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位開國上將中,有四位來自少數民族,分別是哪四位?

2020-12-14 妙筆君

中國軍隊自建立以來,就是一支為人民而戰鬥的軍隊。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軍隊中自然也容納了各個民族人士,無論哪個民族,只要真心為國家為人民服務,人民軍隊一定歡迎。

1955年授銜中,我軍出現了不少優秀的少數民族將領,其中位於十大大將之首的粟裕就是侗族人。同樣,五十七位開國上將中(含後續補授),也有多位少數民族將領,分別是李濤、韋國清、烏蘭夫、楊至成四位上將,這四位少數民族將領為革命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貢獻,是少數民族軍人的優秀代表。

軍委最可靠的參謀——李濤上將

李濤上將是湖南人,出身於中國最古老、最長壽的民族瑤族。瑤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傳聞是盤瓠和帝嚳的女兒三公主後裔。其族人散布世界各地,在中國地區主要分布在兩廣、雲貴、湘贛等地,人口約290萬左右。

李濤1905年出生,1923年大革命時代考上了省立中學,在此接受了先進的思想,多次參與愛國運動,也因此被學校給開除。1926年,李濤加入了共產黨,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妥妥地上將起點。

1930年,軍閥混戰結束後,老蔣集兵十萬對中央根據地進行了圍攻,在朱德等人指揮下,誘敵深入,粉碎了國民黨的進攻,俘虜了國民黨九千餘人。其中作為第七師師政委的李濤與師長陳伯鈞堅守陣地,全殲了國民黨第18師,俘虜其師長張輝瓚。

李濤後來參加了長徵,在抗日戰爭期間,李濤一直為國統區後方的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為八路軍置辦運輸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和武器彈藥,也為他了解國統區內部國民黨的編制情況提供了方便。

李濤在解放戰爭中是中央軍委的高級參謀。解放戰爭期間,李濤利用情報網和自身在國統區收穫的信息,多次把國民黨軍各部隊的番號、人數、編制、武器裝備情況、主要長官等信息編列成冊,供中央軍委的首長們查閱。

在之後的大決戰中,李濤提供的信息為之後我軍能在各大戰場及時地調整戰略方向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除此之外,李濤除了負責收集情報和參謀信息,還要主管部隊的裝備、訓練等事項。

建國後,李濤一直在總參謀和技術部工作,制訂了大量的規章名典,為解放軍的統一化和正規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55年,李濤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為捍衛祖國統一做出巨大貢獻——烏蘭夫上將

烏蘭夫是內蒙古人,也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是最典型的遊牧民族,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此外,在俄羅斯以及一些亞歐國家中都有蒙古族的身影,其中蒙古國的主要民族就是蒙古族,蒙古族人口約1000萬左右。

烏蘭夫出生於1906年,年齡比李濤上將小一歲,但黨齡卻比李濤上將多一年。1923年,17歲的烏蘭夫在北平讀書期間結識李大釗而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烏蘭夫正式入黨,成為我黨優秀的革命戰士。

民國時期,蒙古舊王公把持著蒙古地區的大部分資源,普通蒙古牧民生活在窮苦之中。烏蘭夫看到同胞受虐,於心不忍。他積極開展各項運動,帶領牧民建立農會,反抗蒙古王公的殘暴統治。

抗日戰爭前,日本人積極在華北地區製造分裂,不斷勾結蒙古王公武德親王,企圖利用蒙奸西進。為了粉碎日軍的陰謀,烏蘭夫帶領牧民們在百靈廟發動了暴動,打響了內蒙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粉碎了武德親王妄圖割裂內蒙的陰謀。

1948年烏蘭夫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一職,指揮部隊反攻國民黨部隊,解放了內蒙古地區,同時還參與了遼瀋、平津等戰役。烏蘭夫上將是中國第一個民族自治區的「創始人」,是一個維護國家統一的功臣。

文武雙全——韋國清上將

韋國清是廣西人,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猜到了是哪個少數民族,沒錯就是壯族。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人口達到了1700萬。全國各地均有壯族人分布,但主要還是分布在兩廣地區,尤其是廣西地區,畢竟廣西的全稱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

韋國清上將出生於1913年,在眾多開國上將中,算是年齡比較小的,比前面兩位小了七八歲,不過年齡的差距並未影響到韋國清的革命信念,十五歲的他就參與了農民軍隊,攻打過縣城。

韋國清的父親也是一位革命者,父親犧牲後,韋國清參加了百色起義,並跟隨紅軍參加了長徵。長徵過程中,時年21歲的韋國清成為了特科營的營長,他帶領的特科營成功的在長徵途中保衛了中央首長的安全。

抗日戰爭爆發後,韋國清一直戰鬥在前線,參加了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皖南事變之後,韋國清作為新四軍重建的重要力量,帶領新四軍收復了失去的豫皖蘇根據地。

