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對象提供
尤端陽
濠江中學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當日,愛國人士杜嵐不畏當時澳葡政府的施壓,毅然地在澳門濠江中學升起了她親手縫製的五星紅旗,也是澳門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鮮豔的國旗在澳門上空飄揚了整整三天,一時震動海內外。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當天,已經87歲高齡的杜嵐站上升旗臺,拉動升旗的繩子,帶領全校師生再次升起五星紅旗。
帶著「愛國愛澳,有教無類」的校訓,2000年,濠江中學現任校長、杜嵐的女婿尤端陽接下了「國旗的傳承」。在往後的歲月裡,每逢周一、校慶以及國慶日,尤端陽都會帶著濠江中學全體師生舉行升旗儀式。70年來,兩位校長用接力的形式,持續給學生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近日,廣州日報記者前往這所有著87年歷史的澳門重點學校——濠江中學,聽校長尤端陽講述了更多關於愛國主義傳承的故事。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肖歡歡(署名除外)
清晨十點的濠江中學,沐浴在一片日光裡。在寸土寸金的澳門,中學的面積普遍不大,濠江中學是澳門為數不多的擁有一個足球場的中學。在濠江中學正門口處的電子屏上,播放著尤端陽和學生今年9月在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中講述的國旗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感動了全國。
尤端陽說,濠江中學的愛國教育之所以如此成功,除了與澳門的國情教育有關之外,也與學校的辦學宗旨密不可分,「我們歷代的校董和校長,都在堅持愛國主義教育的思想,愛國之情更是整個學校的長期積澱」。
不畏外界壓力
升起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
對於濠江中學的師生們來說,國旗有著重大的傳承意義。在尤端陽登上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之前,鮮少有人知道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故事:
1949年10月1日,濠江中學的老校長、革命者杜嵐女士不顧澳葡政府施壓,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當時各個區分配五星紅旗,由於澳門是附屬於中山的,中山只有三面紅旗,澳門沒有分到紅旗,為此,杜嵐校長只好連夜買紅布,親手縫製出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作為杜嵐校長的接班人、女婿,回憶起過去的這些故事時,尤端陽依然感慨不已。
但杜嵐此舉很快受到了澳葡政府的刁難。國旗升起後,杜嵐校長便被澳葡政府的相關人員「請」到了警察局。對方質問她:「為什麼要升中國的國旗?」杜嵐女士則異常堅定地回答:「我們是中國人,新中國成立,我們的國旗一定要升起來。」
「最後,對方要求我們只能升一天的旗,但是在全體師生的要求下,五星紅旗依然在澳門的上空高高飄揚了整整三天。直到今天,杜嵐校長的膽識也依然深受全體師生的敬仰。」尤端陽說。此後,每逢校慶和十一國慶日,濠江中學都要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很多人起初會不理解,為何杜嵐校長這麼堅持。但實際上,升國旗一舉並不是她的心血來潮。」尤端陽介紹道。出生於陝西的杜嵐女士一直以來都是一名革命者。早在她的少女時期,受進步思想影響,杜嵐女士便投身於革命,積極參加各種愛國運動。「她是有愛國情懷的。」尤端陽說。
「我們終於可以
堂堂正正升國旗了」
20年前,澳門回歸當天,濠江中學也是熱鬧非凡。據當時已在濠江中學任教十多年的尤端陽介紹,為迎接解放軍進城,當時全校師生都出動。「2300多師生夾道歡迎解放軍,此外,還組織了900人的腰鼓隊和舞蹈隊。回歸前後,我們還搞了很多大型活動,參加澳門的『濠江歡歌』節目,200名舞蹈隊學生齊跳《東方紅》,還有體操隊學生表演《情系中華》。我們都是敲鑼打鼓地迎接威武之師。」尤端陽回憶道。
當天,已經87歲高齡的杜嵐校長同樣是欣喜不已。「平時她都是拄著拐杖走路,那一天,老人家特別興奮,把拐杖放到了一旁,跑到了升旗臺上親自拉動國旗繩子,帶領大家升國旗。」彼時的尤端陽也站在國旗臺下,他看著藍天下的國旗,默默地想:「以後,我們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升國旗了!」
