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籍國民黨陸軍上將共六人,其中有蔣校長的首席謀士,他是誰?

2020-12-23 司馬砸光

與抗戰時期的川軍、桂軍、滇軍等基本保持著獨立指揮體系及獨立建制的地方部隊不同,鄂軍不但實亡就連名存也做不到了,這一點甚至還不如基本中央軍化的湘軍、粵軍、黔軍等地方部隊。

但是,國民黨軍隊中依然有一些湖北籍的陸軍上將,其中一級上將一人,還是逃臺後才最終晉升為一級上將的,其餘上將全部為二級上將或中將加上將。

下面我們就大致介紹一下國民黨軍隊的湖北籍陸軍上將們。

「蔣介石首席謀士」、陸軍二級上將何成浚

後排右二為何成浚

出身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何成浚,湖北隨州人,其軍事生涯高光時刻基本都發生在中原大戰之前。

北伐戰爭期間,他出任北伐軍總司令部總參議,實際擔負著「軍師」、「謀士」及「說客」的職能角色。閻錫山掉頭轉向國民革命軍,就是何成浚遊說的結果。

張學良的「東北易幟」,也少不了何成浚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蔣桂戰爭中,何成浚還促成了唐生智召集已轉投桂系的舊部倒戈反桂。

中原大戰中,出任湖北省主席、武漢行營主任的何成浚,利用蔣介石提供的大量銀元、煙土、美女,拉攏分化了馮玉祥、閻錫山部的很多戰將,幫助蔣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

1935年4月,何成浚被授予陸軍二級上將軍銜。抗戰期間,他長期出任軍委會軍法執行總監。

張宗昌直魯聯軍舊部、陸軍二級上將徐源泉

武漢徐源泉公館

湖北黃岡人徐源泉,原為張宗昌舊部,在北伐及東北易幟後轉投蔣介石。黃百韜就是這時隨徐源泉歸附的蔣。

中原大戰中,第十軍軍長徐源泉隸屬何成浚指揮,與友軍蔣鼎文部、楊虎城部等一起在平漢路擊敗了馮玉祥的部隊。自此,徐源泉也開始依附於何成浚。

1935年授銜時,徐源泉被授予陸軍二級上將軍銜。

抗戰期間,徐源泉在先後率部參加的南京保衛戰及武漢會戰中都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先是在南京淪陷前提前率部過了長江避險,再是武漢失守後擅自率部開到平漢路以西,被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押解至西安,並提請蔣介石將其撤職查辦。

後在軍法執行總監何成浚的幹預下,徐源泉被調往重慶上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算是平穩「著陸」了。

抗戰勝利後,徐源泉退出軍界,後來逃去了臺灣。

出自湖北的其他國民黨上將

彭孟緝等宣誓就職

朱綬光,湖北襄陽人,長期出任閻錫山第二戰區長官部參謀長,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蔣作賓,湖北應城人,1942年去世後被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

孔庚,湖北浠水人,1947年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

彭孟緝,湖北武漢人,曾任臺軍「參謀總長」,1959年晉升陸軍一級上將;

