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都是誰?

2021-01-20 尋歷史真相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老將行》

01

1955年,隆重的授銜儀式舉行。朱德排在元帥第一位,這樣的排名是毋庸置疑的。

從滇軍走出來的,參加過護國戰爭。離開滇軍後,周恩來介紹他入了黨。在組織的安排下,他先後在多個國家學習深造,回國成為了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中央蘇區的建設,都離不開他。

日本侵略時期,他最開始在前線指揮過。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主要任務是協助毛主席。做過紅軍總司令,擔任過解放軍總司令,讓他排在第一位沒有毛病。

02

大將排在第一位的是粟裕。

他雖然沒有上過正規軍校,但是不影響他成為一位名將。紅軍時期,他就成為了軍團級別的幹部。

他創建了多個根據地,尤其是蘇中根據地,直接給新四軍發展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他還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和參謀人才。

「七戰七捷」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就是他指揮打出來的。

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創造了單次殲敵最高紀錄。

1948年11月6日,他發起指揮了淮海戰役,直接將國軍在中原戰場上的主力消滅。

03

上將排在第一位的是蕭克。

紅軍時期,他就做到了方面軍總指揮的位子上了。紅軍主力改編後八路軍後,他在120師擔任副師長,當時徐帥都和他平級。

解放時期,他在四野擔任過參謀長。根據其他野戰軍參謀長和資歷,排在上將第一位很合理。

04

中將排在第一位的是徐立清。

紅軍時期就成了軍級幹部了,紅軍主力被改編後,他職務下降了不少。但是,抗日戰爭後期提升很快。

1952年評銜時,他當時兵團政委,應該可以授上將。但是,最終給他授予的中將軍銜,可能是因為但是兵團政委是被人推掉的原因。

05

少將排在第一位的是解方。

東北軍出身,可是科班出身,軍事理論非常紮實,做過張學良的副官。

投身革命後,他主要是擔任參謀長一職,在四野很有名氣。

後來韓戰打響後,他也是擔任了參謀長一職。1952年評銜,準兵團級應該可以被授予中將,但是,最終還是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06

據了解,當時一共有57位準兵團將領,其中只有3個人成了少將,他就是一位。直到現在為止,外界還是有討論他軍銜給評低的。

07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23歲成軍級幹部,朱德:可惜犧牲得太早了

四大野戰軍,四野資歷最淺,為何出的將帥最多,戰鬥力也最強?

亮劍中丁偉的原型是誰?以一個師兵力橫掃一個軍是否真實?

他曾任紅軍政治部主任,四大元帥是其部下,叛變後被蔣介石槍決

李雲龍的獨立團,號稱有八個營兵力,真實情況又如何?有多少人?

