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聲聲 資本市場改革再出發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中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國內外經濟形勢日趨複雜,使得中國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更加緊迫。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作為金融系統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深化改革,強化內功,更加有效地賦能實體經濟,已是擺在資本市場面前的迫切任務。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改革向何處去,中央已做出高屋建瓴的擘畫。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資本市場改革再出發,汽笛已響,乘風破浪。

  把改革作為攻堅克難的有力武器

  回首2018年,資本市場在發揮融資功能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資本市場共實現融資7.1萬億元,核准10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IPO完成融資1378億元。上市公司再融資約1萬億元。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分別實現融資604億元和1783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5.69萬億元,同比增長45%;併購重組交易金額達2.58萬億元,同比增長38%。

  取得這些成績,既依賴於國家經濟、金融發展大背景,也有賴於相關決策部門針對實體經濟實際需求,對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作出的改革和完善。2018年,證監會大力優化股債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同時改革再融資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將再融資時間間隔由18個月縮短為6個月;優化併購重組分道制審核,出臺了小額快速併購重組審核機制。

  針對2018年下半年部分上市公司,尤其是民營上市公司出現的不同形式的流動性問題,監管部門因地制宜出臺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迅速形成了化解問題的有效機制。

  圍繞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有關部門著力加強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監管,摸清底數、加強監測、緊密合作,地方政府則紛紛設立紓困基金,銀行、保險等機構通過信貸或者發行專項產品給予支持,證券行業成立資管計劃對接項目,證券交易所發行紓困專項債券,私募基金等市場機構也加入紓困隊伍。當前,紓困民營企業、化解股權質押風險的良好氛圍和機制已經形成,相關工作取得了良好實效。

  以敬畏之心推動改革深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就資本市場建設提出三點具體要求,即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把好市場入口和市場出口兩道關,加強對交易的全程監管。

  至此,當前階段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目標與抓手均已明確。如何實現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新目標,既有效推進各項改革進程,又兼顧市場承受能力,確保市場平穩運行,需要有新的方法論的指導。

  2月27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在談到推動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理念時,他提出,必須敬畏市場,尊重規律、遵循規律,毫不動搖地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必須敬畏法治,堅持依法治市、依法監管,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必須敬畏專業,強化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必須敬畏風險,堅持底線思維、運用科學方法,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只有敬畏規律,才能更好地了解規律、掌握規律、運用規律。在易會滿此番表態之後,市場各方有理由相信,未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腳步一定會走得更好。

  註冊制試點無疑是本輪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場攻堅戰。隨著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主要規則的正式發布,中國資本市場註冊制的設計框架也浮出水面。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日前發布的答記者問中明確,企業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由交易所作出審核意見,證監會履行發行註冊程序。在此過程中,證監會主要關注交易所發行上市審核內容有無遺漏,審核程序是否符合規定,以及發行人在發行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交易所審核,證監會註冊。這不僅僅是程序的變化,更是發行監管理念的革新。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金融界、企業界代表委員普遍期待,註冊制能夠在科創板充分試點之後,及時向全市場推廣。

  「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這12個字,蘊含著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大文章。時代的號角正在催促,資本市場改革已經踏上新徵程。只要市場各方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參與其中,就一定能將改革藍圖變為現實。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380)

