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觀察|曾在「第一陣營」,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緣何起大早趕晚集|...

2020-12-17 騰訊網

  編前:氫能作為一種綠色、高效的二次能源,應用廣泛、前景廣闊。也因此,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選項。但客觀而言,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產業規模較小,相關技術和日本、韓國等還存在一定差距。然而,從另一個層面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發展新能源汽車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這是我國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獨特優勢。

  我們正式啟動「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大調查」專欄,從產業起步背景、技術路線、技術瓶頸、未來趨勢等各個環節,逐級系統解構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脈絡。

  3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了吹風會,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83處修訂中,有一條引起了業內的極大關注——「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氫能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也讓業界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

  「我國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起步很早,尤其是在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期間,可謂站在全球第一陣營。」同濟大學校長助理、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餘卓平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坦言,「雖然前幾年行業整體減少了這一領域的研發和投入,走了一段時間的『下坡路』,但我們依然『咬緊』國際先進水平。背靠較為成熟和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只要氫能作為能源的戰略確定,我們會『跑』得比任何國家都快。」餘卓平表示。

  起步 向「電化學時代」邁出第一步

  燃料電池是一種不經過燃燒,直接以電化學反應的方式,將燃料如氫氣、天然氣等和氧化劑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高效發電裝置。最早可追溯至1838年,德國化學家尚班提出了燃料電池的原理,並刊登在當時著名的科學雜誌上。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燃料電池一直處於理論與應用基礎的研究階段,燃料電池的理論和類型不斷豐富;到20世紀60年代,燃料電池引起了一些國家與軍工部門的高度重視,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的UTC Power通過引進培根專利,成功研製了Apollo登月飛船的主電源——Bacon型中溫氫氧燃料電池;到了20世紀70~80年代,能源危機大大推動了燃料電池的發展,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開始大力支持民用燃料電池的開發,各種小功率燃料電池開始在宇航、軍事、交通等各個領域中應用。

  「最早成型的燃料電池汽車來自奔馳。」據餘卓平回憶,1994年,這家發明了汽車的企業展出了一種不需要電池的新型廂式電動車,其發動機能量來自燃料電池中氫與氧結合發生的化學反應,直接產生電流。時任戴姆勒-奔馳集團技術研究主任的赫默特·韋樂自豪地提出:「我們處在一個新紀元的最前頭,(這)可以與戴姆勒和卡爾·本茨製造的第一輛以內燃發動機為動力的車輛的時代相比。」

  同一年,一輛由德國工業煤氣公司Messer Griesheim和比利時發動機製造商Vcst氫公司聯合開發的公共汽車在比利時投入使用,這款被命名為「綠色」的公交車是歐共體為降低城市汽車礦物燃料排放所投資的520萬美元計劃中的第一大成果,歐共體聯合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該氫能公共汽車項目負責人格裡茲作出了「氫驅動的汽車最終將走向社會」的預言:「點火燃燒時代」將轉向「電化學時代」。

  燃料電池汽車很快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關注。1995年,一種由磷酸燃料電池為動力、可將大氣氧和甲醇衍生的氫氣轉化成電和水的新型公共汽車被投放到了美國市場,與此同時,加拿大卑詩省北溫哥華市Ballard公司製造的以燃料電池為動力的公共汽車開始進行路試。

  「我們最終能看到燃料電池的商業化,這一進程從去年就已經開始,燃料電池具有巨大的潛力。」時任美國加州電動研究所燃料電池項目經理愛德華·傑裡斯如是說。

  進階從「Necar 2」到「超越一號」

  「最初,燃料電池汽車產品大多為商用車,原因之一是燃料電池系統太大,普通乘用車空間有限。」餘卓平告訴記者,但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燃料電池乘用車很快就問世了。

  1996年,奔馳在柏林市波茨坦廣場展示了一款名為「Necar 2」的概念電動車。儘管因為變速器和傳感器還不太可靠,汽車在演示中數度拋錨,但汽車的發動機運轉卻相當平穩,奔馳公司聲稱,「Necar 2」是世界上首輛由燃料電池驅動的電動轎車。

  這一時期,世界各大汽車公司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競相研製和開發燃料電池汽車:如日本豐田打算開發以甲醇為原料,通過氫和氧的化學反應產生電能的燃料電動汽車;奔馳公司與歐寶公司則宣布其燃料電池汽車最遲將於2004年投放市場;大眾集團也表示正在加緊研製開發以氫為燃料的電池汽車,並打算在兩年內推出第一輛原型車,成為了繼奔馳和歐寶之後,第三個正式宣布要發展以氫為燃料的汽車企業。

