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2019年12月21日,這是一個值得澳門濠江中學,甚至澳門全體師生激動的日子,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澳門特區政府成立20周年之際,到澳門濠江中學視察,難能可貴的是,習主席還觀摩了一堂《「一國兩制」與澳門》公開課,而參加這堂公開課的還有澳門各個學校的校長和歷史課老師。
當習主席在接到濠江中學英才學校一幫小學生寫給他的信後,很快就於當年「六一」前回信給小學生們,欣然應允在澳門回歸20周年,出席慶祝活動時,到濠江中學作客。12月21日習主席在百忙中到澳門視察濠江中學英才學校視察,他在濠江中學看到的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這堂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對此評價為「歷史課意義非凡,也有的放矢,抓住了歷史的要點和教育的要害。」
濠江中學副校長、澳門蘭亭書法協會會長陳步倩每當說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刻時,他的心都難以平靜。他說,濠江中學是屹立在祖國大地上的學校,有著70多年愛國愛澳的光榮傳統,愛國主義教育從未停步。他說,從老校長杜嵐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天,親自將五星紅旗高高升起開始,濠江中學就堅持了逢國慶日,及周一的升旗活動。2000年老校長退休了,將這個神聖、莊嚴的任務落在了接替她的尤端陽校長肩上。至此,70多年來國旗,這面有著國家象徵,代表著代表全國人民,記載著中國5000多年的文化歷史旗幟的升旗活動,一直得到承傳。
濠江中學堅持70年升國旗活動,不但宣示了澳門是祖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更是通過升旗活動,堅持不懈為一屆又一屆的學子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讓「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的自豪感,紮根在他們心中。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除了習主席親臨濠江中學視察外,老校長杜嵐與繼任者尤端陽校長當選為「2019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的組合被命名為「70年五星紅旗守護者」。陳步倩說,從習主席視察濠江中學,到濠江中學第一句說的話是「我是應約而來的」,再到杜嵐及尤端陽被評為201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足以看到習主席對濠江中學的關心,中央政府對濠江中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愛國愛澳人才的肯定。
讓書法融合在「知行合一」的多渠道愛國愛澳教育中
陳步倩說,從澳門一國兩制實施的成功,以及青少年對國家認同感,這種家國情懷中,可以體驗到多年來澳門的教育體系,以及濠江中學對此的付出是沒有白費的。
然而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樣性的,如何才可以通過課本的知識融合到實際中去,這就給教育界提出了一個很大的思考空間與考驗。陳步倩給了很好的回答,他說,濠江中學進行的愛國愛澳教育是多渠道的,而且通過「知行合一」,給了學生們通過實質性以行動來對問題的認識,然後再通過自我內化,最後付之行動。所以培養學生愛國愛澳情懷不是單一的說教,而且必須通過具體的平臺,具體的載體,才能令到學生從中得到教育與錘鍊,最後才能夠提高對國家的認識與認同感。陳步倩如是說。
如果說1985年濠江中學老校長杜嵐開始在學校推行普通話教學開啟了濠江中學的「愛國愛澳,有教無類」教育宗旨的話,那麼其接班人尤端陽奉行的信念,用書法這種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之藝術方式,潛移默化為他的學生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讓學生們在兩代校長的諄諄教導下,堅定了「愛國愛澳」、「做好中國人」信念基礎。
陳步倩說濠江中學的教育平臺涵蓋了多個渠道,而無論任何渠道,都賦予其活著的靈魂,用寓教於樂的方式,結合學生的求知慾望與追求特點多方面展開。書法是其中一個渠道。他說,尤端陽校長將其當年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大會時,聽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在大會上講的「寫好中國字,當好中國人」發言當為名句,作為其書法教育的座右銘,教導他的學生,我們作為青少年一代要寫好中國字,將做好中國人,是我們的一個目標。
陳步倩認為,上課是求學的基本功與基本要求,但一旦融和在書法文化教育上,就不但單是停留在知識與藝術的層面上,而是通過學習書法,讓學生更多了解自己的祖宗、了解自己民族及祖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這才是濠江中學更加著重的教學。
