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57位上將名單

2020-12-23 中國臺灣網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其中將軍軍銜參照蘇聯軍隊的軍銜等級,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4級。

  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10人大將軍銜,授予55人上將軍銜,授予175人中將軍銜,授予801人少將軍銜。

  上將以姓氏筆劃為序,55人分別為王平、王震、王宏坤、王新亭、韋國清、烏蘭夫、鄧華、甘泗淇、葉飛、呂正操、朱良才、劉震、劉亞樓、許世友、楊勇、楊成武、楊至成、楊得志、蘇振華、李達、李濤、李天佑、李克農、李志民、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張愛萍、陳士渠、陳再道、陳伯鈞、陳奇涵 陳明仁、陳錫聯、周桓、周士第、周純全、趙爾陸、洪學智、鍾期光、賀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嶽、肖華、蕭克、黃永勝、閻紅彥、韓先楚、彭紹輝、董其武、傅鍾、傅秋濤、謝富治、賴傳珠。他們於1955年9月27日授銜。

  此後,王建安、李聚奎又分別於1956年1月25日和195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在57名開國上將中,授銜時年齡最小的是39歲的「紅小鬼」肖華,他於1985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軍銜制,授予洪學智等17人上將軍銜。洪學智是惟一被2次授予上將軍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軍官,2006年11月20日在北京逝世。

  2009年10月13日,呂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上將。★

  (記者 楊鐵虎)