文章題目:1955年大授銜,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排第一的都是誰?文章作者: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1955年授銜時,上將、中將、少將中都有鬧爭銜的,為何大將中卻沒有?
    1955年的授銜,無疑是當年最大的事情,那麼就先從元帥說起,據說元帥中也有爭銜的。在元帥裡「爭銜」的是賀龍元帥。據《賀龍全傳》載,賀龍在一次講話中曾如此說:不瞞同志們說,軍委已內定我為一名元帥了。我知道,這元帥銜是黨和毛主席給我的榮譽和勉勵,也是無數戰友和先烈流血犧牲的結果……既然早就是元帥了,賀龍還爭什麼?其實賀龍所謂的爭銜,僅僅是表示對排在林帥後面不滿。而對其他前面的元帥,卻沒有任何非議。這也難怪,賀龍元帥一生豪爽仗義,是所有將帥中,最有江湖豪氣的。無論是公開說自己事先內定了,還是為對排在林彪後面不滿,都可謂是英雄本色,堂堂正正,決不暗地裡「使招」。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1955年,曾經那些為國奮戰的將軍們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各級頭銜,並且國家準備了授予頭銜的儀式。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 1955年懷仁堂10大元帥授銜,為何出席的只有7位?
    1955年9月27日的懷仁堂顯得格外莊嚴,毛主席在懷仁堂親授朱德、彭德懷、林彪等10位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周總理親授粟裕等10位同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軍銜。  這一天必將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的史冊,因為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終於有了自己的元帥和將軍。
  • 元帥授銜典禮,聶榮臻提起了一個人,元帥們的心情有些沉重
    軍銜制度是世界各國軍隊廣泛使用的一種軍事制度,我國的軍銜制度始於1955年,在此之前,各級軍官們只有職務,沒有軍銜。建國以後,軍銜制度顯得越發重要,為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在經過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後,最終於1955年決定實行軍銜制度。
  • 55年授銜後,元帥、將軍對應工資級別,這位大將為何會低一級?
    1955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國在借鑑了蘇聯、朝鮮的軍隊建設模式和經驗之後,開始獨立自主地進行了我軍的軍銜改制,從此結束了我軍長期被國際說成是「有兵無將」的局面。這在後來被人家說成是我軍「有兵無將」,而通過此事之後,中央則進一步加快了我軍軍銜改革的步伐,並在1955年在全軍完成授銜。我軍的軍官的軍銜共設4等14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實際未授)、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 解放軍四大野戰軍授銜將帥數據排名,四野最多,但二野才是真厲害
    圖片來自網絡解放戰爭勝利後,為了表彰那些為共和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們,我國在1955年第一次舉行了將帥授銜典禮,到1964年為止有超過一千多人獲得了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或少將軍銜那麼,四大野戰軍裡面哪支部隊獲得授銜的將帥人數最多?1:一野一野的人數是四大野戰軍中最少的,才58萬人,不過消滅了51萬敵軍,可謂戰功赫赫。一野當時的領導人有彭總和現在習總的老爸,彭大將軍帶領的隊伍自然不差,總共有246人授銜。其中彭老總是元帥,許光達是大將,還有13名上將和27個中將,少將也有191個。
  • 解放軍首次授銜,四位將軍不滿,他們是誰,又為何接受結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隆重盛大的授銜儀式,除了10大元帥和10大將外,還有55人授予上將軍銜,175人授中將軍銜,798人授少將軍銜。1955年大授銜前,許世友是正兵團級幹部,這個級別基本上是授上將的,不過,與許世友戰功,資歷都非常接近的許光達,被擬授大將軍銜,而許世友則被擬授上將軍銜,許世友就不平衡了,他直接找到周總理,直言要求授大將軍銜。面對許世友明目張胆要官,周總理哭笑不得,他也沒多解釋,就說了八個字:「粟裕也只是大將啊!」
  • 粟裕大將沒被授予元帥銜,一是自己堅決推辭,二是與陳老總有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總共授於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59名少將。粟裕名列十大將之首,後來人們把他稱為「共和國第一大將」。很可惜,粟裕原本可以評為元帥的,但因為一個變故和他自己的堅決辭讓,最終與元帥失之交臂。
  • 55年授銜57位上將名單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其中將軍軍銜參照蘇聯軍隊的軍銜等級,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4級。  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10人大將軍銜,授予55人上將軍銜,授予175人中將軍銜,授予801人少將軍銜。
  • 截止2020年7月24日,開國少將還有多少在世?2019年已去世五位
