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地球在宇宙的什麼地方?另一個地球會在宇宙哪裡?

2020-12-25 網易

2020-12-23 11:40:01 來源: 雪花飛揚M

舉報

  當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並在月球上邁開一小步時,說明人類在航天事業上邁出了非常大的一步。然而月球上沒有嫦娥,也沒有玉兔、吳剛和桂花樹,月球上的環形山默默無語地告訴人類:生命未曾屬於此地!浩瀚的宇宙中月球只是滄海一粟,光銀河系就有1000億顆恆星,太陽也不過佔1000億分之一,何況銀河系外的宇宙無比巨大。

  

  地球之外沒有生命嗎?20多年前,一位美國天文學權威曾推算,僅銀河系就可能有300顆星球上存在智慧生命,並且有朝一日能與地球取得聯繫。我們尚沒有先進的科技,使人類信步於宇宙天外,隨意發現地球外的生命,或者與比地球更高度文明的智慧星球通訊聯繫。但是,地球上的人類是多麼盼望探索出宇宙間生命的奧秘啊!那麼,什麼樣的星球上能夠誕生生命?科學家們審視了導致地球文明的環境條件和演變史實的來龍去脈後提出:地球外智慧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是有一個類似地球的行星,並能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動。地球的生物生存環境非常理想,地日位置適中,地表平均氣溫15℃,生命之源液態水大量生存。

  地球大氣中有78%的氮、21%的氧,另有少量氬、二氧化碳和水汽等。氧是高等生物維繫生命之本,在太陽系其他行星上尚未發現有如此大量的自由氧。要找到另外一顆存在生命的「地球」,條件非常苛刻,生命演化過程中,被繞行的恆星必須不斷發光,使之得到輻射能量。然而,恆星周圍形成原始行星系星雲的可能性很高,而且我們目前受觀測條件限制,只能找到靠近太陽系的亮的恆星,因此碰到帶有行星的恆星,並且又靠近我們,這樣的可能性不太大。在離太陽81.5光年的範圍內有近3000顆單體恆星,其中有些大質量恆星的壽命不過1億年,如此短的時間內很難演化生命,如天琴座的織女星等周圍均發現塵埃圓盤,其中若有行星也難孕育生命。還好,類似的恆星比例較低,尚餘的恆星已夠我們一一觀測一陣子了。

  

  如今,尋找天外文明的第一步已變成了尋找第二個太陽系,進而發現類似地球的行星。太陽系以外的行星距離我們50~1000光年之遙,相對於它們所環繞的發光天體的光輝來說,它們顯得暗淡無光。人們無法到達那裡,只能竭盡所能通過間接途徑對其進行研究。發光天體的輕微晃動或光譜中的某些異常情況,都是判斷遙遠而又暗淡的行星存在的蛛絲馬跡。1981年11月10日的夜晚,平靜一如既往,科學家們用直徑3.6米的望遠鏡向從前很少光顧的繪架座方向觀測。距地球52光年的繪架座突然發生了不同尋常的情況,一顆形成時間不長的恆星的亮度曲線下降,在以後的幾天中,亮度值又升至正常。科學家的好奇心受到激發,是什麼使它光線變暗?是否因為行星定時飛過,降低了亮度?這顆恆星就是繪架座的β星。

  天文學家猜測有一顆繞β星運行的行星遮住瞭望遠鏡,造成β星亮度降低。如果真是這樣,這就意味著人類發現了太陽系外第一顆行星。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發現,1983年歐洲空間局發射了一顆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遠紅外照相機的科研衛星。它從β星觀測到了「過剩」的遠紅外射線。這就意味著大量的宇宙塵埃存在。三四十億年前,在我們太陽系中,也有塵埃圍繞著原始太陽旋轉,塵埃顆粒冷凝聚合,逐步產生了9個巨大的星球。4個固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5個氣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從β星觀測到塵埃圓盤向宇宙空間延伸達1500億公裡,相當於太陽到冥王星距離的25倍。更進一步分析表明,β星的塵埃環已經開始聚合形成核心與碎塊,即所謂行星的雛形。科學家們還注意到一個特別的現象:繪架座β星的溫度遠遠高於太陽。在沒有其他天體幹擾的情況下,塵埃接近高溫星球時,應該產生極端高溫塵埃顆粒發出的射線。然而這種射線卻沒有被測到。這說明塵埃中心約600萬公裡的距離內幾乎是空白。

