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二戰的中流砥柱嗎?答案是一個大大的N0!

2020-12-24 史海聽雷

許多人甚至某些網絡大V及至一些公知都說美國是二戰的中流砥柱。我不能說這些人是精美分子,但起碼這些頂著歷史達人甚至是歷史學家標籤的人,恰恰說明他們對歷史的無知。這些人正迎合了國內外一些否定蘇聯和中國在二戰中的歷史地位的輿論,和這些抹殺歷史的人一唱一和。

砥柱山石刻

先看看何謂中流砥柱?漢語解釋是: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而砥柱山位於黃河三門峽下遊中間,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衝刷,它一直力挽狂瀾,巍然屹立於黃河之中,如怒獅雄踞,剛強無畏,自古被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可以說,那些說美國是二戰中流砥柱的人,起碼連漢語「中流砥柱」這個成語都沒弄明白。

蘇軍打開奧斯維辛集中營大門

今年1月27日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5周年,美國駐丹麥大使館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今天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75年前,美國士兵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直接篡改了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事實。

俄羅斯總統普京

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1月曾怒斥這些歪曲歷史的人,並表示將在莫斯科建成最大最全面的二戰檔案館,讓那些篡改歷史的人「把臭嘴閉上」。

今年4月23日,俄國防部中央檔案館表示,發布解密文件,旨在繼續保護和捍衛歷史事實,對抗捏造歷史、篡改衛國戰爭與二戰結果的企圖。

俄羅斯中央檔案館發布的解密信息

先說二戰中世界五大戰場,即亞洲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歐洲東線戰場、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北非戰場從1940年7月,義大利從衣索比亞進犯駐紮在東非的英軍開始,到1943年5月,北非的25萬德意軍隊投降為止,無論時間跨度、投入兵員總數還是戰役激烈程度,都是二戰中最小的一個戰場。

北非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從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開始,到1944年6月,盟軍集結268萬人,成功進行了法國諾曼第登陸戰役,再到1945年5月擊敗德軍,解放西歐為止,基本上都是一邊倒的順風仗。開始是英法奇怪的靜坐戰爭,接著是一系列國家的投降,淪陷為德國佔領區,再到盟軍成功開闢第二戰場,一路打到易北河與蘇軍會師。除了不列顛空戰和巴斯託尼解圍戰激烈外,戰役烈度相比都不大,所以說是你打我、我打你一邊倒的戰場。

不列顛之戰

太平洋戰場從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軍基地珍珠港開始,到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宣告投降結束。太平洋戰場是二戰規模最大的海上戰場,太平洋戰場的參戰國主要是美國和日本,主要是海空戰役,展示的均是雙方的海上實力和航空能力。而陸軍或者海軍陸戰隊才是最終踏上敵國土地、插上國旗宣布勝利的人。

太平洋海空戰

歐洲東線戰場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投入190個師共550餘萬人,分3路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開始,到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解放東歐為止,世界上最強大的兩支陸軍進行鏖戰(德國和蘇聯),無論從戰場的寬度和廣度,以及戰役的激烈殘酷程度,還是從雙方投入的兵力和武器來看,都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場。

史達林格勒城市攻防戰中的蘇軍戰士

其中基輔戰役,蘇軍僅被俘人員就達76萬;史達林格勒戰役,雙方血戰200天,僅死傷就達200多萬人,平均每9分鐘死一個人。戰鬥最激烈時,一名士兵在戰場上存活時間不超過一天,軍官最多活是3天,踏入戰場就如同生命進入倒計時一樣,是整個二戰中最血性和最殘酷的戰役,有血肉城牆之稱。另外還有莫斯科保衛戰、克裡米亞圍殲戰、長達三年的列寧格勒包圍戰、哈爾科夫反擊戰、庫爾斯克會戰以及十次史達林打擊等諸多戰役,在其他戰場上都罕見其匹。即使盟軍開闢了西線第二戰場,兵力多達300萬,德軍在西線用於抵抗的兵力最多時也只有100多萬,而遠遠低於東線部隊的數量。

紀念史達林格勒戰役的俄羅斯母親雕塑

中國戰場從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至1945年8月日軍投降,整個戰役歷時14年之久。大家知道傳統的二戰劃分是從1939年9月到1945年8月,歷時六年,而中國的抗日戰爭卻打了14年,中國的抗日戰爭可以說是二戰中第一個戰場,是最早開始最晚結束的戰場,而且是以弱國獨立支撐抵抗強國。相比法國、荷蘭、比利時等當時的西方強國開戰不久就投降,中國卻以貧弱之身頑強抵抗,誓死不投降。中國的抗戰剛開始時,西方英法美等大國對中國的抗戰根本不聞不問,還策劃了遠東慕尼黑陰謀。相反,倒是日本的盟國德國給了中國一些援助,還有社會主義的蘇聯給予了獨立抗戰的中國大量援助。直到1941年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後,中國的抗日戰爭才融入到二戰中亞洲戰場,中國戰場也成為亞洲太平洋戰場中的主戰場。