  我國燃料電池研究始於1958年,曾在20世紀70年代發展航天事業的推動下,燃料電池研究第一次快速發展,「九五」期間,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科技攻關」計劃,電動汽車也被列入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工程中。「十五」期間,在「科技攻關」、「863」、「973」等國家計劃中,都安排了有關燃料電池技術的計劃和項目。

  具體到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正如餘卓平所言,我國起步並不晚。早在「九五」期間,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就聯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開發出了國內首臺30kW的燃料電池中巴客車;2003年,由我國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動力汽車平臺「超越一號」,順利通過了科技部驗收。

  在此平臺上開發的我國第一輛燃料電池轎車樣車採用的是「電-電」混合方案,即以燃料電池發動機為主要動力源,配以高功率的鋰離子電池,最大的好處是能回收汽車下坡和制動的能量。在制氫方面,與通用、奔馳等國外燃料電池轎車利用汽油或甲醇在車上重整制氫以及液氫等供氫方式不同,「超越一號」直接採用了壓縮氫的車載供氫方式,並提出利用上海鋼鐵、化工工業副產氣體制氫的思路。事實證明,這些技術路線後來逐步為國外汽車公司所採用。

  2004年6月11日,「超越二號」駛出了實驗室,其全部採用「863」項目承擔單位自主研發的關鍵零部件;同年10月,「超越二號」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第六屆必比登清潔能源汽車挑戰賽;2006年6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八屆必比登清潔能源汽車挑戰賽上,我國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轎車「超越三號」順利通過全部比賽項目,取得4個「A」的好成績,在燃料電池汽車組拔得頭籌。

  「在國家『863』計劃中,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重點為:燃料電池汽車居首,第二為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兼顧發展純電動汽車。」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

  發展大規模示範運營拉開序幕

  2005年,在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由燃料電池發動機供應商上海神力科技和清華大學聯合開發的最新一代燃料電池大巴擔當後勤保障車,途經天安門、阜成路、知春路、八達嶺高速路,最後到達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圓滿完成任務,用實踐檢驗了燃料電池大巴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2006年6月,3輛梅賽德斯-奔馳Citaro氫燃料電池公共汽車參與的中國燃料電池公共汽車商業化示範項目正式啟動,共歷時470餘天,沒有出現安全事故,並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運行數據。餘卓平表示,雖然參與示範運營的車輛並非自主研發的產品,作為動力來源的氫氣也需要從山東運輸至北京,但當時讓北京市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並了解了燃料電池汽車,為接下來的普及和推廣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國內外大力發展燃料電池之際,一份由26位專家共同撰寫、於2007年3月遞交給國務院的題為《開發車用動力技術、儘快減輕交通能源壓力的建議》在2008年初曝光,認為現階段追求氫能源汽車跨越式發展存在巨大風險,應開發高效燃油動力技術,來儘快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一時間引起了業內熱議。

  事實上,在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期間,我國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汽車,已經稱得上全球最高水平。餘卓平指出,雖然當時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力度已經開始有所減少,但稱之為「站在世界第一陣營」毫不為過。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衣寶廉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汽車先後參與或服務過2007年的上海必比登挑戰賽、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美國加州的示範運營項目、2010年新加坡世青賽以及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期間,共有196輛燃料電池汽車為會議提供服務,包括6輛客車、100輛觀光車以及90輛轎車,平均單車運行裡程為4500~5000公裡,最長的單車運行累計裡程達到10191公裡。「示範運營的規模不斷擴大,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也有了明顯進步。」在衣寶廉看來,經過前期開展的一系列示範運營後,我國車用燃料電池與國際一流水平在性能上相對接近,但在成本和耐久性方面還有待提高。

  沉寂受歐美技術戰略影響

  200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範推廣工程正式啟動;2010年,《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公布,雖然國家始終全面推行「三縱三橫」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路線,但此後純電動汽車異軍突起,燃料電池汽車逐漸趨於「沉寂」。

  「用『沉寂』來形容不恰當。」餘卓平透露,受到歐美等跨國車企技術戰略調整的影響,我國也逐漸轉變研發重點,減少了對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投入,但多年來,在工信部和科技部等部門的支持下,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工作始終沒有間斷,無論是在乘用車領域,還是商用車,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水平都在逐年提升。

  雖然彼時歐美和中國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推進節奏有所減緩,但日本和韓國卻「一條道走到黑」,搶佔了先機。韓國方面,2013年2月,世界上第一輛量產版氫燃料電池汽車——現代ix35 FCV在韓國下線;2014年4月,現代ix35氫燃料汽車在韓國本土開售,當時售價為1.5億韓元(當時約合人民幣85.5萬元);在2018年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現代汽車集團發布了旗下的最新一代氫燃料電池汽車——NEXO。