這個信念深深地深入到學生的心頭裡,表現在行動中。2017年「天鴿」颱風吹襲澳門,濠江中學當年只有11歲的初一學生關星陸,有感於解放軍在災情後協助澳門處理善後的動人事跡,而書寫的「解放軍來了澳門市民有救了」書法,刊登在《人民日報》。從這幅書法流露出來只有11歲小孩的由衷感恩之情,看到了濠江中學學生對國家的認同與熱愛。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澳門也難免其害,疫情中,澳門學校停課,學生無法上學的情況下,濠江中學堅持停課不停學,鼓勵學生多寫書法,並將防疫抗疫作為書法內容,以此作為一種教育,一種激勵,一種團結的手段。尤端陽校長親自帶頭,每日寫一幅書法,在他的帶動及激勵下,短短2個月時間,濠江中學整理及舉辦了多個防疫抗疫師生書法網上展覽,又與中央美術學院教育部聯合舉辦書法展。上述的書法展覽內容全部圍繞疫情,抒發了師生感謝中央政府對人民的關心與關愛、對醫護人員感恩情懷,以及相互鼓勵共同防疫抗疫的決心與信心,體現了書法不單是文化藝術,還是精神力量源泉。
堅持書法課程教育重視中華文化承傳
當書法課程在一些地方漸行漸遠的時候,濠江中學卻將該門課程作為正規課程,在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初中二年級開設,每周必有一堂。
尤端陽校長是澳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精通行書、草書、隸書,並正在研究小篆。他除了親自給學生們上書法課外,還言傳身教,堅持每天在早上7點45分至8點15分同一時間裡輔導學生練習書法。他的榜樣力量,深深感動了他的學生們,鍥而不捨日復一日地練習。
濠江中學的書法教育,引起了國內書法權威界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多次到濠江中學參觀指導。201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在境外首所蘭亭中學在濠江中學成立,蘇士澍親自到濠江中學參加開幕典禮。尤端陽希望濠江中學以蘭亭中學為新的起點,把學校辦成傳承中華文化的園地,共同推動兩岸四地書法教育的發展。繼後濠江中學更是承此東風,於2012年成立濠江蘭亭書法協會,還專門打通了二間教室,設為蘭亭書法室,為學生學習及練習書法提供了硬體條件。
築巢引鳳。良好的書法教育硬體設施,以及書法藝術氛圍,令到濠江中學對書法感興趣的學生越來越多。目前濠江蘭亭書法協會有會員120多名,當中包括老師、校友以及家長;書法班的70多名學生堅持每日早午晚書法練習;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書法藝術水平,蘭亭書法協會為書法班的學生舉辦每季一賽的書法比賽。
「十步之澤,必有芳草」。濠江中學的種種措施,大大促進師生對書法藝術的愛好以及熱情,水平也不斷得到提升,出現了不少人才與亮點,當中包括有一名女學生獲得全國中學生蘭亭書法比賽前十名,其作品還代表中國赴日本參展;在全球青少年書法大賽中,濠江中學有十名學生在幾十萬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其中兩名獲得前10強,三名獲得前20強,五名獲得前100強;還有一位同學上了湖南衛視的書法專題節目,有學生上過中央電視臺有關節目。難能可貴的是,濠江中學有多位學生因書法的造詣,分別被內地多間大學破格錄取,其中包括北京醫藥大學。
「走出去」「請進來」擴大學生視野夯實書法基礎
陳步倩認為「走出去」「請進來」是書法文化傳播、提高師生的書法藝術水平的兩種不可或缺模式。濠江中學沒有滿足揮毫弄墨日漸濃的氛圍與成就,而是希望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互動方式,更好地相互促進與吸收中華五千年文化,提高學生的書法藝術水平。
在「走出去」方面,一方面與內地一些學校共同舉辦書法學習與展覽,另一方面,到西安、湖南、四川、順德、肇慶、中山、珠海等城市參觀學習交流。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學生書法藝術的提高。
在「請進來」中,邀請北京、廣州、中山等城市的專家、學者、名師到濠江中學進行長期的指導;聘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東城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東城區工商聯書畫協會會長、中國老子書畫院院士、中國九大女書法家之一的韓寧寧為濠江蘭亭書法協會客座教授,並定期每年二次到學校指導師生書法藝術。
書法看似在學校只是一門課程,但是這是一門沉澱著濃厚中華文化歷史的課程。陳步倩說,將書法課程納入正規的課程,內中所滲透的華夏文化,就是愛國愛澳潛移默化教育過程,他將這個過程比喻為澆水,灌溉時期,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看到開花結果。他看到了濠江中學結出來的一批又一批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