抗戰中的八路軍戰士

再說說某些人所謂的二戰中流砥柱的美國。可以說美國憑藉地理優勢,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扮演了火中取慄、趁火打劫的不光彩投機角色。要知道第二次大戰開始時,美國也採取了靜坐、觀望的孤立主義態度,還美其名曰光榮獨立。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才迫使美國不得不加入到二戰中來。

毫無疑問,美國正是憑藉二戰開始時的孤立,免受戰火傷害,成為當時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在二戰的刺激下,戰爭機器空前強大。巔峰時期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後勤保障能力、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裝備,軍工技術水平也基本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美國二戰後期的軍工業水平相當驚人,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整個反法西斯盟國的75%的武器都由美國供應。強大的工業實力,良好的裝備後勤,遠離國土的戰爭硝煙,二戰美軍用最小的代價(死亡僅30萬左右)獲得了最大的勝利果實,相比蘇聯的慘烈犧牲和英國的燈枯油盡,美國無疑是大贏家。

二戰中的美軍

相比於美軍的戰績,其實蘇聯才是打垮德軍的最大功臣,但是二戰後由於意識形態的問題,蘇聯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業績總是被人最大程度弱化。被蘇軍消滅的德軍約380萬,佔德軍被消滅總數的88%還要強,而蘇軍付出了死亡880萬的代價。

至於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付出的損失也很大,中國軍民付出了死傷3500萬人的巨大代價。至於中國在二戰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們自己不肖說,有王婆賣瓜之嫌。看看親身經歷和指揮二戰反法西斯戰爭的三巨頭對中國的評價就知道了。

羅斯福在國會演講

美國總統羅斯福1942年在呼籲美國國會對中國抗戰給予援助時,他做了一個假設:「中國雖然落後,武器裝備這麼糟糕,但是中國軍人卻非常頑強,拖住了大約80%的日本陸軍、大約20%的日本海軍、大約30%的日本空軍。中國的抗戰堅持這麼多年,而且一直是獨立支撐。但是如果我們不援助中國,讓它繼續獨立對抗日本,會有什麼結果?如果中國投降日本,會出現什麼情況?」

「如果中國的抗戰崩潰,會導致什麼結果?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直衝向中東」,「日本可以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夾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割吞埃及,斬斷通過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

二戰三巨頭

羅斯福認為,在蘇聯陷入蘇德戰爭無法抽身的情況下,一旦 日本向蘇聯的遠東出兵,一定會打下西伯利亞,然後實現日德兩軍在西伯利亞的會合。一旦這樣,蘇聯的結局便是投降、或者亡國,歐洲戰場也會很快結束。如果打下蘇聯,德軍一定會抽身回來再次進攻「大英帝國」,以當時英國軍隊的表現,是無論如何也抵抗不住的。如果英軍在印度抵擋不住日軍,在本土又抵擋不住德國的跨海進攻,那麼英國也只能屈膝投降,以致亡國。

羅斯福接著說,如果日本更進一步,還會把澳大利亞也順便打下來,這樣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門戶也會就此丟失。在這樣的假設下,整個世界就會徹底改變,而美國人將面臨空前艱難的處境——獨立對抗德日等軸心國組成的法西斯集團。

如果這樣,美國人還能有幾分勝算?

這可是作為美國三軍總司令的美國總統說的。難道現在說「美國是二戰砥柱中流」的所謂歷史學家、公知、精英比當年的美國總統看得更清楚?更有戰略觀察力?

羅斯福籤署《租借法案》

二戰臨結束前,當羅斯福的兒子問羅斯福:「如果中國抵抗日軍的行動輸了怎麼辦?」羅斯福就不再用假設了,而是明確地說道:「如果中國抵抗不了日本,或者是中國放棄了抵抗,那麼日軍就能向西攻下印度,中東,向北攻下蘇聯的重工業區,甚至一路抵達歐洲戰場,二戰的結局可能都會被改寫!」

史達林

蘇聯最高統帥史達林談到:「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中國人民的鬥爭,大大地便利了擊潰日本侵略力量的事業。」

邱吉爾

大英帝國首相邱吉爾是這樣說的: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1942年1月21日,邱吉爾在轉致參謀長委員會的電報中指出:「緬甸如喪失,那就慘了。這樣會使我們同中國人隔絕,在同日本人交戰的軍隊中,中國軍隊算是最成功的。」

