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瘦鐵:海派書畫家的抗日諜報生涯

2020-12-19 騰訊網

1937年7月7日,著名海派書畫篆刻名家錢瘦鐵旅日之時,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標誌著中華民族全民抗戰的開始。不久後,錢瘦鐵主持幫助流亡日本的郭沫若秘密歸國,因此遭日本警視廳拘捕。經過兩年多的羈押,1939年9月13日,日本東京法院對錢瘦鐵幫助郭沫若秘密歸國一案進行了終審判決,以擾亂治安及殺人未遂罪判刑三年。

筆者曾專程赴京都白沙村莊橋本關雪紀念館考查,據悉,1994年在紀念館舉辦的《錢瘦鐵——橋本關雪回顧展》上,策展人衛藤增美女士第一次完整提供了一份1939年9月13日日本東京法院對錢瘦鐵案三審的判決書。正是這份判決書及日本警方戰後對相關材料的逐步解密,佐證了錢瘦鐵是英勇的抗日諜報人員,不屈的反法西斯戰士。

▲京都白沙村莊橋本關雪紀念館

因幫助郭沫若秘密歸國而被拘捕

郭沫若1928年2月到1937年7月流亡日本時,除了1928年8月1日突遭日本警視廳拘留三天之外,其生活是相對平靜的,他和妻子兒女生活在一起,主要從事學術研究與專業著述。但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這種平靜被打破了,特別是他於7月24日秘密出走,從神戶乘船歸國之後引發了轟動朝野的「市川事件」(因郭住在京都市川),日本警視廳迅即拘捕了重要嫌疑者錢瘦鐵等人,並最終對其進行了審訊判決。可是此案中的不少實情,隨著結案而被長期封存。

隨著上世紀80年代以後,日本警方對錢瘦鐵案封閉的原始材料逐步解密,中日與此案有關的材料不斷被發現,筆者對此進行了相關查考,逐步還原了錢瘦鐵旅日傳奇的真相:他營救郭沫若歸國,決非是出於偶然的朋友俠義,而是中日雙方諜戰人員的殊死拼鬥,錢瘦鐵是整個行動的策劃負責人。更為關鍵的是,錢瘦鐵還為國內抗戰提供了相當重要的軍事情報,並聯絡日本共產黨參加反戰活動,幫助青山和夫等人來中國參加鹿地亙組織的「反戰同盟」等。由此可見,在波瀾壯闊、血火交加的抗日戰爭中,錢瘦鐵以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與大無畏的精神出生入死在波詭雲譎的隱蔽戰線,並在日本警視廳特高課的審訊室裡以頭撞牆,想以死殉國,由此演繹了他真正的人生傳奇。

在《錢瘦鐵——橋本關雪回顧展》策展人衛藤增美女士第一次完整提供的1939年9月13日日本東京法院對錢瘦鐵案三審的判決書上,有此裁定:「一,被告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9月中旬,在東京本鄉區蓬萊丁28番地,與王道源等設法援助我國左翼作家之生活,決定在上海創辦東方公論月刊,以為中日兩國人民戰線運動之聯絡,乞助於當時中國駐日大使許世英,以及上海青幫領袖杜月笙,並託我國共產國際主義者田中中夫向我國左翼作家斡旋投稿。二,同年11月下旬,在本鄉區區達町27番地,與田中中夫晤面(此人一直為尾崎秀實工作),談論勞農無產階級協議會,並在計劃日本人民陣線之統一與強化,因而策劃援助該協會以活動費,由田中中夫調查其需要之款項。三,昭和十二年(1937年)2月上旬,於東京市外景之頭公園商議如中日戰線運動之聯絡,與田中、黑田善次會面,商量黑田赴華之方法,並請紅幫首領徐朗西等四人,對黑田設法保護,並予以生活援助。同年3月11日,使黑田赴華,被告本人於4月5日回國,直至6月4日逗留上海,在此期間曾勸說徐朗西援助我國左翼分子,介紹黑田與紅幫幹部汪姜等人,商議用紅幫內的英美輪船隻查房,暗中進行中日人民陣線運動之聯絡通訊,在此期間,四次援助黑田生活費共150元。」通過以上的判決書,可知錢瘦鐵在1936年(昭和十一年)9月,即和王道源參加日支人民戰線聯絡工作,並援助日本左翼作家。值得一提的是,王道源原是中方日支人民戰線的早期負責人,後因與駐日大使蔣作賓一同回國,而將任務交給了錢瘦鐵。