  天文學家認為,這是行星吸走了塵埃,而且只有巨大的行星才有可能通過重力吸引如此多的塵埃,留下巨大的空間。繪架座β星的塵埃星雲中經常有彗星飛入,留下大量的氣體和宇宙塵埃。彗星帶來的豐富物質可能成為誕生生命有機體的必要條件。但如果沒有行星定期吸走氣體和塵埃的話,人們應該發現殘留物,然而沒有發現塵埃,那麼一定有行星。當科學家們正期待著72年的運轉周期後再次測量這顆行星的體積時,他們發現β星顯然還有另一顆行星!這一猜測的根據是有關β星的一張特別的照片。一位天文學家用特別的辦法將日冕儀蓋住發光星球,發現了從前沒有人看見的現象:塵埃環呈對稱形狀。這種非正常的情況一般在幾百年內可以得到「修正」,而β星已有至少1億年歷史,唯一的解釋是有兩個重力中心在沿離心軌道繞轉,也就是說,兩個行星重塑了塵埃環的形狀。當前,已有許多關於發現新行星的報導,但沒有像β星的行星那樣進行過如此周密的科學論證。英國天文學家戴維?休斯樂觀地估計,僅銀河系就有600億顆行星,其中40億與地球相似,潮溼,溫度適宜,可能是孕育生命的溫床。雖然行星的形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也是有條件的,即宇宙重力與離心力必須達到平衡。

  如果恆星及其星雲太大,致使旋轉速度太快,塵埃就會分散開,無法聚合形成行星;而速度太慢也無法形成行星。只有在中速的旋轉頻率下,才會根據自然發展規律,逐漸「孵化」出行星。從理論上說,這樣孕育出來的行星溫度適宜,富含水分,為生命的誕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沒有人能確切說出究竟有多少星雲正在向此方向發展。但是,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相信,太陽系外還有其他生命。理論家試圖用各種方法論證可能的「生命客棧」的數目,實踐家則努力改進儀器設備。

  