相關焦點

  • 市場的力量|向上生長三十年,A股改革再出發
    中國資本市場走過了整整30年的時間。1990年12月19日,上海浦江飯店,上海證券交易所吹響了資本市場探索的號角。同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此後的30年,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稚嫩到成熟,向上生長,風雲激蕩。
  • 多層次資本市場走過全面質效改革元年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20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全面優化頂層設計、全面啟動質效改革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從年初新三板綜合改革漸次實施,到首批新三板精選層企業掛牌,再到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轉板規則出爐,多層次資本市場補齊短板,通過協同改革,走向錯位發展、功能互補、有機互聯的新格局。
  • 以全面改革作答四道「考題」——中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盛年再...
    今年是我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小舢板發展成聯合艦隊,始終服務於經濟發展與轉型升級。資本市場不僅助力一大批企業成長為行業龍頭,也為廣大居民拓寬了投資渠道。本報推出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盛年再出發」專題報導,梳理30年來直接融資發展成績,直面存在的問題,展望發展方向,敬請關注。
  • 資本市場改革手冊(2020年版)
    一、深刻認識本輪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國家戰略地位中央一直注重資本市場改革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並在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方面多次做出重要部署。在國家頂層設計和各方面力量統籌推進的背景下,目前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共識已經基本形成,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也已成為本輪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 「對話見證者·資本市場而立再出發」中國證券市場創始人之一張曉...
    經濟觀察報對話資本市場三十年見證者,回望那段以「改革」標註的崢嶸歲月,從拓荒到擴容,從試錯到成長,從聚焦自身到一步步開放,資本市場激發生機活力,釋放出更大的能量與活力。這背後撬動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的力量,是每一位探路者和建設者見賢思齊、孜孜以求的探路,是每一位投資者和參與者的悲喜與期冀。激蕩三十年,不忘時代的迴響。
  • 【特別策劃】資本市場在改革與開放中發展壯大
    「十三五」時期,我國資本市場在改革發展中不斷壯大,各項功能有效發揮。過去5年間,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註冊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 上海浦東:改革開放排頭兵,三十而立再出發
    3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謀篇布局,為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指明前進方向。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註冊許可分局科長 吳明:就拿便利店行業來舉例子,政府部門的規章,已經從上千條我們縮減到二三十條,這樣一步一步地磨,這樣一條一條地摳,就是為了讓我們改革的步伐,基礎能夠打得更牢
  • 國企改革最關鍵「行動方案」將出臺,「新國改」與資本市場相互促進
    資本市場上,以格力混改為代表的A股國企「示範性」資本運作不斷。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認為,國有企業改革和資本市場是相互促進、相互呼應的關係。國有企業改革需要利用資本市場這個平臺和工具來推動,同時,國有企業改革和創新又會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對資本市場起著一個重要的穩定器的作用。
  • 港交所掌門人李小加的香港資本市場改革之旅
    李小加這位香港金融界傳奇的改革先鋒將於31日退任港交所行政總裁職務。11年來,作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擁有內地背景的行政總裁,他帶領港交所通過多次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實現互聯互通,港交所近10次摘得全球新股集資冠軍,港交所由地區交易所成功轉型成為全球領先的交易所,增強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 從改革試驗田到世界第二,中國資本市場未來怎麼樣?
    從1990到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從零開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截至2020年12月初,兩市已有上市公司4120家,總股本達到7.33萬億股,總市值達到83.17萬億元。然而,在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中國資本市場也顯現出市場結構不均衡、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一系列問題。對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芮萌、蘇錫嘉和黃生三位教授將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來講述和闡釋中國資本市場風雨兼程的30年。
  • 賈晉:農村改革再出發
    從農忙時節回鄉務農,到寄回收入回饋家庭,再到返鄉就業創業,外出的農民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支持著家鄉的發展。但遺憾的是,由於城市農民工市民化制度推進一直滯後,闖出去的改革力量一直無法真正融入到城市,他們的未來何去何從?依然是困擾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重要問題。逼出來的改革和闖出去的改革由於沒有實現城市和農村改革的同步和互動,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 登記結算制度改革相關業務將上線 資本市場再對外開放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結算)近日發布的通知顯示,滬深市場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登記結算制度改革相關業務將於12月28日上線。  業內人士表示,登記結算制度改革對提高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水平,滿足市場需求,促進不同開放渠道協調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據介紹,日前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
  • 資本市場「泉州軍團」再擴容
    此外,今年下半年以來,已有3家泉企進入輔導備案期,火炬電子也將分拆子公司登陸科創板,泉企IPO隊伍再擴容。泉州也在去年資本市場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下,在今年重磅出臺支持企業上市新政策,為泉州企業上市再添一把火。 多家泉企闖關IPO 舒華體育、嘉亨家化即將叩開資本大門,與此同時還有多家泉企欲闖關IPO 泉州近期將再迎一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
  • 【見聞】港交所掌門人李小加的香港資本市場改革之旅
    李小加這位香港金融界傳奇的改革先鋒將於31日退任港交所行政總裁職務。11年來,作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擁有內地背景的行政總裁,他帶領港交所通過多次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實現互聯互通,港交所近10次摘得全球新股集資冠軍,港交所由地區交易所成功轉型成為全球領先的交易所,增強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 資本市場又一座「彩虹橋」裝點一新
    摘要 【資本市場又一座「彩虹橋」裝點一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開啟了創業板改革的序幕。這是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提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安排,也是資本市場存量改革的關鍵一步。
  • 改革開放再出發,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綜合改革試點...
    改革開放再出發,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傳遞出重大信號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經濟界面】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
  • 屠光紹談中國資本市場30年:為什麼「股權分置改革」
    財經網訊 「股權分置改革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改革,同時也是處理好政府跟市場的關係。通過比較完善的制度安排,通過解決好政府跟市場的關係提出了股權分置改革的方案,這也是資本市場發展重要貢獻,解決了制約資本市場的一個基礎的問題。」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推動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 不...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朱寶琛金融市場與資本市場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怎麼做?新基建投資、消費升級、外貿優勢的保持如何進行政策引導?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網際網路+監管」會怎麼樣?人民幣國際化未來會怎麼走?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談及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問題,章俊表示,首先是對內放寬準入門檻,在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做好「引進來」。
  • 劉俏:註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關鍵的一步
    一想到註冊制,我就想起「時間」的概念,在將近30年的時間,這個話題一直沒有停息,這裡用我個人比較喜歡的艾略特的幾句詩描述:「我們叫做開始的往往就是結束,而宣告結束也就是著手開始,終點是我們出發的地方」。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中國資本市場一直在出發、評估、再出發。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改革與創新 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道路上...
    在此之前,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積累的遺留問題、制度性缺陷和結構性矛盾已開始逐步顯現。從2001年開始,市場步入持續4年的調整階段,大盤指數大幅下挫,上證指數由2001年6月中旬最高2245.22點跌至2005年6月6日最低998.23點,同時新股發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資難度加大、周期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