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寧 文/圖
中國航空旅遊網訊www.cnair.com 天守閣,堪稱日本關西大阪的的一個重要地標!
大阪城,別名「金城」或「錦城」,和名古屋、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天守閣雄踞大阪城中央,由豐臣秀吉(1537—1598)所建。旅人記得,著名電影導演黑澤明曾通過《影子武士》,再現出群雄割據日本戰國時代。出身貧苦的羽柴秀吉,後獲天皇的賜姓,改名豐臣秀吉。自本能寺之變後,豐臣在大名織田信長提攜下成了他的接班人。在主人織田信長被害後,取而代之,憑一己之力,脫穎而出,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第一人的稱號,平定四方,統一日本,成為一代梟雄,攀上人生巔峰。
旅人進入大阪時,恰值初春,環繞大阪城池,偌大一個大阪公園裡,植滿了數百年樹齡的櫻花,光禿禿枝頭掛滿飽含漿汁的花骨朵,就等著那一夜春風的呼喚了!公園的數條主幹道,盡悉通往大阪城的入口處。一路走去,都是微微的上坡。想必當年豐臣築城時,刻意如此,做了居高臨下的布局。
沿途經過園內的「豐國神社」,挑簷展翼的鳥居下,豎立著戰神般的豐臣秀吉的塑像。當年,豐臣秀吉修砌大阪城,把豐臣本家立命於大阪。繞城四周壘築起的護城河及城堡,足以告訴我們,該工程耗資巨大。建城三年內,豐臣竟動用了數十萬名的勞工。圍繞天守閣一周長達十二公裡的高大石壘城牆,建起了重水堀(護城河)。據說有五十多萬塊巨石,盡悉為各地諸侯捐獻,許多來自隔海相望的九州。外城陡峭的城牆亦被稱為「武士返」,巨橫石壘築中,微微傾斜,呈現一定弧度,告訴人們,即使最強悍的武士也難以攀爬,無法攀越。
關於天守閣「天守」的來歷說法很多。佛教中「天守」相傳即為「天主」,是「焚天」的意思,指城主或大名,代表上天來統治一方土地。其實,天守閣,就是日本戰國時期一座大名的私家城堡。城牆上豎立著多個瞭望臺,內有物資儲藏,發揮著其軍事上的重要防禦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大名城主家人的居住之地。天守閣不僅是城堡的中心建築,又是大名或城主政治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大阪城雖然固若金湯,但多年的戰禍,曾數度使其盡悉焚毀。今天我們所看到並不是原本的天守閣,而是一九三一年由熱愛古代建築文化的大阪市民,集資重建的第三代天守閣。
一路循著人群,踏在剛下過細雨的泥地之上,腳下落滿了金黃的樹葉,讓人真切感受到大自然靜寂傳遞出的聲音。抵達城桓的拱形宮門時,見它既寬且厚,不僅僅是一道門,儼然就是一道巨石屏障!據說大阪城數次遭遇火災,僅這一道全部用巨石砌成的櫻花門,屹立無恙,碩果僅存,成了見證過烽火的一處歷史遺蹟。
進了城門,走過一段長長的路,經過兩旁植有一片六百株的櫻花林,又進到另外一重門,稱為大手門,貼著城牆留下一塊約為三四十幅榻榻米大的石塊,更讓旅人匪夷所思。當年,到底得花費多大力氣與血汗,才將此石鑲豎在石壁城桓之上。
邁出這道門,經過一座大石橋,那滿身披著金光的巍峨天守閣,終於顯露出真容。
天守閣,共八層,一抹白色的牆面,配以綠色的屋瓦。遠遠望去,有心人一定會看見,豐臣時代所建的層閣,悉數為黑漆描金風格,後來者德川家康,則為白漆鑲金。儘管屬色彩混搭,但卻對比鮮明,留下了前後兩代梟雄的不同本色!建築上下的挑簷,極為誇張。飛翹的簷端,裝有獸頭瓦飾,或是包裹金箔而塑造的神虎、或為寓意防火的龍頭魚身的金鯱神獸,渲染出一派金碧輝煌氣象!
