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縱隊司令員為開國大將,政委是上將,下屬旅長什麼軍銜?

2020-12-21 李老師開講

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簡史

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前身,是八路軍129師之一部。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0月,奉中央軍委命令,晉冀魯豫軍區所屬太嶽軍區部隊,編成為「太嶽縱隊」,11月,改稱「第4縱隊」。

作為中央軍委所屬戰略機動部隊之一,第4縱隊當時曾奉命整裝前往東北,故以第4縱隊之第11旅、第23旅及太嶽軍區獨立旅編成第8縱隊,待命赴東北。

根據中原戰略形勢發展需要,中央軍委又於1945年12月決定第4縱隊仍留在山西,12月下旬,將第4縱隊和第8縱隊合併,撤銷第8縱隊番號。

這樣,晉冀魯豫第4縱隊下轄第10、第11、第13三個旅。

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戰鬥序列

(1945年11月)

司令員:陳賡(1903-1961,湖南湘鄉人,開國大將,黃埔一期,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政委:謝富治(1909-1972,湖北紅安人,開國上將)

副司令員:韓鈞(1912-1949,河南新安人,北平中國大學畢業,山西新軍創建者之一)

副政委:楊奇清(1911-1978,湖南平江人,未授銜)

政治部主任:楊奇清(兼)

【第10旅】

前身為原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

旅長:周希漢(1913-1988,湖北麻城人,開國中將,1988年獲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政委:劉忠(1906-2002,福建上杭人,開國中將,1988年獲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第11旅】

前身為原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縱隊第一旅。

旅長:李成芳(1914-1984,湖北麻城人,開國中將)

政委:劉有光(1914-2001,河北景縣人,開國少將,1988年獲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第13旅】

前身為原太嶽軍區第3軍分區第57團、第4軍分區第17團、基幹第2團合編。

旅長:陳康(1910-2002,湖北武穴人,開國中將,1988年獲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政委:廖冠賢(1914-1983,江西寧都人,開國少將)

