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起義將領中,他1955年只授少將,但後來的職位最高

2021-01-10 騰訊網

在我軍1955年授銜時,有不少人是國軍起義將領,比如三位開國上將: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

不過,有一位雖然只授開國少將,但他後來的職位卻是最高的,誰呢?就是鄧兆祥,後來擔任中國海軍副司令,而且還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副國級幹部。

鄧兆祥的一生,堪稱創造奇蹟的一生,有很多獨一無二的經歷。

鄧兆祥1903年生於廣東肇慶,11歲就報考黃埔海軍學校,而且還考了第一名,你說牛不牛?

不過,他畢竟還只有11歲,長得又很瘦弱,在體檢時就沒過關。幸好,他的家裡還算有關係,給他虛報了兩歲,再加上他的文化課考試高居第一,學校就破格將他錄取了,從此開始了海軍軍校生涯。

可是誰都沒想到,他上學後又創下了一個記錄,就是一口氣念了15年的海軍學校,直到26歲才畢業。

按正常學制,黃埔海軍學校是5年,念完就可以畢業了,但鄧兆祥感覺沒學夠,畢業後又考入了吳淞海軍學校,可後來吳淞海軍學校停辦了,他又考入了煙臺海軍學校,不幸的是,煙臺海軍學校也停辦了,他就又考入了南京水魚雷炮校,結果這麼折騰下來,他在各個學校學習已經長達10年了。

這還沒完呢,鄧兆祥感覺還沒學夠,又考取了公費留學生,遠涉重洋到英國皇家海軍學校學習了5年。這份好學的勁頭兒,可能在海軍裡是唯一一位了。

而且,除了這兩個記錄,他還有一個記錄,就是唯一一位經歷北洋海軍、民國海軍和新中國海軍三個階段的海軍將領。

在北洋海軍時,他任海軍中尉;在民國海軍時,任海軍上校,還是當時最牛的軍艦「重慶號」巡洋艦的艦長;而在新中國的海軍,他更是被授予開國少將,還當上了海軍副司令,不得不說確實是太牛了!

不過,鄧兆祥一生中最值得稱道的大事,還要數帶領「重慶艦」起義。

1949年2月,鄧兆祥在艦內一部分共產黨員的勸說下,毅然指揮重慶號500多名官兵起義,成為當時震驚中外的大新聞。

據說,當時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天天在電臺旁呼叫鄧兆祥,不停地哀求他回來,還允諾如果他回來,什麼要求都答應,就差管他叫爹了。但是,鄧兆祥始終不為所動,並在他的帶領下,國民黨海軍一批又一批跟著起義,迅速瓦解了國民黨海軍。

開國大典時,主席親自點名鄧兆祥代表起義官兵到天安門觀禮。後來,主席還單獨接見他,請他培養海軍人才,先後擔任海軍安東學校校長、海軍快艇學校校長、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等職,為新中國海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人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鄧兆祥還曾大義滅親。

那是在1959年,國民黨為了反攻,派遣了很多特務來到大陸,其中就有鄧兆祥的侄子鄧汝璋。鄧汝璋輾轉越南回到大陸,並親自帶了蔣介石的委任狀給鄧兆祥。

鄧兆祥大怒,將侄子訓斥了一番,並向海軍北海艦隊報告了這件事,配合相關部門將鄧汝璋抓了起來。

1981年,鄧兆祥被任命為海軍副司令,當時已經78歲高齡了,又創下了一個晉升的記錄。

1983年,鄧兆祥離開海軍,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但他仍然心系海軍,93歲高齡時還登上西沙群島慰問官兵。

鄧兆祥的一生,堪稱中國海軍的發展史,晚年時他說:「我走過的海域近300萬平方公裡,在人類進入海洋經濟時代的今天,爭奪的陣地不僅在大陸,而且在海洋。要大力宣傳海洋意識,加速人民海軍的質量建設,有效地捍衛中國的海洋權益。」

1998年,鄧兆祥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按照其遺願,家人將他的骨灰撒入黃海,與大海融為一體,繼續保衛著祖國的海域。

