人們所希望的地方去。」

下一步是觀察(observation)

「向自己行銷」之後,接下來是進行「觀察」。

所謂的觀察是指透過觀察他人的生活,再更進一步思考與整理我們的假說。不僅是公司員工的家庭,也會去叨擾拜訪顧客的家。雖然很不好意思,不過儘可能希望看到最真實的狀態,拍攝大量的照片。事後詳細地觀察這些照片的同時,從他人觀點來檢視我們的假說、發現新的不滿或矛盾點,整理相對應的解決策略,這一作業流程就是觀察。

這個作業流程的順序是很重要的,突然開始觀察、找尋資料是不行的;一定要從先對自己行銷、建立假說才可以。不管對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若發現有未按此種順序進行的工作,便會不自禁溫和地說出「不能看著後照鏡工作,給我開大燈」這樣的話來。

幾乎所有的商品開發都須觀察。接下來分享從觀察生成的商品開發的案例。

在浴室裡並排著顏色各異、各式各樣形狀的瓶子。這些顏色或尺寸若能統一,會變得很清爽。如此思考而做出來的就是PET補充瓶。

數量有限的插座,插滿了需要電源的物品與希望充電的物品。想要消除此種混亂。如此思考而做出來的就是集成插座。

洗臉臺只有少許收納空間的架子,擺滿了小東西。若能夠依據需求來增加架子的空間,整理作業應該也會變得輕鬆。如此思考而做出來的就是能夠掛在牆面上的家具。可以做為收納架、也可以做為裝飾架使用。

小孩子能夠自己做一件新的事情,本人以及爸爸媽媽都會很開心。如此思考而做出來的,是扣子從上往下的顏色交互變換、讓小孩子一個人換衣服變得更容易的「換衣服」睡衣。

總有細微小事與相遇

在商品開發上,「細微小事」以及「相遇」是很重要的。

「直角襪」也是如此。之前在西武百貨公司商品科學研究所的成員中,有一位野中公子女士。野中女士受到委託,希望她能在大學課程中講授無印良品相關內容,我們是在此因緣之下而結識的。

野中女士的千金與來自東歐的捷克人結婚,野中女士自己也在捷克待了將近1個月。野中女士將這一個月中所發生的事情都分享在自己部落格中。對於習慣日本高便利度的野中家庭而言,居住在捷克的這段期間似乎有許多生活上的不便,但也體驗到在日本已經消失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每天享受自己烹飪煮食的樂趣等經驗。

所有的部落格文章都很引人入勝,但我對食物的照片特別感興趣,當野中女士回國之後,便邀請她向公司內的食品部同仁,花了2個多小時來分享捷克的食物。

當天要分別的時候,「啊! 這麼說起來……」她順便讓我看了很稀奇的襪子。她說,「這是捷克的奶奶自己手編給我的襪子,用的是毛線所以很溫暖,穿起來也完全不會滑動鬆脫。」之所以看不習慣覺得稀奇,是因為腳跟的部分呈直角的緣故。

此外,雖然整體是由羊毛線編織而成,但為了預防松垮,在襪子的這裡那裡都縫進了幾股合捻的線。在這雙襪子中,讓人感覺到裝滿了奶奶的溫柔與溫暖,非常有魅力。以這雙襪子為契機,今天無印良品所有的襪子商品都是直角形狀。

但是,將「直角襪」做成商品銷售之前,也花了2至3年的時間。因為這是代代相承、由媽媽教給女兒的手編襪,當然沒道理有編織圖面,也不知道製作方法。我們是從捷克把奶奶給請來日本,讓她在錄影機前由編襪子開始做起。到可以在工廠上機編織之前,還受到了更多人士的幫忙,終於誕生了不易滑動鬆脫的「直角襪」。

之後試著調查的結果,現今腳跟部分成120度角的襪子,似乎是100多年以前在英國的工廠所製造出來的。以當時的技術要編織90度的直角很困難,結果就成了120度。而在此之前的手作年代,包含日本的足袋(譯註:傳統日式分趾鞋襪)在內,人們所穿的襪子都是直角。若以人腳的形狀而言,也是理所當然的。

