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泰然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由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起義農軍組成的工農革命軍,與毛澤東率領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後組成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組建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隨後改稱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從此,中國革命武裝鬥爭和人民軍隊建設翻開了新的一頁。井岡山會師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軍隊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井岡山會師並不是簡單的兩軍合併,而是朱德、毛澤東各自經歷千難萬險、艱苦探索,為著中國革命的共同目標而走到一起,為處於低潮的中國革命重新燃起了熊熊之火。這是一次對中國革命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會師,它推動了日後我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迅速擴大,為爾後我們黨領導進行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至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反對帝國主義的武裝威脅、幹涉和侵略奠定了堅實基礎。井岡山會師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使朱德與毛澤東的名字緊緊地聯結在一起,從此,「朱毛」紅軍聞名天下,「朱毛紅軍成了中國革命的象徵」,「朱毛」成為領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旗幟。
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和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使由我們黨領導的兩支具有北伐戰爭光榮傳統的部隊聚集到一起,開創了井岡山革命鬥爭和紅軍建設的新時期。之後的井岡山革命鬥爭所以能進入一個全盛時期,可以說是「朱毛」井岡山會師的直接結果。
井岡山會師不僅大大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力量,而且對紅軍的創建和發展以及井岡山區域的武裝割據都有重大意義。從此,紅軍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不斷建立革命政權,開闢革命根據地,依靠革命群眾,擴大革命武裝。歷史已經證明,有了井岡山會師,才有鞏固的井岡山根據地,甚至可以說,才有光輝的井岡山時代。毛澤東與朱德共同開闢的革命根據地和共同建立的人民軍隊,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勳。
井岡山會師和紅四軍的建立,有利於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震驚了國民黨當局,蔣介石調集重兵,發動「進剿」和「會剿」。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軍民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粉碎了敵人的進攻,在鞏固和發展根據地的鬥爭實踐中,紅軍創造了人民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經驗,這些經驗對中國革命的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今天,雖然井岡山會師已經過去80多年,但其歷史意義是永存的,並帶給我們深刻的現實啟示,它將激勵我們為實現江西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而不斷努力。
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當大革命失敗後,許多人產生了畏難情緒,有的甚至懷疑「紅旗能打多久」?毛澤東、朱德等共產黨人卻堅守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帶領部隊百折不撓,愈挫愈強,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最後奪取了井岡山鬥爭的偉大勝利。在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在推動江西實現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徵程中,我們仍然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要有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戰勝任何困難的豪邁氣概,不怕困難,勇於進取,奮發有為,奪取勝利。
要有正確判斷形勢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我們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之初,確立了以城市為中心、走城市武裝起義的道路的指導思想。然而,毛澤東、朱德沒有固守這一理念,而是轉向農村,力主上山。毛澤東為什麼選擇井岡山建立立腳點,朱德為什麼要率領部隊奔向井岡山?因為井岡山山勢險峻、林木茂密,山上有村莊,而且生產糧食,進山的路蜿蜒狹窄,易守難攻;黨在這裡也有較好的組織和群眾基礎;井岡山周圍的敵人實力較弱。可見,他們對當時的形勢判斷,包括放棄奪取城市和在城市發展,選擇井岡山都是正確的,也體現了勇於創新、敢闖新路的精神。今天,在江西經濟社會發展中,我們對形勢也要有正確的判斷,既要看到江西的優勢,如紅色資源、綠色資源和古色資源豐富,也要看到江西的不足,如區位優勢不明顯、經濟總量還不大和工業化程度不夠高,從而立足省情,揚長避短,實事求是,勇於創新。
要有密切聯繫群眾和腳踏實地的求實精神。不論是毛澤東上井岡山,還是朱德發動湘南起義並最後奔向井岡山,都是依靠群眾、密切聯繫群眾的結果。沒有群眾的支持和幫助,是不可能有井岡山的勝利會師的。今天,我們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仍然要團結群眾、依靠群眾,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要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裡。同時,我們還要發揚井岡山會師的求實精神,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幹出實實在在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