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中秋博餅歷史來源及博餅規則介紹

2020-12-23 閩南網

中秋博餅遊戲規則

  博餅由來

  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夷收復臺灣。鄭成功的士兵來自福建、廣東各地,到中秋節前後,士兵們倍思親人。鄭成功的部將洪旭,為了寬慰士兵離鄉背井、思親想家之念,激勵士兵先國後家,克敵制勝的鬥志,便與兵部衙堂(今廈門洪本部巷32—44號)的屬員,經過一番籌謀,巧設「中秋會餅」,讓士兵們賞月玩餅、品茗談天。由於博狀元寓教於樂,活潑有趣,所以鄭成功特別批准從農曆八月十三至十八,軍中按單雙日分批輪流賞月博餅。

  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在會餅中,「三紅」餅的味道最好,這來源於一個有趣的傳說:永樂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試,狀元名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於是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在廈門人的說法中,這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鬥」之輩,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實學。因此,狀元餅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紅餅總是味道最好。

  這種中秋節玩會餅博狀元的習俗,300多年來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每年中秋節前後,廈門的餅店便大量生產會餅上市供應,有餡餅、廣東餅,包裝精美,為送禮佳品。皓月當空,家家戶戶燃起紅燭,擺著會餅,全家老小,親朋好友,五六個人一起虔誠地擲骰子,看月神賜福給誰,熱烈有趣,笑聲不絕。狀元郎相繼產生,鞭炮聲、煙花聲不絕於耳,一片歡樂昇平的景象。

  博餅規則

  每會餅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全會有大小63塊餅,含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國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數,八九七十二是千歲數,而鄭成功封過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數。

  大小63塊餅,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把六顆骰子放在大瓷碗內投擲。博規主要有30款:一秀、二舉、三紅,分別以出現一顆紅四、兩顆紅四、三顆紅四為得餅。狀元是以出現四顆紅四點、兩顆紅一點為最高級,稱「狀元插金花」,可獲狀元和兩個對堂共三個大餅。獲狀元的以出現四顆四點紅為起碼級,其中又發四紅帶多少點比大;「五子」出現即壓過四紅,即「五顆」除五個紅四以外的任何五顆一樣算為「五子」,又以帶多少點比大。「五紅」就是出現五個紅四點,壓過「五子」,其中又以帶多少點比大。稱為「對堂」的榜眼、探花出現一至六點都有得餅。此外,還有極少出現的「六勃紅」,即六顆四點出現。「六勃紅」得主,就可得全部會餅,但一般友好相處,得主只拿狀元和對堂,其餘就分送給大家吃。「六勃黑」是指出現除六顆紅四點以外的任何六顆相同的。「六勃黑」出現,大家可熄燈搶餅,但現在一般不再採用。

  具體玩法: 大致是這樣的:每個人每次要把六顆骰子一起投進大碗裡(再強調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得起來),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點數得餅。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輪就作廢,到下輪繼續參與。

  (早宗)

  說明:

  1.同是五紅或五子所帶的點數多》點數少,即帶6最大,帶1最小。

  2.同是四紅所帶的點數多》點數少,帶12最大,帶3最小。

  3.狀元插金花及五紅、五子、四紅帶的點數相等則先博者》後博者。

  4.博得六勃紅或六勃黑,博餅立即結束。六勃紅獲未被博取的餅,六勃黑則未被博取的餅大家吃。六勃紅、六勃黑是否採用,一般依照大家意願,很多時候,為了照顧玩家都能獲得獎品,這兩種情形就忽略。

