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是一部狼煙四起、戰火不斷的艱難發家史,但在血與火之中,無數仁人志士自發站了出來,他們攜手共進,頂著各種困難,硬生生扶大廈之將傾,將新中國一步步帶上了正軌。當然,這其中必然伴隨著犧牲,但這卻絲毫嚇不退他們,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家國理想奮戰,終於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的生活慢慢變好,後來者自是不會忘記先行者的功勞。1955年,曾經那些為國奮戰的將軍們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各級頭銜,並且國家準備了授予頭銜的儀式。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首先介紹的便是第一大將,一個很樸實的名字——粟裕。他是最早一批創立革命根據地的將領,這對於我軍的發展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也因此堅固了很多革命士兵的勝利信念。粟裕大將戎馬一生,在其去世以後,他的妻子卻在他的顱骨中發現了三片彈藥碎片,這讓很多人感到了震撼,後來粟裕大將的事跡更是被拍攝成電視劇,廣為流傳。
然後我們介紹第一上將,他是蕭克將軍,蕭克將軍有古風,被很多人認為是「一代儒將」。這一切都與蕭克將軍的家庭有關,他的家庭稱得上是書香門第,因此蕭克將軍自小飽讀詩書,長大後更是成為了有名的詩人、書法家,不過在意識到當時中國需要什麼後,他便毅然決然投身軍旅,參與了革命。
第一中將名為徐立清。他立下的戰功無數,但為人卻十分的謙虛,並沒有因為功勞而自視變高。所以他多次要求降低自己的軍銜,在一開始,領導人準備給徐將軍設立為正團級別的職位,可是徐將軍卻謙虛的認為自己最多就為副團級,一再要求領導人降低他的職位。建國後,領導人認為徐立清將軍應該授予上將,但是徐將軍卻再次認為自己不應該有那麼高的軍銜,於是他主動申請,最終獲得了中將的銜級。
而第一少將解方,說起來也是值得稱讚,用那個年代的說法,他是地主家庭裡的獨寵,千傾地獨根苗,不用為生活的事情操心。他還曾經去過日本留學,在接受了新思想的衝擊後,畢業回國後的他成為了一名軍人。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抗美援朝戰役中,解方將軍更是帶領部隊取得了多次勝利,獲得了一個人稱「雙面少將」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