相關焦點

  • 從一雙「直腳襪」看無印良品海外戰略
    《解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育才法則》《無印良品世界觀》來華演講,松井忠三先生將來到梅溪書院,為大家講述無印良品從發展、失控到復活,所走過的三十五年。……這些問題的答案,良品計劃前會長松井忠三先生都在《無印良品世界觀》這本講述無印良品海外戰略的著作裡一一傾囊分享,用真實案例深度揭秘MUJI在產品開發、品牌哲學、擴張方式、「本土化」策略和人才選拔等方面的經驗,為企業進軍海外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經驗參考。
  • 為什麼無印良品的員工離職率這麼低?
    不存在處罰性調動,而且無印良品公司內部本來就不存在閒職。為什麼無印良品會進行這樣的調動呢?那是因為調動決定了八成的人才培養。一旦實現了適材適所,員工就會快速成長。今後,企業間的競爭和國際貿易將會愈演愈烈,經受不住打擊的人才不可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而愈挫愈強的人才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中都能存活下來。因此,無印良品會時不時地進行特別大膽的調動。新進員工首先會被派遣到店鋪去,經過半年左右,又會被調動到其他店鋪。
  • 「日本無印良品」敗給了「中國無印良品」,原來它們不是一家人!!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了「無印良品敗訴」的熱搜,想說,這無印良品又攤上事了?「中國無印良品」把「日本無印良品」給告了,而且還贏了!日本店被令摘掉商標並向中國原告賠款。這這這...什麼情況,它們不是一家的嗎?日前,法院裁定2005年在上海成立的日本無印良品公司所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標侵害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商標權,日本無印良品需賠償其62萬元人民幣。
  • 無印良品,涼了?
    其中,多款無印良品家具不合格,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合。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其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也是這種極簡主義受到了人們的喜愛。2005年,無印良品入駐上海,但業績一直不理想,2015年,無印良品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降價策略,當時回暖了一些,但是近幾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一直在下滑,它為什麼涼了?
  • 無印良品:「雪洞」背後的生意經
    無印良品日語之意是「沒有品牌的好產品」。  所有的「有」是具體的,所有的「無」是抽象的,《什麼是無印良品》產品手冊中的官方註腳這樣寫道:「無印良品就如『空的容器』,正因為其單純、空白,所以那裡才誕生了能夠容納所有人思想的終極的自由性。」創始人認為,無印良品就是「一面鏡子」,「讓人們看到更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可行性。」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一般來說,品牌商打假打的都是「高仿貨」,一打一個準,一打一個贏。可這次無印良品打的是持有其同名品牌「北京無印良品」。也就是說日本的無印良品把中國的無印良品告了。相信很多小主開始懵逼了,乘法君其實也懵逼,因為之前壓根不知道竟然有兩個「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PPT
    紐約有它的原創性,它的本土性、巴黎有,北京有,東京也有,日本這些國家都有它的本土性和原創性,就這個問題我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我還會提到無印良品這個品牌,介紹一下它的情況。無印良品是起步於30年前,那時候正好是日本的泡沫經濟的時代,那時候大家崇尚的是奢華和豪華,在這個時代的背景下,無印良品有另外的想法,和當時的想法完全相反,用不是很奢華的東西,而是很空的東西,實際上也是非常美的,無印良品發現了一種新審美的意識。
  • 無印良品,賣菜了!
    參考:廣告圈頭條(ID:topadquan)素材源於網絡提到跨界品牌無印良品MUJI也算是一個積極分子書店、餐廳、酒店、便利店、家裝都有涉略但是不管怎麼樣,在中國的業績始終低迷終於,MUJI對菜市場下手了!
  • 無印良品敗訴怎麼回事?無印良品打什麼官司為什麼敗訴了原因曝光