  5.如博到狀元插金花可兼得還未被博取的對堂,若該選手在以後的輪次中「祿骨」[注],對堂不被追回,只追回狀元。

  6.在同一場比賽中,同一選手兩次或兩次以上博到狀元,取其最後一次的成績為最終成績。

  7.如果骰子跳出大碗,則該選手本輪成績無效且要輪空一次。

  再補充一點:一般來說,今年得狀元者,明年中秋要捐一塊餅供眾人玩。不過這條規定,現在的年輕人一般很少這樣做,還是大家一起aa制的多些。

  註:同一場比賽中同一選手再次博到狀元但點數小於先前(先前的狀元大於其他選手),也小於其他選手,稱為祿骨。

相關焦點

  • 妙趣橫生的中秋習俗——閩南博餅
    比如說賞月、拜月這樣普遍的習俗,但是在有些個別的地方卻有著一些妙趣橫生的中秋習俗,比如粵港地區的舞火龍、閩臺地區的中秋博餅。特別是閩臺地區的中秋博餅活動,論其趣味性更始堪稱全國首屈一指的。所謂的博餅是閩臺地區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
  • 淺談閩南中秋博餅文化
    盒裝散袋隨意然而,在閩南地區的中秋節是有別於全國各地的中秋節,不管是以前的農耕時代還是現在的工業時代,閩南地區的中秋節博餅文化,完整的傳承了下來,氣氛非常濃烈,且延伸成為了一種傳統的民俗活動,老少都可以參與,趣味性很強,在閩南一帶十分盛行,在中秋節的前後十天左右,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聽到清脆的投擲骰子的聲音,喜慶熱鬧,博餅文化也是閩南地區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全國各地也只有閩南地區才有博餅文化。
  • 閩南中秋習俗博餅怎麼玩
    博餅的歷史中秋博餅,起源於泉州府,傳說由鄭成功發明,是閩南地區特有的由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博餅是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共計一會,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 中秋手抄報:中秋博餅的歷史
    >中秋手抄報:中秋博餅的歷史2012-09-20 09:59:1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中秋博餅是閩南地區特有的並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  在閩南泉州、晉江、石獅有些鄉鎮也流傳著的中秋節奪狀元餅的習俗,其玩法與規則基本相同。在安海,中秋賭餅也已成為一種商業活動和大眾遊戲[1]。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風物誌》記載:在廈門、漳州、泉州、金門一帶,中秋節有「奪狀元餅」的習俗。 在臺灣中部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城鄉,至今還流行中秋博狀元餅的習俗。
  • 2020年灰鴨中秋博餅活動回顧:月圓人情厚,博餅鬧中秋
    博餅(跋餅),是閩南地區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起源於清初,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鼓浪嶼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有「小春節大中秋」之說。
  • 2020年灰鴨中秋博餅活動回顧:月圓人情厚,博餅鬧中秋!
    中秋+國慶8天小長假正式開啟啦!雖然今年有點特殊,但國慶長假依然是旅行高峰期,除了爆單還是爆單!而我們灰鴨在忙碌之餘,也藉由中秋這個具有儀式感的節日,以團圓之名,準備豐盛的禮物,開啟了一場熱鬧非凡的中秋博餅活動。
  • 廈臺攜手打造閩南民俗中秋博餅節品牌
    廈臺攜手打造閩南民俗中秋博餅節品牌 >   中新社廈門9月3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中華民族傳統中秋佳節將至,廈臺業者攜手在與臺灣金門隔海相望的廈門大嶝小鎮,合力打造中秋博餅品牌:由臺商首次冠名的「雪芙蘭杯大嶝小鎮第二屆兩岸博餅王大賽」,將吸引福建省9地市和臺灣民眾參與中秋博餅這一民俗活動。
  • 2019年廈門中秋博餅活動贏好禮,閩南獨特風俗,全民參與歡樂多
    中秋博餅文化博餅文化是廈門人幾百年來傳統的中秋活動,也是閩南人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什麼是博餅,博餅的來源博餅,是廈門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廈門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幾百年間,這個習俗一代一代傳下來,如今成為閩南地區很重要的一個民間習俗。博餅流行區域:廈門、泉州、漳州、臺灣博餅的規則:博餅一般是5-10人一桌。
  • 博餅歷史來源及規則
    博餅由來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夷收復臺灣。鄭成功的士兵來自福建、廣東各地,到中秋節前後,士兵們倍思親人。
  • [東坪山]閩南中秋博餅好去處!
    9.25正直閩南中秋博餅風俗。大家齊聚一起聚餐~老闆發紅包~公司全體博餅等環節。16年來廈門,博餅參加了3次。閩南中秋博餅依次大到小分為:狀元,對堂,三紅,四進,二進,一秀等六個獎項,狀元最大。總體這次中秋活動還不錯,人均消費100元。農莊有會議室,公共餐廳,客房。適合周末自駕遊。
