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盜墓筆記》!山西一春秋時期墓葬被盜掘

2020-12-26 中國長安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山西晉城高平市西李門村的西臺地在2013年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命名為「西李門遺址」,然而,在2017年一個作案團夥盜取了該遺址內的一座春秋時期的古墓葬並將盜取的文物售賣他們將受到怎樣的法律懲罰?

村民發現古墓被盜

2017年4月25日,穀雨時節,正是農民搶抓農時開展春耕的好時節。高平市西李門村村民侯才根吃過早飯後便早早出門。按照計劃,他要在這兩天平整好自家農田,為接下來的播種做好準備。

走進田裡,侯才根卻發現,以往平整的田地裡,出現了一個黑魆魆的大洞。上前仔細查看,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

村民侯才根:我看洞口外面放了很多土,在土上面零散的有一些骨頭和青銅器的東西。

耕地上,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原來,侯才根所居住的西李門村並不尋常。村裡的西臺地,早在2013年便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命名為「西李門遺址」。當地居民又稱此地為「大部落地」「西嶺上」。

時值太焦高鐵項目建設期間,為搶救保護太焦鐵路建控範圍內地下文物及遺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2016年底便開始對高平市西李門遺址開展相關考古發掘工作。

村民侯才根:當時我家的地附近正好有工人在修高鐵,高鐵工地上有文物考古隊人員在進行文物發掘,我就第一時間告訴他們,他們讓我趕快報警,所以我就打電話報了警。

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接到報案,文物部門會同公安機關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調查,現場發現侯才根的地裡有一個長約1.3米,寬約0.55米的盜洞。

洞旁邊遺留有青銅器碎片和一根探杆。文物部門立即決定對該墓葬進行搶救性清理。

可惜,因墓葬被盜擾,出土物品極少且多為碎片,僅在墓葬底部出土了青銅舟一個、青銅泡等車馬構件及零星散落青銅碎片、金箔。此外,在墓葬深大約3.5米處還清理到盜墓分子遺留的手電筒。

文物部門人員根據墓葬形制及出土遺存文物分析該墓葬為春秋時期墓葬,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但因原墓葬結構的毀壞和遺存物的缺失,對春秋歷史文化的研究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文物考古搶救性發掘期間卻遭遇古墓葬被盜掘,這給公安部門的案件偵破工作帶來巨大壓力。無奈這夥盜賊像石沉大海,消失的無影無蹤,成為高平市公安機關2017年的一個文物積案。

嫌疑人交代盜墓事實

時間過去兩年,2019年底,從侯馬警方傳來線索。運城市新絳縣王某和嶽某有重大作案嫌疑。高平警方隨即將其傳喚到案接受訊問。兩人很快交代了2017年在高平河西鎮西李門村盜掘古墓的事實。同時供出參與作案的另外3名團夥成員。

據王某交代,2017年的3至4月,其在高平市販賣木材期間,發現西李門村疑似有古墓葬,便心生盜掘古墓念頭。

同案人竇某(另案處理):當時我和張某在木料廠幫忙卸木料,王某開著三輪幫忙拉木料。有一天王某告訴我和張某高平有個墓,問我們盜不盜,我和張某都說盜。兩三天後,因為人手不夠,我打電話給嶽某,和他說有個盜墓的活兒,問他幹不幹,嶽某說幹。

2017年4月23日,王某夥同竇某等五人,攜帶探杆、鐵鍬、吊土袋等盜墓工具乘坐一輛麵包車,從運城市新絳縣出發,竄至高平市河西鎮西李門村西側西李門遺址一帶探查情況。

