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餅官司頻發 「遊戲規則」亟待應聲落地

2020-12-23 莆田東南網

中秋將至,昨日,思明區法院對外公布了多起因博餅而引發的官司。法官介紹,近年來,博餅民俗的商業化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商業博餅活動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還有不斷湧現的「博餅官司」。(9月1日東南網)

博餅,起源於廈門,是閩南地區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作為獨特的月餅文化,廣受閩南群眾喜歡。商家正是看中了博餅深厚的「群眾基礎」,將其不斷商業化,甚至拿出「別克轎車」這樣的彩頭來吸引人們參加,使得「博餅」幾乎變成一種不用投注的博彩方式,而諸多昔日在桌上惺惺相惜的「餅友」卻為了大獎究竟該「花落誰家」而對簿公堂,著實違背了其「團聚一堂,共博好彩頭」的初衷。

當博餅官司越來越多時,為商業博餅量身打造一個符合現代法治倫理又兼顧閩南風俗特色;既保持這一民俗活動歷史特色,又引導群眾積極健康娛樂情趣勢的「馬甲」勢在必行。

首先,商業博餅的「彩頭」應當有上限。舉辦商業博餅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百姓參與,擴大商業影響力。但是彩頭過高,極易在社會滋生「什麼都不幹,靠博餅來吃飯」的不良習氣。因此為彩頭設置合理上限或為既達到商家藉機宣傳的效果,又不壞社會勤勞致富的氛圍方為兩全之美之計。

其次,可在商業博餅中引入報備制度。因涉及經濟利益,商業博餅不斷引發糾紛矛盾。相關活動的彩頭、獎金價值超過一定金額以上者,到工商或協會部門進行報備,報備資料記載承辦主體、遊戲規則、獎品等要素。通過報備制度,進一步規範舉辦方和選手的行為,也為萬一發生矛盾糾紛時,法院判決留下重要依據。

再次,為商業博餅制定「遊戲規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牴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博餅作為福建特有的民俗活動,且具有「射幸」之特點。依據《合同法》中處理「射幸合同糾紛」的基本原則,結合博餅的地域特點,制定一部「行規」,將舉辦方和選手的行為置於「明文規定」之下,則是從消除博餅關係的治本之策。