  日本方面,2014年12月,迄今為止全球銷量最高的氫燃料電池車豐田Mirai上市,從2015年秋季開始,銷售範圍擴大至美國和歐洲,豐田Mirai的年產量從2015年的700輛左右,增長至2016年的2000輛,再增加到2017年的約3000輛。相較之下,雖然本田早就在2007年洛杉磯車展上發布了燃料電池車FCX Clarity,並於2008年在美國面向個人用戶租賃,但Clarity直到2016年才正式面向市場銷售,新車售價為766萬日元起(當時約合人民幣43.8萬元)。

  近兩年,由於能源和環境問題凸顯,美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國均再次將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提上了重要日程。據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氫能部統括研究員Eiji Ohira介紹,日本道路上行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總量約為2700輛,2017年的總加氫量達到了150噸,加氫站數量超過120座;韓國氫能促進局局長Jeahang Shin分享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8月,韓國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數量已經超過400輛,加氫站超過30座,此外還建有47個燃料電池發電站;在美國,雖然加氫站數量不及日本,大約為100座左右,但美國能源部燃料電池辦公室主任Sunita Satyapal指出,在美國道路上運營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數量已經達到了5600輛,遠超其他國家。

  與此同時,國內車企也開始加大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布局和投資。2017年可稱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元年,國內以商用車為主的燃料電池汽車市場規模首次突破了千輛,全年共計銷售1098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為1527輛,同比增長四成。

  在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我國具備一定的先天優勢和基礎,同時已經積累了豐富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經驗,還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餘卓平表示,只要在氫能作為能源的戰略指引下,隨著制氫、儲氫、輸氫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燃料電池汽車行業有望以最快的速度,重回全球汽車工業第一陣營。

