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起義將領中,唯有他的職務,建國後超過8大元帥!

2020-12-20 靜止歷史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有一千多位高級將領被俘虜,同時也有很多高級將領,棄暗投明起義,1955年,有功的國民黨起義將領不少被授了軍銜,沒軍銜的也給予了職務。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他身上沒有軍銜,資歷卻很老,是唯一當過軍委副主席的起義,建國後,職務還超過了八大元帥,這個人就是程潛。

程潛在國民黨的資歷比蔣介石可是老多了,他是早期的同盟會會員,1905年就加入了,辛亥革命的時候,他幫助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指揮炮兵反攻漢口。

那個時候蔣介石還是陳其美名下的小字輩。在軍隊的資歷,程潛也不差,1903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湖南武備學堂,畢業後又被保送到日本留學,考進了日軍陸軍士官學校,跟老蔣還是校友。

程潛和我黨的淵源也非常深,他曾經在湖南創建新軍,辛亥革命後,毛主席曾經在新軍中當了半年的兵。1923年,孫中山建立的最早的革命軍官培養基地「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程潛當時是軍政部長,兼任校長。

黃埔軍校成立的時候,孫中山曾經考慮過讓程潛當校長的,雖然程潛沒當成,可是講武學校的師生都加入到了黃埔軍校,那都是程潛的老部下。1926年,程潛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第六軍的黨代表是林伯渠,當時彭總只是下級軍官,陳賡還只是學員。

程潛雖然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可資歷老,抗戰時程潛被授予一級上將,又當過第一戰區的司令官,陸軍一級上將在國民黨敗退臺灣前,只授予了13個人,程潛是在1939年獲得的,時間很早。

程潛在政治上還是有野心的,他在1948年曾經競選過副總統,只是沒成功,後來就開始執掌湖南的軍政大權。渡江戰役後沒多久,程潛就和在湖南的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一起發布了通電起義。他去北京參加政協會的時候,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等人都親自去迎接,毛主席一直親切地稱他是老上級。

新中國成立後,程潛被任命為軍委副主席,當時和他職務相當的只有朱總和彭總。雖然之後十大元帥也都相繼擔任過軍委副主席,但是時間都在程潛之後。

毛主席過70大壽的時候,只是請了兩桌客人,其中就包括程潛以及他的夫人和女兒,程潛還帶上了他親自寫的詩作為壽禮。程潛的夫人名叫郭翼青,比程潛小了37歲,不過他們挺恩愛,生了六個女兒。