所以,中國和蘇聯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真正的中流砥柱!而不是美國。

歡迎大家多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二戰時美國「跑車」是如何戰勝德國黑豹的?答案讓人啼笑皆非
    平心而論,二戰時德國的很多武器性能都要比盟國更加優秀,在眾多坦克中,虎式坦重型克統治戰爭兩年多顯有敵手,曾經一度讓盟國覺得是「不可被擊毀」的坦克。而黑豹中型坦克由於採用很多新式技術,性能上要比虎式還要強大。
  • 二戰時日本如果不騷擾美國,直接攻打蘇聯,歷史會改變嗎?
    戰火幾乎燒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從亞洲到歐洲,大國都被捲入其中。美國一開始處於中立地位,但日本被當時的軍國主義光環衝昏了頭腦,決定偷襲珍珠港,攻打美國。美國一怒之下加入二戰,日本一路敗退,最終在兩顆原子彈的打擊下被迫交出投降書。但是歷史專家在分析二戰時曾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轉而攻打蘇聯,二戰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嗎?答案是不會。
  •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有人說他驕傲自大是天生的戰爭狂熱愛好者,有人說他品學兼優是美國軍隊的救世主。而他輝煌燦爛的一生確實也能配得上這些詆毀與褒獎。他就是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少將和陸軍參謀長,美國二戰中叱吒太平洋的盟軍統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 習大大提到過的美國影片 你看過哪幾部?
    習近平主席9月22日晚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可謂精彩連連、金句不斷。《西雅圖不眠夜》《紙牌屋》等世人耳熟能詳的美國影視作品出現在演講中,更是讓許多中美民眾直呼親切、驚喜不已。習大大也愛看美國電影?要是這麼問你就OUT了,要知道,這個問題30年前就有人問過。
  • 美國二戰時造百條航母,為何現在只能造10條?俄專家給出答案
    二戰時期,全世界的航空母艦有近200艘,僅美國就有一百多艘航母,可現在為何那一百多艘航母沒有了?而且現在只能建造並維持了10多條這類戰艦,這裡面的答案遠比你想的複雜,而俄羅斯專家給出真正答案:與二戰時期相比,現在的航母技術難度要高得多。
  • 高中歷史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知識點「二戰後美國與西歐的關係」練習題
    由於冷戰格局的影響,美國作為一個域外大國亦得以「贊助者」角色參與其中。據此可知( )。A.旨在促進歐洲一體化進程 B.便於美國用經濟手段控制西歐C.損害了歐洲各國的關稅主權 D.有利於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3.如圖是有關二戰後歐洲形勢的漫畫《一個歐洲,兩個市場》。此漫畫所反映的歐洲形勢是( )。
  • 二戰時,如果美國加入軸心國,二戰歷史會改變嗎,盟軍還能勝利嗎?
    二戰時,如果美國加入軸心國,二戰歷史會改變嗎,盟軍還能勝利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美國就已經取代英國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更是在戰爭前期坐觀雙方火拼,同時賣軍火和提供貸款,後期又加入到英法陣營中,最終逼迫德奧認輸。
  • 二戰後美國嬰兒潮、二戰最倒黴的航空母艦信濃號
    一,二戰後,世界開始了嬰兒潮。 當歷經艱險的士兵們終於回家之後,他們開啟了世界範圍內的嬰兒潮;僅僅美國,從1946年至1964年,這18年間嬰兒潮人口高達7600萬人,這個人群被通稱為「嬰兒潮一代」。
  • 二戰美國為何首選廣島呢?答案終於被說出
    美國之所以將原子彈首先扔向廣島,是因為廣島是日本的工業基地,人口大城市,對日本人的威懾可以最大化。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歐洲戰爭結束,二戰軸心國只剩下亞洲的日本在苦苦支撐!所以美國如果登陸日本,勢必要遭遇到更為慘烈的傷亡。關鍵時刻,1945年7月,一聲巨響,美國原子彈在新墨西哥的沙漠中試驗成功。美國在1945年製造了3顆原子彈,除了試驗的這一顆,剩下的兩顆都被調到太平洋戰場,等不到蘇聯支援的杜魯門決定用最野蠻的方式逼迫日本人投降。日本城市這麼多,為什麼選擇首先轟炸廣島呢?
  • 0.999……真的等於1嗎?