相關焦點

  • 閩南中秋「博餅」的真正起源:從文人士子遊戲到民間習俗
    然而把閩南博餅習俗的出現其實是多種習俗的合流,其源頭甚至是要早於鄭成功所處的明末清初時代的,其核心內容「一秀、二舉、四進、三紅、對堂、狀元」則是源於文人士子圍繞科舉制度而創造的遊戲。博餅,簡而言之就是用六個骰子的遊戲擲出對應於科舉制度的身份「秀才、舉人、進士、探花、榜眼、狀元」。擲骰子,本就是民間賭博和遊戲的一種常見方式。博字,既有博彩寓意,在閩南還和佔卜的「卜」字同音。
  • 閩南中秋博餅歷史來源及博餅規則介紹
    中秋博餅遊戲規則  博餅由來  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夷收復臺灣。鄭成功的士兵來自福建、廣東各地,到中秋節前後,士兵們倍思親人。由於博狀元寓教於樂,活潑有趣,所以鄭成功特別批准從農曆八月十三至十八,軍中按單雙日分批輪流賞月博餅。  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在會餅中,「三紅」餅的味道最好,這來源於一個有趣的傳說:永樂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試,狀元名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於是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在廈門人的說法中,這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鬥」之輩,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實學。
  • 2014大閩網廈門中秋博餅大賽活動規則
    【活動時間】線上海選:2014年9月6日-9月16日落地決賽:2014年9月20日【登錄及遊戲】1、用戶進入博餅程序後,並填寫姓名及聯繫方式,方可參與博餅遊戲。3、用戶可根據喜好自行選擇總館或分館參與博餅遊戲,開始遊戲前需關注對應場館微信公眾帳號,每個館每天可進行6次博餅。4、用戶可通過微信分享指定連結邀請好友進入,好友受邀進入遊戲後,可替邀請人進行3次博餅,成績計入邀請人總成績,邀請不設上線。
  • 博出五子只能算四進 大潤發改博餅規則引爭議
    工作人員隨後拿出一張博餅規則給小羽看,只見規則上寫著「博出4個『四』點者為狀元」。工作人員說:「你要博就要按我們的規矩!」而在他們的規則中,只有博到4個或4個以上紅四才算狀元。小羽一下子懵了,她不明白為何祖輩流傳下來的博餅規矩如今卻被大潤發給改了。「我後面一位先生博了六個一,商場也說不算狀元。」小羽無奈地說。
  • 博餅:古代文人熱衷的中秋節遊戲,是消解鄉愁還是預測人生?
    時值中秋,士人學子在賞月、宴飲之際通過博餅的遊戲形式來佔卜科舉成績,以特製的大月餅作為狀元餅,大家通過博餅遊戲來爭奪「狀元」。這就證明博餅可能發明於道光年之後。我們再看博餅的玩法:全會共有大小63塊餅,參與者輪流使用6個骰子在大碗中投擲,根據所得紅4的多少,按一定的點數組合規則來獲取相應的月餅。
  • 博餅是賭博?錯了!廈門人最愛的中秋博餅不是來源廈門,而是這裡
    那麼,博餅到底算不算賭博?博餅起源於哪裡?相傳早年鄭成功也是為了鼓舞士氣、衝淡士兵們對於故鄉的懷念,特地請了軍中有名的部將,專門設計了『奪狀元餅』的遊戲故而,博餅雖然用到了大碗和骰子,但本質上還真不算賭博。「博餅的規則」最早的時候,廈門洪本部33-3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們經過推敲,定下了『奪狀元餅』的規則,是「1個狀元,2個榜樣,4個探花,8個進士,16個舉人和32個秀才」。
  • 博餅是賭博?錯了!廈門人最愛的中秋博餅不是來源廈門,而是泉州
    導語:說起來,閩南人特別是廈門人,每年到了中秋節前後一個月,對於『博餅』這項活動那絕對可以說得上比春節除夕還要來得熱鬧許多。這也跟博餅文化是作為閩南獨特月餅文化的傳承分不開關係。那麼,博餅到底算不算賭博?博餅起源於哪裡?
  • 博餅歷史來源及規則
    博餅由來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夷收復臺灣。鄭成功的士兵來自福建、廣東各地,到中秋節前後,士兵們倍思親人。
  • 吳豔華:閩南《博餅》由來
    為排解和寬慰士兵佳節思念家鄉親人之苦,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了一種博餅遊戲,讓士兵賞月博餅。鄭成功親自批准從農曆13至18,前後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獨特的遊戲,後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這項活動已經在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閩南的博餅文化
    鄭成功為了安撫官兵的鄉愁 ,請了一位部將,根據明代的「狀元籌」遊戲設計出一套博餅遊戲,讓全體官兵在鄉愁之夜歡快一博。 博餅遊戲融入了中國科舉文化與數字文化,每會月餅按照各級科舉制度的頭銜,設有「狀元 」1個,「對堂(榜眼 )」2個,「三紅(探花 )」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 )」16個,「一秀(秀才)」32個。全會有大小63塊餅,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字。
