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朔城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和六屆七次全會精神,堅持穩煤促新戰略,挖潛力、解難題,抓項目、促轉型,穩增長、促發展,全區經濟運行整體平穩增長、穩中有進。連續五年進入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之列,全省唯一上榜「中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榜單。
一年將過去,朔城區大力實施穩煤促新戰略,攻堅克難,衝刺全年目標,決勝四季度,全力以赴抓好經濟工作,助推「塞上綠洲、美麗朔州」建設。
紮實推進轉型項目,圍繞構建「2+7+N」產業格局,全區確定重點工程項目58項,總投資189.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0.2億元,1-9月份完成投資21.9億元,完成計劃投資的72%。同時,積極創新融資方式,推進總投資21.4億元的「四好」公路建設、福源中學改擴建、鄉村垃圾收運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洪濤山生態恢復朔城項目區等5個PPP項目,均已完成可研批覆。目前,58個重點工程已開復工52項,竣工13項,開復工率達90%。特別是推進了總投資37.1億元的4個5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分別是北京電子城·朔州數碼港商業一期項目,神頭田園綜合體項目,臺灣蕾迪詩·朔州神頭海項目,恆大華府項目。招商引資成效明顯,今年共籤約項目24個,籤約額121.2億元。總投資8850萬元的新大象年存欄萬頭種豬養殖場正式啟動,與上海金匯通用航空公司籤訂協議,合作開展航空醫療救援;在北京成功舉辦朔商朔才朔城創業招商懇談會。目前,楊澗煤炭物流交易中心、富朔洗煤廠、江昶120萬噸洗煤場、金土地肉驢養殖基地、華電分布式光伏發電、年產5萬噸畜禽糞便有機肥廠、野玫香豬養殖場等7個籤約項目已開工,籤約項目當年開工率達29.2%。「三農工作」提質增效,糧食豐收已成定局,投資5億元的5萬畝南山生態治理二期工程高標準完成。
下一步,朔城區五舉措力促發展。一是加強宏觀監測,在幫扶企業上下功夫。培育壯大中小企業,積極引導「小升規」申報,不斷增加入庫企業,為工業發展提供新支撐。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深入開展萬名幹部入企服務常態化行動,及時推送宣傳惠企政策,協調、幫助、解決好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不斷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二是加快項目建設,在推動轉型上下功夫。圍繞「2+7+N」產業布局,在穩定煤電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城郊經濟和以文化旅遊、商貿物流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突出抓好總投資89億元的21個產業項目: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抓好總投資33億元的晉能牛家嶺風電、生物質新材料綜合利用、盛業科技鋁木複合材料等7個項目。培育壯大文化旅遊產業,抓好總投資26億元的南邢家河風情小鎮、神海溼地、神頭鎮美麗鄉村等3個項目。推進草牧業提質增效,抓好總投資13億元的大象集團萬頭種豬養殖、金土地千頭肉驢養殖等7個項目。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抓好總投資17億元的朔州數碼港商業一期、楊澗煤炭物流交易中心等3個項目。三是加大投資強度,在穩定增長上下功夫。在加快煤礦復工復產的同時,努力克服財政困難,不斷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抓好城中村改造、生態綠化、公共服務完善、清河行動、環境整治等,推進總投資17.4億元的「一城兩館兩園四站五路」等14個城建項目、福源中學改造和農村「四好道路」建設等項目,打造發展硬環境。通過政府對民生領域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拉動社會各界的有效投資,共同築牢經濟發展基礎。在軟環境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效」,努力在資金、土地、環評等制約項目落地的主要問題上破題。狠抓安全生產,在年初重新選聘8名煤礦安全「五人」小組和公開招聘10名礦山救護隊消防戰鬥員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保障經濟穩定發展。五是實施精準招商,在積蓄後勁上下功夫。目前儲備的46個項目中,正在重點對接吾悅廣場城市綜合體、中國供銷·朔州冷鏈物流智慧產業園、軟體測試技術基地、氫能源、魅力中國城、神頭特色小鎮、京朔名優特產品一站式配送服務、華錄(朔州)數據湖產業園等9個產業轉型項目。同時,積極組織開展「朔州企業家投資在朔州」、「朔商朔才回鄉創業」等活動,力爭引進3個5億元以上大項目,不斷壯大經濟規模,積蓄轉型發展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