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慶長假過完了。
長假好不好?當然好!
再來一個要不要?肯定要。
但遺憾的是,聰明的網友早就掰著手指頭算出來了:2017年的法定假期已經全部結束,離我們最近的假期,就是2018年的元旦。
而且,元旦只有短短的3天,不過癮。
我們不禁感嘆,一年到頭的長假,太少!
-2-
於是,有人想起了五一黃金周。
想當年,除了春節之外,一年之中還有兩個長假,一個是十一黃金周,另一個是五一黃金周。
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的美好我們還記憶猶新,不多說了,金秋十月,正是最舒爽的時節。
其實五一黃金周也一樣,春意盎然、萬物復甦,勞動者在自己的節日,能夠享受一個親近自然的長假,那也是相當愜意的事情。
但從2008年開始,五一黃金周取消了,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很多專家認為,集中的長假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會造成短時間交通擁堵、景點人滿為患。
所以,他們建議落實帶薪彈性休假制度,同時不但取消五一黃金周,現在的十一長假將來也要取消。
-3-
客觀地說,專家的想法不錯。
我們的假期由自己安排,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出去玩幾天就玩幾天,免得大家扎堆,到處都是人。
這樣的前景,想想就很美好。
但記得取消五一黃金周的同時就頒布了《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但執行到現在,帶薪休假真正得到落實了嗎?
很多人發現,五一黃金周走了,帶薪休假也沒來。
即使將來再把十一黃金周取消,估計帶薪休假也來不了,只是我們的長假全沒了。
對此,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曾做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每年享受帶薪休假的職場人只佔三成。也就是說,目前,七成勞動者出遊時間只能選在法定節假日。
正如旅遊社會學者劉思敏說的那樣,我們不能跟歐美比帶薪休假,「在我們勞動者普遍處在弱勢地位,許多企業還在偷偷實行周六工作制的現實背景下,虛幻地談強制落實帶薪休假,最多只能是一種口號。」
-4-
其實把黃金周和帶薪休假制度對立起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從本質上講,實行黃金周制度和推行帶薪休假之間並不矛盾。
即使有黃金周,在能夠落實帶薪休假的情況下,自然會有人選擇不在黃金周和大家出去擠,而是過完黃金周或在黃金周到來之前安排出行。
反之,如果帶薪休假得不到落實,取消黃金周只會減少勞動者放假的時間。
-5-
黃金周制度也許真的只是我們的特色,帶薪休假制度也許確實是國際性大趨勢,但就當前而言,強制性的黃金周長假制度對於普通職工來說,要比帶薪休假實惠得多。
十一長假之所以「擠」之所以「堵」,證明老百姓有出遊的需要,但缺少足夠的「出口」。
恢復五一長假也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黃金周出遊之堵,但畢竟能夠給市民多一個選擇,從某種程度上起到為景區分流遊客的作用。
專家建議取消長假推行帶薪休假,當然是想讓「出口」更多,但結果很可能事與願違,把僅有的「出口」都堵上。
從我們的國情而言,黃金周制度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仍然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作為普通職工,我願意多一些長假,而不是把長假都取消了,想休假時找領導去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