▲日本東京法院三審判決書中文翻譯影印件

參加艱險的中日反戰諜報工作

在錢瘦鐵生前所寫的《我五十七年來回憶》中所言:「1937年移居東京,擔任三省堂出版苑雜誌顧問、特約撰述。相識郭沫若,相識了王芃生為參事,他相煩我傳遞情報,利用我寓所與日本人士會面之所。」由此可以確定錢瘦鐵的諜報人員身份無疑。王芃生系日本問題研究專家,多有專著,如《日本古史辯證》《日本古史之偽造》等。曾任駐日本大使館參事,後任國民政府交通部次長。1937年抗戰爆發,蔣介石知悉他對日本深有研究,遂命他組建「國際問題研究所」,任中將主任,開展對日情報工作。該所對日本偷襲珍珠港及日本投降等重大事件均在事先作了準確的預測與判斷。對此也應糾正一個歷史誤傳,即過去一直把國際問題研究所看作是軍統戴笠領導下的一個諜報機構。錢瘦鐵系國際問題研究所成員,曾任少將專員。

據後來解密的日本內務省警保局編的《外事警察概況·3·昭和十二年》載,日本警視廳於「1937年8月10日破獲了一個『日支人民戰線派』(當時的日本稱中國為支那)的國際諜報網組織」。這是一個中日合作的反戰諜報機構,日方負責人是田中中夫,中方負責人在中國是王芃生,在日本是駐日大使許世英,而受王、許直接領導,具體負責實施的是錢瘦鐵。

在日本警視廳的審問中,錢瘦鐵表現得大義凜然,他義正詞嚴地譴責了日本法西斯對中國的侵略。於是,流傳廣泛的版本如《錢瘦鐵年譜》中所講:「在法庭上,當要他下跪時,錢瘦鐵斷然拒絕並怒斥曰:『這不僅是侮辱我,而是侮辱我整個中華民族。』畫押時血氣方剛的錢瘦鐵拎起銅墨匣向法官頭上砸去。」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據後來揭秘的1939年9月13日日本東京法院對錢瘦鐵案三審的判決書最後一項裁定:「六,昭和十二年,12月12日午後九點,在東京本鄉區區警察署特高課密室,以違反經濟保護法嫌疑,被警察署警察部外事科警部端野義雄審問時,被告以為將其當作中國間諜而處死刑,不如先去殺死警部然後自殺。突然從桌上奪取菸灰缸之鐵蓋,對正在錄口供的警部之前額數次大力擊打,並對後來上前阻止的警署勤務巡查柳澤慎太郎毆打其左前額,日本警署勤務巡查柳澤慎太郎阻止其對端野警部謀殺未遂,端野前額負傷。被告同時舉鐵蓋猛擊其右額部,並朝牆壁猛撞,企圖以此自殺。三審維持原判。」