相關焦點

  • 他是國軍起義將領級別較低但貢獻巨大,不僅授開國少將還成副國級
    這便是為紀念開國少將、海軍副司令員,後來成為副國級的鄧兆祥將軍。鄧兆祥,1903年4月1日出生於以前名叫高要縣肇慶鎮雙木棉村的這條小街上,兄弟姐妹12人,他排行第六。他家原本是殷實的家庭,豈料在他七歲那一年,由於父親故去,家裡供他讀書便發生了困難。
  • 十大國軍起義將領,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1949年8月,人民軍隊進軍湖南,陳明仁與程潛一起舉行起義,促成了湖南的解放。1955年,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九位:董其武。董其武出身於晉綏軍系統,是傅作義帳下的一員虎將。他曾率部參加大同集寧戰役戰役,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1949年9月,在傅作義的策劃下,董其武在綏遠率部起義,被任命為人民軍隊綏遠軍區副司令員、23兵團司令員。
  • 杜聿明如果在淮海戰役中起義,1955年會授啥軍銜?
    他畢業於黃埔一期,是老蔣的嫡系愛將。抗日戰爭期間,杜聿明的表現十分出色,曾率第5軍在崑崙關和日寇第21旅團血戰十餘天,斃敵5000多人,還擊斃了敵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憑藉崑崙關大捷,杜聿明名揚天下。之後他又率部隨中國遠徵軍遠赴緬甸作戰,多次在戰場上重創日軍。
  • 四位國民黨起義將軍在1955年授勳時,被授予少將軍銜,你怎麼看?
    後來渡江戰役爆發,解放軍渡江,南下長驅直入。在兵臨城下之際,國民黨4位將軍,響應形式的號召,領兵起義。建國後則四位將軍都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是誰?你對此又怎樣看待他們的功過是非。
  • 38年入黨、1955少將、指揮金門島作戰,魯中抗戰進步最快的將星!
    他是山東的抗戰中入黨、參加革命這幫老人中,進步最快,也是最優秀的將領之一。曾有非紅軍時期入伍不授將星的說法,而他,就是1955年授銜的1千多將星中參加革命較晚,卻進步最快的我軍高級將領之一。1955年,在抗戰中參加革命成長快的我軍將領,是曾任海軍政委的李耀文。
  • 此人在國軍中有李逵之稱,49年葉帥託人傳話給他:再不起義就晚了
    眾所周知,李逵·jy是《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綽號「黑旋風」,他以率真忠誠、大膽進取的性格深受讀者喜愛。民國時期,還有一個人叫「李逵將軍」,就是李振將軍。李震,1900年生於廣東梅州。後來因為家境不好,被迫當兵謀生。先後在粵軍、桂軍、粵軍當過兵。
  • 金門戰役總指揮蕭鋒,1955年為何僅授大校軍銜?
    當時解放軍渡過長江天險後,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打垮了江南地區的國軍。三野第十兵團在葉飛的指揮下,更是相繼取得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和廈門戰役的勝利。整個福建地區,就只剩金門這一座孤島了。兵團司令員葉飛也沒把金門放眼裡,心思都在臺灣上面,他說道「大陸沒什麼大戰可打了,你們就去掃個尾巴吧」。後來,「掃尾巴」的任務落在了28軍身上。
  • 1955年授軍銜,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是中將,為何司令員是少將?
    1955年5月,我軍正式自主接管了旅順軍港,並組建了旅順基地,隸屬於海軍建制。到了1955年9月,海軍旅順基地的司令員和副司令員,都參加了授軍銜。不過,當時副司令員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司令員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時擔任海軍旅順基地司令員和副司令員的分別都是誰呢?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與八路軍,各自擊斃多少日軍高級將領
    八路軍在國軍陣營中,八年抗戰時期共擊斃日中高級將領40名,其中包括少將,中將,還有三位大將。第一位是大角芩生,他是一名海軍將領,在1941年2月5日,乘專機飛往廣東中山時,被國軍高射炮擊毀,當場機毀人亡。第二位是山縣正鄉,他是日本海軍提督,獨立空軍的鼓吹者,第4南遣艦隊司令,在二戰時期參加過太平洋戰爭,這位為人十分殘忍,在這期間,殺害無辜百姓達1萬多人。不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1945年3月在浙江椒江迫降後被國軍水警隊圍攻致飛機爆炸斃命,追晉大將。
  • 國民黨起義將領中,唯有他的職務,建國後超過8大元帥!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有一千多位高級將領被俘虜,同時也有很多高級將領,棄暗投明起義,1955年,有功的國民黨起義將領不少被授了軍銜,沒軍銜的也給予了職務。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他身上沒有軍銜,資歷卻很老,是唯一當過軍委副主席的起義,建國後,職務還超過了八大元帥,這個人就是程潛。程潛在國民黨的資歷比蔣介石可是老多了,他是早期的同盟會會員,1905年就加入了,辛亥革命的時候,他幫助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指揮炮兵反攻漢口。