解放戰爭期間,韋國清先後任新四軍第2縱隊司令、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兼政委等職務,魯南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都有韋國清上將的身影在其中。

韋國清上將的戰鬥生涯並沒有隨著新中國成立而停止,1950年,韋國清上將率領軍事顧問團赴越南,幫助越南人民進行抗法鬥爭,指導越南人民軍贏得了奠邊府戰役,這是越南的立國之戰。為此,韋國清得到了越南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韋國清在建國後長期主政廣西,為廣西地區幹了不少大工程大項目,政績斐然。

革命軍隊的後勤部長——楊至成上將

楊至成上將是貴州人,與大將之首的粟裕雖然不是老鄉,但卻是同一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侗族人。侗族先民在史料中被稱為黔首,歸屬於古代百越其中的一支。侗族如今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人口約290萬,與瑤族相當。

楊至成上將1903年出生,是開國上將中著名的「第四楊」,其餘三楊分別是楊成武、楊勇、楊得志

楊至成是遺腹子,父親在其出生前三個月被歹徒謀害,楊母一人挑起養家餬口的大任,硬是將三個孩子拉扯大。楊至成是我軍為數不多的「高學歷」將領,7歲讀書,11歲考入高級小學,14歲被省甲科農業學校錄取,18歲畢業。

1922年,畢業後的楊至成加入了滇黔聯軍,開啟了參軍之路。1926年,楊至成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與張宗遜、宋時輪是同學。1927年,楊至成隨賀龍參加南昌起義,時任連政治指導員,與粟裕、陳賡、許光達等大將基本上是同一起點。

進入蘇區後,楊至成一直擔任中央蘇區後勤部長的工作,被譽為革命軍隊的大管家。在楊至成的主持下,紅軍的第一條軍服,第一條電話線,第一個電臺,第一種後勤標準,第一所後勤學校,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1930年楊至成隨大部隊參加長徵,一路上他積極想辦法,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做思想工作、籌物資、藥品、武器、收集信息,為紅軍搶渡大渡河、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提供了物資保障。

抗日戰爭期間,楊至成因病去蘇聯修養,與劉亞樓上將一道進入了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楊至成與劉亞樓等人準備趁機回國,但由於日軍的封鎖,最後不得不滯留在烏蘭巴託,期間甚至靠討飯為生,直到1946年才回國,此時抗日戰爭已經結束,國內進入到解放戰爭時期。

自1946年回國起,楊至成先後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後勤部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軍需部部長等職務,他擴建的工廠、兵站、倉庫和醫院,為了遼瀋和平津戰役的進行提供了充足的物資產支援。建國後楊至成一直擔任監察部長的工作。因為身體原因,楊至成上將於1967年去世,終年64歲。