▲錢瘦鐵書畫作品

想以身殉國的英勇壯舉

錢瘦鐵案三審的判決書可以講是至關重要的一份原始檔案,即在8月10日的審問中,錢拒絕下跪是可能的,但並沒有「拎起銅墨匣向法官頭上砸去」,如有,判決書必然會寫出。而且8月10日是初審,有些案情還不清晰,特別是錢瘦鐵從田中中夫和佐藤正三郎處所獲情報的情況日本警視廳還未查獲。而四個多月後的12月12日再次審問時,這些情況日方已經掌握,而且這次審問時有幾個相當重要的特點:1、是在「特高課密室」,也就是說這次審訊是特高課主持的秘密審問,而非法庭審訊。2、原來破獲「日支人民戰線」諜報組織的是日本警視廳的「外事課」,就是主管在日本之外國人犯罪的部門。但這次卻是特高課,即隨著案情的升級,由特高課接管了。由此可以推斷,8月20日的初審是由外事科進行的。按日本警視廳的建制,下屬有「特高課」「勞動課」「內鮮課」(主管在日朝鮮人)、「郵檢課」及「外事課」等五課。特高課是日本最高的法西斯間諜情報機構。3、錢瘦鐵根據眼前的這種情況,明白他是被作為中國間諜由特高課來秘密審問了,很有可能被判處死刑。於是性格剛烈、寧死不屈的他才上演了一幕大鬧秘密審訊室,用菸灰缸之鐵蓋大力打擊日特高課審訊人員,並想以身殉國的英勇壯舉。在與特高課審訊人員搏鬥及自戕的過程中,錢瘦鐵負重傷,後經同牢的一位通曉醫術的朝鮮難友醫治,方才轉危為安。

通過以上對錢瘦鐵參加抗日隱蔽戰線工作的具體考證、材料梳理及相關人員情況的介紹,可見正是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錢瘦鐵作為一名著名的海派書畫篆刻家,不顧個人安危,以民族大義為重,在日本第一線參加反法西斯的諜報鬥爭,建立戰線,傳遞情報,護送盟友,而其最大的功績就是幫助郭沫若秘密成功地出走歸國。為此,錢瘦鐵不幸被捕並被判刑坐牢。客觀地講,錢瘦鐵當時已躋身於海派書畫家名家群體,與吳昌碩、王一亭、劉海粟、張大千、吳湖帆、葉恭綽、沈尹默、唐雲等關係良好。而他在日本更是由於大畫家橋本關雪的推崇及成功舉辦個人金石書畫展而聲名鵲起,被譽為「支那巨手,東亞奇才」,求其篆刻及書畫者甚多。如果錢瘦鐵沒有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在日本如果不問國事,埋頭從藝,那麼日子是相當穩定的,既有藝術名聲、社會地位,收入也頗為豐厚。但為了抗日救國,他義無反顧地捨棄了這一切,體現了一個藝術家的道義擔當和使命責任。