相關焦點

  • 授銜時,這八位將領都曾被提名為上將,為何最終未授上將
    1955年的授銜中,共有55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王建安、李聚奎兩位將軍又先後被補授上將軍銜,開國上將的總人數達到了57位。其實,在原來以彭總和羅帥為首的授銜委員會,向組織上提交的預授上將名單中,還有其他8位將領被提名為上將,他們分別是誰呢?為何最終未授上將軍銜呢?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57位開國上將中,這幾位將軍比較特殊,為什麼說他們特殊呢?
    1955年,一共有55位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接著在1956年1958年又有王建安和李聚奎將軍被補授上將軍銜,這57位將軍統稱開國上將。這些將軍都要麼是戰功赫赫,要麼是在其他方面為國家和民族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
  • 55年授銜,這10人未獲將帥軍銜,但每人都配得上大將軍銜
    55年授銜是新中國建國後第一次軍隊授銜,為了表彰那些為全國抗日事業、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們,此次授銜共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10人被授予大將軍銜,上將57名,中將,少將、校級軍官則更多。但由於一些特殊原因(例如毛主席主張已經離開部隊到地方工作的將領不授予軍銜),也有一些功勞很大的共和國元勳沒被評上將帥軍銜。上圖左為李先念事實上,按照當時評選元帥的條件,鄧小平是完全具備元帥資格的,只是他自己堅辭不受。
  • 1955年授銜時,他是四川省委書記,為何仍被授予上將軍銜?
    紅25軍,是參加長徵幾支紅軍隊伍中實力最弱小的一支,這支不到三千人的隊伍,卻創造出紅軍長徵史中很多奇蹟,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紅25軍還支援給他們5000銀元,建國後這支幾千人的隊伍,卻走出一位大將徐海東將軍,和兩位上將,韓先楚和劉震將軍,其實還有一位將領按資歷應授上將銜,可惜55年已離開部隊,沒有參與授銜,此人就是曾任紅25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五五授銜時,主要參考標準是1952年的全軍將領的級別劃分。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在38名正兵團級將領中,有35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他三位中,徐立清中將是主動要求降銜,否則的話也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是大將軍銜。
  • 好尷尬,這位將軍參加55年授銜,授銜都結束了,一直沒有念到他的名字
    55年授銜,鬧了一個笑話,授銜儀式都結束了,一個叫黃火星的政委既然孤零零的站在臺下,因為他沒有聽到念他的名字。整個事情的始末是這樣的,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官軍銜典禮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國務院禮堂隆重舉行。
  • 1955年大授銜,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都是誰?
    《老將行》011955年,隆重的授銜儀式舉行。朱德排在元帥第一位,這樣的排名是毋庸置疑的。從滇軍走出來的,參加過護國戰爭。離開滇軍後,周恩來介紹他入了黨。在組織的安排下,他先後在多個國家學習深造,回國成為了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1988年趙南起被授上將,為何在授銜前一年,有老幹部舉報他是臥底
    我軍在1988年又恢復了授銜制,當時一共有17位將軍分別獲得了晉升,或直接被授予上將軍銜。然而,在這17位被授銜的將軍中,卻有一位將軍非常特殊。因為他是一個朝鮮人,是此次授銜中唯一的一位少數民族上將。然而,關於這位將軍的授銜問題,曾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 57名上將中「五虎上將」是誰?我認為是韓先楚、黃永勝等這5人!
    從中國歷史看,歷朝歷代,打天下的開國將軍中,都有「五虎上將」的說法,1955年到1958年,我軍共授予了57為上將。那麼共和國的「五虎上將」是誰?在眾多上將中,應該排第二名,後來擔任總參謀長應該是順理成章。他是從士兵一步步成長為高級將領的,1929年起在中國工農紅軍任排長、連長、副團長、團長。1932年起,先後任紅三十一師、紅六十六師師長。1933年任紅一師三團團長。先後任紅四師副師長、紅二師師長。
  • 一野、三野的政治部主任都是上將,為何四野的政治部主任卻是大將
    1955年,組織上對全軍將士進行了授銜。在這次授銜中,共產生了十位元帥、十位大將、55位上將。後來,王建安、李聚奎又先後被補授上將軍銜,開國上將的人數最終定格在57人。
  • 55年大授銜:主席不當大元帥,粟裕等讓帥自降級,許世友嫌銜低
    高級軍銜的設定與標準1953年12月至1954年初,在朱德、彭德懷主持下,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了一個長達55天的軍委高級幹部會議。會議中明確提出,要在軍隊中實施軍銜制、幹部薪金制和義務兵制三大制度。會後,全軍評定軍銜的工作正式啟動。我軍首次授銜,充分參考了前蘇聯軍隊的經驗,並廣泛聽取了蘇聯顧問的建議,再結合我軍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標準。
  • 讓人淚奔的1998年:除了大洪水,還有2位領導人、57位將軍相繼離世!
    除了這兩件大事,讓人淚奔的是,這一年還有2位黨和國家領導人、57位將軍、96位部級幹部相繼離世。去世的開國上將是王平、尤太忠、張宗遜;開國中將是饒正錫、王宗槐、曹裡懷;1988年以後授銜的將軍王吉人少將、周紹勳少將、邢永寧中將、楊振玉中將。
  • 1955年授銜,廣西籍將軍十六位,這個縣就有五位
    廣西歷史悠久,在土地革命時期就爆發了著名的「百色起義」,有廣西籍開國將軍十八位,其中1955年授銜的有十六位,分別為韋國清上將、李天佑上將、韋傑中將、莫文驊中將、覃健中將、冼恆漢中將、韋祖珍少將、覃士冕少將、吳西少將、盧紹武少將、歐致富少將、黃新友少將、黃惠良少將、黃一平少將、姜茂生少將及覃國翰少將,而張英少將、朱鶴雲少將分別於1961年、1964年晉升。
  • 解放軍首次授銜,四位將軍不滿,他們是誰,又為何接受結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隆重盛大的授銜儀式,除了10大元帥和10大將外,還有55人授予上將軍銜,175人授中將軍銜,798人授少將軍銜。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皆大歡喜,有四位將軍就不滿,感覺自己授的銜太低了,為此,在授軍銜前,他們要麼吵鬧,要麼請老上司給自己說情,那麼,他們是誰,到最後為何接受了結果。這四位將領分別是許世友、王必成、王近山和鍾偉。
  • 華野司令部的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
    筆者整理了華東軍區和華野八位高級將領的履歷,來看一下這八位元勳五五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吧。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老總,曾經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擔任過教官,參加革命後與朱老總將南昌起義餘部帶上了井岡山,與朱毛一起開創並發展了中央蘇區,功勳卓著。
  • 五五授銜時,共有48位開國將軍是少數民族,分別是誰
    首批授銜的將帥中,共有48位少數民族將領,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壯族。雖然韋拔群犧牲了,但是他的部下還是出了不少傑出的將領,比如開國上將韋國清、開國中將韋傑等人。壯族,也成為開國將領中除漢族外人數最多的一個民族。人數第二多的少數民族是滿族和土家族,各有6位開國將領,滿族將領分別是中將萬毅、少將趙承金、白志文、高存信、郭維城、趙東寰。
  • 55年授銜後,元帥、將軍對應工資級別,這位大將為何會低一級?
    這在後來被人家說成是我軍「有兵無將」,而通過此事之後,中央則進一步加快了我軍軍銜改革的步伐,並在1955年在全軍完成授銜。我軍的軍官的軍銜共設4等14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實際未授)、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 「五虎上將」衛立煌55年回北京,官至副國級,他的家人結局如何?
    眾所周知共和國有十位元帥,個個都是為共和國立下不朽功績的元勳傑著。而蔣介石麾下也有著名的「五虎上將」,這五人能徵善戰,數次屢立奇功,五人皆曾任職戰區司令官及以上職位。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五虎上將中的一員虎將,那麼這位將軍又是誰呢?解放後他和他的家人又去哪裡呢?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