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包相會的地方 科爾沁沙地風情
《敖包相會的地方》第六集科爾沁沙地風情帶您到科爾沁沙地越野!科爾沁沙地第六站將走進科爾沁沙地沙地摩託 滑沙各種驚險刺激的娛樂項目帶你玩轉科爾沁沙地!的故鄉奈曼旗版畫作品多以奈曼本土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為創作題材展現了科爾沁文化的博大精深
-
生綠又生金 科爾沁沙地成了農牧民的「聚寶盆」
執著,茫茫沙海變綠洲奈曼旗位於科爾沁沙地腹地, 200多萬畝沙土地一度讓奈曼飽受風沙之苦。多年來,奈曼旗始終把生態建設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先後提出了「兩種三治」「生態立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踏上了艱苦卓絕的生態治理歷程。
-
金沙之城 魅力奈曼——奈曼旗文化旅遊發展紀實
奈曼,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蒙元察哈爾文化融匯之地,也是興隆窪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20世紀70年代以來,奈曼旗因沙致貧,沙地面積佔全旗總面積的62%,沙害成災,奈曼成了國貧旗。但奈曼人並未屈服,而是積極與沙抗爭,把生態建設作為生命線,發動了歷時40餘年的治沙戰役。 茫茫沙海變綠洲,植被覆蓋率由原來的16%達到現在的31.8%……多年來,人們治沙用沙,化害為利,因沙而興,因沙而富。
-
科爾沁沙地的綠色新顏
這是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努古斯臺嘎查周邊的科爾沁沙地的治理情況(9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科爾沁沙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地,位於東北和華北的交界地帶。近年來,依託「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公益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內蒙古通遼市不斷加大植樹造林、草原修復和生態保護力度,使科爾沁沙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影報導這是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茂道吐蘇木周邊的科爾沁沙地的治理情況(9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
【頭條】沙海明珠 奇美奈曼——奈曼旗生態文化旅遊發展紀實
奈曼旗地形地貌豐富多樣,既有山川、沙漠、平原,也有溼地、湖泊、河流、森林等,具有「微縮內蒙古」之稱,是一個美麗神奇的天然「盆景」。奈曼像一個沙海明珠,以其奇美之景吸引八方之客。奈曼,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蒙元察哈爾文化融匯之地,也是興隆窪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
防治荒漠化丨科爾沁沙地的綠色新顏
科爾沁沙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地,位於東北和華北的交界地帶。近年來,依託「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公益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內蒙古通遼市不斷加大植樹造林、草原修復和生態保護力度,使科爾沁沙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
內蒙古科爾沁沙地生態持續向好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6日電(記者王靖)記者16日從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經過多年全面綜合治理,近些年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呈現出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減少,固定沙地增加的態勢,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發展。據介紹,科爾沁沙地分布區面積9945萬畝,其中沙地面積5265萬畝,是我國第二大沙地。科爾沁沙地涉及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和遼寧省,其中內蒙古境內分布區面積8595.9萬畝,佔科爾沁沙地分布區面積的86.42%。科爾沁沙地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治理,特別是2000年以來,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科爾沁沙地治理規模不斷擴大,治理效果顯著。
-
科爾沁沙地得到有效治理 通遼市境內實現良性逆轉
劉文華 攝9月14日,治沙人馬鬱鋒向媒體講述他在科爾沁沙地中的治沙故事,他的腳步走遍了科左後旗這片沙海,現在在阿古拉以東的敖包嘎查和寶日胡吉爾嘎查附近植樹造林。劉文華 攝9月14日,攝影家華維光向媒體講述他鏡頭中的科爾沁沙地:從隨處可見的荒漠化到找沙漠也困難的巨變。
-
奈曼確定為第二批自治區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留住綠水青山成為科爾沁沙地腹地一抹明亮的色彩紅山文化遺址遍布教來河兩岸,在紅山文化的鼎盛期,「紅山古國」就已經萌芽,其中心就在今之教來河上遊兩岸。長城蜿蜒於燕山餘脈與科爾沁沙地邊緣,丘陵地帶,山間溝谷縱橫,猶如一條長龍,蜿蜒於我旗境內。2011年8月,旗委旗政府設立了10個保護標誌,以便更好的對我旗境內燕長城遺址進行保護和管理。
-
科爾沁夫一家3口合唱《蒙古人的氈房》,好聽!
