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2月5日電(記者 鄒碩) 12月5日,新農科建設北京指南工作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出席會議並講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王啟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人事司副司長路永斌、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級巡視員李芹等同志出席會議,來自全國55所涉農高校的150餘位黨委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研究了新農科建設發展舉措,提出了新農科改革實踐方案,推出了新農科建設「北京指南」。
吳巖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從「試驗田」到「大田耕作」——深入貫徹總書記回信 全面展開新農科建設》的講話,帶領全體與會代表再次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集中學習了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並對新農科建設的改革實踐作出全面部署和展望。
吳巖指出,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等教育要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使命,轉化為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強大動力。《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改革」「創新」是高頻詞,強調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範式必須要進行改革創新,要通過建設新農科提升國家生態成長力、建設新工科提升國家硬實力、建設新醫科提升國家全民健康力、建設新文科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以「四新」建設促「四極」增長,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吳巖強調,大學培養和輸送了數以億計的高素質人才,是鎮國的國之重器、興國的國之重器、強國的國之重器、復興的國之重器。涉農高校是強農興農的「國之重器」,建設新農科是振興高等農林教育的重大戰略。2019年,新農科建設已奏響「三部曲」,「安吉共識」從宏觀層面提出了要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發展新農科的「四個面向」新理念,「北大倉行動」從中觀層面推出了深化高等農林教育改革的「八大行動」新舉措,「北京指南」將從微觀層面實施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的「百校千項」新項目。「三部曲」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新農科建設體系,「安吉共識」吹響了「集結號」,「北大倉行動」打好了「基礎樁」,「北京指南」將推動新農科建設從「試驗田」走向「大田耕作」。
吳巖強調,「北京指南」標誌著新農科建設的全面展開,要實現校院齊動、師生互動、校企聯動、部門協動,讓農林教育熱起來、讓農林高校強起來,讓高等農林教育成為「顯學」,推動新農科建設一年成型——發生農林高校基本面的改變,三年成勢——產生農林教育基本格局的變革,十年結碩果——形成農林教育的中國方案、中國理論、中國範式。
據悉,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北京指南」)共涵蓋5大改革領域、29個選題方向。「新農科建設發展理念研究與實踐」領域重點在回答「理念怎麼新」,將通過對農林教育發展趨勢和新農科人才需求、政策體系、組織體系、績效評價等研究與實踐,推動新農科理論創新;「專業優化改革攻堅實踐」領域重點在回答「專業怎麼優」,將通過對新興專業布局、傳統專業改造、三級認證體系構建和一流專業標準制定等研究與實踐,實現涉農專業整體優化升級提高;「新型農林人才培養改革實踐」領域重點在回答「人才怎麼強」,將通過加強思政教育、推動分類培養、改革課程教材、強化實踐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等,加快培養知農愛農新型農林人才;「協同育人機制創新實踐」領域重點在回答「協同怎麼聯」,將通過創建產教融合、科教協同、校際共享、校地協同、國際合作新機制新模式,實現農林教育與產業科技、與國內國外各方面的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質量文化建設綜合改革實踐」領域重點在回答「質量怎麼提」,將通過構建與新農科相適應的管理體制、質量保障體系、教師評價與教師發展機制等,推進農林高校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北京指南」對全面建設發展新農科、全面深化高等農林教育改革作出了全局性、系統性、前瞻性的回應,內容豐富,舉措新實,其中提出要探索創建面向新農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學院、面向新鄉村的鄉村振興研究院、面向新農民的農民發展學院、面向新生態的的生態文明建設學院,制定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目錄,建設一省一校一所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基地、區域性共建共享實踐教學基地等一系列即將在高校落地的改革舉措,讓農林教育「面貌一新」,將逐步推動中國高等農林教育發生格局性意義的變革。
會上,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吉林農業大學校長馮江、福建農林大學黨委書記嚴金靜、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等圍繞全面推進新農科改革實踐作了大會交流發言。
本次研討會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教育部新農科建設工作組主辦,中國農業大學承辦。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