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農村根據地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農村包圍城市的起點

2020-09-09 小人物窺大世界

贛州去井岡山經遂川後走230省道,進入井岡山地區幾十公裡的盤山公路又稱紅軍路,高等級的公路舉辦過國際越野自行車拉力賽。

沿紅軍路穿越林木蔥鬱,山巒疊障到達山城茨坪,山水清秀的茨坪鎮是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的中心和遊客集散地。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聳立於挹翠湖旁,與茨坪革命舊址群隔湖相望,毛主席舊居坐落在茨坪中心的東山腳下。

茨坪中心景區景點相對集中,交通方便,井岡山風景區270元門票包含旅遊大巴,五天內有效,二十幾個景點至少也要三天才能大概領略,井岡山的風貌: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景區最方便省心的遊覽方式是乘觀光車,每個景點都可以換乘,即便是一個遊客,景點調度員也會叫車來接你,送你想去的景點。

曾經戰火紛飛的革命搖籃井岡山,現在已經是風景名勝區,來此即可以了解早期紅軍的歷史,又可以欣賞旎麗的風光。

大井辦公機構和名人故居,小井紅軍醫院、龍潭、五指峰,紅軍造幣廠、茅坪的八角樓等等,都承載了厚重的歷史。在井岡山住上幾天,緬懷逝去的先烈,躁動心情會平復許多。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奪取政權的方針;毛主席參加會議,並且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裡出政權」的口號。

此後相繼發動了廣州起義、湘南起義和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但在軍事力量薄弱下相繼受挫。毛主席率領隊伍進入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後朱德、陳毅率南昌、湘南起義的部隊來到井岡山,組建了工農紅四軍

從此中國革命有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即在國民黨統治薄弱的農村,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建立武裝,以農村包圍城市,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是中國革命的心路歷程。

江西寧崗龍市的龍江書院屬於井岡山二十多個景點之一,距茨坪鎮50公裡左右,書院建於1840年道光年間,背靠五虎嶺,面臨龍江河,是毛主席和朱德第一次見面之地。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等率南昌、湘南起義部隊和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龍市會師,現建有會師廣場。毛澤東和朱德在文星閣的第一次見面會談,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壯大了軍事力量,鞏固擴大了根據地,為以後軍隊發展奠定了基礎。

龍江書院創立的紅軍軍官教導隊,是共和國最早的軍事化、理論化院校,為早期革命的發展壯大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

井岡山黃洋界保衛戰,現在看來不過是一場小小的戰鬥,但以當初的條件,紅軍不是人手一枝槍,許多戰士用大刀和紅櫻槍;

