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衝鋒鎗列印立功,三稜軍刺為何無緣戰鬥?老帥:趕緊配刺刀

2020-12-19 騰訊網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軍迷們都知道中國步兵有一種特色武器——三稜刺刀!

這絕對是近戰刺殺的大殺器,當然這是徹徹底底的殺傷性武器,而非像狼牙棒、木棍之類的主要致傷兵器,屬於熱兵器時代戰鬥力頂尖的冷兵器。

而對於很多與中國軍人交過手的外國士兵來說,裝備量最大的56式軍刺是一種讓人膽寒的武器。

這種軍刺主要裝備於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鎗(自動步槍)。

圖片:三稜軍刺是中國士兵刺刀見紅的象徵。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在仿製AK-47步槍,即56式衝鋒鎗(自動步槍)時,關於裝不裝如此長的刺刀,曾經引起解放軍高層的反覆爭論,三稜軍刺這一大兇器差一點就無緣56式衝鋒鎗。

這是怎麼回事呢?

圖片:「56衝」的原型AK-47裝備的是匕首式刺刀。

在仿製蘇制卡拉什尼科夫AK-47步槍時,並沒有對其配套的匕首型刺刀進行仿製。

待56式衝鋒鎗準備定型時,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提出「56衝」應該配備刺刀。但總參謀部的意思是,「現代戰爭用刺刀的機會不多,增加槍重,不裝為好。」

當時還是蘇聯老大哥手把手指導的年代。

蘇軍副總顧問表示,如果「56衝」裝刺刀則更加強了槍械的使用效能,並建議撤編56式半自動步槍,全部換成裝刺刀的「56衝」。就和蘇軍一樣全部AK。

不過,老大哥意見也很明確,中國最好全面仿製AK-47步槍的匕首式刺刀,這種刺刀還具有幫助野外生存方面的考慮,因此是刺刀發展的方向,而中國傳統的三稜刺雖然殺傷力大,但是功能單一,建議不裝。

圖片:總參最初的意見是不在「56衝」上裝備刺刀。

對此,總參謀部非常重視,於1958年1月9日專門向軍委打報告,稱這一問題涉及到戰術運用和裝備體制問題,事關重大,特此呈報研究。

時任總參謀長粟裕在信中解釋到:「經我們研究,認為從現代戰爭條件來看,使用刺刀機會不多。如裝上刺刀當然在衝鋒時會增加一些威力,但衝鋒鎗短,效果也不大,且該槍本身重量已達4.3公斤,若加上刺刀則近5公斤,這樣勢必略增加戰士的負荷重量。同時如決定裝刺刀,還須向蘇方索取資料。該槍似不必裝刺刀。」

1958年1月22日,軍委會議決定56式衝鋒鎗不裝刺刀。

圖片:早期配發部隊的「56衝」是不帶摺疊刺刀的。

圖片:一直習慣進行刺殺訓練的基層部隊普遍希望給「56衝」上裝刺刀。

但是,不配刺刀的56式衝鋒鎗下發到基層後,不時有部隊反映需要加裝刺刀。

1961年7月7日,劉伯承元帥在參觀「槍炮體制定型陳列」時說:「刺刀是三稜最好,扁的容易彎,三稜的不容易彎,刺出的傷口深。」

6天後,葉劍英元帥也來看展覽,對各單位研製的步衝合一通用步槍(也就是56衝)說道:「通用槍全重3.6公斤,輕便又自動,還有刺刀能刺殺,這很好。將來在一個班裡8支通用槍和1挺班用機槍,用一種槍彈,補充也方便。」

葉劍英元帥的說法就是後來的同系列步槍和班用機槍的槍族化理念。這些老帥們都是從血火硝煙中走出來的,所以看待輕武器發展的方向很準。

圖片: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步衝合一的63式自動步槍安裝有63式三稜刺刀。

此後,總後軍械部綜合部隊基層需求,也認為在步衝合一通用步槍定型之前,還是應該為56式衝鋒鎗配發刺刀。

而此時,在越作戰的56式半自動步槍由於裝配有三稜軍刺,在叢林近距離格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軍更是見了非常害怕。

為此,前線希望中國援助的56式衝鋒鎗也能夠裝上三稜軍刺。

圖片:美軍對中國的三稜刺刀非常忌憚。這是海灣戰爭時期美軍繳獲的中國56式衝鋒鎗和三稜刺刀。

在諸多因素作用下,1966年總參最終決定為今後生產的56式衝鋒鎗裝配熱軋的摺疊式三稜軍刺。

而相關決議在報送陳、劉、徐、聶、葉以及林等幾位老帥審閱審批後最終實施。

當年15.2萬支「56衝」就都裝上了刺刀。

圖片:幾近波折後56式衝鋒鎗終於裝上了三稜刺刀。

圖片:三稜刺刀在多次自衛反擊戰中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由於這些波折,使得三稜軍刺沒有能夠趕上1962年的中印戰爭。

