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厚培
近日,鴻達興業(002002)宣布與法液空籤署合作意向書,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根據協議,鴻達興業與法液空將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可以預見,本次鴻達興業與法液空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液氫民用的產業化發展。
液氫民用除了在氫燃料電池車上的應用,在高端製造、冶金、電子等領域亦可發揮巨大作用。數據顯示,全球應用於工業領域的液氫佔總產能的70%,與此同時,高端裝備製造業對液氫和超純氫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
鴻達興業作為氯鹼行業的龍頭企業,且在氫氣製備、氫氣儲運、加氫站、裝備研究等有技術儲備布局;而氯鹼制氫具有成本低、純度高的特點,是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最佳氫源之一。與法液空的合作無異「錦上添花」。
中歐液氫巨頭攜手布局液氫
11月19日,鴻達興業與法液空全資子公司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籤署合作意向書,將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法國液化空氣工程與製造中國區副總裁HAN zongkui等出席了籤約儀式。
鴻達興業與法液空將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鴻達興業將建設液氫裝置。法液空將協助鴻達興業進行液氫裝置的技術和經濟性分析,並就相關技術方案進行合作。分析認為,世界領先的液氫集團法液空和擁有中國第一家民用液氫工廠的鴻達興業開展合作,也意味著中國液氫民用進程將進一步提速。
據了解,鴻達興業是我國知名的大型資源能源綜合產業上市公司,擁有「氫能源、新材料、大環保和交易所」四大產業,形成了完善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是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知名企業。目前公司的氫能、PVC、稀土、土壤調理劑等產品產能和綜合經營實力在行業名列前茅。公司在內蒙古設立鴻達氫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設運營我國首個民用液氫工廠。
鴻達興業作為氯鹼行業的龍頭企業,一直致力於工業副產氫氣的生產及應用研究,擁有氣態、液態、固態三種儲氫方式的技術,利用氯鹼制氫的技術和經驗優勢,大力開發氫氣的綜合應用和市場,推動制氫、儲氫、運氫及氫能應用產業化的發展,著力打造氫能服務商模式,致力於成為氫能源的主要供應商。
法液空成立於190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氣體和醫療氣體以及相關服務的供應商之一,是全球領先的工業、健康和環境氣體供應商,業務遍及80個國家,員工68000多人。法國液化空氣向眾多的行業提供氧氣、氮氣、氫氣和其它氣體及相關服務。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是法國液化空氣全球工程技術事業部的核心成員, 是法國液化空氣的全資子公司、最大工程製造中心,主要生產氧氣、氮氣和氬氣的分離提純裝置以及一氧化碳、氫氣的分離和液化裝置。
接受《投資快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指出,氯鹼制氫具有成本低、純度高的特點,是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最佳氫源之一。鴻達興業作為氯鹼行業的龍頭企業,且在氫氣製備、氫氣儲運、加氫站、裝備研究等技術儲備布局。與法液空的合作,對於提升其在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的地位無異「錦上添花」。
提速液氫在國內民用
液氫是公認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但液氫技術卻是國際級難題。據了解,目前全球僅有少數幾家公司有能力生產液氫。法國液化空氣工程與製造中國區副總裁HAN Zongkui在接受《投資快報》採訪時指出,氫能現在還處於市場培育的時間,一些技術壁壘相對較高。「從技術開發的角度來講,國外發展得比較早,但中國有強大的後發優勢,未來一定會後來居上。」
本次鴻達興業與法液空的合作可謂是中外「強強聯手」。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在傳統的強勢產品PVC和稀土以外,鴻達興業近年來在氫能和土壤調理劑方面異軍突起,形成了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性能優勢明顯的新興產品線。特別是在內蒙古設立的鴻達氫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通過對『卡脖子』技術的攻堅克難,成功建設運營了我國首個民用液氫工廠,並順利投產出液氫,填補了國內民用液氫化工廠的空白。」
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全球已有數十座液氫工廠,總液氫產能為470噸/天。從市場應用來看,美國本土已有15座以上液氫工廠,產能達326噸/天以上,居於全球首位。此外,歐洲有4座液氫工廠,產能為24噸/天。
在亞洲方面。今年初,韓國曉星集團宣布,將與林德集團投資3000億韓元建造全球最大的液氫工廠,產能可為1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燃料。去年12月,世界上第一艘液氫運輸船也在日本亮相。在我國,在鴻達興業的氫液化工廠項目投產前,國內只有應用於航天領域的液氫工廠,總產能僅為4噸/天。
「鴻達興業作為國內氯鹼制氫的領軍人物,與法液空擁有強大的合作空間。法液空在全球已經投資運營了2000多個制氫裝置,包括已投入運營的120座加氫站。所有這一切,都為整個社會的清潔發展,能源轉型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持。」談及雙方的合作,HAN Zongkui表示。
據了解,液氫民用除了在氫燃料電池車與加氫站等的應用,在高端製造、冶金、電子等領域亦可發揮巨大作用。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應用於工業領域的液氫佔總產能的70%,與此同時,高端裝備製造業對液氫和超純氫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可以預見,鴻達興業與法液空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液氫民用的產業化發展。
液氫民用促進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
與抽水蓄能、壓縮空氣、二次電池等儲能方式相比,氫儲能具有地理環境制約少、規模適應性寬、投資成本低、環境友好等顯著特徵,被譽為地球的終極能源。是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的重要方向,加快發展氫能產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近年來,各國掀起氫能產業發展熱潮。
在我國,今年以來,國家開始密集出臺政策指導,產業加速信號明顯。3月17日,發改委、司法部發布《關於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其中提到要研究制定氫能發展的標準規劃和支持政策。3月2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中將氫能列入2020年重點專項;4月28日,財政部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提到力爭通過4年左右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
進入11月,更是多次出臺相關文件,且更加具體地把產業目標設定在氫燃料電池技術方面。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要求攻克氫能儲運、加氫站、車載儲氫等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支撐技術。本月9日,科技部官網公布,將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研究和「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凝練等工作,繼續加強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攻關。
據了解,為積極響應國家能源戰略發展布局,鴻達興業在2016年成立了內蒙古氫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氯鹼產能基礎上開始向氫能行業轉型升級,相繼開展氫氣製備、氫氣加注、氫氣儲運、加氫站、移動加氫站、裝備研究等技術儲備布局。同時,為了實現氫能產業的技術突破與生產落地,鴻達興業還先後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合作,成功打造了氫能源製造、儲存和運輸的上遊全產業鏈。
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能源終端需求,可能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燃料電池汽車將佔據全球車輛的20%~25%,屆時將成為與汽油、柴油並列的終端能源體系消費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