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到了25歲,催婚就會變成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而你一旦到了30歲,那麼催婚就像催生一樣拼命地纏著你。
大多數的年輕人都逃不過催婚這個話題,每一個被逼婚的人,都非常討厭父母對自己的感情指手畫腳。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私人感情不希望父母插手,另一方面就是父母和自己的愛情觀不同,根本聊不來。
對於在相親角混得遊刃有餘的父母,他們對待孩子對象看中的是聊車子、聊房子、聊年齡、聊長相、但就是不提感情。
在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中,有一期是陳學冬和朋友去相親角,很多父母面前擺著自家孩子的信息照片,各方面都介紹得很清楚。有一位媽媽在和陳學冬聊天的過程中,這位媽媽的一連串問題連場內的嘉賓都驚呆了,先是問學歷,然後是工作,接著是年薪,房子,三句話不離經濟條件。
但是,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嗎?
主持人姜思達,和一位幫女兒找對象的阿姨聊天,她是這麼說的:
「房子啊、年齡啊、這些東西跟愛情關係不是很大。我們已經活到這個年紀了,已經深深地體會。兩個人的思想境界、品位、意識形態的匹配度。這才是對生活的幸福程度最有意義的。
人這一輩子就3萬多天,你難道認為她快樂不重要嗎?開心不重要嗎?結婚只是我認為的圓滿,她不認為這是唯一的圓滿,那我就給她一點空間。」
其實,我們的父母並不是不講道理,更多時候是我們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想法。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裡邊有有一句媽媽寫給女兒的話是這麼說的:餘生很長,你不能沒有家。
為什麼父母會瞞著子女偷偷給孩子相親,是因為他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家很重要。
網上有這麼一則故事:林阿姨的女兒是獨生子女,因為嫌上班累,辭職後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吃喝喝,看看電視,玩玩手機,一天就過去了。靠著之前的那點積蓄,女兒的錢只夠養活自己。因為在家裡,不需要付房租,也不用給生活費,餓了,媽媽給做飯,睡著了,爸爸幫忙蓋被子。
60歲的父母,幾乎包攬了這個成年女兒的全部生活。
眼看著女兒已經31歲了,還沒有談戀愛,成天宅在家裡,林阿姨也曾多次催她去相親,可是她從來都沒有去。
廣州30多度的大熱天,林阿姨不得不出門來到相親角,一個一個地幫女兒挑選對象信息。
雖然女兒很煩,甚至還因為這個事和媽媽吵過架,但是看著天天一事無成的女兒,媽媽也很無奈,只能逼著她出門。就這樣,女兒天天被逼著女兒相親,一個月下來,女兒竟相了56次親。
大多數孩子會被逼著相親結婚,除了一些確實很固執的父母不說,其實更多時候是孩子給父母的感覺太過於幼稚不成熟,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所以很多父母也不願意操那麼心,而是孩子太讓人費心。
有人說,「逼婚只是一個表象,父母焦慮的不是你婚不婚,而是你有沒有能力過好這一生。」
很多年輕人都抱怨父母管得太多,自己都已經二十七八了,父母還是事事都要管。但是真正的原因不是父母愛管閒事,而是你沒有實現經濟獨立。當你的一切經濟來源都依靠於父母,那麼你就失去了主動權和話語權。
如果你的經濟獨立,有著自己舒服的生活,目標明確,前途大好,那麼你的父母是不會對你的生活多插嘴的。因為你的生活很多,不需要靠男人女人或者父母,他們就是想管也管不了。
所以,如果你想在感情的辯論賽中贏得父母,你就必須活得獨立和體面,而不是只靠著耍嘴皮子,像個巨嬰一樣。
無論是單身還是婚姻,這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但請不要用單身,當成你壓榨父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