(本文配圖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縱隊政委成了開國上將,縱隊司令員卻只是縣級幹部,這是為何?
    在抗日戰爭時期,駐紮在河北的八路軍129師,成立了一個青年抗日遊擊縱隊。然而,在新中國成立後,這個曾經的青年抗日遊擊縱隊的政委,卻成為了開國上將。但是,這個遊擊縱隊的司令員卻只是一個縣級幹部。那麼,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八路軍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最低是上將
    抗戰爆發之後,國共兩黨再次攜手一直抵抗外來侵略,於是在陝北的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按照當時的合作聲明八路軍下轄三師六旅,共三萬多人,正是這三萬多人最後發展成為百萬大軍,三個師的首任正副師長除了120師的蕭克是上將,其他的都是元帥,那麼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 瓊崖縱隊司令員無軍銜,副司令員都是什麼軍銜,誰的軍銜最高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海南島上有瓊崖縱隊的接應。韓先楚再能打,如果沒有瓊崖縱隊的接應,他還是很難成就解放海南島蓋世奇功的。韓先楚是開國上將,那麼,瓊崖縱隊的領導人都是誰呢?他們後來什麼軍銜?瓊崖縱隊的副司令員換了好幾位,司令員長期由馮白駒擔任,很遺憾,馮白駒沒有軍銜。馮白駒是海南瓊山人。
  • 八路軍這個旅,兩位旅長在解放後無軍銜,而兩位團長分別都是上將
    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抗戰時期的八路軍,六位師長就有五位授予元帥軍銜,一位上將軍銜。作為師長都是元帥軍銜,那麼,師長下一個級別就是旅長,怎麼地也是大將或者是上將軍銜吧。像344旅兩位旅長(徐海東,黃克誠)都是大將,還有386旅的陳賡也是大將,再不濟也是上將軍銜。
  • 一個軍長一個師政委,後軍長成為上將,1955年同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現在講一下,當時的第4軍軍長,以及他手下的一個師政委,他們後來都有很大的成就,1955年同時還被授予上將軍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繼續往下看吧。那時是許世友,他是紅四方面軍第4軍軍長,他是河南新縣許家窪人(此地原屬湖北麻城),生於1905年。童年時代,許世友因家境貧寒,曾到少林寺學習武術,後來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 此二人是全軍,唯獨當過兩個兵團司令員的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
    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解放戰爭時期,開國元帥們都是任野戰軍司令員,政委,副司令員,還有任其它職位的。然而,開國大將人選任職,職位有不同,有任野戰軍副司令員,還有搞後勤的,也有兵團司令,或者政委人員都有被授予大將軍銜。
  • 十三大軍區只有四個軍區司令員與政委是同一人,他們是誰,啥軍銜
    這十三大軍區絕大部分司令員與政委都是分開的,唯有三個軍區司令員兼任政委,它們分別是昆明軍區,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福州軍區。下面咱們就來簡單回顧下它們的司令員,以及在55年授予什麼樣的軍銜。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2年3月26日病逝,享年63歲。
  • 八路軍115師6個教導旅長,1上將1少將,3中將,還有1個被槍斃
    教導第一旅旅長彭明治,教導第二旅旅長曾國華,教導第三旅旅長楊勇,教導第4旅旅長鄧克明,教導第五旅旅長梁興初,教導第六旅旅長邢仁甫,這6位旅長其中有一位1955被授予上將軍銜,還有一位被授予少將軍銜,3位授予中將軍銜,還有一位成為最可恥的叛徒,解放後被槍斃。下面咱們簡單回顧下他們的生平。
  • 武警海南總隊的前身瓊崖縱隊,主要軍事領導人是誰?授了什麼軍銜
    那麼當年這支紅軍軍裝穿了二十三年的瓊崖縱隊,主要軍事主官是誰?海南解放後,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建國後,歷任雲南軍區副司令員,海南軍軍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廣東省副省長等。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算得上文武全才!
  • 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是誰?建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
    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是誰?建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說起歷史上那段跌宕起伏的時期,大家都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說起那段歷史中的常勝之師,就能想到東北野戰軍,這是一支威名遠揚的軍隊,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 四野最能打的司令,卻把最弱的縱隊培養成最厲害的,還成開國上將
    在四野中一共有12個步兵縱隊,其中最弱的縱隊,應該是第七縱隊,這支縱隊的司令員成開國上將,政委沒有軍銜但成就更高。第七縱隊之所以弱,主要是因為成立的時間比較晚,直到1947年8月底才建立。這支縱隊一共有三個師,分別是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
  • 二人開國上將,二人中將
    1955年,閻揆要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3月26日因病逝世,享年90歲。第二野戰軍參謀長——李達1949年2月,第二野戰軍正式組建,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段君毅任後勤部司令員兼政委。
  • 瓊崖縱隊司令員為何無軍銜?副司令員都是什麼軍銜,誰的軍銜最高
    為什麼解放海南島那麼順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南島上有瓊崖縱隊的接應。那麼,當時是誰在指揮瓊崖縱隊呢?,他們後來都是什麼軍銜。馮白駒,是海南瓊山人。他在1926年的時候,就加入了共產黨,從此以後,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 華野「葉王陶」,為何王、陶為中將,金門失敗的葉飛為上將?
    到了1955年解放軍大授銜,王必成、陶勇被授予中將軍銜,而葉飛被授予上將軍銜。 抗戰初期,「葉王陶」三人級別差不多,都擔任團長,縱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後,三人都是粟裕第一師下屬的旅長,不久,葉飛升任第一師的副師長,級別又比王、陶兩人高了一級。葉飛和另兩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往往是黨政軍一肩挑,既是旅長(縱隊司令員),又兼政委,同時還是根據地的軍區司令員和黨委書記。相對於能力全面的葉飛,王必成、陶勇只是單純的戰將。
  • 後來是什麼軍銜?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楊得志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副旅長、代旅長,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在解放戰爭中,楊得志先後擔任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第十九兵團司令員等職務。1955年,楊得志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等職。
  • 陳毅所在三野的傳奇十大虎將授銜時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
    大將之首—大將粟裕1955年實行軍銜制度,全軍第一位被授予軍銜的不是朱德元帥,因為最先開始授予的是將官軍銜,所以作為第一大將的粟裕是第一位被授予軍銜的,粟裕將軍早年入黨,隨後參加南昌起義,後來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
  • 開國將領中,已有5人被推舉為將軍,2人具備與將軍相當的資歷。他們...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授銜,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10人被授予大將軍銜,5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175人被授予中將軍銜,798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被授銜的將帥總計1050人。值得一提的是,在57位開國將帥中,曾有5人被擬授大將軍銜,還有2人資歷堪比大將,那麼,他們都是誰?先說5位曾被擬授大將的開國上將。第一位是蕭克。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在38名正兵團級將領中,有35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他三位中,徐立清中將是主動要求降銜,否則的話也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是大將軍銜。所以說,正兵團級別,是開國上將的一個重要標準。但是在57位開國上將中,卻有多達22位並非正兵團級幹部,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來說說兩位無軍隊級別者:烏蘭夫和閻紅彥。
  • 第三野戰軍四大兵團司令員,都是開國上將,後來誰的成就最大
    四野的四大兵團司令員有兩位開國上將,還有一位是大將,而第三野戰軍的四大兵團司令員後來全部被評為開國上將。那麼,他們後來的各自成就如何呢?先說第一位,他就是王建安,湖北紅安人,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獲得上將軍銜是在1956年,比其他55位上將要晚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