相關焦點

  • 韓國燃料電池汽車超越日本位列世界第一
    就在近期,燃料電池推廣就出現了不少好消息。近日,上汽集團與華誼集團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發揮所長攻克關鍵技術,實現基礎核心材料的國產化替代。在氫能供應設施建設領域,雙方將共同探討甲烷加注站改建加氫站,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園區的可行性。據了解,在國內自主品牌中,上汽集團是我國汽車行業中首個提出「氫戰略」的車企。
  • 氫能版圖再擴大!金旅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批量交付山西及浙江
    日前,金旅客車100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新能源生產基地正式下線,即將交付給山西大同和浙江嘉善客戶。這是繼去年10月嘉善公交投入首批金旅8.5米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開通浙江省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之後,金旅再次交付的批量訂單。在國內轟轟烈烈的氫能產業發展版圖上,金旅客車再落一子。
  • 2019第二屆廣州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及加氫站設備展覽會
    同期舉辦:2019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大會。 在當今世界,氫能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作為零排放和低碳能源正在脫穎而出。氫能被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具有可再生、高能、高效、高壓、環保、體積小等特點,存儲轉換非常自如,氫能轉化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終極解決方案,也是資本與技術趨之若鶩的領域。
  • 氫能發展再進階 現代汽車集團發布氫燃料電池系統專用品牌HTWO
    2020年12月10日,現代汽車集團正式發布旗下氫燃料電池專用品牌——HTWO。「HTWO」品牌凝聚了現代汽車在氫燃料電池技術領域深耕20餘年的豐富經驗,彰顯著現代汽車集團在氫燃料電池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HTWO意指氫的分子式「H2」,同時也代表著氫燃料電池業務的兩大基本出發點——「氫能(Hydrogen)」和「人類(Humanity)」。
  • 【杜科新材料 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預測
    2020年,對於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 一方面,資本市場熱度不斷,技術進步和降本幅度遠超預期。「氫能第一股」億華通科創板上市,重塑科技、清能股份、武漢理工氫電、東嶽未來氫能等產業鏈企業紛紛獲得資本加持。
  • 將氫能進行到底!日本制定氫/燃料電池戰略技術發展戰略
    同年,《日本氫和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正式發布。2015年,日本政府在實施政方針演說中公開表達了實現「氫能社會」的決心,旨在繼續建造燃料電池加氫站之後,通過氫能發電站的商業運作來增加氫能流通量並降低價格。NEDO也出臺了氫能源白皮書,將氫能源定位為國內發電的第三支柱。
  • 從公交車切入,燃料電池汽車開發的定位、方向及路線研究
    經過10多年的努力,中國電動汽車在2016年產銷量超過50萬輛,2017年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70-80萬輛,對汽車產業影響是巨大的。《中國製造2025》發布明確支持氫能汽車的發展,2016年10月份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了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圖,氫能汽車也在其中。
  • 上海燃料電池汽車若干政策獲批,長治經開區和北汽籤署氫能合作
    「熱點新聞」是氫雲鏈旗下的全新欄目,主要包含國內外上針對氫能、燃料電池等內容方面最新新聞信息,地方政策,技術革新等,每天一期。在這裡,你可以全面了解全球氫能發展的最新動態。1、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同意《關於支持本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近日,氫雲鏈從相關渠道獲悉,在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原則同意《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和《關於支持本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並指出,新能源汽車正處於大發展時期,上海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積極搶佔產業制高點
  • 再拓氫能戰略版圖 金旅燃料電池公交批量交付山西大同與浙江嘉善客戶
    中國客車網2020年12月2日獲悉,日前,金旅客車100臺氫燃料電池公交從新能源生產基地正式下線,即將交付給山西大同和浙江嘉善客戶;同時,這也是暨去年10月嘉善公交投入首批金旅8.5米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開通浙江省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之後,金旅再次交付的批量訂單。在國內轟轟烈烈的氫能產業發展版圖上,金旅客車再落一子。
  • 大陸集團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中心落戶常熟
    12月10日,大陸集團康迪泰克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中心落戶常熟。該技術中心將集合車輛流體系統、振動控制和中國區材料研發中心在橡膠與塑料領域的技術優勢,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用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工作,以加速推進氫能與燃料電池相關技術成果在本土的轉化落地,更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 捷氫科技氫能項目落地常熟,北汽福田將推氫燃料電池環衛車
    據常熟市政府最新發布的《常熟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到2022年,常熟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達300輛以上,培育具備國內較強競爭力的氫燃料電池整車企業1~2家,建成2~3座市場化運營的公共加氫站,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產值超50億元。
  • 武漢打造世界級氫能城市 力爭2025年產值破千億元
    歐美國家已開發多款氫燃料電池汽車,並配套建設加氫站。截至2017年,全球在運營的加氫站達到274座,其中,106座位於歐洲,64座位於北美。到2020年,全球加氫站保有量將超過435座,2025年有望超過1000座。  我國氫能產業起步略晚,但國家多個部委已密集出臺了支持產業發展政策,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 對話李毅中: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需重視攻克源頭制氫
    業內認為,在政策和巨大市場空間推動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有望加速發展。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長李毅中在新京報舉辦的「智引未來,向新而生」超級汽車論壇上表示,近兩年來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熱門話題和投資風口,在氫能產業鏈中,制氫是源頭,氫氣是二次能源需人工製備。
  • 國泰君安看好燃料電池補貼政策今年落地,申萬宏源關注氫能產業鏈
    「氫雲投行」是氫雲鏈旗下的全新欄目,主要針對各大券商、投資機構、研究院針對氫能、燃料電池等出具的專業性報告,將核心觀點、行業數據、市場研究等進行匯總,每天一期。在這裡,你可以全面了解企業的氫能發展動態。
  • 【魔方新能源 訂單】雄韜斬獲近3500萬燃料電池系統訂單
    雄韜燃料電池業務再下一城,斬獲近3500萬元訂單。 12月18日,雄韜股份發布公告,下屬子公司上海氫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氫雄」)與德先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籤署了《燃料電池系統購銷合同》。
  • 攜手法液空布局液氫 鴻達興業爭燃料電池汽車C位
    接受《投資快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指出,氯鹼制氫具有成本低、純度高的特點,是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最佳氫源之一。鴻達興業作為氯鹼行業的龍頭企業,且在氫氣製備、氫氣儲運、加氫站、裝備研究等技術儲備布局。與法液空的合作,對於提升其在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的地位無異「錦上添花」。
  • 廣發證券認為氫能產業將迎來突破,國泰君安關注燃料電池核心部件
    「氫雲投行」是氫雲鏈旗下的全新欄目,主要針對各大券商、投資機構、研究院針對氫能、燃料電池等出具的專業性報告,將核心觀點、行業數據、市場研究等進行匯總,每天一期。在這裡,你可以全面了解企業的氫能發展動態。
  • 2020中國(四川)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高峰論壇舉行
    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 胡挹工)近日,「2020中國(四川)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高峰論壇暨《車用氫能藍皮書(2020)》發布會」在成都舉辦,本次論壇以「氫匯蓉城 示範先行」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國內外政府相關部門、國際研究組織、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專家學者以及汽車、零部件、能源、化工
  • 許國專訪:佛山將發展氫能遊艇、氫能飛機
    「國內首條中外合資的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全國首創的以住建部門牽頭的加氫站行政審批模式、推動央企參與的油氫合建站模式……」許國說,11月29日,世界首條商業運營有軌電車的上線。佛山用自己的雙手譜寫中國氫能產業的新歷史。
  • 全國10多個城市入場 佛山氫能產業如何持續領跑?​
    ,避免「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政策利好氫能行業迎來發展奇點1968年,世界上第一輛搭載氫燃料電池的汽車誕生。此後氫能行業一直處於緩慢爬坡的上升期,直到近年迎來跨越式發展的奇點。今年中國氫能產業更是迎來重大政策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