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秋愛博餅 博的是個什麼餅?

2020-12-15 環球網

「你一秀,我二舉;你四進,我三紅;你對堂,我狀元啦!」熱鬧的博餅歌與清脆的骰子聲一起,近年來幾乎已成為臺灣金門、彰化等地農曆八月的背景音。

每年的農曆八月,在臺灣的許多地方都會有民眾聚在一起參與一項獨特的活動——博餅。一個個團桌中間擺上大瓷碗,參與的人們相繼投下骰子,期待自己能夠擲出幸運的「狀元插金花」組合。

博餅作為閩南及臺灣地區特有的中秋風俗,已經傳承幾百年,那麼博餅到底博的是個什麼「餅」呢?為什麼我們很多時候在博餅活動的現場,卻根本看不到餅呢?

歷史悠久的博餅起源

談到博餅的含義,還要從博餅活動的起源說起。博餅是「博狀元餅」的意思。根據流傳較多的說法,三百多年前,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蘭人並收復了臺灣。鄭成功的士兵多來自福建、廣東一帶,中秋節前後,士兵們思念親人。鄭成功的部將洪旭為了寬慰士兵的思鄉之情,便巧設「中秋會餅」活動,讓士兵們賞月玩餅,品茗聊天。當年所「博」之「餅」,叫做狀元餅,大餅之上寫一「元」字,讓士兵們用擲骰子的方式決出狀元,贏得狀元餅。鄭成功還親自批准從農曆十三至十八,前後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項獨特的遊戲,後逐漸在民間發展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在閩南和臺灣地區流傳了下來。

熱鬧團圓的博餅活動

隨著時間的流轉,現在博餅活動的獎品已經不限於「狀元餅」,而是衍生出了各種不同的獎品,甚至有以汽車或者房子作為獎品的博餅活動。當然,參與博餅者也並非單純衝著獎品而來,親人朋友在中秋節時聚在一起,共同出錢購置一些獎品來參與博餅活動,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團聚和分享,是一種對節日的紀念。據說博中狀元的人,一年的運氣總是會特別的好,臺灣部分地區和福建閩南一帶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說法。

兩岸同歡的博餅賽事

在臺灣的金門和大陸的廈門兩地,中秋博餅活動更是熱鬧非凡。近年來兩岸共同舉辦了多場博餅活動,吸引了眾多民眾的熱情參與,其中以「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為代表。每年博餅大賽金門區域的分賽,都是金門民眾的狂歡。在舉辦博餅活動時,金城鎮整條老街有時候會被圍得水洩不通,金門老百姓不分老少圍著圓桌擲骰子,其樂融融,更象徵團圓之意。