  • 1955年大授銜,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都是誰?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老將行》011955年,隆重的授銜儀式舉行。朱德排在元帥第一位,這樣的排名是毋庸置疑的。從滇軍走出來的,參加過護國戰爭。離開滇軍後,周恩來介紹他入了黨。1952年評銜時,他當時兵團政委,應該可以授上將。但是,最終給他授予的中將軍銜,可能是因為但是兵團政委是被人推掉的原因。05少將排在第一位的是解方。東北軍出身,可是科班出身,軍事理論非常紮實,做過張學良的副官。
  • 國軍團長率部起義被下屬謀害,中18刀加一槍不死,授少將活105歲
    然而,在解放戰爭爆發前的抗日戰爭時期,由於當時國民黨的軍隊,無論在武器裝備,隊伍規模都是比較強大,率部起義的國軍將領是很少的,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就是在抗戰期間率部起義的,在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在國恨家仇面前,他以民族大義為重,毅然率部陣前起義;與八路軍、新四軍攜手抗日,做一個真正的愛國軍人,他便是原國軍425團團長的陳銳霆。
  • 國軍副司令率2.3萬人起義,手下軍長帶五千人逃出,後到臺灣經商
    淮海戰役中的賈汪起義,很多人都熟悉,國軍第3綏靖區兩位副司令張克俠與何基灃,率59軍、77軍所轄38師、180師、132師及37師一個團共2.3萬人起義,他們手下有位軍長帶五千人逃出,後來到臺灣經商。這位軍長的名字叫王長海,時任國民黨軍第77軍的軍長。
  • 揭秘抗戰史:被國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
    作為抗日戰爭中主力的國民革命軍將士在這場戰爭中戰果頗豐,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被國軍將士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冢田攻大將。冢田攻日本本州茨城縣人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進修於陸軍大學校。歷任陸軍省軍務局,派遣軍參謀、陸軍步兵學校教官等職務。1935年晉升陸軍少將。
  • 授銜時,這八位將領都曾被提名為上將,為何最終未授上將
    1955年的授銜中,共有55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王建安、李聚奎兩位將軍又先後被補授上將軍銜,開國上將的總人數達到了57位。其實,在原來以彭總和羅帥為首的授銜委員會,向組織上提交的預授上將名單中,還有其他8位將領被提名為上將,他們分別是誰呢?為何最終未授上將軍銜呢?
  • 截止2020年7月24日,開國少將還有多少在世?2019年已去世五位
    從1921年建黨以來到1949年,我黨走過了將近三十年的風風雨雨,挺過了許許多多的戰爭,終於迎來了嶄新的生活。1955年,我國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用來表彰在戰爭中做出了卓越功績的人們。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授銜,有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五十五人、中將175人以及少將798人。本來還想在元帥之上設置一個大元帥,最後被委婉地推辭了。後來,還進行過幾次補授儀式。1956年,王建安補授為上將,聶鶴亭補授為中將;1958年,李聚奎補授為上將,賀誠補授為中將。
  • 55年他還在看倉庫,突然接到周總理命令:你有功,授少將
    55年他還在看倉庫,突然接到周總理命令:你有功,授少將1955年9月,莊嚴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內,我軍第一次大授銜儀式正在隆重舉行。周總理將目光投向一位空著一支袖口的將軍身上,親切地說:「我代表人民感謝你,感謝你這位獨臂將軍!」這位獨臂將軍,就是從革命老區瀏陽打出來的蘇魯。
  • 這名開國少將,有一個特殊身份,在開國將帥中堪稱獨一無二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798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看到這,有人會說,你這個小編就會瞎扯,開國少將,總共有1360名,你怎麼說只有798位呢?聽小編接著說,1955年,是只有798位。1958年,又給8人授予少將軍銜。
  • 他是開國將軍20年未回家,卻只授予少將軍銜,對此他只說了1句話
    今天我們就說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人物,他離家20年從未回過家,他就是我們的開國將軍熊伯濤。原名熊華軒,別名熊漢奎,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人。熊伯濤早年曾就讀於私立前川中學高中班。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帶領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曾經擔任過農協執行委員。然而隨著蔣介石大規模排除異己。
  • 建國後1955年第一次授軍銜時,這三人最不滿鬧得最兇
    從1955年開始,我國開始在軍中正式實行軍銜制,對於那些對國家解放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各自授予相應的軍銜,不過因為授銜人數龐大,又不是每個人都如同粟裕一樣,那曾經授銜後對自己軍銜不滿意、鬧得最兇的人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