在歷史照片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當年的邊防軍戰士已經配發了56衝,但是在與印度人的對峙中,56式衝鋒鎗的槍口下方是沒有裝三稜軍刺的,而印度士兵的槍上則有刺刀。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戰士仍然毫不退縮,眼光極為驕傲和霸氣。

圖片:1962年我軍已普遍裝備56衝(AK47的國產版),可惜沒能裝上三稜軍刺。

在1962年戰爭中,56衝的跨時代戰鬥力展現了出來,這種中國版的AK-47步槍面對印度當時普遍使用的陳舊的恩菲爾德式栓動步槍,展現出了極為強悍的火力,往往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夠徹底壓制住敵人步兵的火力。

而使用三稜刺刀的56式半自動步槍則能夠保護56衝的戰友,在與敵人近身作戰中展現出我軍強大的技戰術水平。

當然,如果當時一開始就將三稜軍刺裝備到56衝上,那麼在1962年戰爭中就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圖片:著名的我軍三人戰鬥小組,2把56衝和1把帶三稜軍刺的56半,敢於向一營印軍衝鋒。

圖片:當年印軍主要步兵武器是一戰二戰時期的英制恩菲爾德栓動步槍,與56衝、56半性能差距較大。

相關焦點

  • 雙方邊境搏鬥中,如果使用三稜軍刺,到底能夠有多大作用?
    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拼刺刀經常出現。尤其是亞洲各國的軍隊,當時,亞洲各國軍隊的裝備,明顯落後於歐洲各國。歐洲各國已經開始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鎗,亞洲各國仍是普通的步槍。雙方在近距離作戰中,都會進行拼刺刀。例如抗戰時期的日本軍隊,非常善於拼刺刀,尤其是日本老兵的三角陣型,很難對付。在二戰結束以後,隨著科技尚未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各國軍隊繼續裝備刺刀。
  • 這把國產最「毒」刺刀,曾被敵人稱為戰俘刀,最終卻被淘汰
    56式三稜刺刀是我軍當年主要配用在56式半自動步槍上的刺刀,部分56式衝鋒鎗(自動步槍)上也曾使用過,是從53式四稜軍用刺刀改進而來的,可以說是53刺刀的增強版,53式四稜刺刀是建國後,我軍第一款成建制裝備的軍刺。在外形上,56式由53式的四稜改為了更加實用更加恐怖的三稜。
  • 56式7.62毫米衝鋒鎗
    1956年生產定型的衝鋒鎗稱為56式衝鋒鎗,56式衝鋒鎗是在我國引進蘇聯技術時期生產定型的,仿製的是蘇聯AK-47,是發射中間威力型步槍彈的全自動武器。56式衝鋒鎗56式衝鋒鎗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採用了摺疊式的三稜刺刀,56式衝鋒鎗的槍託為木製固定槍託。
  • 我軍歷史上用了40年的三稜軍刺有多厲害,為何最後卻被淘汰了?
    三稜軍刺在我軍歷史上用了40年,這是一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利器,可以說是我軍一個時代的標誌。那麼,我軍歷史上用了40多年的三稜軍刺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為何在九十年代就被淘汰了,是因為其殺傷力太大,被國際禁止,還是有其它的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 國產4大經典軍刀:第3把比56式軍刺還「變態」造型獨特
    1.99式傘兵刀:這把軍刀不僅僅是空降和陸地上的近戰利器,同時也是野外生存的好幫手。它的刀體到刀柄處是用拉杆進行連接,具有絕緣性。這把軍刀和其他普通軍刀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取消了鉤刀。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避免降低刀體本身的硬度,更是為了刺入時更方便的拔出來。
  • 世界十大軍用刺刀
    56式三菱軍刺:此刀採用合金鋼鍛造而成,鋼的硬度在60HRC以上。刀刃呈稜型,三面有血槽。整把刀經過熱處理,硬度很高,可以穿透普通的防刺服。   八一軍刺:這把獨特的中國刺刀,有四個令人生畏的血槽,至今仍裝備著我們絕大多數軍隊。
  • 全球最強軍刀:第2比三稜軍刺還兇悍,第3被稱世界反曲刀之王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全球作戰最牛的3大軍刀,最後一款被稱是世界反曲刀之王,第2款來自我國,其作戰霸道,比56式三稜軍刺還兇猛許多。 而第二把武器就是81軍刺,對於赫赫有名的81槓步槍相信大夥都不會陌生。它的誕生堪稱是經典,而81式步槍上面配置的刺刀就是81式軍刺。
  • 當年解放軍威名赫赫的終極放血王三稜軍刺,現在為何不用了?