兩岸中秋共同舉辦的博餅賽事活動,已經成為了兩岸最具有影響力的民間文化活動之一,相信未來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民眾共同參與。(章廉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廈門中秋博餅
    廈門的中秋分明是一場最本真的遊戲。  廈門的中秋是喜氣洋洋的,是好運連連的,是要張燈結彩的,是老百姓人人要過的年。因為廈門的中秋是要博餅的啊。博餅,千萬不能顧名思義,不是博真正的餅,而是博獎品,博手氣,博運氣。
  • 中秋手抄報:中秋博餅的歷史
    在閩南泉州、晉江、石獅有些鄉鎮也流傳著的中秋節奪狀元餅的習俗,其玩法與規則基本相同。在安海,中秋賭餅也已成為一種商業活動和大眾遊戲[1]。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風物誌》記載:在廈門、漳州、泉州、金門一帶,中秋節有「奪狀元餅」的習俗。 在臺灣中部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城鄉,至今還流行中秋博狀元餅的習俗。
  • 閩南中秋習俗博餅怎麼玩
    博餅的歷史中秋博餅,起源於泉州府,傳說由鄭成功發明,是閩南地區特有的由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博餅是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共計一會,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 廈門金門舉辦兩岸中秋博餅大賽 角逐博餅王中王
    中國臺灣網9月25日消息 據臺「中央社」報導,金門縣10位博餅狀元,在中秋節搭乘「小三通」航班前往廈門市,參加2007海峽兩岸中秋博餅大賽,角逐兩岸博餅狀元王中王寶座。  據報導,金門代表團一行18人,包括昨晚金門博餅大賽決出的10名博餅狀元,由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應雄率領,今天上午搭乘金廈「小三通」航班前往廈門市,與10位廈門博餅狀元對決,爭取海峽兩岸博餅狀元王中王寶座。  海峽兩岸博餅狀元王中王大賽今天晚上將在金廈海域中線舉行,參賽代表將從廈門輪渡碼頭搭旅遊船出海,在海上賞月博餅,狀元王中王的首獎為雪鐵龍轎車2輛。
  • 妙趣橫生的中秋習俗——閩南博餅
    為了緩解眾將士的思鄉之情,鄭成功便與手下將領洪旭與兵部衙堂的屬員一同推敲,巧妙研究設計出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一博。而博餅的規則與古代的科舉制度的頭銜一致,設有「狀元」1個,「對堂(榜眼)」2個,「三紅(探花)」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16個,「一秀(秀才)」32個。
  • 閩南中秋博餅歷史來源及博餅規則介紹
    中秋博餅遊戲規則  博餅由來  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夷收復臺灣。鄭成功的士兵來自福建、廣東各地,到中秋節前後,士兵們倍思親人。鄭成功的部將洪旭,為了寬慰士兵離鄉背井、思親想家之念,激勵士兵先國後家,克敵制勝的鬥志,便與兵部衙堂(今廈門洪本部巷32—44號)的屬員,經過一番籌謀,巧設「中秋會餅」,讓士兵們賞月玩餅、品茗談天。由於博狀元寓教於樂,活潑有趣,所以鄭成功特別批准從農曆八月十三至十八,軍中按單雙日分批輪流賞月博餅。
  • 你知道中秋博餅嗎?這可不是你理解的那樣,而是閩南的民間習俗
    中秋博餅是廈門特有的活動,於每年農曆八月初一起在廈門博餅民俗園舉辦,約持續一個月,以「中秋夜博狀元"為活動的高潮。中秋前後隨意走街串巷,節日的喜氣洋溢於清脆的骰子聲中,廈門的中秋因為博餅,可以讓節日的歡樂延長半個月之久,甚至熱鬧於春節。博餅(跋餅),是閩南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
  • 2018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狀元王中王大賽
    他說:「博餅充滿樂趣,可以拉近大家的距離。儘管參賽選手很多是第一次見面,但博餅過程的氛圍歡樂融洽,這種感覺很親切。」  中秋博餅是福建廈門乃至閩南地區一年一度的民間盛事,相傳為鄭成功手下大將洪旭發明。祖籍金門的洪旭為解士兵中秋思鄉之苦,根據明朝科舉體制,設計了擲骰子贏「狀元餅」的遊戲。餅為圓形,玩博餅遊戲時眾人圍坐一起,取中秋團圓之意。
  • 鄭成功發明了中秋博餅?與科舉文化密不可分
    ­  博餅是閩南特有的中秋民俗。身為廈門人,您或許熟知博餅規則,卻不一定知道它的來歷。有人會說,「博餅有什麼來歷?不就是鄭成功發明的麼?」然而,廈門博物館原館長、地方史專家龔潔先生,在中秋來臨之際做客晨報,告訴大家,博餅存在的時間可能比你所知道的還久遠。
  • 雙語 Bilingual | 中秋博餅,為團圓!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即將到來的中秋之夜除了吟詩作賦飲酒賞月、品嘗月餅、猜謎、觀潮、玩花燈、飲桂花酒……都將在廣袤華夏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而在福建廈門地區家家戶戶更喜歡一種好玩的遊戲:『中秋博餅』何為博餅 Six dice in a porcelain bowl and 63 mooncakes6個骰子、一個陶瓷碗、63塊月餅博餅,簡單說就是擲骰子贏月餅。
