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2020-12-10 歷史的寶庫

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是一部狼煙四起、戰火不斷的艱難發家史,但在血與火之中,無數仁人志士自發站了出來,他們攜手共進,頂著各種困難,硬生生扶大廈之將傾,將新中國一步步帶上了正軌。當然,這其中必然伴隨著犧牲,但這卻絲毫嚇不退他們,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家國理想奮戰,終於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的生活慢慢變好,後來者自是不會忘記先行者的功勞。1955年,曾經那些為國奮戰的將軍們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各級頭銜,並且國家準備了授予頭銜的儀式。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首先介紹的便是第一大將,一個很樸實的名字——粟裕。他是最早一批創立革命根據地的將領,這對於我軍的發展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也因此堅固了很多革命士兵的勝利信念。粟裕大將戎馬一生,在其去世以後,他的妻子卻在他的顱骨中發現了三片彈藥碎片,這讓很多人感到了震撼,後來粟裕大將的事跡更是被拍攝成電視劇,廣為流傳。

然後我們介紹第一上將,他是蕭克將軍,蕭克將軍有古風,被很多人認為是「一代儒將」。這一切都與蕭克將軍的家庭有關,他的家庭稱得上是書香門第,因此蕭克將軍自小飽讀詩書,長大後更是成為了有名的詩人、書法家,不過在意識到當時中國需要什麼後,他便毅然決然投身軍旅,參與了革命。

第一中將名為徐立清。他立下的戰功無數,但為人卻十分的謙虛,並沒有因為功勞而自視變高。所以他多次要求降低自己的軍銜,在一開始,領導人準備給徐將軍設立為正團級別的職位,可是徐將軍卻謙虛的認為自己最多就為副團級,一再要求領導人降低他的職位。建國後,領導人認為徐立清將軍應該授予上將,但是徐將軍卻再次認為自己不應該有那麼高的軍銜,於是他主動申請,最終獲得了中將的銜級。

而第一少將解方,說起來也是值得稱讚,用那個年代的說法,他是地主家庭裡的獨寵,千傾地獨根苗,不用為生活的事情操心。他還曾經去過日本留學,在接受了新思想的衝擊後,畢業回國後的他成為了一名軍人。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抗美援朝戰役中,解方將軍更是帶領部隊取得了多次勝利,獲得了一個人稱「雙面少將」的美稱。