    無印良品以後在國內或只能叫MUJI了。據港媒消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日前起訴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中國分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標權並勝訴。在消費者眼中,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Natural Mill無印工坊一直被視為日本無印良品的替代品儘管株式會社良品計劃自2001年起對涉案商標註冊提出異議,但數次都被駁回,而涉案商標在2012年經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終裁定不撤銷註冊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不僅如此,法院還要求日本無印良品方面在其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內地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還要賠償北京無印良品方面50萬元的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事實上,源自日本的「無印良品」無論在國際和國內市場都擁有者不俗的品牌影響力。但有沒有一種可能,北京「無印良品」就是跟日本「無印良品」毫無關聯,人家就是比日本「無印良品」要更早地想到這個名字、更早的註冊商標?你還別說,這真的就是法院判定日本「無印良品」敗訴的根源。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的,但是就是在這個金秋時節,著名國際零售企業無印良品卻挺鬧心的,10月10日,印良品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首次下滑。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
  • 無印良品開出食品主題店,它有哪些點值得學習?
    聯商專欄:2018年3月20日,無印良品在永旺集團的堺北花田店開出食品主題店(參見圖示),總面積達到4000平米,是無印良品世界上最大店鋪。作為家居服飾、雜品為主打的品牌店,開出全系列店以後,又做出食品主題店,而且脫離原來堅持的製造零售(SPA)模式,開始與外界食品企業跨業合作,頗為引人關注。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雖然在此後的七年時間裡,無印良品都處於一段沉寂期,發展速度較慢,但2012年後,無印良品開始以每年新開30-50間店鋪的速度在中國擴張,2019年底,其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256家店,超過全球門店數量的一半。回首來看,在初期發展階段,無印良品確實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並證明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
  • 無印良品的中國實驗
    為什麼是中國?自從2016年12月,無印良品正式宣布進軍酒店業務,並且把全球第一間 MUJI HOTEL 開在中國深圳以後,所有人都產生了相同的疑問。為什麼是中國?業績上的貢獻讓無印良品更加重視中國市場,而對於它不熟悉的酒店業務,無印良品自然不會輕舉妄動。松崎曉就曾表示,MUJI HOTEL 的構想在十年前就已經提出,可挑戰在於,無印良品如何降低發展新業務的試錯成本。
  • 無印良品道歉了
    無印良品在中國營收增幅明顯放緩這已經不是無印良品第一次曝出負面新聞了。不久前,無印良品被曝出因家具產品出現問題被顧客投訴後,給維權顧客「封口費」誘使其籤訂保密協議招來罵聲一片。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通報流通領域家具質量抽檢結果,在11件不合格產品中,有6件來自無印良品,最大的問題是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據悉,這已經是無印良品2019年來第3次被曝出產品問題。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去品牌化」的品牌化
    無品牌?提起「無印良品」這個品牌,你第一個會聯想到哪個關鍵詞?以「去品牌化」聞名的無印良品在國內有著一眾信徒,他們希望在中國複製無印良品在日本的成功,然而這條路似乎並不好走,不僅是他們很艱辛,就連先行者無印良品在中國也沒混出個門道。
  • 無印良品的「失寵」:中國同店銷售額出現罕見下滑
    「我有一個願景,到2030年,全球大部分主要城市都有無印良品的店鋪,消費者會日常性地購買和使用我們的產品,」無印良品總裁松崎曉(Satoru Matsuzaki)在該公司位於東京西北部的總部受訪時表示,那是一座不起眼的建築,建築內採用了錯落有致的再生木材美學設計,這種風格有時被稱為「無印風」。「為此,我們必須打破和新建很多東西。」
  • 無印良品:我價格都降了9次,為什麼中國人還是不買帳了!
    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寒冬,哪怕是降價也沒有在中國市場交出一份滿意答卷,甚至在降價之後出現了同比首次下滑2.2%,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在世界成功的無印良品複製到中國來已經失去了優勢,難道僅僅是因為價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