程潛雖然出身不錯,生活卻一直很簡樸,他每個月都有特批的生活費,但是他沒有花在自己身上,都貼補給了他的一些老戰友和子女。1968年,程潛在湖南去世。

相關焦點

  • 建國初期,主管過一省軍政大權的,開國將領有誰?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全國各大省會城市,都安排了一位能力出眾的人,擔任地方官來管理這座城市。就比如在開國十大元帥中,就有三位元帥曾經擔任過北京(首任市長是聶帥),上海(陳老總),廣東(是葉帥)首任地方官,以上這三位都是元帥級別的人物。
  • 解放戰爭期間起義的15位國民黨高級將領(圖)
    編者按:解放戰爭期間,隨著國民黨內部的分崩離析,中共政治主張日漸深入人心,大批國民黨愛國將領在中國共產黨的感召下,高舉起義大旗,毅然投誠,從而打亂蔣介石的軍事部署,削弱國民黨的力量,加速解放戰爭的勝利。這些愛國將領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擔任要職,有的甚至是集團軍總司令、省政府主席。他們起義一方面是革命戰爭勝利形勢的推動,也是我們黨和軍隊積極爭取的結果。
  • 國民黨元老程潛,建國後任軍委副主席,每月供應5萬斤大米
    引言1949年8月4日,程潛和陳明仁帶領國民黨的軍政要員在長沙宣布起義,正式投入共產黨的懷抱,脫離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程潛起義的影響比較大,他的起義推動了解放戰爭的進程,毛主席感到十分欣慰。欣慰的同時毛主席有了一個煩惱,那就是怎麼安置程潛?
  • 他是國民黨海軍總司令,因拒內戰而被老蔣撤職,建國後擔任何職?
    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和日軍一般都是陸地作戰,可是國民政府明明有海軍的,那麼到底國民黨的海軍和日軍交過火嗎?其實確實打過仗,而且結果確實是非常的慘烈,這就是1937年8月16日爆發的江陰保衛戰。
  • 中國開國十大元帥評定標準:彭德懷元帥勇猛剛烈
    1927年5月任中央軍委書記,後與賀龍等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創建了第一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1931年底任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總政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與毛澤東、朱德等領導指揮紅軍的反「圍剿」作戰。長徵中,為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解放戰爭初期,同毛澤東等轉戰陝北,領導全國的解放戰爭。1947年8月,兼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
  • 他是國軍著名抗日將領,壯烈犧牲後,卻為何被國民黨污衊為漢奸?
    在近代的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中湧現出了大量的抗日將領,除了我們共產黨中的將領,還有來自國民黨的將領,比如薛嶽、張自忠、方先覺、孫立人、馬佔山等等,這些可以說都是蔣介石的得力戰將。我們今天繼續來為大家介紹一個來自國民黨的著名抗日將領。
  • 解放西南時,國軍將領楊森兩次請求起義,為何都被劉伯承拒絕?
    戰役勝利後,由劉伯承率領的第二野戰軍進軍大西南地區。此時在西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已經是風中殘燭,在解放軍的攻勢下節節敗退。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解放軍也是開始號召國民黨將領起義投降,而國民黨將領看到自己這邊大勢已去,已無需再為國民政府效力,所以像是劉文輝等一眾將領紛紛繳械起義,響應了號召。
  • 誰是國民黨軍隊中最能打的將領?盤點我心目中的五位國軍上將
    胡璉(1907年--1977年 ),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胡璉是黃埔四期,在國民黨軍隊中屬於小字輩,解放戰爭中任國民黨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18軍軍長,曾多次擊退粟裕大將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傳言毛主席曾把胡璉比喻為「狡如狐,勇如虎」。隨國民黨軍退到臺灣後曾出任金門防衛司令,在當時被稱為「金門王」。
  • 此人是國民黨海軍艦長,1949年和平起義,主動留在大陸過得如何?
    解放戰爭期間,有很多國民黨將領為了不讓城市遭到無謂的戰火破壞,為了不讓無辜的老百姓面臨流離失所選擇了和平起義,他們為新中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便是那些起義將領中的一員,名叫鄧兆祥。鄧兆祥在解放戰爭末期擔任了國民黨海軍巡洋艦「重慶號」的上校艦長,因為厭惡內戰,不願意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1949年2月25日,鄧兆祥在吳淞口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起義」,宣布脫離國民黨,加入解放軍海軍,並且主動留在大陸。那麼,和平起義後的鄧兆祥晚年的結局怎麼樣呢?鄧兆祥出生於1903年,他是廣東省高要縣人。
  • 國軍起義將領中,他1955年只授少將,但後來的職位最高
    在我軍1955年授銜時,有不少人是國軍起義將領,比如三位開國上將: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 不過,有一位雖然只授開國少將,但他後來的職位卻是最高的,誰呢?就是鄧兆祥,後來擔任中國海軍副司令,而且還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副國級幹部。