  因此不斷有功能日益強大的遠紅外攝像機問世,如安裝在智利的極高解析度的探測器;還有直徑越來越大的射電望遠鏡,如安裝在波多黎各直徑達304米的巨型望遠鏡。此外,光學領域也不斷發展,最先進的望遠鏡能辨別6000公裡外的硬幣,天文學家能用它看見距離30光年,大小如木星的物體。1995年1月中旬,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傳出喜訊: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傑弗裡?馬西和保羅?巴特勒發現了兩顆太陽系外的新行星系統。這兩顆行星體積巨大,至少有一顆行星較為溫暖,上面可能有液態水存在。這就是說,該行星上具備了生命棲息的必要條件。這一發現首次證實了在太陽系之外還存在著類似太陽系的行星。馬西和巴特勒的重要工作可能改變天文學的發展進程。同時,探尋太陽系外行星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丹尼爾?戈爾丁說:「在未來25年中,科學家不僅可以探測到類似地球的新行星,而且還將直接拍攝到這些行星上海洋、大陸和山脈的圖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從地球坐飛船到宇宙,這需要多少年,宇宙之外又是什麼?
    想要擁抱的衝動沒錯,探索宇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衝動。 那你可曾想過,從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到達宇宙邊緣途中要經歷些什麼?想像一下,我們擁有一艘名為想像號的飛船,它將帶領我們飛向宇宙深處,一場宇宙時空之旅。
  • 地球可能是宇宙的中心?科學家認為:哪裡都是中心
    這是一種古老的信仰,認為地球是一切事物的中心,在宇宙中它是靜止不動的。而所有的行星包括太陽,都是圍繞地球作為中心點而運轉的。在當時這是一個廣泛被接受的解釋,甚至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曾幫助普及它。
  • 地球是漂浮在宇宙中嗎?地球的「下面」是什麼?也是宇宙麼?
    其實,宇宙是沒有上下這個概念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是基於對力的認識。重力在地球上,所有的東西都有往下掉的趨勢,比如你往天空中扔一個蘋果,蘋果不會飛上天,而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在地面上。而重力其實是和萬有引力有關的,物體受到的引力大小和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而地球的質量巨大,因此,人其實是好像被「吸」在了地面上了一樣。所以,對於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他們心目當中所謂的「下」其實是不同的,比如,如果你在北極,你會認為朝向南極是「下」,而你在南極時,你會認為朝向的是「下」。所以,「重力」使我們有一種「幻覺」,就好像有了「上」和「下」這樣的方向性。
  • 各大星系都在遠離地球,宇宙的中心在哪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嗎
    星系不斷遠離地球,這代表著我們的宇宙正在不斷地膨脹。當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星系正在遠離地球這件事,是不是可以得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這一結論呢?因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以無論從地球的什麼方向去觀測,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地球而去。
  • 流浪地球,讓思維在宇宙旅行
    你是否還記得對科學充滿崇拜,對宇宙充滿敬畏?但是這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現實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忙忙碌碌,讓我們理直氣壯,放肆拒絕。復盤近幾年、近十年、甚至近幾十年,我們何曾有幾次能捧起書本,更何談在知識的海洋遨遊,在思緒的空間流浪,在曾經的太空夢中找回年少的輕狂和張揚。
  • 宇宙有多大?如果把宇宙比喻成一片沙漠,地球只是一粒沙子
    宇宙有多大?它有鏡頭在望遠鏡看不到的星體之外還有什麼,我們所在的位置地球當你把地球的大小與整個宇宙相比較大你知道地區有多渺小嗎?在漫長的旅程中,它將鏡頭轉向地球,並拍了一張照片,照片裡,地球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淡藍色的小點,但這張照片說是由始以來最偉大的照片了,現在旅行者以後位於離地球138個天文單位的地方,一個天文單位就是指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它正以每秒17公裡的速度靠近太陽系的最外圍奧爾特運,但這個過程至少需要花上三萬年在太陽系的最外層人受太陽引力影響的。
  • 宇宙文明在哪裡?或躲在宇宙深處,地球文明也要當心!
    地球作為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中的唯一生命體星球,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有著數不勝數的行星,地球也只是這其中渺小的一員,那麼人類文明會是這宇宙中的唯一智慧生命嗎?答案或許並不是肯定的。在很早以前科學家就認為宇宙文明是存在的,1951年費米提出了費米悖論,認為外星文明比人類要早進化,因此外星文明應該早就來到地球上了,不過費米悖論中還提出,人類至今都還沒有發現外星文明的蛛絲馬跡,因此外星文明是不存在的。
  • 宇宙中的「另一顆地球」克卜勒-452b,它是否有智慧生命的存在?
    2015年7月23日,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它與地球的相似程度高達98.6%,半徑只比地球大11%,被稱為地球的表哥,根據對其大氣層的觀測,科學家推測這顆星球的含氧量極高,這說明此星球,可能有茂密的植被和充足的水分那麼,
  • 科學家最新發現:地球宇宙中獨一無二!-科學家,發現,地球,宇宙,獨一...
    在我們已知的宇宙中,約有7*1020顆類似地球這樣的行星。科學家相信,它們中很多都有著與我們相似的環境。這一理論名叫「哥白尼原理」。該原理認為,地球在宇宙中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近期一項最新研究否定了該理論,認為地球在宇宙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
  • 宇宙中就只有地球會下雪嗎
