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之初,一切百廢待興。無數工人在崗位上燃燒自己,照亮社會,其中「鐵人」王進喜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為心中信仰,為祖國河山,王進喜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
他光榮入黨,敬業報國,為石油事業貢獻力量,不惜跳井救急。
他敢為人先無私奉獻,將「鐵人」精神傳給了他的5個子女。
敬業報國,「鐵人」名號傳遍全國
1923年甘肅玉門,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傳來了嬰兒的哭喊聲,王進喜呱呱墜地。1929年玉門災荒使貧苦平民的生活雪上加霜,為了維持生計,王進喜小小年紀就要到油田挖油,還要去沙地裡淘金。
雖然日子過得艱苦,但是王進喜沒有變得意志消沉。
1950年春,王進喜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不像其他長工那樣磨磨蹭蹭地幹活,他總是衝到最前面帶領全隊創造鑽井佳績。
王進喜在1956年光榮入黨,決心敬業報國。
1960年4月末,夏季的陽光照耀著玉門的土地,王進喜所在的鑽井隊遇到了一次井噴,情況非常危急。當時王進喜在工作中腿部受了傷,眼看著地井將要噴湧而出,他顧不上自己的傷痛就跳進了井裡,用自己的血肉身軀來攪爛泥漿。
正因這件事,王進喜獲得了「鐵人」的稱號,功勳事跡傳遍全國。
由於高負荷的工作,王進喜患上了胃癌,身體被癌症拖垮,狀態每況愈下。
1970年,王進喜去世,享年47年,被葬於八寶山。
一個優秀的父親,肯定會教育出一群優秀的子女,那麼王進喜的子女們現在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王月平、王月甫:繼承石油崗位和「鐵人」精神
長子王月平是最像王進喜的孩子,他和父親一樣投身於石油建設事業。
本來他可以向國家索要更加優渥的工作待遇,但是他選擇了紮根於基層,在崗位上默默付出。
次子王月甫同樣是工人,他被哥哥引薦到大慶油田,後來去到大學教授石油課程,追隨著父親和長兄的步伐。
王櫻:與愛人聚少離多,一個帶2孩子
長女王櫻也是石油事業中一位出色的工人,她心臟不好,還需要辛苦工作。
不過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秉承著「鐵人」精神繼續辛勤工作。
私生活方面,她在鑽井公司與丈夫結識結婚,可是愛人一直在外工作,夫妻倆聚少離多。
王櫻一個人打理家庭,後來因辛勞過度而患上心臟病,現已回家安養天年。
王月珍:參軍成女兵,婚姻幸福
次女王月珍並不想成為工人,她的夢想是在前線成為女兵。
扛槍、射擊、救援都不在話下,她參與了很多社會工作,幫助了無數的人民。
退伍之後,王月珍留在了部隊醫院當藥劑師,並且結識了一生所愛,現與愛人定居於煙臺。
王月琴:體弱多病,很早就離世了
小女兒王月琴享受著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寵愛,本應過著最好的生活。
可是她先天體弱多病,又因為長期營養不良,導致下肢發育畸形。
她深知自身的身體缺陷,心懷對家庭的愧疚,比其他同齡人更加懂事。
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刻,她依舊頑強拼搏,自己去打工賺錢,但在很早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
小節
「虎父無犬子」不是一句空話,「鐵人」精神從王進喜傳到了5個兒女身上。
他們身在不同的崗位,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際遇,但是他們的共同點是繼承著父親王進喜的「鐵人」精神。
英雄光輝不滅,鐵人精神長存。王進喜不但是子女們的榜樣,也是新時代年輕人的標杆,我們都需要向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