    這個問題就是:「0.999…=1正確嗎?」或者反過來說,「0.999…<1正確嗎?」0.999…這個表達式使用的是實數的小數記數法。這個表達式裡的省略號意味著,最後一個9後面會跟著無窮多的9。那麼根據這個定義,如何解釋「1=0.999…?」這個問題呢?不出所料,答案是站在上文的數學老師這一邊的。
  • 如果美國沒有加入二戰,沒有使用原子彈,中國能夠打敗日本嗎?
    1945年對於日本來說是刻骨銘心的一年,因為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讓日本損失慘重。最後被迫無條件投降,二戰也因此提前結束,中國在二戰也成為了五大戰勝國之一,那麼如果美國沒有加入二戰,沒有使用原子彈,中國能夠打敗日本嗎?
  • 二戰時的日本有多強?為什麼敢「單挑」整個亞洲甚至挑釁美國呢?
    日本在二戰時期強大與否得看和什麼人相比,在亞洲日本絕對稱得上巨鱷,但從整個世界來講,日本可以稱得上強國,但和美國、蘇聯、德國這些國家相比,日本那點實力就不值一提了。日本的軍事實力在二戰時期屬於嚴重的「偏科」。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實力非常之強大。
  • 用了四年時間,終於看透美國的底線,世界搞清楚了兩個問題的答案
    今年應該是最近幾十年來最艱難的一年,上一次世界經濟的集體倒退,是因為二戰,二戰結束七十多年來,今年這是第一次遭遇了全球性的大衰退,上一次在二戰中,全球經濟的中流砥柱是美國,因為他們幾乎沒有被戰爭波及。而今年全球經濟的寒冬中,唯一實現了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是中國,原因有些類似,因為我們是疫情控制做得最好的國家。
  • 鹿野:美國篡改二戰歷史是賊喊捉賊
    對此,佛朗哥上臺後曾感激地說:「羅斯福總統的行為像一個真正的君子,他們的中立法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姿態。」一個突出的事例是,美國總參謀長馬歇爾曾正式致電希特勒的總參謀長祝賀德國在波蘭的勝利,並在隨後公開表示希特勒戰勝波蘭是形成了「歐洲大陸的均勢」,未來應該聯合起來反對蘇聯。
  • 答案一個字
    答案一個字我們眼中的埃及,一直是那個有著金字塔和妖豔皇后的古埃及,對二戰後獨立的現代埃及知之甚少。今天我們來聊聊埃及的吃飯問題。埃及,全稱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國土面積100萬平方公裡,人口1.0095億人(人口時鐘網站最新數據)。經濟上看,國內生產總值是2500億美元,人均2500美元。表面上看,埃及人口壓力好像並不大。
  • 二戰結束前的蘇聯真能打敗美國?只能說你想多了
    很多人好奇;如果當時的蘇聯和美國爆發戰爭,兩大強國誰能贏?一些人認為,由於蘇聯人在歐洲大陸佔有兵力優勢,蘇聯的鋼鐵洪流無人能擋,所以如果戰事爆發,蘇聯肯定會在短期內席捲歐洲,將美國勢力逐出歐洲,取得戰爭的勝利。也有一些人認為,美國的實力遠遠強於蘇聯,一旦戰爭爆發,失敗者肯定是蘇聯。那麼二戰即將結束前的蘇聯真能打敗美國?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當時美蘇開戰,蘇聯必敗。
  • 二戰中的美國秘密部隊,阿爾索斯突擊隊
    1944年,納粹德國敗局已定,為了防止德國的數千名科學家被蘇聯人弄到手,或者死於戰火,美國曾經秘密地組建了一支名為阿爾索斯的突擊隊。這支戰鬥力極強的部隊,任務就是把德國數千名科學家抓到美國,讓他們為美國服務。
  • 二戰中美國大兵逃跑,奇怪的是太平洋戰爭中沒有一個美國逃兵
    在美國被日本拉入二戰戰局後,大量美國大兵被派往歐洲戰場。隨著大規模作戰的增加,美軍逃兵現象也是日趨增多。美軍也不是沒想過辦法,曾在1943年開始給大兵們發放《戰鬥者心理學》的小冊子,希望能藉此幫助士兵們克服戰爭恐懼,減少逃兵現象。
  • 成語故事:中流砥柱
    冬天水淺的時候,它露出水面兩丈多;洪水季節,它只露出一個尖頂,看上去好像馬上就被洪水吞沒,驚險萬分。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衝刷,它一直力挽狂瀾,巍然屹立於黃河之中,如怒獅雄踞,剛強無畏,自古被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這裡,寫下了"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的詩句。
  • 二戰時期航母排水量僅為現在的十分之一,艦載機數量卻能遠超現代...
    因此這個問題主要從二戰前後「艦載機的巨大差異」來尋找答案。 鳳翔號航空母艦是世界上第一艘專門建造的航母(同時期英國競技神號航空母艦雖先起工但完工入列較「鳳翔」晚)。為什麼噸位越大,艦載機數量卻大大下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