除了以上獲授上將者,國民黨軍中還有諸如夏鬥寅、萬耀煌、賀國光等比較知名的湖北籍中將,在此就不一一展開了。

相關焦點

  • 江西籍國民黨知名將領有哪些,你知道嗎?其中上將還真不算少!
    特別是很早就追隨中山先生的九江人傑——曾任江西都督的李烈鈞,在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李烈鈞後為位居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自他開始,大批國民黨籍江西將軍在此後的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等逐漸成長、成熟起來,成為歷史上一股不容忽視的軍事力量。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都是上將軍銜,在國民黨中能力出眾名氣巨大。「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
  • 臺陸軍退役上將挺馬:只有國民黨才能保住臺灣
    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陸軍退役上將王文燮。(中評社 倪鴻祥攝)   海外網7月18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 國民黨7月20日舉行黨主席選舉,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陸軍退役上將王文燮今天上午在臺北國軍英雄館舉行的退伍軍人協會紀念抗戰76年的活動上大力挺馬;他直言,只有國民黨才能確保「中華民國」的存在,黨沒有了,你什麼都沒有了,各位同志千萬要記得這件事。
  • 國民黨的十大元帥,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
    嚴格來說,國民黨的確有「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但是卻不存在「十大元帥」。因為按照國民黨的最高軍銜劃分,最高的軍銜是「特級上將」,其次就是「一級上將」。但是「特級上將」只有蔣介石一人,而「一級上將」,則只有9人,分別是,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如果將一級上將和特級上將歸納為是「十大元帥」的話,那麼就包括得有蔣介石、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陳紹寬。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分別都有哪些人組成。
  • 建國後,八路軍129師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都有誰?其中4人出自386旅
    此次授銜,共產生了55位開國上將,加上後續補授的,開國上將一共57位。其中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15師11人,八路軍120師9人,八路軍129師8人。那麼,八路軍129師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都有誰? 01上將王宏坤,出自385旅 1909年1月出生於湖北麻城乘馬崗石槽衝,是王樹聲大將的堂弟。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
  • 日本人眼裡的中國三個半軍事家指的是誰?
    20世紀30年代,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後,在日本人當中盛傳中國有三個半軍事家:曾任北洋政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黎元洪總統府顧問、直系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部總參謀長,時任蔣介石特使、國民政府陸軍大學校長的蔣百裡排第一,時任國民黨蔣介石的參謀長、陸軍大學校長楊傑排第二,時任桂系軍閥的參謀長、民國訓練總監、"小諸葛"白崇禧排第三,他剛巧曾經是保定軍校蔣百裡校長的學生
  • 誰是國民黨軍隊中最能打的將領?盤點我心目中的五位國軍上將
    胡璉(1907年--1977年 ),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胡璉是黃埔四期,在國民黨軍隊中屬於小字輩,解放戰爭中任國民黨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18軍軍長,曾多次擊退粟裕大將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傳言毛主席曾把胡璉比喻為「狡如狐,勇如虎」。隨國民黨軍退到臺灣後曾出任金門防衛司令,在當時被稱為「金門王」。
  • 國民黨起義將領中,唯有他的職務,建國後超過8大元帥!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有一千多位高級將領被俘虜,同時也有很多高級將領,棄暗投明起義,1955年,有功的國民黨起義將領不少被授了軍銜,沒軍銜的也給予了職務。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他身上沒有軍銜,資歷卻很老,是唯一當過軍委副主席的起義,建國後,職務還超過了八大元帥,這個人就是程潛。程潛在國民黨的資歷比蔣介石可是老多了,他是早期的同盟會會員,1905年就加入了,辛亥革命的時候,他幫助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指揮炮兵反攻漢口。
  • 上將是什麼級別?什麼職務?國軍美軍解放軍各不相同
    國民黨的上將分為三種,從大到小是特級上將、一級上將和二級上將。國民黨的特級上將,總共就一個人,就是先總統 蔣公(怎麼空一格,請教教我)。一開始,蔣是國家領導人,最差時也是國民黨總裁,到了後來成了臺灣省省長。如果70年代接受招安,保底時副國級。
  • 「陸軍上將」——鄧鏗
    新華社廣州4月14日電(記者李雄鷹)在廣州市黃花崗公園內七十二烈士墓東南側,有一座民國陸軍上將之墓巍然壯觀,墓碑是孫中山先生親題,這就是鄧仲元墓。清明時節,園內青松翠柏,相互輝映,蔚為壯觀,莊嚴的墓碑前,堆放著人們敬獻的鮮花。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
  • 湖北紅安籍開國上將:秦基偉軼事3則
    湖北紅安籍的開國上將秦偉,從將軍到戰士說的是紅安縣本地的方言。由此鬧出了不少的笑話。抗戰時期,秦基偉任八路軍太谷遊擊支隊支隊長。這支隊伍有很多戰士是太谷銘賢中學的畢業生,因為抗日才走到這支隊伍中來的。一次,秦基偉帶著這幫學生隊伍到農村去宣傳抗日,演出活報劇《放下你的鞭子》。
  •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中華民國十大高級將領
    後復去日本先入成城學校,1902年11月又考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蔡鍔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領導反袁稱帝的護國軍起義。李烈鈞(1882-1946年2月20日), 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1905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科第六期學習。辛亥革命爆發後,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參謀長、海陸軍總司令 。
  • 廣州定點接待酒店共入住192人,其中湖北籍61人
    發布會上,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柯顯東表示,廣州市文廣旅局昨晚發布了《關於湖北籍遊客在廣州住宿服務的指引》,全市共協調安排22家酒店賓館作為湖北籍來穗遊客的定點接待酒店,覆蓋全市11個區,為遊客提供及時周到的服務和更好的健康保障。
  • 被蔣介石軟禁33年的陸軍上將,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恩怨情仇?
    老人孫立人,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曾任「陸軍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他最著名的身份是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軍軍長。另外一些中央軍,習慣也稱為嫡系,其骨幹成員包括「黃」(黃埔軍校任教或學習)、「陸」(陸軍大學任教或學習)、「浙」(浙江省籍)、「一」(曾在第一軍第一師任職)。這種人員構成比黃埔同窗複雜一些,因此內耗也相對嚴重,但因為多數人與常凱申存在較深私人關係,也被視為可靠部隊,與黃埔學生軍一起構成蔣介石嫡系主力。
  • 「五虎上將」衛立煌55年回北京,官至副國級,他的家人結局如何?
    眾所周知共和國有十位元帥,個個都是為共和國立下不朽功績的元勳傑著。而蔣介石麾下也有著名的「五虎上將」,這五人能徵善戰,數次屢立奇功,五人皆曾任職戰區司令官及以上職位。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五虎上將中的一員虎將,那麼這位將軍又是誰呢?解放後他和他的家人又去哪裡呢?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
  • 陸軍一級上將,顧祝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陸軍一級上將,顧祝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顧祝同為蔣介石集團的核心人物,同其私交最篤者有何應欽、俞飛鵬等,這些人都是蔣介石的私黨。抗日戰爭期間,顧祝同任三戰區司令長官,轄江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五省。
  • 民國17位一級上將,僅一位來自海軍,他是誰?
    在中華民國時期,有17位一級上將,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看出,一級上將高於上將。特別是在軍閥亂政時期,有很多將軍和上將,不過到了北伐後,老蔣別出心裁推出一級上將,這樣一來上將的權利被架空,一級上將就成了軍人的最高榮譽。這17位民國一級上將,僅一位來自海軍,他是誰?
  • 民國時期軍銜管理制度混亂,還出現了「中將加上將銜」
    為此,自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可謂傷盡了腦筋,開始著手大力整頓與規範軍隊的軍銜與晉升制度,並且採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是通過傳統的禮義廉恥觀念來教育軍官,進行自我解剖;二是制定軍隊人事整頓及升遷辦法,成立了軍事委員會直屬銓敘廳,專門負責軍官的晉升與任免,其中有一條重要內容就是將軍銜與職務分開,即正式軍銜與職務軍銜,後來誕生了「中將加上將銜」。
  • 湖北籍開國將軍僅3人健在 監利人魏國運身體硬朗
    湖北籍開國將軍僅3人健在 監利人魏國運身體硬朗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新聞 正文 來源:長江日報 時間:2015-10-29 09:40   27日,百歲開國將軍張秀龍追悼會在武昌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