天守閣前,植有兩株巨大香樟樹,樹下的石碑記載:大正十一年,豐臣建築大阪城時,親手種植。現已二百八十餘年,仍一片枝繁葉茂,遮天蔽日。人們拾階而上,天守閣就會告訴你,豐臣秀吉最早在1583年開始築建此閣。閣身下方,就是石山本願寺的遺址,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當年,豐臣秀吉於大阪城的本願寺兵變奪權,把天守閣選造在該寺之上,就因為他相信,本願寺埋有龍氣之元脈,本願寺顯如法主。主,就是主宰一切的意思,包括王都在主宰範圍。所以把天守閣建於本願寺之上,就是為了讓豐臣本家龍氣不絕,延綿恆久!。
然而,歷史總是喜歡對迷信者開玩笑。最早的大阪本願寺,曾因本願寺之變,而毀於戰火。天守閣,竣工後四十載,又因雷擊而引發火災被焚毀。德川家康,在殘遺的閣樓城牆之上,抹去豐臣秀吉的一切痕跡,重建起的大阪城、二條城、三座櫓等工事。即便如此,其命運亦然如故,難逃大自然的詛咒。不久後,再次毀於雷擊造成的天火。
天守閣,它像日本的名古屋城、熊本城、岐阜城、岡山城、彥根城、姬路城一樣,歷經千百年滄桑,遺留下的精美古代建築,而其深藏其中的文化歷史,本身就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大書。僅從閣內珍藏的「大阪夏之陣」屏風,就可真實還原出大阪城遭德川軍攻陷前後的場景。「大阪夏之陣」中,栩栩如生,描繪出兩軍對壘,豐臣軍中威風凜凜一身紅色鎧甲的真田幸村,與裹著黑甲的德川軍松平忠直交鋒時殘酷鏖戰。效忠於豐臣家的真田幸村,善戰勇猛,是日本歷史上的悲劇英雄。大阪夏之陣中他曾一度率軍,突破德川軍的防線,直接殺入德川家康的本陣中,連德川家康都差點想自殺了。最後,則因長時間消耗戰,士兵疲憊不堪而導致兵敗,被德川軍取了首級。
大戰結束之際,硝煙瀰漫的戰場,血流成河。豐臣之子,豐臣秀賴和母親澱夫人淺井茶茶,自盡於天守閣,豐臣家族自此滅亡。大阪城,成了一片火海,百姓流離失所。天守閣,沖天大火中,化為灰燼.......。
登上閣頂第八層,放眼從空中俯瞰,可見大阪城公園佔地面積很大。在寸土寸金的大阪,市民們享有這麼大片的綠地公園,還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吶。公園裡除了有天守閣,還有梅林、二之丸庭園,構築成大阪公園風格獨有的庭園、亭臺、樓閣,間或點綴著各種奇花異卉,滿目青翠,充滿一派詩情畫意。可以想像,這裡春季,各種櫻花綻放,夏季,綠草如茵藕池荷香,秋季,銀杏葉黃紅葉絢爛,冬季,寒柳倒垂梅花綻放,一年四季都有美景。再向遠處眺望,穿過周邊高聳的高樓大廈,大阪平原遠處的山脈,如黛含羞,盡如眼帘,景色絕佳。
歷史倒溯四百年前,統一東瀛諸島後的豐臣秀吉,曾在此憑樓遠望,延綿江山盡收眼底,一時風光無二。但他卻野心勃勃,不自量力,跨海發動了侵略朝鮮、企圖徵服中國大陸的戰爭,最終,損兵折將,不得不兵敗撤出朝鮮半島,慘澹收場。僅隔幾年,豐臣秀吉重病離世。彌留之際,他曾帶著無限遺憾與憂慮,在天守閣,留下了對自己一生的最後惆悵:
「身如朝露,飄渺隨夢,大阪叱吒風雲,繁華如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