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已經過了,大家這幾天去哪裡遊玩了?現在是不是又回到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中去了呢?
在鄰國日本,「十連休」的長假還沒有結束呢,真是讓人羨慕呀!
其實日本的十連休是因為德仁太子在5月1日繼位成為了第126代天皇而延長了假期,開啟了令和時代。
在平成跨越到令和的當晚,日本民眾聚集在一起,集體倒數著迎接新年代。
想必大家已經都知道令和年號的由來了吧,那麼關於日本的新天皇,你們又了解多少?
今天我們就了解一下這位低調的新天皇吧!
一、德仁的成長
德仁現年59歲,於1960年2月23日出生於東京皇居內的宮內廳醫院,幼名浩宮。
1961年5月,1歲的德仁與母親美智子。
1964年,4歲的德仁進入了學習院幼兒園。他興趣廣泛,喜歡騎馬、爬山、音樂。
在日本,很多精英家庭和富人子女都在私立學校就讀,德仁的小學、初中和高中也都是在學習院修讀的。
1973年,明仁訪問澳洲後,建議兒子德仁也去澳洲增長一些見聞。
1974年8月,14歲的德仁被送至墨爾本的一個家庭中寄宿。
在寄宿期間,他還曾在澳洲總督的官邸表演小提琴。
從孩提時代開始,德仁就沉迷有關交通運輸的歷史,更喜歡研究「道路」。
他曾經說過:「從我童年開始就對道路有著熱切的興趣。在道路上,你可以走向未知的世界。或許可這麼說,既然我過著一種沒有機會自由外出行動的生活,那麼道路就是一種走向未知世界的珍貴橋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仁幼年的興趣為他日後的學習道路指明了方向。
1978年,18歲的德仁進入學習院大學文學部進修歷史,並於1982年3月取得學士學位。他畢業論文的主題是「中世紀瀨戶內海與日本西部的水路交通。」
大學期間,他的音樂愛好保持了下來,並在學校的管弦樂團擔任中提琴樂手。
1980年,年滿20歲的德仁在東京皇宮舉行了成人禮。
1982年4月,德仁繼續在學習院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中世紀交通史。
1983至1985年,德仁入讀英國牛津大學默頓學院,專攻18世紀泰晤士河航行與交通。
1985年10月,留學回國的德仁再次入讀日本學習院大學,並於1988年取得歷史人文碩士學位。
德仁作為日本的皇室成員中的「學霸」,除了讀書和愛好的事情之外,很少出席公眾場合,作風非常低調。
1989年1月,明仁繼任天皇,而德仁則成為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並於1991年2月正式被冊立為皇太子。
當時的德仁剛剛年滿31歲。
二、德仁的婚姻
1985年,25歲的德仁留學歸來,他的婚姻問題成為了日本皇室的頭等大事。
1986年11月,德仁在一次外交活動中邂逅了小他3歲的小和田雅子,對她一見鍾情。
雅子的父親是日本外務省高官,畢業於東京大學的她通曉數門外語,並且通過了日本外交部極為嚴格的考試,成為一名高級外交官。
2001年德仁和雅子兩個人出遊的合影。
德仁和雅子的戀愛持續多年,但是雅子對於嫁入皇室心存顧慮,德仁用一番誓言向雅子求婚成功。
「你對加入皇室可能會有恐懼和擔心。但是我會保護你一生一世。」
有情人終成眷屬,德仁和雅子二人終於在1993年6月大婚。
2001年12月,德仁與雅子成婚8年後,女兒愛子公主降生了。
雅子始終難以適應皇室的繁文縟節,加之日本皇室規定皇位傳男不傳女,朝野對皇室繼承問題議論紛紛。導致雅子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
2003年年末,雅子因為壓力過大被確診患上了適應障礙,由此她減少了公開露面的次數。
從2003年患病以來,雅子一直與憂鬱症做著鬥爭。
在2006年,甚至有媒體報導,雅子的病情已經嚴重到「非離婚不可」的地步。
不過慶幸的是,雅子的丈夫德仁不顧皇室的壓力,一直站在雅子身邊支持她。
由於雅子身受抑鬱症的困擾,日本皇室一度要求她停止所有公開活動,安心在家養病。
可是德仁看到雅子日漸消瘦鬱鬱寡歡,心中非常心疼,表示「今後我要讓雅子更多地參與各種現代活動,重新開始她的(外交)事業,重拾自信。」
之後,經過了休養的雅子多次陪同德仁出席活動,她笑容燦爛,儼然20多年前的那個意氣風發的外交官。
雅子陪同皇太子德仁與丹麥王儲弗雷德裡克和瑪麗王妃出席招待會。
雅子陪同皇太子德仁出席民間紀念活動。
雅子陪同皇太子德仁出席在新大谷飯店舉行的環太平洋律師協會大會。
不少人將雅子稱為「亞洲的黛安娜」,一樣的都是平民王妃,一樣的受抑鬱症困擾。德仁一直站在雅子身邊,從這一點上來看,雅子是幸福的。
三、德仁的女兒
因為是皇太子的女兒,愛子從出生開始就被公眾所關注。
她因為不是男兒身,所以失去了日本王位的繼承權。同時,有傳聞稱愛子曾經遭受校園欺凌,也曾患上過厭食症。
出生於皇室家庭的她,被社會和民眾投入了比同齡人更大的期待,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不過,愛子有一位寵溺她的父親。雖然在她的成長經歷中曾經挫折不斷,但是疼愛她的父母陪伴著她化解了這些心坎。
我們在看待德仁天皇時,會想到他是日本的象徵,一位年輕的新天皇。但是通過了解之後,人們才知道原來低調的他不僅是一位求知慾強的「學霸」,還是扶持著妻子度過患病時期的好丈夫,保護著自己女兒的好父親。
不論身份地位多麼顯赫的人物,褪去光環之後,都是經歷著家庭瑣事的普通人。讓人真正高貴起來的,並非是高高在上的地位、趾高氣揚的聲勢亦或頤指氣使的權力,而是對於知識的求知心、對於妻子的責任心以及對於兒女的仁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