相關焦點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1955年大授銜,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都是誰?
    紅軍主力改編後八路軍後,他在120師擔任副師長,當時徐帥都和他平級。解放時期,他在四野擔任過參謀長。根據其他野戰軍參謀長和資歷,排在上將第一位很合理。04中將排在第一位的是徐立清。1952年評銜時,他當時兵團政委,應該可以授上將。但是,最終給他授予的中將軍銜,可能是因為但是兵團政委是被人推掉的原因。05少將排在第一位的是解方。東北軍出身,可是科班出身,軍事理論非常紮實,做過張學良的副官。
  • 四大野戰軍組建,參謀長都是誰?二人開國上將,二人中將
    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結束,解放軍進入了全面反攻階段,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作戰需要,著名的四大野戰軍誕生了、1949年2月,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原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
  • 1955年授銜時,上將、中將、少將中都有鬧爭銜的,為何大將中卻沒有?
    無論是公開說自己事先內定了,還是為對排在林彪後面不滿,都可謂是英雄本色,堂堂正正,決不暗地裡「使招」。大將裡沒有爭銜的,只有讓銜的,因為有「粟裕震大將」。粟裕理應是元帥,如今卻是大將,所以大將中,非但沒爭銜的,反而讓銜的最多,比如粟裕、許光達、徐海東等。在上將之中,爭銜最出名的,是劉亞樓上將。因為在四野中,曾有「林、羅、劉、譚」之美稱。
  • 八路軍最好的旅,走出了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兩位少將
    可能大家都覺得115師是八路軍主力師,因為平型關大捷讓八路軍115師名震全國,但是,115師在林總受傷後去蘇聯治療期間,115師一部被陳光與羅帥帶到山東建立根據地,還有一部分被聶帥帶到五臺山建立抗日根據地,也就是說115師自林帥指揮了一場平型關戰役後,就被瓜分了。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袁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30萬,雖然袁姓人口不多,不過袁姓誕生了鼎鼎大名的袁世凱,袁崇煥、袁紹等,三個人中,就只有袁世凱問鼎帝王寶座,也是袁姓唯一的帝王。袁世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是回過頭看看,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那麼完美,袁世凱、袁崇煥、袁紹亦是如此。
  • 黃姓開國將軍,江西最多,他們都是誰?
    黃姓開國將軍,江西最多,他們都是誰?本文由企鵝號「碼上南昌」編撰整理,禁止轉載! 黃姓將星雲集,總計有一位開國大將,一位開國上將,三位開國中將和三十一位開國少將。江西有兩位黃姓開國中將和十三位黃姓開國少將,是黃姓開國將軍數量最多的省份。 黃姓1955年的首授開國將軍有31人,1955年後晉升的黃姓開國將軍多是江西人。那麼江西籍的黃姓開國將軍都有誰?我們來學習下。
  • 1955年,我軍一司令被授開國少將,為何能享受到中將和上將的待遇
    建國後被授銜少將的1300多位開國將軍中,有一人非常特殊,他的軍銜只是少將,但享受的待遇、職務,卻都能達到開國中將,甚至上將的標準,他是誰,為何能低銜高配享受這樣的待遇呢?開國少將鍾偉,19歲參軍入黨,從一個拎著油漆桶貼標語的小小宣傳員做起,短短三年時間就坐到了團部政委的位子上,又先後參加了5次反圍剿和2萬5千裡的長徵,至我軍順利北上,返回延安後,他已經積功升職為師政治主任,後用隨軍參與領導了東、西徵和抗日戰爭,歷任政治主任、團長、支隊司令,率部在敵後開展遊擊武裝鬥爭,為我軍在河南、湖北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 最晚去世的開國中將,晚年升任上將他升任副國級,一家六將
    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作為我軍主要領導人之一,55年,四大野戰軍參謀長中有兩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兩位被授予中將軍銜。張震將軍雖然當時是中將,但33年後的1988年晉升上將,也是野戰軍四位參謀長中功績最高的一位。88年,張震將軍當選軍委副主席,成為副國級領導,非常了不起。張震將軍位高權重,對子女的教育要求非常嚴格。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他20歲參軍,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是唯一的「上將級」少將。他是陝北紅軍的創建人之一,和堂弟一起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誰呢?大家都知道1955年授銜的時候,正兵團一般可以授予上將或以上軍銜,副兵團一般授上將。準兵團、軍級幹部一般授予少將或中將軍銜。而賀晉年是唯一的副兵團少將,賀晉年險些連少將都沒當上,紅軍時期賀晉年已經是紅27軍軍長,是軍級幹部,抗戰時期,賀晉年是三邊軍分區司令, 解放戰爭時,賀晉年都是縱隊司令併兼任第十五兵團的副司令。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且聽在下一一到來。第一個是紅四師,這是紅三軍團的主力師。師長是洪超,歷史應該記住洪超,他當過朱老總的警衛員,是中央紅軍長徵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在突破國民黨的第一道防線時,洪超不幸壯烈犧牲。
  • 江西陳姓開國將軍竟然有兩位數,他們都是誰?
    值得一說的是,陳姓有一位元帥,一位大將,陳錫聯、陳奇涵等六位上將、陳康、陳慶先、陳正湘、陳仁麒等4位中將,以及49位少將。江西陳姓開國國將軍,軍銜最高的是上將,江西沒有陳姓開國中將。在1614位開國將軍中,陳姓是繼徐姓之後,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
  • 該縱隊司令員為開國大將,政委是上將,下屬旅長什麼軍銜?
    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戰鬥序列(1945年11月)司令員:陳賡(1903-1961,湖南湘鄉人,開國大將,黃埔一期,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委:謝富治(1909-1972,湖北紅安人,開國上將)副司令員:
  • 張姓威武:張姓百歲開國將軍十位,即便王姓加上李姓都不敵!
    張姓威武:張姓百歲開國將軍十位,即便王姓加上李姓都不敵!王姓、李姓和張姓都是我國人口大姓,張姓不僅開國將軍最多,有120位,而且百歲開國將軍也是各個姓氏之首。張姓百歲開國將軍有十位,即便王姓加上李姓都不敵!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團長是中將,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看過電視劇《亮劍》的朋友,一定不會對386旅感到陌生,畢竟李雲龍的新一團就隸屬於386旅。那麼,真實歷史上的386旅是什麼樣呢?第386旅是開國大將陳賡帶出的一支隊伍,陳賡是黃埔三傑,又從事過中央特科工作,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徵,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及領兵打仗的能力,因此,386旅是戰鬥力非常強悍的一支部隊。
  • 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三位都是開國上將,只有他是開國中將,他是誰
    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大野戰軍,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誕生於解放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之際。按地名劃分為即: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他們的參謀長是誰呢?
  • 達州一軍人35歲被授予少將軍銜,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他是誰?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當時開國少將據說有800多人,當時開國少將的平均年齡是43歲,而我們四川達州有一位軍人,出生於1920年,是我們達州金石鄉人,1955年9月授銜的時候,不到35周歲,是我國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之一。
  • 最後一位開國中將張震逝世 健在的開國將軍還有誰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70年12月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曾負責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籌建工作,任工程指揮部政治委員。  那個時期,張震將軍住工棚,吃乾糧,察山視水,不恥下問,鑽研水利知識,遂被稱為「半個水利專家」。  1980年底,葛洲壩水利工程指揮部成授臺電話報告張震將軍,葛洲壩工程即將截流。
  • 江蘇籍開國少將陳紹昆逝世
    「開國將帥」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9名老將軍均為開國少將。陳紹昆於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解放軍報」微信公眾號今年8月1日發布消息《探訪10位健在的開國將軍,聽他們講述那段動人的故事……》介紹,1939年6月,陳紹昆進入蘇皖抗日軍政幹校,接著到淮海區泗陽縣4區任區委書記兼區隊指導員,此後一直帶兵作戰。解放戰爭時期,陳紹昆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5師15團政委,率部轉戰大半個中國。
  • 截止2020年7月24日,開國少將還有多少在世?2019年已去世五位
    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授銜,有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五十五人、中將175人以及少將798人。本來還想在元帥之上設置一個大元帥,最後被委婉地推辭了。後來,還進行過幾次補授儀式。1956年,王建安補授為上將,聶鶴亭補授為中將;1958年,李聚奎補授為上將,賀誠補授為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