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軍正式開始在全軍中實行軍銜制度,當年共有55個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在這55位開國上將之中,有軍隊級別的共計53位,其中正兵團級上將有33位,副兵團級上將有19位,準兵團級上將有1位。除了53位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之外,其他2位開國上將由於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到地方上任職,所以沒有軍隊級別。那麼,這2個沒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將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是閻紅彥。閻紅彥是今陝西子長人,曾參與創建的陝北紅軍,並為紅軍主力在陝北勝利會師作出了不少貢獻。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閻紅彥曾先後擔任過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留守處主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警備第3團團長、留守兵團警備第1旅政委。在解放戰爭時期,閻紅彥最初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後改稱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副司令員,率領部隊參加過邯鄲戰役、隴海路戰役、定陶戰役、魯西南戰役、鄭州戰役、淮海戰役等戰役。
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閻紅彥被任命為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又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大西南系列戰役,立下了不少的戰功。在1955年全軍授軍銜的時候,閻紅彥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不過,當時閻紅彥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轉到地方上任職,因此閻紅彥作為陝北紅軍的代表人物之一只被授予了軍銜而並沒有軍隊級別。
其次是烏蘭夫 。烏蘭夫是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人,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建立和發展蒙古族抗日武裝力量。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烏蘭夫曾經擔任過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延安民族學院教育長,負責蒙古族的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烏蘭夫回到內蒙古地區從事革命工作,歷任內蒙古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內蒙古軍區司令員等職務,為解放內蒙古地區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時還派部隊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
新中國成立之後,烏蘭夫又先後擔任過綏遠省軍區副司令員、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等職務。在1955年全軍授軍銜的時候,烏蘭夫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不過,當時烏蘭夫也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轉到地方上任職,所以烏蘭夫沒有相應的軍隊級別,只是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上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