  • 這十位將領都是元帥,但革命分工不同,算得上一級統帥的有四位
    假如這三位也被授予了元帥軍銜,應該在元帥中,也算不上是專業一級統帥,像周劉二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大多都是主持後方工作,很少親臨前線指揮戰役。只有鄧公在革命戰爭年代,擔任過中原野戰軍與第二野戰軍的政委。  不光以上這三位,在實際十位元帥名單中,也並非十人都是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的一級軍事統帥。
  • 「十大元帥」在長徵時期都是什麼職務?
    「十大元帥」中除去陳毅因傷未能參加長徵之外,其他九位都參加過長徵且任重要職務。朱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 他16歲參加革命,是黃花崗起義唯一倖存者,建國後成廣西省委書記
    今天筆者 就走進一位革命志士,他16歲參加革命,險為烈士,建國後成為第一任廣西省委書記。他就是——張雲逸。張雲逸將軍於1892年出生於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的一個小村莊,1899年張雲逸將軍開始讀私塾,於1904年進入啟明高等小學學習,1908年在廣東陸軍小學堂,開始接受進步思想。同年張雲逸將軍加入中國同盟會,先後參加了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
  • 臺起義飛行員黃植誠辦飛行學校吸收臺軍將領 引綠營炮轟
    >據親綠的《自由時報》14日報導,黃植誠今年3月以解放軍少將軍銜退役後,成立「兩岸平誠航天投資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還在公司介紹及個人簡介中,自我標註為『中國國籍人士』」。《自由時報》稱,兩岸平誠航天投資公司大動作邀聘臺退役將校級軍官擔任顧問及教官,網站資料顯示,其投資機構中一名董事為臺灣知名的金錢豹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長袁昶平。不過袁昶平的友人13日否認稱,上述投資是以訛傳訛,袁父過去是運輸機飛行官,袁本人也考進空軍官校,「才會讓外界有此聯想」。臺灣前「民航局張」張國政被列為兩岸飛行學校的「臺灣地區榮譽校長」。
  • 他與林帥合稱「井岡三將」,賞金超過朱毛,若活著必是元帥
    今天要說的這位紅軍將領,乃是一員悍將,無論資歷、戰功還是背景,都是佼佼者,讓人惋惜的是,他犧牲太早,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若此人活著,1955年授銜,元帥之位可能就有一個是他的。他就是「飛將軍」黃公略。黃公略的這些經歷,註定了他不會低於大將。紅一軍團成立後,有3個軍,除了黃公略之外,另兩位軍長便是林帥和伍中豪,三人都能徵慣戰、戰功卓著,被合稱「井岡三將」。而井岡三將中,又以黃公略資格最老,即便在井岡山上,黃公略也是位列毛朱彭之後的第四號人物。
  • 敵軍起義、投誠和被俘的高級將領,他們的待遇有何不同?差距多大
    在抗日戰爭中,僅淞滬一戰國軍便損失33萬餘人,在武漢會戰中更是損失40多萬,可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實際戰死人數只有34萬人,其餘的人多數加入我軍或就地遣散,差異如此之大跟時局有關,同時跟蔣介石強行徵兵也有關,因此除了他的嫡系部隊,起義、投誠和被俘的部隊遠遠大於傷亡人數,而這三者待遇差距在全國解放後也明確不同。
  • 國民黨空軍起義的飛機(1945-1989)
    國民黨空軍起義的飛機(1945-1989)  1945年8月20日,汪偽政府空軍的1架日制「九九」式運輸機,由少校飛行教官周致和、少尉飛行員趙乃強、黃哲夫駕駛,從江蘇揚州起飛,飛抵延安,首創從敵對陣營駕機投奔G.C.D先例。這架飛機是日本贈送給汪偽政府專機班的,機名「建國號」。飛抵延安後為紀念此次起義行動改名820號。
  • 鎮反運動中被處決的國民革命軍將領
    1950年鎮反運動中被逮捕,於11月8日夜被殘酷處死。1983年10月,人民政府宣布為其平反,確認他為「辛亥革命人員」。4.護法健將宋鶴庚宋鶴庚,字皋南,1883年生,湖南湘鄉人。1902年考入湖南陸軍學堂,畢業後赴日,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九期步科學習畢,在日本期間加入同盟會。
  • 四位國民黨起義將軍在1955年授勳時,被授予少將軍銜,你怎麼看?
    因此在整個戰局上來看,國民黨軍隊大勢已去。後來渡江戰役爆發,解放軍渡江,南下長驅直入。在兵臨城下之際,國民黨4位將軍,響應形式的號召,領兵起義。建國後則四位將軍都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是誰?你對此又怎樣看待他們的功過是非。
  • 1949年吳化文率先攻佔南京總統府,建國後,為何百姓請願處決他?
    在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隊已經陷入山窮水盡的地步,不少的國民黨將領都紛紛選擇起義,這些起義將領有孔從周、高樹勳和傅作義等。這些人後來在新中國成立後,都得到了我黨的優待,有的甚至還擔任過一些重要的職位。不過其中有一位起義將領,儘管幫助了我黨完成了收復南京的任務,但還是遭到廣大百姓的唾罵,甚至還紛紛請願處死他,這位將領就是吳化文。他之所以會遭到百姓這麼大的仇視,主要是還是因為他的手上沾染過無數中國百姓的鮮血,這成為他一生汙點。在沒有起義之前,吳化文一共跟過三任領導,依次分別是馮玉祥、汪精衛和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