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軍銜,五十五位開國上將之中,哪2個沒有軍隊級別?

2020-12-21 丁姑娘講歷史

1955年,我軍正式開始在全軍中實行軍銜制度,當年共有55個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在這55位開國上將之中,有軍隊級別的共計53位,其中正兵團級上將有33位,副兵團級上將有19位,準兵團級上將有1位。除了53位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之外,其他2位開國上將由於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到地方上任職,所以沒有軍隊級別。那麼,這2個沒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將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是閻紅彥。閻紅彥是今陝西子長人,曾參與創建的陝北紅軍,並為紅軍主力在陝北勝利會師作出了不少貢獻。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閻紅彥曾先後擔任過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留守處主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警備第3團團長、留守兵團警備第1旅政委。在解放戰爭時期,閻紅彥最初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後改稱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副司令員,率領部隊參加過邯鄲戰役、隴海路戰役、定陶戰役、魯西南戰役、鄭州戰役、淮海戰役等戰役。

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閻紅彥被任命為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又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大西南系列戰役,立下了不少的戰功。在1955年全軍授軍銜的時候,閻紅彥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不過,當時閻紅彥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轉到地方上任職,因此閻紅彥作為陝北紅軍的代表人物之一只被授予了軍銜而並沒有軍隊級別。

其次是烏蘭夫 。烏蘭夫是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人,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建立和發展蒙古族抗日武裝力量。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烏蘭夫曾經擔任過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延安民族學院教育長,負責蒙古族的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烏蘭夫回到內蒙古地區從事革命工作,歷任內蒙古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內蒙古軍區司令員等職務,為解放內蒙古地區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時還派部隊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

新中國成立之後,烏蘭夫又先後擔任過綏遠省軍區副司令員、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等職務。在1955年全軍授軍銜的時候,烏蘭夫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不過,當時烏蘭夫也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轉到地方上任職,所以烏蘭夫沒有相應的軍隊級別,只是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上將之一。