高平市人民法院法官劉耀光:到了高平以後,首先到西李門村西側古墓葬遺址一帶,當天晚上就用探杆確定了具體位置。

同案人竇某(另案處理):探了一個多小時,王某找到了墓的位置並且做了標記。找到墓葬位置之後,我們就從地裡出來坐上宋某的車回到高平市裡。

次日,他們再次來到西李門遺址,開始對古墓進行瘋狂盜掘。

同案人竇某(另案處理):王某找見墓的位置後,我、王某、張某三個人開始輪流挖,每次一個人挖土,另外兩個人吊土。嶽某當晚沒有挖土,他在墓的周圍負責警戒。挖到墓底之後,我記不清先出土的是什麼東西,後來我在墓裡面摸到了編鐘,我怕把編鐘弄壞了,所以就叫王某下去進行清理,王某和張某輪流下去清理後,出土了一套編鐘。

從晚上九點左右到次日凌晨四點,這個墓葬中的青銅鼎、青銅盤、編鐘等大大小小的器物被他們盡入囊中。眼看天光泛白,害怕有人發現,他們來不及回填盜洞,便匆匆用編織袋裝好所盜文物,駕車回到了新絳縣。

事後,王某、嶽某等人將所盜文物變賣,經人介紹,將青銅編鐘以15萬元的價格變賣,每人分贓3萬餘元。

賈某(文物走私中介):石某問我要不要坑口好的青銅鼎和青銅編鐘,來某正好聽見說想看看,我就讓石某將東西送到我們村裡。過了一會,石某和一個不認識的人從車後備箱搬出來一個紙箱子搬到來某家裡,來某看後以十五萬元買下來了。而剩餘的青銅鼎、青銅盤、玉、瑪瑙珠水晶管、石罄、青銅戈也被他們或變賣、或分贓。

同案人竇某(另案處理):2018年5月左右,我以四千元的價格把青銅盤和石罄賣掉了,這四千元我自己花了。玉是嶽某賣掉了,賣了四千元,我、王某、張某、嶽某每人分了一千元。瑪瑙珠由張某拿走了,我、王某、嶽某每個人分了一個水晶管。

根據供述,高平警方從北京追回一枚水晶管,其他被盜文物追贓工作仍在進行中。

該案件在高平市人民法院審理期間,2020年8月,澤州縣又一個在我市盜掘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犯罪團夥落網。經查,2013年12月,犯罪嫌疑人王某軍、曹某波、石某磊等人駕車竄至澤州縣某地,使用隨身攜帶的洛陽鏟等工具盜掘一座西周時期的古墓,共獲得青銅鼎、青銅盉、青銅盤、青銅簋、青銅匜各一件,後將文物轉手倒賣。目前,案件深挖和文物追繳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接下來,等待他們的無疑是法律的嚴懲。

高平市人民法院法官劉耀光: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行為不僅造成文物的嚴重損失,而且使許多文物因失去保護而喪失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有的甚至造成文物的嚴重毀壞,因此這種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2018年,我省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共成功破獲文物犯罪案件1456起,抓獲文物犯罪嫌疑人2294人,打掉文物犯罪團夥236個,追繳涉案文物45493件,收繳涉案文物涵蓋夏至明清的各個歷史時期,有力震懾和遏制了全省文物犯罪多發勢頭,一度猖獗的盜掘古墓葬犯罪自2018年5月以來保持了「零發案」。

相關法律規定2020年6月5日,最高法發布《關於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與保障的意見》,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流域分布著大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群。包括古文化遺址在內的人文遺蹟,在文化、科學、歷史、美學、教育、環境等方面都具有極高價值,是環境保護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高平市人民法院法官劉耀光:此次《意見》明確,嚴厲打擊損毀文物,損毀名勝古蹟,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等犯罪行為,嚴厲懲治破壞黃河流域人文遺蹟、自然遺蹟的犯罪分子,保護黃河歷史文化遺產。要發揮公益訴訟的特殊作用,支持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和行政公益訴訟,統籌文化傳承利用和生態保護治理。

按照《刑法》相關規定,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罪,是指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以及具有科學價值的古人類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的行為。

犯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盜掘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二)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集團的首要分子;