炮臺上一門拍擊炮只有三發炮彈,二發還是啞彈,以一營的兵力,抵抗四個團衝擊。硝煙逝去的黃洋界雲霧繞擾,靜謐清馨。 ​​​

相關焦點

  • 回憶經典瞬間:井岡山--"農村包圍城市"的起點
    回憶經典瞬間:井岡山--"農村包圍城市"的起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8日 22:59 來源: 來源:新華網中國國防井岡山:「農村包圍城市」的起點
  • 江西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
    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這裡處於江西與湖南交界處,這裡地勢巍峨險峻,深林覆蓋廣,至今仍保留眾多人跡未至的大片原始森林。井岡山秋高氣爽,藍天白雲下,茨坪群山環抱,堆綠擁翠,紅白相間的建築掩映在綠樹中。挹翠湖如同一顆明珠,靜靜臥在茨坪中心。
  • 楊浩雷:革命搖籃——井岡山
    從「初入井岡」到「勝利會師」;從「湘西起義部隊」到「工農革命軍」;從「武裝奪取政權」到「農村包圍城市」。井岡山見證了中國革命的發展,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 井岡山之所以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是因為在1927年的時候,毛主席在這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輝史冊。
  • 井岡山如何成為中國革命搖籃?
    井岡山成為中國革命搖籃的偶然性與必然性淺析張 龔湖南省委黨校第56期中青班學員 中共洪江市委副書記、市長今年陽春三月井岡山的體驗式教學是我第二次上井岡山瞻仰革命先烈接受紅色革命教育,如果說第一次到井岡山,是自己的心靈被震撼被觸動的話,那麼這次井岡山之行對自己的靈魂是更深層次的洗滌和淨化
  • 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開闢中國革命新天地
    半個多世紀以來,88歲的井岡山老人毛秉華始終堅持幹一件事——宣講井岡山精神。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曾擔任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21年的毛秉華,被稱為「井岡山精神第一宣傳員」。
  • 電影《紅色往事》重走長徵路溯源公益放映 走進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近日,電影《紅色往事》重走長徵路溯源公益放映組委會(以下簡稱「組委會」)走進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在井岡山市旅遊中專和井岡山市中心敬老院和周邊企業等單位進行了公益放映,受到全校師生和老人們的熱烈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放映效果。組委會在公益放映期間,還在井岡山市和周邊的紅色景區進行了參觀學習。
  • 革命搖籃井岡山:星星之火從這裡燎原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部隊來到江西寧岡縣茅坪,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此,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近日,《法治日報》記者登上井岡山,重溫那段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光輝歲月,感受老區人民齊步奔小康的鏗鏘步伐。
  • 他們駐守在革命搖籃,讓井岡山精神薪火相傳
    在武警江西總隊井岡山中隊榮譽室,一面錦旗陳列正中,旗面上「井岡山愛民模範中隊」9個金色大字格外奪目。「這面錦旗是2006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我們的,是中隊引以為豪的傳家寶。」中隊指導員鄭浩說,他們駐守在革命搖籃井岡山,這裡的一山一水,都沐浴著真理之光,指引著他們培育新時代傳人,建設過硬中隊。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紅色井岡山,革命聖地
    井岡山地處湘東-贛西邊界,萬洋山(為羅霄山脈中段)的北支,據傳在東漢年間就已經有人在井岡山居住了。秦朝設郡縣制時,井岡山為九江郡廬陵縣屬地。井岡山,是我們前去的地方。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紅色歷史和綠色秀美的自然環境,為世人所敬仰和嚮往。
  •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1929年9月,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指出:先有農村紅軍,後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徵,這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澤東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篇文章,論證了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並發展的主客觀條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 在江西省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會議上的講話(2017年9月...
    鹿心社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90年前,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革命鬥爭。
  • 革命搖籃井岡山
    世界上還沒有哪座山,像井岡山一樣,與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有著如此密切的聯繫。 1965年5月,時隔三十八年,毛澤東同志重上井岡山,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 1962年3月,故地重遊,朱德同志在井岡山揮筆題寫:「天下第一山。」
  • 紅色文化新載體 銀隆鐺鐺車入駐革命搖籃井岡山
    近日,銀隆新能源仿古鐺鐺車入駐「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串聯星火印記,增強紅色旅遊動力。作為首批進入井岡山革命老區的新能源公交,鐺鐺車通過「公交+文化+旅遊」的新模式,為市民、遊客訪尋文化印記創造更安全舒適、更綠色便捷、更經濟環保的交通條件,為紅色「土地」開啟綠色新篇章。
  • 在江西省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會議上的講話(2017年9月...
    鹿心社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90年前,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革命鬥爭。
  • 井岡山:紅色最紅 綠色最綠 中國革命從這裡走向勝利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這裡開展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鬥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這裡走向勝利。近年來,井岡山圍繞「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的目標,堅持「紅色引領、綠色崛起」,在今年正式實現脫貧摘帽。
  • 井岡山—革命的搖籃,紅色精神代代相傳,走向勝利,走向復興
    井岡山的標誌之一,中國工農紅軍旗幟,開創了第一個紅色根據地,揭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序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岡山的標誌之一,矗立在茨坪南山之巔,站在火炬之巔,不僅可以一覽井岡山的無限風光,內心澎湃,更激蕩起無限的革命精神!
  • 革命搖籃井岡山開闢旅遊「第三空間」
    新華社南昌1月3日電(記者範帆、姚子云)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過去,遊客來到井岡山,大多是參觀革命景點、遊覽自然景觀。脫貧「摘帽」後,井岡山的貧困地區面貌煥然一新,許多農村開始興起農家樂、精品民宿等業態,鄉村旅遊正成為井岡山「紅色遊」和「綠色遊」之外的「第三空間」。隆冬時節,天氣漸涼,井岡山已經進入旅遊淡季,但是柏露鄉長富橋村一家民宿的負責人趙小桃最近依然接到不少預訂房間的電話。趙小桃告訴記者,村裡以前環境比較差,到處都是亂搭亂建,水塘邊荒草叢生。
  • 2021山東考研史綱知識點梳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意義
    2021山東考研史綱知識點梳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意義 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備戰2021山東考研政治,特為大家帶來:2021山東考研史綱知識點梳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意義,希望大家能在平時多加溫習,牢牢記住。預祝大家備考順利!
  • 井岡山,紅色革命燎原之地,為何井岡山籍將軍只有一個?原因痛心
    1927年10月,中國共產黨建立了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從此開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大部署,最終將紅色的革命火種播種在了全國的大地上。那批在井岡山堅持戰鬥的革命先驅,建國後從他們中走出了56名開國將軍,可謂是將星雲集。
  • 孫子的「避實擊虛」與毛主席大手筆「進軍農村,以農村包圍城市」
    導語:《孫子·虛實》曰:「兵之形,避實而擊虛」,一個戰術,被毛主席用「從城市轉移到農村,以農村包圍城市」方式,生生地玩成了戰略,實現人類史上以弱勝強的高超手段。毛主席為何能舉重若輕,以戰術化成戰略呢?而在毛主席那裡,卻天才般地運用到中國幾十年革命的宏大戰略中,實現避開敵人力量最大的城市(避實),進軍農村(敵人力量薄弱處,打擊敵人軟肋——擊虛),武裝割據,積蓄力量,以農村包圍城市(以虛化實),最後奪取城市,獲得革命勝利,高妙地展示了避實擊虛由戰術升維至戰略的奇蹟!那毛主席是怎麼來實現戰術升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