    新年伊始,冷空氣緊隨而來,全國很多地方都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場雪,大地經過一番「裝扮」後,換上了雪白新衣。雪,對於北方地區的人們來說早已見慣,再普通不過,但身處在南方的你,肯定還在期待著和它見面的那一刻。我們都知道,這是由於南北間太陽直射點和西風帶天氣系統差異而造成的氣候特點。
  • 地球漂浮在宇宙中嗎?上下怎麼來區分?它的下方又是什麼?
    我們在地面上的方位感知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地球的引力給了我們一個垂直向下的作用力,我們能站在堅實的地面上就是引力的作用,而我們的視覺和前庭器官綜合感知下,將會對自身所處的方位與狀態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但在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下前庭器官的感知已經失效,唯一能參考的只有視覺,但在宇宙空間,任何位置都是繁星,我們以什麼什麼參考系來判定當前所處的狀態?
  • 地球在宇宙中處於一個什麼地位?沙漠中的一顆金子!
    後來隨著人們知識的進步,知道了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叫做地球的星球上面,當然認為地球是最大的,是宇宙的中心。後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認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雖然我們現在知道他是對的,但是當時的他卻為這個想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地球以外是什麼,以外的以外還有什麼,宇宙很大嗎?
    上面那些星星點點就是一個一個比銀河系或大,或小的星系。十萬光年的銀河系我們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系螺旋翼內側的邊緣(小藍框框住的地方),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5萬光年。銀河系的直徑為十萬光年,要是哪天以人類的技術能造出跑的跟光一樣快的飛船,也要整整十萬年才能從銀河系的一邊飛到另一邊。光有多快呢?光一秒大約能跨越30萬千米的距離,一光年就約等於94605億千米!
  • 地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科學家:宇宙一直在膨脹,它沒有中心
    當我們知道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的時候,心中不禁有了一個疑問,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答案和地球有關,地球的位置恰好處於可觀測宇宙的中心區域,從地球到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地帶的距離是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自然就是930億光年。還有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宇宙一直在膨脹。
  • 宇宙漫遊系列1--地球從何而來?
    、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不僅古代和現在沒有答案,即便人類在1億年後依舊沒有答案。但是當人類突破宇宙屏障的時候,這三個問題便有可能迎刃而解。先不用深陷那三個哲學問題的泥淖,我們挑簡單的問題去解決。首先,我們想到的就是我們的家園,地球。我們知道,我們身體裡的鈣,呼吸的氧等等,都是來自太空,來自宇宙大爆炸之後。
  • 是什麼把宇宙的真空和地球的...
    據科學家估算,大氣質量約6000萬億噸,差不多佔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氬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還有水汽和塵埃等氣溶膠及大粒度懸浮顆粒。由於地磁場的保護作用,使得大氣層在太陽風及宇宙高能射線流的刮蝕作用下得以保存。那麼問題來了,是否有什麼把宇宙的真空環境和地球的氧氣隔絕開了?為什麼大氣層不會因外部宇宙的真空而擴散殆盡呢?
  • 地球在銀河系中處於什麼位置?在宇宙中又處於什麼位置呢?
    地球隨著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深入,越發感覺到宇宙的浩大,就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大小,已經超過了900億光年,這甚至是一個人類無法理解的數字!如果,我們將觀測到的宇宙建立一個模型,地球大概會處在什麼位置呢?要全面認識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要了解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我們知道,銀河系大概有1000-4000億顆恆星,而我們太陽系就是這龐大恆星群體中的一個!整個太陽系都在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地球屬於太陽系的一員,自然也不會例外。
  • 根據萬有引力,地球圍繞太陽運動,那麼宇宙圍繞什麼運動?
    我們也知道,因為萬有引力的存在,在宇宙中所有天體的運動規律就是質量稍微小一點的天體圍繞著之間大一點的天體運動,因此月球圍繞著地球運動,而地球圍繞著質量更大的太陽運動。同時太陽系作為銀河系中的一員,它同樣也需要圍繞著銀河系中央的那顆超級黑洞運動。
  • 地球公轉分四季,太陽在宇宙中轉動會如何?恐龍滅絕與此有關?
    地球公轉分四季,太陽在宇宙中轉動會如何?恐龍滅絕與此有關文/曦軒宇宙中有無數的天體,每個天體都是在不斷的運動當中的,沒有一個天體是絕對靜止的。眾所周知,地球在不斷的自轉,與此同時地球也在圍繞太陽不停的轉動,而太陽也是在不斷的轉動當中的,它帶領整個太陽系圍繞銀河系的中心不斷的轉動。因為地球自轉,所以有了晝夜之分,而因為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運動,地球才會有四季之分,那麼太陽系繞銀河系轉動一周會有對太陽系產生什麼變化與影響呢?
  • 地球日︱我們在宇宙面前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地球人!
    ——喬治·伽莫夫地球是我們目前所知宇宙中唯一一個存在生命的藍色星球,我們設立地球日4月22號,倡導人們保護自然環境、愛護動物,低碳出行,這一切的根本是我們人類現在已經充分地認識到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們自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