(三)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四)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並盜竊珍貴文物或者造成珍貴文物嚴重破壞的。

法院判決2020年9月30日,法庭當庭進行了宣判。高平市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王某、嶽某違反文物保護法規,夥同他人盜掘古墓葬,其行為構成盜掘古墓葬罪,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和罪名成立,應當依法追究二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被告人嶽某有犯罪前科,應從重處罰。

依照《刑法》三百二十八條第一款、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之規定。

高平市人民法院判決:

一、被告人王某犯盜掘古墓葬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九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二、被告人嶽某犯盜掘古墓葬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三、對二人非法所得予以追繳。

(來源:山西高院)

相關焦點

  • 哈爾濱阿城區三座金代墓葬被盜掘(組圖)
    金代銅鏡    近日,位於哈市阿城區一變電站南牆外一處耕地內的三座金代墓葬被盜掘,其中一座為石函墓,其餘為磚室墓。    20日,記者在現場看到,一片苞米地裡有3個半米到一米深的大坑,周圍到處都是浮土和散落的青磚。據該塊地的主人李萬龍介紹,這3個坑是分兩次被發現的。5月29日第一次發現的時候,地裡只有兩處坑,相距約3米,均被人用青磚回填了。見此情景,李萬龍立即向派出所報了案。接到報案後,金上京派出所派人協同當地文物部門勘查了現場,並在坑旁邊的土堆裡發現了一個沾滿泥土的銅鏡。
  • 南京版「盜墓筆記」:找古墓要順著「龍脈」(圖)
    盜墓專業工具之一,洛陽鏟。一座古墓的盜墓。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主任王志高回憶,解放初期南京曾爆發盜墓潮,以當時將軍山沐英墓的被盜掘為高潮。當時的南京市長柯慶施痛下殺著,槍斃了一名盜墓者,才震懾群賊。2006年初,媒體報導明黔國公沐朝弼墓葬被盜、紫金山北麓明功臣墓葬保護區旁明墓被盜、將軍山黔國公沐昂墓被盜、棲霞攝山星城四五座古墓被毀……僅1-3月,文物部門發現11起破壞案件。2006年7月9日,考古人員發掘南京月牙湖邊一座距今1500多年的南朝貴族墓葬,但只剩下一個宋代的水罐,據推測,這是宋朝盜墓賊留下的。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聞喜酒務頭商代墓葬成功入選
    據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介紹,「這些發現有不少是『考古中國』的新成果;有的是在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的重要考古新發現;更有一些是在被犯罪分子盜掘後所進行的搶救性發現。商周時期的不少新發現都是『劫後餘留』,這些新發現讓我們切身地感觸到『盜墓』對國家歷史文化的毀壞,是根之傷,是心之痛。也有一些新的發現是考古學家長期堅持、不斷探尋的新成果、新進展。」聞喜酒務頭墓葬,就是「劫後餘留」。
  • 陝西梁帶村大墓被盜,神秘古國重現人間,專家:應該感謝盜墓賊
    這些埋藏在地下的墓葬,大部分都是帝王將相和王公貴族,因為在古代普通老百姓是沒有條件厚葬的。而帝王陵墓大都陪葬著許多陪葬品,而這也引來了盜墓賊的光顧,而我們都知道盜墓賊的消息往往比考古專家靈通。
  • 山東大韓村盜墓故事:公安部通緝嫌犯盜挖古墓群,雷管炸盜洞