    三稜軍刺是刀身呈稜型,有三面樋的刀具(樋不是血槽,存在的意義在於減輕重量的同時保持軍刺本身的堅固),對材質的要求低於刺刀。中國56式三稜刺刀,是中國軍工技術沿襲繼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兵器的巔峰之作。三稜軍刀刀身呈稜型,有三面凹槽,讓人不寒而慄。在李連杰主演的《中南海保鏢》中,出現的武器正是它。值得一提是這種三稜狀的兵器,最早出現在我國。在《詩經》中記載的「厹」,可以說是三稜軍刀的鼻祖。實物最早見於秦末時期三稜槍頭的鉞。三稜的結構提高了刀的穿刺能力,在對戰時,使刀快速刺入敵人身體並且幫助抽拔刺刀。
  • 中國軍刺界的雄獅,讓敵人聞風喪膽,三稜的構造是其標配!你喜歡嗎?
    56式步槍刺刀的早期型號是56式軍用軍刺(軍刺的使用有56半自動步槍和部分的56式自動步槍),其使用磷化處理表面代替了烤藍的設計。56式軍用軍刺的設計是以刺為主,而其劈、挑、削的功能相對是比較弱的。
  • 中國特種兵軍刀,比赫赫有名三稜軍刺還「變態」跟坦克履帶有關
    如我國比較出名的三稜軍刺,在反擊戰中就有著不俗的成績,讓越軍頭疼不已。56式軍刺擁有霸道的三稜獨特刺刃,非常便捷於刺殺和放血,但三稜軍刺在軍刀裡還不是最強的,最強、最變態是接下來說的這把軍刀—「履帶軍刀」。
  • 蘇軍對付日軍刺刀,沒有花哨!粗暴三稜刺刀,另加工兵鏟
    很多戰場報告顯示日軍在近身肉搏時表現低劣」——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陸軍印發的戰術手冊《怎樣如鬼子那樣戰鬥》中對日軍刺刀戰術的評價 抗戰初期,日本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手中長長的刺刀,成為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橫行最顯著的象徵之一。日軍企圖用現代化的飛機,坦克和大炮不斷摧殘中國軍民的抵抗意志,還妄圖以兇猛的刺刀戰術消磨著中國士兵的作戰勇氣。
  • 世界上最變態的軍刀:第一被禁用,比赫赫有名中國56式刺刀還毒!
    第一就是美國的巴斯魔甲戰刀,它也叫戰俘刀,也就是處理戰俘用的,不過現在已經被國際禁用,比赫赫有名中國56式刺刀還毒。 這就是比較有名的中國56式刺刀,這也是在國際上都有名的,排名第二。
  • 全球最毒辣軍刀:第1美國造國際禁用,第2比三稜軍刺還恐怖
    導語:全球最毒辣軍刀:第1美國造國際禁用,第2比三稜軍刺還恐怖古代由於技術不夠先進,戰爭多以冷兵器為主,不過相比於現在的熱武器,冷兵器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二是81式軍刺:該軍刺具有安全可靠、體積小易於隱藏攜帶、硬度和韌性強等優點,作戰性能極佳。此外,獨特的四稜血槽設計,會造成特殊的傷口,增加縫合的難度,與56式三稜軍刺相比,更令人懼怕,可想而知,其危險指數有多大。第三是尼泊爾彎刀:其還有「狗腿子刀」和「反曲刀之王」兩個俗稱。
  • 堪稱經典的81式步槍,國民心中的一代名槍,不愧是八一大槓
    在我國步槍領域長期的發展中,有一款步槍具有優良的性能至今任然被大家津津樂道,這款步槍精度好、動作可靠、操作維護簡便,在前線的戰鬥中表現非常的出色,這款槍就是81式半自動步槍,前期版本採用木質槍託後期改進版本採用了可以摺疊的金屬槍託,使用可摺疊金屬槍託的版本被稱為81-1式半自動步槍,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八一槓
  • 二戰時日軍喪失了和蘇軍拼刺刀的機會
    二戰時期,半自動步槍、衝鋒鎗、卡賓槍等自動槍械,被大量運用於戰場,面對新型步兵槍械的不斷湧現,日本軍部仍然死板地堅持百發一中的衝鋒鎗,不如彈無虛發步槍的態度。在守島陸軍要求裝備衝鋒鎗時,軍部那幫老朽依然要求軍工在百式衝鋒鎗上裝上兩腳架,標尺射程搞成1500米,要當輕機槍使用的,最為奇葩的是竟然要求裝上刺刀,讓衝鋒鎗與步槍一樣去拼刺。
  • 世界著名軍刀:第3是反曲刀之王,第2產自中國比三稜軍刺還兇悍
    美國是一個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生產出的BUSSE巴斯魔甲M戰鬥砍刀具有較強的殺傷力。 第二把是中國打造,它就是81式軍刺,當時它的產量很大,有著4道血槽。至今仍然有部分軍隊在裝備這種軍刺,鋼材的硬度也不差,能夠達到58HRC。
  • 現代軍用刺刀,中、美、俄三國到底哪家強?
    ▲安裝在M4卡賓槍上的OKC-3S刺刀▲使用OKC-3S刺刀進行拼刺訓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新中國建國之初,曾經仿製過前蘇聯M1944卡賓槍、SKS卡賓槍和AK-47突擊步槍,其刺刀也被一併仿製過來。但由於建國初期,我國的鋼材質量較差,一味按照蘇聯圖紙生產的刺刀性能不佳,容易斷裂。因此很快,我國仿製的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鎗的刺刀就均改為三稜摺疊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