參考文獻:《開國上將李濤》、《楊至成——從黔山走出的侗族上將》、《韋國清》

相關焦點

  • 五五授銜時,共有48位開國將軍是少數民族,分別是誰
    首批授銜的將帥中,共有48位少數民族將領,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壯族。當初鄧政委和張雲逸領導百色、龍州起義,韋拔群率領的右江民軍武裝是其中的重要革命力量,而韋拔群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東蘭的壯族人,所以,壯族將領在人民軍隊中佔有相當高的比重,開國將領中,共有13位壯族將領,他們分別是:上將韋國清、中將韋傑、覃健、冼恆漢、少將韋祖珍、盧紹武、吳西、歐致富、黃惠良、黃新友、朱鶴雲、覃士冕、覃國翰。
  • 57位開國上將中,這幾位將軍比較特殊,為什麼說他們特殊呢?
    1955年,一共有55位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接著在1956年1958年又有王建安和李聚奎將軍被補授上將軍銜,這57位將軍統稱開國上將。這些將軍都要麼是戰功赫赫,要麼是在其他方面為國家和民族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
  • 1955年授軍銜,五十五位開國上將之中,哪2個沒有軍隊級別?
    1955年,我軍正式開始在全軍中實行軍銜制度,當年共有55個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在這55位開國上將之中,有軍隊級別的共計53位,其中正兵團級上將有33位,副兵團級上將有19位,準兵團級上將有1位。除了53位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之外,其他2位開國上將由於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到地方上任職,所以沒有軍隊級別。那麼,這2個沒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將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首先是閻紅彥。閻紅彥是今陝西子長人,曾參與創建的陝北紅軍,並為紅軍主力在陝北勝利會師作出了不少貢獻。
  • 9位獨目開國將軍,4位來自湖北,3位來自江西,還有2位是哪裡人?
    首批授銜儀式上,1042名開國元勳分別被授予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及以下的軍銜,耀眼的將星中,有一群特殊的人值得我們注意,他們就是因功致殘的將軍們。在以往的文章中,我已經分別詳細介紹過13位有膽識有謀略的獨腳、獨腿以及獨臂的將領,他們的確吃過很多的苦,毛澤東曾言:「中國從古到今,有幾個獨臂、獨腿、獨腳將軍?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中央軍委晉升四位上將 兩位江蘇籍軍官位列其中
    軍事和政治主官各兩人昨天晉升上將的四位高級將領中,副總參謀長戚建國,瀋陽軍區司令員王教成都是有豐富作戰指揮經驗的軍事主官,而瀋陽軍區政治委員褚益民,廣州軍區政治委員魏亮都屬於多年從事政治工作的政治主官。
  • 王姓開國將軍102位,五位百歲開國將軍,他享年107歲,最長壽!
    歷史上王姓共出了151位宰相。2019年1月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1.015億人,為全國第一大姓。王姓開國將軍數量,姓氏排名第三,有102位開國將軍,1955年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以及48位少將,總計有64位開國將軍。當時王姓的開國將軍,也是在各姓氏中位列第三。
  • 八路軍最好的旅,走出了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兩位少將
    陳賡知道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於是,他在與日寇作戰中並不硬碰硬,而是利用地形埋地雷,打敵軍伏擊,在運動戰中殲敵,儘可能以最小的傷亡,取得最大的勝利。 當然了,除了陳賡指揮有方外,386旅的領導班了人員也是立下許多功勞的,如副旅長陳再道,許世友,政訓處主任王新亭、參謀長李聚奎等人,這些人後來都被授予上將軍銜,除了這四人外還有該旅麾下的772團主任謝富治也是上將軍銜,這樣一算386旅走出五位上將。而旅長陳賡是大將軍銜相信很多都知道。
  • 我國少數民族四位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一大貢獻,成吉思汗都比不上
    遼、金、元、清這四個朝代都是由我國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四位開國皇帝分別是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鐵木真(成吉思汗)、努爾哈赤,每一位都是蓋世英雄,不但驍勇善戰,而且雄才大略。元朝開拓了最為廣闊的疆土,但努爾哈赤做出的一大貢獻,成吉思汗都比不上。
  • 厲害了江西人:17位鍾姓開國將軍,江西12位,還有位活過100歲!
    1614位開國將軍,江西有327人,是第一大將軍省份,有興國、吉安、永新三個將軍縣。不僅僅是江西開國將軍多,而且江西籍開國將軍長壽,謙虛守正、成就大。筆者發現,除了李姓,江西也是鍾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17位鍾姓開國將軍,江西12位,還有位活過100歲!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
  • 張姓威武:張姓百歲開國將軍十位,即便王姓加上李姓都不敵!
    王姓有王樹聲1位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開國上將、10位開國中將以及96位開國少將,總計有102位開國將軍。王樹聲大將張姓有張雲逸1位大將,張宗遜、張愛萍等2位開國上將,張才千、張國華等14位開國中將,103位開國少將;總計有120位開國將軍。
  • 陳明仁深明大義,後為開國上將,他手下的四位軍長結局如何?
    在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中,有十幾位高級國軍將領選擇起義,站在人民這邊,繼續為人民為國家出力。在這其中,陳明仁無論是從戰功還是實際指揮能力,無疑是最耀眼的那一位。 早在1925年秋天,黃埔軍校畢業後的中尉排長陳明仁,跟著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東徵,討伐陳炯明叛亂。
  • 授銜時,這八位將領都曾被提名為上將,為何最終未授上將
    1955年的授銜中,共有55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王建安、李聚奎兩位將軍又先後被補授上將軍銜,開國上將的總人數達到了57位。其實,在原來以彭總和羅帥為首的授銜委員會,向組織上提交的預授上將名單中,還有其他8位將領被提名為上將,他們分別是誰呢?為何最終未授上將軍銜呢?
  • 分別是哪四位?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為帝釋之外將,與四大金剛(五臺山秘魔巖神通廣大潑法金剛,峨眉山清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崑崙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不同,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娑婆欲界第一重天。  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
  • 哈爾西是美國海軍僅有的四位上將之一?《決戰中途島》的大BUG
    但很可惜,在片尾的人物介紹中,翻譯出現了大BUG,字幕上出現了哈爾西是「美國海軍僅有的四個上將之一」,顯然這個說法大錯特錯了。美國海軍上將,就眼下現役的就不止四個,如果算上歷史上的,那就更多了。所以,哈爾西是僅有的四個海軍上將之一的說法,肯定是錯了。所以專門去二刷,拍下這張截圖。
  • 美國的總統山:只有四位美國總統的頭像,為什麼是他們四位呢?
    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是一個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的總統紀念公園,它簡稱為總統山,主要是紀念開國100多年來的美國四位前總統。拉什莫爾山由花崗巖構成,裡面雕刻了美國四位前總統的巨大頭像,這四位總統被認為代表了美國建國150年來的歷史,他們值得美國人去永遠紀念。
  • 明朝十六位皇帝,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分別活了多大?
    明朝一共統治了二百七十六年,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後一個崇禎皇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在這十六位皇帝中,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呢?分別活了多大歲數?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