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野戰軍四大兵團司令員,都是開國上將,後來誰的成就最大

2020-12-06 文史茶館2018

第三野戰軍和四野一樣都是下轄四個兵團,都有四位兵團司令員,但是相對來說,第三野戰軍的四位兵團司令員沒有四野的名氣大,也沒有他們後來成就大。

四野的四大兵團司令員有兩位開國上將,還有一位是大將,而第三野戰軍的四大兵團司令員後來全部被評為開國上將。那麼,他們後來的各自成就如何呢?

先說第一位,他就是王建安,湖北紅安人,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獲得上將軍銜是在1956年,比其他55位上將要晚一年。他是紅四方面軍走出來的猛將,無論是當營長,還是團政委、師政委,他都非常出色,是軍政雙全的高級將領。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王建安入朝作戰,他是接替宋時輪擔任第九兵團司令員。回國後,王建安長期在各大軍區任職,只不過都是副職,他當過三個大軍區副司令員。

然後是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湖北荊門人。陳士榘的革命資歷非常老,18歲那年,他參加了秋收起義,然後成為一名老井岡,中央紅軍的著名將領。來到華東戰場,陳士榘可是華東野戰軍的參謀長,和劉亞樓、李達齊名,是陳老總粟裕的核心智囊和高參。

紅軍長徵時期,陳士榘擔任過教導營營長,負責為中央紅軍鋪路架橋,他的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所以建國後,陳士榘就擔任了工程兵司令員,為祖國基礎工程建設鋪路架橋。

從兵團司令員,到工程兵司令員,都是司令員,雖然是不同的崗位,可是陳士榘的責任更大了。尤其是他為兩彈一星基地工程建設所做出的貢獻,得到了主席的充分好評。

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湖南醴陵人,他的名氣應該是最大的。三野的四大兵團司令員中,只有宋時輪是科班出身,他畢業於黃埔軍校。宋時輪的履歷非常豐富,他本來是中央紅軍將領,長徵勝利後,他擔任過陝北紅軍的軍長。

抗日戰爭時期,宋時輪被派到賀老總領導的120師當主力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他又去了華東戰場,成為主力將領。不過,最著名的還是宋時輪率領第九兵團入朝作戰,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惡劣環境下,血戰長津湖,震撼了整個朝鮮戰場。

建國後,宋時輪改任軍事教育工作,他擔任過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和軍事科學院院長等職。宋時輪和陳士榘都當過軍委委員。不過,成就最大的還是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福建南安人。

葉飛雖然執掌第三野戰軍的最後一個兵團,卻是最主力的將領。不要忘了,葉飛可是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的司令員。葉飛也是在江南、華東一帶戰鬥最久的一位將領。

其他三位,都參加過萬裡長徵,只有葉飛留在南方打了三年遊擊戰。然後繼續戰鬥在華東。建國後,葉飛擔任過福州軍區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四大兵團司令員,只有葉飛一人當過大軍區司令員。也只有葉飛一人當過省委書記,葉飛還是第二任海軍司令員,人大副委員長,副國級。