    半年前的2017年2月,一個寒冷的深夜,以兩個滕州籍盜墓者為主的團夥在這裡用雷管炸出盜洞,挖走春秋時期的鼎、鑑、編鐘、編磬、壺等珍貴青銅器169件。當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來到被盜遺址時,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青銅器碎片凌亂散落在盜洞口,「心都碎了」。大韓村遺址被盜掘之後,這裡就被嚴密監控起來,盜洞隨之被填埋。
  • 古墓民間盜墓賊,盜墓時為何從不盜玉石和銅錢,原因很簡單
    盜墓的歷史由來早已很久遠了,權威專家察覺到在新時代的今天就可以發現某些有價值的墓葬墓被盜掘的現象,而盜墓的興起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禮壞樂崩,在這個社會發展轉變過後,皇帝開始注重厚葬,因此盜墓的個人行為也開始興起了。盜墓者可以說是啥都不害怕,甚至於有時候還可能會有性命之憂,可是墓裡有倆件東西他們是死也不會拿的。
  • 揭秘當代盜墓術:高度職業化,河南、陝西、山西已形成高危地區
    這是一個由十七人組成的盜墓團隊,團夥成員來自山東、山西以及安徽合肥、廬江等地,他們在安徽瘋狂盜掘古墓葬。淮南市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大隊長沈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即使在疫情期間,這夥盜墓賊在安徽廬江又開始作案,打擊刻不容緩。盜墓,是一個古老的「行當」,早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之後,厚葬之風興起,盜墓就開始盛行,此後歷經兩千年,至今未曾斷絕。
  • 「盜墓世家」挖出國寶級壁畫(圖)
    經遼寧省文物組專家鑑定,該墓葬是遼代漢人貴族墓葬群,如此大規模家族墓葬群國內罕見   62歲的爺爺,18歲的孫子,葫蘆島一個「盜墓世家」的祖孫三代四人來錦州盜墓,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挖掘工作」,一個遼代漢人貴族的家族墓葬群得以重見天日
  • 「盜墓黑幫」背後有保護傘,山西掃黑掃回一座青銅博物館!
    ……在山西太原,即將開館的「山西青銅博物館」,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與期待。這是一座極為特殊的博物館,不僅因為它陳列的許多文物都是「國寶重器」,更奇特的是,這其中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還有另外一重「身份」——追繳回的被盜文物。
  • 《盜墓筆記》,你終于堅強了
    球迷們最後一次興奮,應該是那一年,兩部作品誕生了《沙海》(6.5分),《愛情公寓電影版》(3.2分)。從前的橫空出世讓曾被《盜墓筆記》電影和電視劇餵飽的項某一度吐了出來,但不久之後,後者的操作被《愛情公寓》和《盜墓筆記》兩個IP打破。所以你可以看到明白《重啟》得到這樣的分數是多麼珍貴。
  • 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了盜掘帝王陵墓現象,茂陵被盜、唐代帝陵被盜
    這種說法大體上弄混了盜墓和考古的關係。的確,歷史上多次出現了盜掘帝王陵墓的現象。據記載,秦末出現了盜擾秦始皇陵的情形。西漢末年,東漢末年就發生過起義軍盜掘西漢帝陵的事件。據記載,劉邦的皇后——呂后的陵墓被盜掘之後,呂稚還遭到了辱屍。記載,劉徹陵墓——茂陵被盜掘之後,有書杖等流入市場。
  • 山西掃黑掃出個博物館:追回五千多文物,33件「國寶重器」
    山西省委有領導感慨:「山西『掃黑』這一戰,掃出個博物館!」盜墓賊「發現」保護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的陶寺北墓地,2017年入圍了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這座面積24萬平方米,從西周、東周之交延續到戰國時期的貴族墓地,卻是盜墓賊多年瘋狂盜掘後的「殘留物」。
  • 樓蘭古墓被盜後的又一大案,盜墓「九層妖塔」背後的故事