  • 博餅官司頻發 「遊戲規則」亟待應聲落地
    中秋將至,昨日,思明區法院對外公布了多起因博餅而引發的官司。法官介紹,近年來,博餅民俗的商業化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商業博餅活動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還有不斷湧現的「博餅官司」。(9月1日東南網)博餅,起源於廈門,是閩南地區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作為獨特的月餅文化,廣受閩南群眾喜歡。
  • 你知道中秋博餅嗎?這可不是你理解的那樣,而是閩南的民間習俗
    中秋博餅是廈門特有的活動,於每年農曆八月初一起在廈門博餅民俗園舉辦,約持續一個月,以「中秋夜博狀元"為活動的高潮。中秋前後隨意走街串巷,節日的喜氣洋溢於清脆的骰子聲中,廈門的中秋因為博餅,可以讓節日的歡樂延長半個月之久,甚至熱鬧於春節。博餅(跋餅),是閩南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
  • 最強蝸牛中秋博餅活動玩法及獎勵介紹
    中秋節即將到來,很多玩家都十分期待這個節日,不少遊戲也推出了中秋節的活動和福利,最強蝸牛也是,最強蝸牛中秋活動還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說最新的中秋博餅活動,十分有意思,那麼到底要怎麼參加比較好呢?有什麼參與方式呢?希望下面這篇最強蝸牛中秋博餅活動攻略能幫到大家。
  • 4000餘新入學大學生廈門博餅體驗閩南中秋民俗
    4000多名新生和軍訓官兵身著迷彩服,席地而坐,快樂博餅。廈大嘉庚學院供圖中新網廈門9月22日電 (楊伏山 嘉聞)22日傍晚,秋分時節,正在進行軍訓的廈門大學嘉庚學院4000多名2020級本科生,圍坐綠茵地,參與博餅體驗閩南民俗,分享甜美與歡樂。中秋博餅,是閩南地區深受民眾喜愛、保留至今的一種民俗活動。
  • 2018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狀元王中王大賽
    在博餅期間,廈門市博物館方面特地開放了閩臺民俗展廳,民眾在此可以領略閩臺各式民俗特色,感受閩臺血濃於水的親緣關係,體會閩臺深厚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而中秋博餅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裡展示有大型廈門「狀元王中王」博餅場景畫、博餅規則、博餅用具及各種會餅等文物與展品,其中一套清代的木質狀元籌,更是博餅民俗文化的重要見證。
  • 歡樂中秋,好運廈門,中秋旅遊嘉年華帶你感受閩南博餅文化
    每年農曆八月,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除了賞明月吃月餅之外,還有獨特的中秋博餅文化。骰子聲聲清脆,歡笑陣陣悅耳,博餅也成為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無博餅,不中秋,嘉年華首創形象影片《「元」夢廈門》現場首播,影片巧妙地將一秀、二舉、四進、三紅、對堂、狀元等博餅文化與廈門經典文化旅遊元素相融合,通過一部影片,發出一份邀約,送上一份祝福,農曆八月到廈門,全球博餅共狂歡。此外,廈門群星現場助陣,熱情演唱中秋博餅主題歌《一起來博餅》,讓全場一片歡騰。
  • 在廈門,中秋博餅,不僅是文化習俗,更是幸福的傳遞(科普知識)
    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佳節是團圓幸福的日子,在廈門,中秋是有舉行熱鬧非凡的博餅活動的,而中秋博餅文化活動起源就是福建廈門鼓浪嶼,始於清初,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是廈門特有的文化特色,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
  • 都是風俗,讓閩南人如痴如狂的博餅為何如此獨特?
    而在閩南,也有一種獨特的中秋習俗——博餅,又叫博狀元,同樣非常有意思。 今天我們就要講一講閩南的中秋博餅風俗。閩南,是一個地理、文化比較特殊的地方。地處中國最東南的地方,以廈門、泉州為核心,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東南亞的華人大多出自閩南。每到中秋,閩南人都會舉行大規模的博餅活動,其場面之盛絲毫不亞於過年。
  • 鄭成功發明了中秋博餅?與科舉文化密不可分
    ­  博餅是閩南特有的中秋民俗。身為廈門人,您或許熟知博餅規則,卻不一定知道它的來歷。有人會說,「博餅有什麼來歷?不就是鄭成功發明的麼?」然而,廈門博物館原館長、地方史專家龔潔先生,在中秋來臨之際做客晨報,告訴大家,博餅存在的時間可能比你所知道的還久遠。
  • 廈門中秋玩「博餅」,骰子擲的好才能拿「狀元月餅」
    您別以為這是在賭博,這是廈門人在中秋月圓時玩的一種遊戲——博餅。根據點數的排列組合或者比大小,決出第一至第六名,分別領走不同數量和不同大小的月餅。其中,第一名叫「狀元」,月餅最大,但只有一個。從清朝開始至今,博餅在廈門以及一些閩南地區發展多年,早已變成中秋節中一項重要的趣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