2000年,尤端陽接過杜嵐校長的「接力棒」,成為濠江中學的校長,迄今為止,他都始終牢記「愛國愛澳」的辦學宗旨,時常陪著學生們一起升國旗。自澳門回歸之後,每逢周一,學校都會舉行升旗儀式,風雨無阻。若逢校慶日、國慶日,升旗儀式則更為隆重。「我們是通過升國旗、唱國歌、認識國徽來教育孩子要熱愛祖國的。『愛國』是杜嵐校長給我們上的第一課。作為杜嵐校長的傳承人,我們也一定要守護好這面國旗。」
寫好中國字
當好中國人
此前,有杜嵐校長堅持讓學生學習普通話;如今,則有尤端陽校長堅持讓學生練好中國字。
身為澳門重點中學的校長,比起威嚴的校長形象,尤端陽更像一位慈祥的長輩,他喜歡走進孩子堆裡:通曉書法的他,會親自給學生上書法課,「寫好中國字,當好中國人」是經常掛在尤端陽嘴邊的一句話。學生們也格外愛上尤端陽的書法課。尤端陽是澳門書法協會副主席,尤其精通行書、草書、隸書,近幾年他又開始研究小篆。每天早上7:45至8:15,學生們會在書法課室裡練習,尤端陽則也蹲在辦公室裡練習。
由於學生們寫書法的熱情很高,尤端陽索性安排將書法教室一直開著,且由書法老師輪流授課。濠江中學學生的書法不僅在全澳門聞名,更是多次在眾多國內外華人書法大賽中獲獎。
在眾多書法家中,尤端陽格外喜歡毛澤東的書法,「他的書法格局很大。所謂『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在日常的書法教學中,尤端陽也喜歡教毛澤東的詩詞,如《沁園春·雪》《長徵詞》;除此之外,《離騷》《蘭亭集序》等文本也是重要的書法教學文本。「你問我愛國教育為何這麼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愛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尤端陽笑著說。
大量引入內地教材
歷史書使用人教版
除此之外,尤端陽還認為,雙向交流對於學生的愛國情懷也有幫助。「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特區政府對於教育的投入和支持越來越大,尤其是教育暨青年局對於師資培訓、學生教育等格外重視,每年都會組織澳門的師生前去內地,甚至是海外高校進行培訓交流。」
他還特意提到,近年來,為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學校還開始逐步更換教材,大量引入內地教材,推進教學改革,其中歷史教材早已沿用人教版,以使得學生樹立更正確的歷史觀。
「如今,澳門的教育水平整體提高,不僅有15年免費教育,學生每年還有書本等津貼,澳門的學生是非常幸福的。」尤端陽笑著說:「國家給了澳門許多關懷,每年澳門的中學都有許多保送名額,以濠江中學為例,今年有100名學生被保送到國內的重點大學,其中還不包括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所以,我希望我們的畢業生,未來不僅要看準澳門的發展,還要看準大灣區的發展,看準祖國一日千裡的發展。」在採訪的最後,尤端陽校長語重心長地說。
採訪後記:
教育,是讓孩子熱愛自己的祖國
隨著一陣課間鈴響,我們的採訪也接近尾聲。學生們在操場上鍛鍊,尤端陽就站在二樓校長室門前看著樓下的孩子們,校區雖看似有些年月了,但卻依然朝氣蓬勃。學生的校服是紅白藍配色,尤端陽平日在學校,也習慣穿著相同配色的教職工運動服,只有在採訪的時候,他才會換上西裝。據校長助理介紹,這些「校服」都是尤端陽親自設計的。
採訪結束後,濠江中學校長尤端陽翻開了贈送給記者的最新的一本濠江中學專刊,扉頁上是今年「六一」兒童節來臨之前,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學生和習近平總書記互通的兩封書信。
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濠江中學都有讓學生寫感謝信的傳統,教導學生學會感恩父母、親人、師友等。「今年恰好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我也沒想到,今年會有學生寫感恩祖國,甚至會提筆給習總書記寫信。」
據新華社報導,在信中,濠江中學的小學生寫道:「我們以前不太了解什麼叫『祖國母親』,通過學習《品德與公民》和與廣東姊妹學校的同學們交流,我們漸漸懂了。」而在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及:「希望同學們不辜負杜嵐老校長的期望,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
每讀到此,尤端陽便不禁感到欣慰:「杜嵐校長是全校師生一直以來的榜樣。看到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能想到,祖國母親是他們的堅強依靠,這讓我們更應牢記,教育是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讓孩子熱愛自己的祖國。」(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肖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