所以說,相對來說,葉飛是這四大兵團司令員中成就最大的。

相關焦點

  • 四大野戰軍組建,參謀長都是誰?二人開國上將,二人中將
    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結束,解放軍進入了全面反攻階段,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作戰需要,著名的四大野戰軍誕生了、1949年2月,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原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
  • 此二人是全軍,唯獨當過兩個兵團司令員的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
    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解放戰爭時期,開國元帥們都是任野戰軍司令員,政委,副司令員,還有任其它職位的。然而,開國大將人選任職,職位有不同,有任野戰軍副司令員,還有搞後勤的,也有兵團司令,或者政委人員都有被授予大將軍銜。
  • 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三位都是開國上將,只有他是開國中將,他是誰
    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大野戰軍,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誕生於解放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之際。按地名劃分為即: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他們的參謀長是誰呢?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東北野戰軍三大開國大將的排名情況!
    解放戰爭中,東北野戰軍參與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是四大野戰軍中,公認的戰鬥力第一的部隊,這支野戰軍的司令員是林彪,政委是羅榮恆,都說猛將手下無弱兵,在東北野戰軍中開國大將就有三位,分別是黃克誠將軍、譚政將軍、蕭勁光將軍。
  • 四野兵團司令員,一位大將兩位上將,而他卻是百萬大軍統帥
    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主力部隊,可以說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如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以及我軍第一個渡海作戰,並且取得勝利的海南島戰役等著名戰鬥,都是第四野戰軍全體將士完成的,為加快解放戰爭勝利的步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東北的長白山一直打到天涯海角。
  • 一野第18兵團有10個師,師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第18兵團的前身是華北軍區第1兵團,1949年1月改稱為第18兵團,兵團司令員是徐向前元帥,1949年4月歸第一野戰軍建制,兵團司令員由周士第上將接任。第18兵團下轄3個軍:第六十軍(軍長張祖諒,開國中將)、六十一軍(軍長韋傑,開國中將)和六十二軍(軍長劉忠,開國中將),每個軍轄3個師,另1個補訓師,共10個師。接下來小編逐個和大家介紹這10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第178師師長是溫先星。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且聽在下一一到來。第一個是紅四師,這是紅三軍團的主力師。師長是洪超,歷史應該記住洪超,他當過朱老總的警衛員,是中央紅軍長徵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在突破國民黨的第一道防線時,洪超不幸壯烈犧牲。
  • 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是誰?建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
    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是誰?建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說起歷史上那段跌宕起伏的時期,大家都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說起那段歷史中的常勝之師,就能想到東北野戰軍,這是一支威名遠揚的軍隊,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 八路軍385旅的兩位團長,一位上將一位中將,都當了大軍區司令員
    相對來說,385旅無論實力還是名氣,都不如386旅。386旅的旅長陳賡後來成為十大將之一,而385旅的旅長只是開國上將。不過,385旅的兩位團長後來成就都非常之大,遠超過386旅的兩位團長。這兩位團長都是誰呢?先說769團吧,這個團比較厲害,是385旅甚至於整個129師的主力團,團長陳錫聯。
  • 57名上將中「五虎上將」是誰?我認為是韓先楚、黃永勝等這5人!
    從中國歷史看,歷朝歷代,打天下的開國將軍中,都有「五虎上將」的說法,1955年到1958年,我軍共授予了57為上將。那麼共和國的「五虎上將」是誰?在眾多上將中,應該排第二名,後來擔任總參謀長應該是順理成章。他是從士兵一步步成長為高級將領的,1929年起在中國工農紅軍任排長、連長、副團長、團長。1932年起,先後任紅三十一師、紅六十六師師長。1933年任紅一師三團團長。先後任紅四師副師長、紅二師師長。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他20歲參軍,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是唯一的「上將級」少將。他是陝北紅軍的創建人之一,和堂弟一起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誰呢?大家都知道1955年授銜的時候,正兵團一般可以授予上將或以上軍銜,副兵團一般授上將。準兵團、軍級幹部一般授予少將或中將軍銜。而賀晉年是唯一的副兵團少將,賀晉年險些連少將都沒當上,紅軍時期賀晉年已經是紅27軍軍長,是軍級幹部,抗戰時期,賀晉年是三邊軍分區司令, 解放戰爭時,賀晉年都是縱隊司令併兼任第十五兵團的副司令。
  • 1955年授軍銜,五十五位開國上將之中,哪2個沒有軍隊級別?
    1955年,我軍正式開始在全軍中實行軍銜制度,當年共有55個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在這55位開國上將之中,有軍隊級別的共計53位,其中正兵團級上將有33位,副兵團級上將有19位,準兵團級上將有1位。除了53位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之外,其他2位開國上將由於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到地方上任職,所以沒有軍隊級別。那麼,這2個沒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將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首先是閻紅彥。閻紅彥是今陝西子長人,曾參與創建的陝北紅軍,並為紅軍主力在陝北勝利會師作出了不少貢獻。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建國初期,主管過一省軍政大權的,開國將領有誰?
    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全國各大省會城市,都安排了一位能力出眾的人,擔任地方官來管理這座城市。就比如在開國十大元帥中,就有三位元帥曾經擔任過北京(首任市長是聶帥),上海(陳老總),廣東(是葉帥)首任地方官,以上這三位都是元帥級別的人物。 而在建國初期,主管過一省或者一市的軍政工作,除了元帥級別以外。在開國將領中還有誰?
  • 安徽的開國將軍有多少?有2上將才能特殊,2中將是王牌戰將
    眾所周知,從1955年開始授銜的1600多名開國將軍中,來自中央蘇區核心地江西省的人數最多,共有327人;其次是湖北和湖南,分別為232人和202人;排名第四的是安徽省,走出了128名開國將軍(一說130名)。開國將軍,多數都是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革命的。安徽的大別山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安和金寨都進入了中國十大將軍縣的行列。
  • 向守志上將: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曾任第二炮兵司令員
    向守志上將: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曾任第二炮兵司令員2019年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上,火箭軍一經亮相就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視,特別是第四代戰略飛彈東風41戰略飛彈,第一次在國慶閱兵露出真容,無不令國人振奮。振奮之餘,我們不應該忘記一位老人:向守志上將。
  • 抗日戰爭時期, 八路軍六個旅的副旅長都是誰? 後來是什麼軍銜?
    當時,在八路軍的戰鬥序列之下,共有三四三旅、三四四旅、三五八旅、三五九旅、三八五旅和三八六旅等六個旅,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在全面抗戰初期,這六個旅的副旅長都是誰?後來有什麼樣的輝煌成就?三四三旅的副旅長是周建屏,他祖籍是江西金溪,生於雲南宣威,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後來在黃埔軍校學習。周建屏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經歷過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南昌起義。
  • 新中國歷史上唯一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是誰?
    文/王國棟在新中國的所有開國將帥中,有一個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出生於菲律賓,擁有菲律賓和中國雙重國籍(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國籍的規定,因此可以擁有雙重國籍),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他就是華野虎將葉飛將軍。葉飛,1914年5月7日出生於菲律賓奎松省。原名葉啟亨,曾用名葉琛,菲律賓名為西思託·麥卡爾託·迪翁戈。
  • 金門戰役是誰指揮的,他們後來什麼軍銜,成就如何
    那麼,回過頭來看歷史,金門戰役是誰指揮的呢?負責指揮金門戰役的是第十兵團,兵團司令員是葉飛。葉飛是福建人,所以在上海解放後,他就率領第十兵團進軍福建,解放自己的家鄉,隨後擔任福建省委書記。非常遺憾的是,當時葉飛剛剛指揮部隊解放了廈門,他不得不傾注大部分精力在城市接管上,並沒有直接指揮金門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