  • 【工會團建活動】又是一年中秋時,博餅博運博狀元!
    博餅(跋餅),是起源於廈門的中秋傳統活動 隨之傳播至閩南地區,始於清初, 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對歷史的一種傳承。
  • 臺灣民俗:中秋傳統活動桃園"博餅"(圖)
    臺灣民俗:中秋傳統活動桃園"博餅"(圖) 2012年09月21日 08:4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博餅」,是源自閩南地區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用6粒骰子投擲,以骰子紅四點多寡為主決定勝負,並以秀才、舉人、進士、探花、榜眼、狀元為彩名。這種民間相傳的習俗在臺灣也仍有生命力。  9月17日,由兩岸共同主辦的「桃園市中秋博餅狀元王」活動在臺灣桃園登場。
  • 2020年灰鴨中秋博餅活動回顧:月圓人情厚,博餅鬧中秋
    中秋+國慶8天小長假正式開啟啦!什麼是博餅博餅(跋餅),是閩南地區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起源於清初,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鼓浪嶼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有「小春節大中秋」之說。
  • 2020年灰鴨中秋博餅活動回顧:月圓人情厚,博餅鬧中秋!
    中秋+國慶8天小長假正式開啟啦!雖然今年有點特殊,但國慶長假依然是旅行高峰期,除了爆單還是爆單!而我們灰鴨在忙碌之餘,也藉由中秋這個具有儀式感的節日,以團圓之名,準備豐盛的禮物,開啟了一場熱鬧非凡的中秋博餅活動。
  • 博餅、秋祭、烤肉、吃柚子 閩臺中秋別有風味
    在閩南地區,中秋節是傳統節日中的重要節日,尤其在廈門,農曆八月一到,中秋博餅大幕就已開啟,這種嘉年華會整整持續一個月,遍布大街小巷,並逐漸影響到周邊地區,包括臺灣。近年來,中秋文化在閩臺地區被賦予了更多新的元素,並有互相融合的趨勢,本周,記者將帶您走進閩臺坊間,感受在地的中秋氣息。
  • 金門力推博餅季 深化閩臺民俗觀光交流
    臺海網9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連金)2010金門中秋博狀元餅賽8日開博,這是金門第5次舉辦博餅活動,可以說這項閩南特殊民俗活動已深受金門鄉親喜愛,並逐漸成為當地觀光新賣點。  這不,在今年第六屆旅博會上,金門館就打出「秋博狀元冬賞鳥」標語,表明金門已將「中秋博餅」作為一個重要而有特色的旅遊項目來推介。
  • 兩岸博餅 廈門漳州金門高雄齊開博(組圖)
    本次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由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福建日報、廈門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海峽導報、臺灣博餅協會、臺灣民眾日報、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金門日報、金門名城電視臺、澎湖時報、東森亞洲新聞臺等兩岸單位共同主辦,自2005年起,今年已是第六屆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趣的民俗玩法,美好的傳統祝願,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舉辦6年來,受到了兩岸同胞的熱烈歡迎和深深喜愛。
  • 博餅是賭博?大部分人都錯了!博餅文化並非起源廈門,是來自泉州
    還真別不信,要知道,中秋『奪狀元餅』的習俗最早的時候是由民族英雄鄭成功從泉州南安帶到廈門的。相傳早年鄭成功也是為了鼓舞士氣、衝淡士兵們對於故鄉的懷念,特地請了軍中有名的部將,專門設計了『奪狀元餅』的遊戲,讓士兵們能夠在中秋佳節的時候博一個好彩頭,也趁機驅散鄉愁。「博餅算不算賭博?」
  • 2019年廈門中秋博餅活動贏好禮,閩南獨特風俗,全民參與歡樂多
    什麼是博餅,博餅的來源博餅,是廈門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廈門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博餅流行區域:廈門、泉州、漳州、臺灣博餅的規則:博餅一般是5-10人一桌。每個人每次把六個骰子一起投進大碗裡,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結果得獎品。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輪則作廢。
  • 「銀聯杯」第八屆網絡博餅節開博,獎品多多還有機會帶走蘋果手機!
    熱鬧的博餅歌與清脆的骰子聲迴響於廈門的街頭巷尾,一個碗,六個骰子,脆響叮噹,歡聲笑語,博餅作為閩南地區的中秋傳統活動,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最忘不了的那一抹鄉愁。博餅不得不說的故事博餅習俗博餅是「博狀元餅」的意思。根據流傳較多的說法,三百多年前,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蘭人並收復了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