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三塔是大理古文化的象徵,三座千年古塔讓人對大理記憶深刻。在距離瀋陽城區不遠的新民市公主屯鎮遼濱塔村,也有一座千年古塔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遼河與秀水河交匯處,遼濱塔村也因此遠近聞名。
鄉村志
新民市公主屯鎮遼濱塔村歷史悠久,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遼濱塔村坐落在大遼河和秀水河交匯處,南鄰大遼河,西接秀水河。村內古塔屹立,古廟群壯觀,還有古城牆遺址、古渡口遺址、千年古石雕、千年古井多處古蹟。站在遼濱塔下眺望,可清楚看見遼濱塔大堤彼岸和秀水河東岸大堤千畝鬱鬱蔥蔥生態林,交匯形成沿河森林公園;秀水河旁有500畝溼地公園,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景色優美,氣候宜人,環境優雅。
維修後的遼濱塔重現千年英姿
史料記載:去新民縣北四十裡有一塔,屹然峙立,上出重霄,中塑神像八尊,鄉人鹹敬畏之。相傳塔建於唐代,因居遼河之濱,故稱為遼濱塔。
古塔是一座八角十三層密簷實心青磚塔。原高41.7米,底部直徑12.5米。塔基高約10米,塔身八面各有一佛龕,上有一尊磚雕佛像端坐於蓮花座上。雙手合於胸前,慧眼遠眺,神態怡然,頭頂銅鏡高懸。每座佛像旁都有脅侍拱手而立,神情虔誠而莊嚴。兩飛天盤旋於坐佛頭頂,舞姿婆娑。八個角的稜柱下,各有一大力金剛扶膝蹲踞,兩側有十八羅漢護衛,各個手持兵器,威風凜凜。各簷角懸有銅製的「驚雀鈴」,每逢微風拂過,鈴聲叮咚,清脆悅耳,數裡之外,能聞其聲。頂上塔剎高聳,上掛「飛毛銅鏡」,陽光下金光閃閃……
1993年在維修古塔時,打開了塔的地宮,發掘出包括佛牙、舍利子在內的一批珍貴文物,其中圈足鬥形鐵鏽花紋青釉碗是唐朝或五代時期的製品,堪稱罕見的珍品,屬國家一級文物。1994年瀋陽市人民政府維修遼濱塔時,考古專家對塔寺考查時考證,該寺建於遼初,座落古塔北側,設三層大殿,為磚、石、木、瓦結構。
維修後的遼濱塔重現千年英姿,古文物和迷人的地宮吸引無數遊人。參觀該塔不收門票,以全國各地慕名來參觀的散客居多。記者採訪當天,瀋陽一位女士駕車帶全家前來參觀,「兒子喜歡名勝古蹟,尤其是有歷史的名塔,他詳細了解了塔的歷史後想來看看。」
建設沈西北郊旅遊景區
有著千年古塔、法王寺的遼濱塔村凝聚了隋唐以來的歷史文化,包括佛教文化、契丹文化、滿族文化及本土風情文化。2014年,遼濱塔古文化歷史名勝景區被列為瀋陽市重點旅遊景區之一。2017年6月,遼濱塔村被遼寧省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省級傳統村落;2018年2月被瀋陽市評為瀋陽最美鄉村;2020年1月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此外,公主屯鎮鎮內的遼濱塔和公主屯後山遺址先後被遼寧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遼河在遼濱塔村南五曲三灣,形成千畝河心島,灌木叢生,天然氧吧,一年四季各種鳥類在此棲息生存,還有野兔等40多種野生動物嬉戲於林間。村後小山上寒富蘋果、榛子、葡萄採摘園吸引遊客旅遊前來採摘。公主屯鎮鄉村旅遊業發展主要以遼濱歷史文化名村為核心,建設看遼濱歷史文化、觀遼河生態景觀、遊遼州古城、賞滿族風情、嘗農家美食、享農事採摘、樂遊九曲蓮花湖的瀋陽西北郊旅遊景區。
村民一晚進帳500多元
以前,村民一直以傳統種植業為生,近年來古塔風景區重新修建,開始發展旅遊夜經濟,種了一輩子地的村民嘗試做起生意。每到華燈初上,小路兩旁布滿小攤車,烤生蠔、烤扇貝、爆烤魷魚、麻辣燙、拌雞架……一位村民笑著說:「過去這裡一到晚上漆黑一片,現在的夜晚亮了,熱鬧了,有生氣了,生意好時一晚上能掙500多元,快趕上種地一個月的收入了。」
據了解,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預計5年後在公主屯鎮建設完成。其中,遼濱生態文旅等項目擬投資3億元,項目以遼金歷史文化為載體,建設休閒農業產業鏈撬動旅遊產業,注入時尚運動、休閒養生、文化創意,以產旅融合發展為導向,建設以適宜人居為核心的新型生態文旅小鎮。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李 遠
主任攝影記者 常晟罡
【來源:瀋陽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