儘管這段歷史被塵封了80多年,但今天應當對錢瘦鐵在抗日諜戰中的英雄壯舉及傑出貢獻給予公正、客觀的評定。

作者:王琪森

編輯:蔣楚婷

責任編輯:張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從錢瘦鐵與橋本關雪的交往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錢君告訴我,白沙村橋本關雪紀念館曾兩次舉辦橋本關雪與錢瘦鐵的藝術交流展,但一直沒有在中國舉辦過。橋本關雪生前那麼熱愛中國,而如今已很少有中國人知道他,因此這個展覽就顯得特別有意義。不但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橋本關雪這位一生有著中國情結的日本大畫家,再現兩位來自不同國度藝術家的曠世奇緣,而且對鉤沉上世紀前半葉中日兩國書畫家交流的歷史,深入認識中日文化之間的淵源關係更是有著深遠的意義。
  • 「解衣磅礴———錢瘦鐵、橋本關雪交流回顧展」 在浙江美術館舉辦
    第二版塊「白沙藝緣」。1922年,橋本關雪與錢瘦鐵結緣相識,之後橋本關雪多次邀請錢瘦鐵客居其府邸京都白沙村莊。 第三版塊「鬱勃縱橫」。展出的是錢瘦鐵的書、畫、印作品和文獻。錢瘦鐵的藝術風格深受吳昌碩的影響,作品強悍雄健,磅礴酣暢。
  • 往事丨在日本獄中仍可操刀刻印的錢瘦鐵,寫給妻子的四封信
    錢瘦鐵在日本被捕的1937年到1941年,這四年間情況,除了從了廬、錢明直所著《錢瘦鐵年譜》中刊載錢瘦鐵獄中三十餘封信件的文字資料之外,幾乎是一片空白。然而在日本國立國會博物館等找到錢瘦鐵被捕時期的日方檢察官和司法所對於錢瘦鐵的回憶錄等資料,逐漸填補了這一空白。在撰寫過程中,筆者又與錢瘦鐵親孫女錢晟女士相識。
  • 愛心人士和書畫家參觀遊覽抗日英雄節振國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參觀遊覽抗日英雄節振國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11月8日上午,由社會公益愛心人士王玉良組織並帶領省市著名愛心書畫家參觀團葛志文,王世平,王靜秋,白鳳鳴,唐國亮,張雲春,董佔寶,韓來福,王洪發,崔福增,陳建國,,李靜,趙美玉一行,來到古冶趙各莊礦抗日英雄節振國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統教育。
  • 山河帶礪:選悍兵勁卒,充之諜報以偵蒐敵情
    第三次是2008年6月6日,香港警察中國武術會招待晚會,總警司蔡建祥會長將梁伯從廣州請來,向在座同僚介紹新一軍當年遠徵抗日、揚威異域『威水史』(粵語『厲害』之意)。當司儀介紹抗日老兵梁振奮時,梁伯站起來,「啪」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博得全場一片掌聲。
  • 鼓浪嶼諜報奇才張聖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是製造出來的
    在鼓浪嶼老別墅「海天堂構」一塊展示鼓浪嶼各種成就的展板上,其中有一條特別吸引人眼球:戴笠在鼓浪嶼的諜報網絡率先破譯即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 所以,「海天堂構」上的展板上說「戴笠在鼓浪嶼的諜報網絡率先破譯即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既準確也不準確,準確的地方在於,這確實是由戴笠委派的鼓浪嶼情報負責人張聖才首先散布的消息;不準確的地方在於這不是攔截或破譯到的實際情報,是張聖才為了離間美日關係製造的「假新聞」。
  • 臺灣詩人書畫家範光陵先生參觀三河古鎮
    臺灣詩人書畫家範光陵先生參觀三河古鎮 2018年04月19日 13:5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詩人書畫家範光陵先生參觀三河古鎮。(圖片來源:肥西縣臺辦)  中國臺灣網4月19日肥西訊 2018年4月8日, 範仲淹28世孫、臺灣「中華文化協會」會長、「世界文化總會」主席、知名詩人書畫家範光陵先生,「中國印,世界行」 主要負責人、中國名人書畫研究院院長劉全一,劉銘傳第5世孫、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學宣等一行在合肥舉行兩岸經濟文化破冰之旅30年紀念活動,並於當天上午來到肥西縣三河古鎮參觀遊覽
  • 海派空間|復興畫風之四:訪臺寫生畫展的回憶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草書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兼草書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丁申陽先生題《藝周刊》上海站負責人、「海派空間」主編:張雅歌市總工會、新聞媒體的領導以及書畫家們參加了畫展開幕與此同時,經過精心的籌備《張復興訪臺寫生畫展》於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曰在朵雲軒開幕,時任上海美協主席沈柔堅為畫展題寫了會標,市總工會和新聞界的老領導楊森、馬達、王維、賈樹枚等,以及書畫界著名畫家錢行健、喬木、陸一飛、胡振郎、湯兆基等都參加了開幕式,觀者絡繹不絕,畫展取得了成功