    在之前的文章中攻略君給大家講過樓蘭被盜背後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一下1998年樓蘭的特大盜墓案,比盜墓筆記更精彩這篇文章。血渭一號大墓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從正面看像一個「金」字,因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 山西「盜墓黑幫」橫行文保重地,民警竟成其「保護傘」!
    山西南部地區地下文物豐富,不僅有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還有漢、唐、宋、清等時期的多處古墓群,侯馬市、聞喜縣等歷史文化重鎮均位於此,文保單位眾多。上世紀80年代,「要想富去挖墓,一夜能成萬元戶」,在巨大的經濟利益刺激下,晉南地區盜掘古墓葬逐漸猖獗。侯馬市「侯百萬」「郭千萬」等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特大文物犯罪集團一度集聚成勢,大肆盜掘古墓葬,盜販、走私國家文物。
  • 一個墓葬竟然出土了三個朝代的文物?
    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中,兩件小小的出土文物讓在場的專家匪夷所思。一個墓葬中出土了三個朝代的文物,時間跨度達到五六百年,這可能嗎?重達六七噸的墓道塞石,為何無法阻擋盜墓者的腳步?有一位西漢時期的諸侯王,他在自己的墓葬銘文上寫著「我的墓葬裡面沒有隨葬品」。真的有這種可能嗎?
  • 盜墓風氣盛行的漢唐盜墓者因何而盜,墓主又是如何防盜的
    及至春秋時期,諸侯中屢屢出現偕越禮制的現象,厚葬風氣於全社會蔓延。與此同時,盜墓活動也頻頻出現在當時的文獻記載中。正是由於盜墓活動的猖撅,東周貴族墓葬在繼續沿襲厚葬風氣的同時,針對潛在的被盜威脅採取了一些新措施,較為典型的就是在墓中設置流沙、石塊,或稱為"積沙墓"、"積石墓",此類墓葬不僅使盜掘活動變得極為費時費力,且填土中的流沙和石塊在墓葬遭到盜掘時,容易坍塌移位,往往給盜墓者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盜墓倒賣文物,28人獲利千萬,被判刑,現實可不是《盜墓筆記》
    《盜墓筆記》在網上可以說是非常流行了,青銅門的秘密,長白山的神話等等真的是很吸引人。而小說的爆火也就有了拍攝該題材改編的影視作品。上山下海的「四大派」,一段又一段奇特的經歷,這可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包括那摸金校尉常用的黑驢蹄子。
  • 圖坦卡蒙死後,墓葬3000年未被盜,打開墓葬的人為何離奇死亡
    ,大量的文物遭到流失,這也是埃及文物史上的悲劇,但是有一位法老的墳墓卻沒有被盜墓賊盜掘,並且因為他墳墓被發現,使得埃及的考古學達到了巔峰,這個人就是圖坦卡蒙。帝王谷是一個陵墓的區域,古埃及有許多法老的墓葬都葬在帝王谷,在帝王谷的懸崖峭壁上,開鑿了許多墓室,這裡安葬了許多埃及著名的法老,目前為止,共有64個。這些法老被安葬於此的本意是為了防盜,因為他們看到先人們被葬在金字塔裡,無一例外地被盜了。
  • 血渭一號大墓盜墓案告破,現實版摸金校尉被擒
    現實生活中,像電影《九層妖塔》那樣氣勢雄偉的古墓存在嗎?還真有。青海都蘭縣最傳奇的墓穴「血渭一號大墓」,當地人稱它為「九層妖樓」。去年11月,「血渭一號大墓」被盜,失竊文物400餘件。今年3月,20餘人組成的盜墓團夥被青海警方摧毀,被盜文物悉數追回,參與盜墓的王某卻成了漏網之魚。
  • 濰坊《盜墓筆記》完整版!大結局來吧…
    經過專家初步認定,這座水底古墓為清代晚期修建,發掘出一男一女兩具古屍遺骸,但衣物等都已經腐爛,有證據可以表明,這座古墓已經被盜。此處50年前就是村莊,而距離此處三公裡左右的武家澗頭院村,以及奎文區的廿裡堡街道孫呂家澗頭院村,原先就有古墓群。由於古墓曾經被盜,又沒有文字記載,屍骨身上的衣物已經腐爛,這座「豪華墓葬「主人的身份目前還是一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