  • 中秋未到 博餅先行
    傳承經典民俗,博餅據悉,由龍巖京華中心總冠名的2020年閩西日報博餅文化節即將於9月12日在京華中心拉開序幕。來這裡,迎接一場腦力與運氣的激烈碰撞,博出一年的好運氣好彩頭!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鼓浪嶼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發明的,而後博餅作為民俗娛樂,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成為中秋時節獨具特色的習俗文化。博餅是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無論過去或現在,雖然「博餅」僅是一種遊戲,但其中所蘊含的「博取、拼搏」的含義,都未曾減退。
  • 風靡世界的中秋博餅,最初是什麼樣的?
    舊時的遊戲形式和如今的玩法又有著怎樣的差別?今天,三盛君帶你「穿越」回過去的時光細品當年的弄潮兒們如何將博餅玩出花兒!傳統閩南博餅的來歷和玩法在博餅的起源地廈門早年間流行著「玩會餅博狀元」活動遊戲規則和如今的博餅大同小異但其中的禮品卻是扎紮實實的月餅從嵌著糖霜的小小「一秀」餅到直徑6到8寸、塞滿花生蓮蓉等十足餡料的
  • 博餅是賭博?大部分人都錯了!博餅文化並非起源廈門,是來自泉州
    導語:說起來,閩南人特別是廈門人,每年到了中秋節前後一個月,對於『博餅』這項活動那絕對可以說得上比春節除夕還要來得熱鬧許多。這也跟博餅文化是作為閩南獨特月餅文化的傳承分不開關係。那麼,博餅到底算不算賭博?博餅起源於哪裡?小語想跟大家侃一侃「博餅是不是賭博?大部分人都錯了!
  • 海都報第十一屆博餅文化節 今晚與你相約盛世天驕小區
    不少小記者之前都沒參加過類似的博餅活動,因此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在本報記者短暫的指導和說明之後,他們便分頭行動。  「我還以為博餅是比賽做月餅,原來是搖骰子啊!」立成小學的小記者暨可可和周欣欣,跟隨記者來到圓桌博餅區,親自體驗真正的博餅。「姐姐,我們幫你發獎品。」看到圓桌區的主持人忙得不可開交,小記者主動提出幫忙。
  • 24小時博餅次數破百萬 2020海峽兩岸中秋網絡博餅文化節火熱進行中
    又到一年一度街頭巷尾人人博餅的好時節,2020海峽兩岸中秋網絡博餅文化節也如約而至,於9月12日正式上線,火熱開博引狂歡,導報粉絲可通過關注海峽導報微信公眾號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參與。本屆網絡博餅文化節由福建日報社、海峽導報社、廈門市商業聯合會、臺海網、興業銀行、廈門國際銀行、廈門天虹聯合主辦。
  • 金門力推博餅季 深化閩臺民俗觀光交流
    馬英九日前也發賀電盼金門藉此深化傳統民俗節慶、促進觀光休閒旅遊。  博餅活動規模逐年擴大  金門地區第一次舉辦博狀元餅賽是在2006年,而事實上在2005年海峽導報社舉辦的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上,金門鄉親就開始參與了,還一舉獲得當年的 「狀元王中王」。此後,由於相同的文化背景,博餅又相當有趣,金門鄉親很快喜歡上這樣的活動。
  • 鄭成功發明了中秋博餅?與科舉文化密不可分
    ­  博餅是閩南特有的中秋民俗。身為廈門人,您或許熟知博餅規則,卻不一定知道它的來歷。有人會說,「博餅有什麼來歷?不就是鄭成功發明的麼?」然而,廈門博物館原館長、地方史專家龔潔先生,在中秋來臨之際做客晨報,告訴大家,博餅存在的時間可能比你所知道的還久遠。
  • 閩南特色,中秋博餅,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鄭成功為了衝淡官兵的鄉愁,特請一位部將,設計出一套玩餅的遊戲,讓全體官兵在涼爽的中秋之夜歡快一博。文化淵源中秋博餅文化在閩南一帶十分盛行。在以前,中秋博餅,一般都是傳統的博餅玩法,比如,獎品一般都是用會餅。博餅純粹就是為了圖個開心。而且在時間上本地居民農曆八月初一之前,是不玩的,博餅的時間正常是在農曆的八月初一到農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博餅開始時是文人雅士的遊戲,後來工商界行會、店鋪也流行起來。
  • 淺談閩南中秋博餅文化
    ,老少都可以參與,趣味性很強,在閩南一帶十分盛行,在中秋節的前後十天左右,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聽到清脆的投擲骰子的聲音,喜慶熱鬧,博餅文化也是閩南地區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全國各地也只有閩南地區才有博餅文化。
  • 特寫:金門「博餅」聲中迎中秋
    如果出現兩個「紅一點」,外加四個「紅四點」,根據規則,恭喜你,這叫做「狀元插金花」。在總共六等獎中排名第三,可以贏得一個很棒的「狀元碗」。這是中秋節前夕,記者在金門縣金城鎮著名旅遊景點「清金門鎮總兵署」外看到的一幕。為了迎接中秋,金門縣交通旅遊局和當地商家合作,推出了「金門博狀元餅」活動,主題是「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 鄉親同歡博得滿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