  • 入世以做事 出世以做人 記書畫家王一亭先生
    書畫家王一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加入同盟會並任上海分會財務科長,後縱橫實業、金融、藝術等多個領域,集書畫家、實業家、銀行家、慈善家、佛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等多重身份於一身,還先後任中國佛教會會長和全國藝術家協會理事,是研究民國時期上海乃至中國經濟、藝術、佛教、慈善等發展繞不過去的一位重要人物。  「入世」為己而追名逐利,或為國而殫精竭慮;「出世」則品性高潔,超然物外,無欲無求。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
  • 東錢湖福泉山龍潭茶室 書畫家潑墨揮毫
    4月13日下午,來自寧波書畫院的十餘位大咖齊聚東錢湖福泉山,以茶為題,以筆為媒,開啟一場茶香與墨香相得益彰的文化之旅。此次龍潭筆會也為下周舉辦的福泉採茶文化節進行提前預熱。  福泉山龍潭茶室外的草坪上,書畫家們伴著悠揚的琴聲、聞著清新的茶香,現場揮毫潑墨,題詞作畫。
  • 一周觀展指南| 杭州讀錢瘦鐵與橋本關雪,國博觀抗疫大展
    一周值得一看的展覽中,在上海,上海博物館的歷代繪畫展館新增書畫精品30件,包括南宋佚名《蓮社圖卷》、元趙孟頫《蘭竹石圖卷》等,中華藝術宮則在今天新呈現包括任伯年黃賓虹吳湖帆在內的海派大家系列展;在杭州,浙博「古物影——黃賓虹書法收藏展」、浙江美術館的「錢瘦鐵、橋本關雪交流回顧展」均是亮點;在北京,國家博物館繼展出
  • 臺北故宮新展「攬勝」:讀吳鎮、沈周、錢瘦鐵筆下實景山水
    近代著名詞人、書畫家。本幅作於1940年,繪浙江省德清縣境的莫幹瀑布。相傳此地為春秋(770-476 BCE)吳國幹將、莫邪鑄劍處,實為浙江南潯文人周慶雲(1866-1934)於1926年據舊志與地貌,以己意訂定,並作《莫幹山志》。今日該景區的樣貌,泰半由周氏開發,為民國前期新增的名勝「古蹟」。
  •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臺北座談:臺抗日史不應被埋沒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臺北座談:臺抗日史不應被埋沒 2015-08-29 23:56:05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臺北座談:臺抗日史不應被埋沒  來源:東南衛視   中新社臺北8月29日電 (記者 邢利宇 石龍洪)「臺灣民眾抗日的歷史不應被埋沒,」對於日前李登輝「臺灣抗日不是事實」等媚日言論,臺灣知名歷史學者戚嘉林29日在臺北強調,「我們只有恢復歷史記憶,才會贏得尊重
  • 閔行新虹打造家門口「海派文化中心」 昌碩文化中心成立
    閔行新虹昌碩文化活動中心    東方網記者程琦2月9日報導:上海曾經有過「家家缶翁,戶戶昌碩」的畫壇奇景,日前,記者從閔行區新虹街道獲悉,「昌碩文化中心」將揭牌成立,從此新虹社區的市民可以足不出戶,在家門口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欣賞到海派藝術大師吳昌碩等一批名人和藝術家的作品
  • 海上畫派與「海派四傑」,任人訴說是與非!
    清末海派四傑,是指:任伯年、吳昌碩、虛谷、蒲華。海上畫派,國畫畫派之一,又稱「海派」,或「滬派」,一般指的是發生於十九世紀中葉(1843年),至廿世紀初期(1927年)時,一群畫家活躍於上海地區,並從事繪畫創作的結果與風尚。
  •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作品被選為贈送國外友人國禮
    張斌,字樂山、號一筆,一九八一年出生於遼寧書畫世家,自幼喜愛字畫,十七年到北京進入職業生涯。目前為一筆雙鉤歐楷書法的創始人、康熙一筆福書法非遺傳承人。擅畫駿馬和花鳥人物,並大量學習徐悲鴻先生、黃胄先生等近代畫馬大家的作品,並得到徐悲鴻兒子徐慶平、夫人廖靜文親手指教,是書畫界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代表作品:《康熙一筆圖》《康熙一筆百福圖》《奔馬圖》《神駿追風》《八駿呈祥》等。
  • 那些在抗日神劇中的日本女軍官,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近些年播放的一些抗日神劇中,時常會出現一些,美豔絕倫,又冷若冰霜的日本女軍官。她們各個頭腦清晰,洞察一切,且又身手矯健,槍法如神!甚至有些日本女軍官親臨前線指揮戰爭。那麼這些在抗日時期是否真實存在呢?也有一些女性加入日本的諜報和情報部門,來為日本的軍界或者政府工作,這部分人的身份因為工作關係很難曝光,比如在中國很有名的「川島芳子」。傳說曾被日軍授予陸軍少佐。但是在日方資料中卻找不到相關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