相關焦點

  • 57位開國上將中,這幾位將軍比較特殊,為什麼說他們特殊呢?
    1955年,一共有55位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接著在1956年1958年又有王建安和李聚奎將軍被補授上將軍銜,這57位將軍統稱開國上將。這些將軍都要麼是戰功赫赫,要麼是在其他方面為國家和民族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
  • 截止2020年7月24日,開國少將還有多少在世?2019年已去世五位
    1955年,我國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用來表彰在戰爭中做出了卓越功績的人們。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授銜,有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五十五人、中將175人以及少將798人。本來還想在元帥之上設置一個大元帥,最後被委婉地推辭了。後來,還進行過幾次補授儀式。
  • 江西唯一沒開國將軍的城市是哪一個?
    江西是共和國故都,總計有327位開國將軍,第一大將軍省份。革命,從江西開始,然後席捲全國,江西有十一個地級市,如果江西327位開國將軍均分的話,每個地級市至少有30位開國將軍,然而有一個地級市沒有,這個地級市是哪一個呢?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五五授銜時,主要參考標準是1952年的全軍將領的級別劃分。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在38名正兵團級將領中,有35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他三位中,徐立清中將是主動要求降銜,否則的話也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是大將軍銜。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五十七位開國上將中,有四位來自少數民族,分別是哪四位?
    中國軍隊自建立以來,就是一支為人民而戰鬥的軍隊。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軍隊中自然也容納了各個民族人士,無論哪個民族,只要真心為國家為人民服務,人民軍隊一定歡迎。1955年授銜中,我軍出現了不少優秀的少數民族將領,其中位於十大大將之首的粟裕就是侗族人。
  • 五五授銜時,共有48位開國將軍是少數民族,分別是誰
    當初鄧政委和張雲逸領導百色、龍州起義,韋拔群率領的右江民軍武裝是其中的重要革命力量,而韋拔群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東蘭的壯族人,所以,壯族將領在人民軍隊中佔有相當高的比重,開國將領中,共有13位壯族將領,他們分別是:上將韋國清、中將韋傑、覃健、冼恆漢、少將韋祖珍、盧紹武、吳西、歐致富、黃惠良、黃新友、朱鶴雲、覃士冕、覃國翰。
  • 解讀:「上將軍銜」的將軍級別到底有多高?能夠擔任這4個職務!
    解讀:「上將軍銜」的將軍級別到底有多高?能夠擔任這4個職務!對於我們大家都知道,在部隊裡面最高的軍銜就是屬於上將軍銜,能夠獲得上將軍銜的這些人都是非常的不容易,也都是屬於精英當中的精英人物。「上將軍銜」的將軍級別到底有多高?
  • 1955年授軍銜,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是中將,為何司令員是少將?
    1955年5月,我軍正式自主接管了旅順軍港,並組建了旅順基地,隸屬於海軍建制。到了1955年9月,海軍旅順基地的司令員和副司令員,都參加了授軍銜。不過,當時副司令員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司令員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時擔任海軍旅順基地司令員和副司令員的分別都是誰呢?
  • 1955年授銜時,國防部副部長中軍銜最低的是誰?他是賀老總的外甥
    1955年開國大授銜,有1048位解放軍將領被授予將帥軍銜,他們一路走來,沐風櫛雨,久經生死考驗,是名副其實的開國英雄。十位開國元帥不必多說,他們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十位開國大將勞苦功高,五十五位開國上將功勳顯赫,一百七十五位開國中將是解放軍的中堅力量。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他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
    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的軍官,有1614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統稱為開國將帥中,其中有兩個人顯得特別突出。第一個是李貞,她是當時唯一的女將軍;另一個是洪水,他是唯一的外籍將軍。洪水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中越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得到兩國人民的尊敬!
  • 55年授銜57位上將名單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其中將軍軍銜參照蘇聯軍隊的軍銜等級,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4級。  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10人大將軍銜,授予55人上將軍銜,授予175人中將軍銜,授予801人少將軍銜。
  • 華野司令部的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
    而直到第三野戰軍野司機構成立後,三野與華東軍區的級別才是平級,而華野時期,實際上是隸屬於華東軍區領導的。所以,華東軍區的幾位高層首長,實際上也就相當於是華野的首長,對於華野全軍,是有著管轄的權利的。筆者整理了華東軍區和華野八位高級將領的履歷,來看一下這八位元勳五五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吧。
  • 紅一軍團三個師六位首長,五個開國上將,剩下的一個非常可惜
    在紅軍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人數不一、戰鬥力不一,紅一軍團是絕對的主力,在建國後的十大元帥中,有六人都出自紅一軍團,我們偉大的主席也擔任過紅一軍團政委。這個番號的存在時間很長,也經過多次變革,在長徵初期,政委已經變為了聶榮臻,軍團長則是林彪,當時的紅一軍團下轄三個師,有六位首長,這六人後來各是什麼軍銜呢?
  •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軍銜是軍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也是一支現代化軍隊的重要標誌。當一位軍人佩戴軍銜肩章那一刻,對其來說是終身難忘。因而,軍銜也就成了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建國初期,我軍規模達到了627萬軍人大校軍銜首次大規模授予是在1955年開國授銜,直至1965年55式軍銜廢除,共計3193人被授予大校軍銜。
  • 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後來成為開國第一上將,活了102歲
    今天,我們就來說其中一位,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經歷過北伐戰爭、紅軍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和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而且他壽命非常長,活過了百歲,是我國開國上將中壽命最長的人之一。那麼,這個人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瓊崖縱隊司令員無軍銜,副司令員都是什麼軍銜,誰的軍銜最高
    韓先楚再能打,如果沒有瓊崖縱隊的接應,他還是很難成就解放海南島蓋世奇功的。韓先楚是開國上將,那麼,瓊崖縱隊的領導人都是誰呢?他們後來什麼軍銜?瓊崖縱隊的副司令員換了好幾位,司令員長期由馮白駒擔任,很遺憾,馮白駒沒有軍銜。馮白駒是海南瓊山人。
  • 人民軍隊十大少數民族名將,何人戰功最突出
    筆者整理了其中十位最傑出的,來討論下何人的戰功最突出吧。第十位:李濤。李濤,開國上將,湖南省汝城縣人,瑤族。在革命軍隊中,李濤主要負責後勤工作和政工工作,是一位能力極為全面的將領。他1925年即參加學生運動,1926年就入了黨,在人民軍隊中歷任大隊指導員、支隊政委、師政委、總參謀部政委等職務,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授銜時,這八位將領都曾被提名為上將,為何最終未授上將
    1955年的授銜中,共有55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王建安、李聚奎兩位將軍又先後被補授上將軍銜,開國上將的總人數達到了57位。其實,在原來以彭總和羅帥為首的授銜委員會,向組織上提交的預授上將名單中,還有其他8位將領被提名為上將,他們分別是誰呢?為何最終未授上將軍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