科爾沁夫簡介草原靈魂歌者科爾沁夫,內蒙古通遼人,一位著名的蒙古族青年歌手,從漫美的科爾沁草原走來,自幼喜歡唱歌,熱愛草原,歌唱著草原,在追尋藝術的道路中受到德德瑪恩師的教導歲月的底蘊豐富了它的內涵,民族的風情優美了它的旋律。它有陽光的熱烈,草原的浩瀚,哈達的純淨,奶酒的芳馨。它延續了一代代草原人民的使命,演繹著馬背民族博大的胸襟、熾熱的情懷和人與自然的和諧。蒙古族青年歌手科爾沁夫對此更是深有體會,如今他充滿感激之心,用歌聲去回報他的故鄉,他正在努力把草原兒女的心聲四處傳揚,他的歌聲是原生態的草原之歌,是真正的草原天籟。
-
奈曼人唱奈曼的歌,徹底聽醉了!
歲月的底蘊豐富了它的內涵,民族的風情優美了它的旋律。它有陽光的熱烈,草原的浩瀚,哈達的純淨,奶酒的芳馨,大漠的豪情。它延續了一代代草原人民的使命,演繹著馬背民族博大的胸襟、熾熱的情懷和人與自然的和諧。跟隨小編的角度一起去聆聽那些奈曼人唱的奈曼的歌... ...
-
內蒙古科爾沁沙地治理:村鎮果樹成林 沙地成「福地」
劉文華 攝中新網通遼9月16日電 (記者 劉文華)9月是豐收的季節,科爾沁沙地腹地的果農滕大勇滿心歡喜,悠閒漫步在自家的錦繡海棠林中。隨著科爾沁沙地生態發生巨變,給人們諸多不便的沙地逐漸成為「福地」。「以前沙子可厲害了,風颳來50米不見人。」
-
一曲《奈曼迎賓曲》,幾多思念故鄉情
奈曼人唱的歌今天分享科爾沁夫的系列——第一首來奈曼滴!奈曼迎賓曲 - 科爾沁夫作詞:田愛軍作曲:陳朝魯一路濃蔭為你張綠傘蕎麥花開為你獻哈達青龍山含笑為你敬美酒叫來河歡唱為你送奶茶歡迎的話語不用再多說來到奈曼就是來到家麥飯神石給你添吉祥紅尾鯉魚讓你醉天下滿桌的美味祝福獻上動人的歌聲真情表達
-
內蒙古奈曼旗礦產奈曼三金,有全國最大沙漠淡水湖,文化誦讀
奈曼旗位於內蒙古通遼市西南部,科爾沁沙地南緣,地形地貌特徵一般概括為「南山中沙北河川,兩山六沙二平原」。南部為遼西山地北緣,海拔400-600米淺山丘陵;中部以風蝕堆積沙地為主;中北部平原屬西遼河、教來河衝擊平原一部分,地勢平坦開闊。
-
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工程為通遼市增加林地2000萬畝
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工程為通遼市增加林地2000萬畝 2019-12-26 10:00:57 通遼日報
-
科爾沁沙地中的牽駝人:吃旅遊飯、啟新生活
駱駝之於沙漠,向來都是一道獨特風景。在科爾沁沙地東南邊緣的草甘沙漠,每到旅遊季,常英、李順和他們的駱駝就會特別忙。「現在天冷,旅遊的人不多,我們就沒把所有駱駝都牽到景區來。這三頭就夠了。」奧藍 攝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散都蘇木車家窩鋪村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人均耕地少、土地貧瘠,此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2014年,當地政府開發建設草甘沙漠旅遊景區,吸納當地貧困戶進入產業鏈。如今這裡的旅遊季可以延續至10月底,每年吸引遊客10萬多人次。
-
內蒙古·科爾沁秋天也美得紅紅火火
夏天的科爾沁,是最自由的草原風光,而一到秋天,沒有了熙熙攘攘的遊客,這裡便成為色彩的天堂。©圖蟲 leviszhou一到10月上旬,科爾沁草原 ©圖蟲©圖蟲 彭福森推薦路線:瀋陽→科爾沁左翼後旗(烏旦塔拉)→通遼市→奈曼旗(奈曼怪柳林)→通遼市→科爾沁右翼中旗(代欽塔拉)→霍林郭勒市→錫林郭勒盟烏拉蓋草原→扎魯特旗→通遼市主要景觀:烏旦塔拉
-
一枚錦繡海棠果:綠了科爾沁沙地,紅火了新生活
【視頻】一枚錦繡海棠果:綠了科爾沁沙地,紅火了新生活 中國網9月16日訊(記者 王金梅)金秋9月,正是果實纍纍的季節,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鎮希伯花嘎查的果園裡,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果農們正在採摘紅通通的錦繡海棠果
-
發現通遼:科爾沁草原上的文化之花
浩瀚的科爾沁草原、雄偉的大興安嶺、遼闊的松遼平原和流淌不息的西拉木倫河造就了科爾沁地區富饒的地理環境,也孕育了豐富多彩的科爾沁民族文化。近些年來,科爾沁民歌、安代舞、馬頭琴、烏力格爾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讓科爾沁名揚四海。4月初,我來到通遼市,探尋科爾沁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