    從1921年建黨以來到1949年,我黨走過了將近三十年的風風雨雨,挺過了許許多多的戰爭,終於迎來了嶄新的生活。1955年,我國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用來表彰在戰爭中做出了卓越功績的人們。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授銜,有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五十五人、中將175人以及少將798人。本來還想在元帥之上設置一個大元帥,最後被委婉地推辭了。後來,還進行過幾次補授儀式。1956年,王建安補授為上將,聶鶴亭補授為中將;1958年,李聚奎補授為上將,賀誠補授為中將。
  • 建國後1955年第一次授軍銜時,這三人最不滿鬧得最兇
    從1955年開始,我國開始在軍中正式實行軍銜制,對於那些對國家解放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各自授予相應的軍銜,不過因為授銜人數龐大,又不是每個人都如同粟裕一樣,那曾經授銜後對自己軍銜不滿意、鬧得最兇的人是誰呢?
  • 1955年,我軍一司令被授開國少將,為何能享受到中將和上將的待遇
    建國後被授銜少將的1300多位開國將軍中,有一人非常特殊,他的軍銜只是少將,但享受的待遇、職務,卻都能達到開國中將,甚至上將的標準,他是誰,為何能低銜高配享受這樣的待遇呢?開國少將鍾偉,19歲參軍入黨,從一個拎著油漆桶貼標語的小小宣傳員做起,短短三年時間就坐到了團部政委的位子上,又先後參加了5次反圍剿和2萬5千裡的長徵,至我軍順利北上,返回延安後,他已經積功升職為師政治主任,後用隨軍參與領導了東、西徵和抗日戰爭,歷任政治主任、團長、支隊司令,率部在敵後開展遊擊武裝鬥爭,為我軍在河南、湖北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 我軍首次授銜,蔣介石看了元帥名單,大讚其中一人:此人是真元帥
    所以,在1935年,老蔣進行了大力整頓,在軍銜劃分上參考了美軍,頒布了新的軍銜等級表,將星分五類: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  但是,軍銜除了有由國民政府正式授予外,還有由軍事委員會授予的職務軍銜、加銜、追晉軍銜和追贈軍銜等等,軍銜的混亂現象仍不能杜絕。
  • 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王震的老部隊359旅出了三個獨臂將軍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按照中央軍委的《軍銜指示》,從「德、才、資」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衡量,共評出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 少將807名。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這些開國將領都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們絕大多數曾浴血疆場身經百戰,個別人因傷致殘並不新鮮,有趣的其中三位獨臂將軍都出自原八路軍王震的359旅
  • 授銜時,這八位將領都曾被提名為上將,為何最終未授上將
    1955年的授銜中,共有55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王建安、李聚奎兩位將軍又先後被補授上將軍銜,開國上將的總人數達到了57位。其實,在原來以彭總和羅帥為首的授銜委員會,向組織上提交的預授上將名單中,還有其他8位將領被提名為上將,他們分別是誰呢?為何最終未授上將軍銜呢?
  • 陳毅所在三野的傳奇十大虎將授銜時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
    大將之首—大將粟裕1955年實行軍銜制度,全軍第一位被授予軍銜的不是朱德元帥,因為最先開始授予的是將官軍銜,所以作為第一大將的粟裕是第一位被授予軍銜的,粟裕將軍早年入黨,隨後參加南昌起義,後來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
  • 達州一軍人35歲被授予少將軍銜,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他是誰?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當時開國少將據說有800多人,當時開國少將的平均年齡是43歲,而我們四川達州有一位軍人,出生於1920年,是我們達州金石鄉人,1955年9月授銜的時候,不到35周歲,是我國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之一。
  • 1955年授銜時,國防部副部長中軍銜最低的是誰?他是賀老總的外甥
    1955年開國大授銜,有1048位解放軍將領被授予將帥軍銜,他們一路走來,沐風櫛雨,久經生死考驗,是名副其實的開國英雄。十位開國元帥不必多說,他們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十位開國大將勞苦功高,五十五位開國上將功勳顯赫,一百七十五位開國中將是解放軍的中堅力量。
  • 江蘇籍開國少將陳紹昆逝世
    「開國將帥」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9名老將軍均為開國少將。9人中,1955年授銜的有4人,1961年授銜的2人,1964年授銜的尚有3人。記者10月11日從陳紹昆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瀋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業部部長陳紹昆於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公開簡歷顯示,陳紹昆出生於1921年,江蘇宿遷人,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