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素食怎麼進入宮廷的,在宮廷的美食可能受到文武大臣的影響,那麼宮廷料理如何讓國王接受的,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寺院素食入宮廷
宮廷料理與寺院素食會產生怎樣的關聯?公元4世紀,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積極接受佛教為治國理念,於是佛教成為統治社會的主導思想。君王以慈悲為懷,減少狩獵並倡導宮廷餐飲多做素食。於是,僧人們便將寺院素食帶入宮中。國王食素,也引起了王公大臣們紛紛效仿,逐漸地,民間也流行起了吃素食。
朝鮮與周邊各國友好往來,多有外國人來到朝鮮半島,住不起客棧的人就會住寺廟。僧人們會招待這些外國人吃素食,客人臨走時,僧人們還會給他們帶些素食路上吃。因此食素的理念也被帶到了周邊國家。素食相對單調,怎樣才能好吃?
僧人們向宮廷傳授了他們的飲食秘訣——多加醬料。平淡無味的蔬菜在醬料的搭配下就會變得口感豐富起來。另外,豆製品也是豐富素食口感的重要食材。於是醬菜和豆製品就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寺院以豆醬、辣椒醬、醬油等醃製的香樁、山椒葉等醬菜可達幾十種。醬類既能補充蔬菜中所缺乏的營養元素,也能長時間儲藏,被看作是一種有智慧的飲食。
如今,寺院素食在韓國美食界同樣受到尊重與認可。專做寺院素食的首爾餐廳缽孟供養便摘得米其林一星。缽盂供養將寺院素食改良得更為精緻,將素食美味帶給大眾。小米粥和蘿蔔水泡菜清津開胃;松茸油豆腐火鍋溫暖腸胃;綠豆煎餅、蔬菜煎餅與烤豆腐的組合,搭配上香菇冷麵和素餃增加了飽腹感;軟糯的荷葉飯散發著清香。在首爾,有很多人願意學習寺院素食的做法。寺院飲食文化體驗館會教授烹飪課程,讓更多人把美味素食帶給家人和朋友。
兩班貴族的家庭美食
慶尚北道慶州市的校村有一座300多年歷史的古宅,這裡是崔氏宗家,崔氏在朝鮮中期遷至此處。崔氏12代子孫家財萬貫,連續九代出進士,因此崔氏成為遠近聞名的富人之家。這處古宅原有99間房,廂房和耳房在1970年被燒毀,僅存的幾間房保留了朝鮮時期兩班貴族的房屋原貌。
如今,老宅的光鮮華麗已隨歷史遠去,人們津津樂道的除了崔氏家族的光耀歷史,還有他們的家庭飲食。最值得稱道的是,崔氏後人打造了一間瑤石宮,將崔氏家族享用過的美食呈現給現代人。夜幕降臨,瑤石宮中燈火初上,那古代庭院的亭臺、樹木、青石都在燈火的映照下別有一番意境。沿著青石板路,穿過木扉,走進這間1300多平方米的庭院。穿著傳統服裝的侍者端著一託盤十幾碟的醬菜擺在席上,不覺有了強烈的穿越感,一場貴族盛宴正要開始。
慶州靠海,古時便多有海女撈捕海鮮,因此,多有海鮮美食。明太魚絲有鹽巴、麻油和辣椒三種口味,烤鮑魚鮮美多汁,炒章魚配上昆布麵條口感軟硬相宜。其他菜色也都非常講究,醬汁過的牛肉片,裹上糯米去炸,勁道的口感中又帶著一絲香脆。中草藥熬製的豬肉搭配上紫蘇葉,降低了脂質的含量,又讓肉片不會那麼膩口。什錦菜是宮廷料理的代表,其中的粉絲等食材如今雖很常見,但是在古代做粉絲卻並不是易事。人們用五方色的食材詮釋對美味和營養均衡的理解,看似簡單,卻有著厚重的文化積累。
宮廷料理的現代演繹
午間的羅宴,灑著冬日的暖陽,優雅而安靜。這裡是首爾新羅酒店23層,窗外可以遠遠地望見南山塔。餐廳簡約而現代的設計讓人感到寬敞舒心。這番雅致似乎更符合現代人對餐飲體驗的偏好。2016年,羅宴成為韓國唯一的酒店中的米其林三星餐廳。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精緻的美味。慄子打成蓉,做成慄子粥,香甜的口感在舌尖綿延;微烤的牛肉,還帶著生肉的鮮嫩感,搭配上松子蔥絲,蘸上柚子汁醬油,那味道鮮美而清新;鱈魚粥拌上明太魚絲,粥的味道格外鮮美而濃鬱。
這些並非歷史傳承的宮廷料理,但可以說是傳統韓餐的現代演繹。因為主廚在這些菜的製作中,保留了傳統韓餐的精髓——保留食材真味。每一道菜都讓你感到那好吃的味道就來源於食材本身,而非經過濃重的調味。因此,在羅宴,你也找不到印象中的辣味韓餐。即使是紅泡菜,羅宴做得也絲毫不辣,只讓你覺得鮮美爽口。
羅宴也不乏宮廷料理,這與池花子和 Surimi的傳統菜餚風格不同,羅宴將菜式改良得更精緻並適應現代人的口味。比如,九折板的烙餅融入了荼,口感更清新。頗似中式火鍋的宮廷神仙爐湯色清澈又味道濃鬱,魚骨、肉等多種食材熬出的湯讓人回味無窮。首爾的米其林一星餐廳二十四節氣同樣是用現代理念的烹飪重新詮釋傳統宮廷料理。泡菜的精華留於湯汁中,用泡菜汁浸上白菜蟹肉蒸,傳統菜色一下子有了新意。
美食在於延伸和傳承,不斷的推陳出新,符合大眾的口味,這樣的美食會讓人越來越喜歡的,小編看了這樣的美食的味道真的很好吃。
國鵬每天和你聊聊旅行那些事,歡迎點讚在,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