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取消十一黃金周是紙上談兵 應恢復五一長假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新京報插畫/陳冬

  思敏觀察 長假不該取消,反而該增加

  目前我們的現狀是,在解決長假短缺的問題上,由於落實情況很不理想,帶薪休假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於是就只能依靠黃金周,這也就形成了公眾對黃金周的巨大渴求。

  近日,多名學者在媒體上呼籲取消長假,他們均認為,應該調整集中休假制度,落實帶薪彈性休假,即在已取消五一長假的基礎上再取消十一長假,一時間引起廣泛議論。人們擔心,好不容易盼來的黃金周會不會被取消,假日福利要打折扣了?

  取消十一黃金周是紙上談兵

  實話說,根據我的研究,我並不認同這些學者取消十一黃金周的觀點,這種觀點不是紙上談兵,就是想當然。原因如下:

  其一,用強制的方式來實行帶薪休假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帶薪休假是《勞動法》規定的勞動者的多項權利之一,與不得強制勞動、不得強制延長勞動時間、不得剋扣工資等權利相比,帶薪休假只是其中「敬陪末座」的權利,既不可能也無必要超越其他重要權利率先強制落實。而且帶薪休假是一種分散性的休假,需要勞動者單獨去和老闆談。而這方面,勞動者的弱勢地位非常明顯,這才是當前許多底層勞動者沒能享受帶薪休假的癥結所在。

  歐洲與美國的帶薪休假落實得都很好,但二者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歐洲帶薪休假的法律法規非常健全,美國則沒有專門針對帶薪休假的法律。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帶薪休假的普及是強制不來的,它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標誌和結果。在我們勞動者普遍處在弱勢地位,許多企業還在偷偷實行周六工作制的現實背景下,虛幻地談強制落實帶薪休假,最多只能是一種口號。事實是,帶薪休假從1995年寫進《勞動法》,到2008年國務院出臺《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儘管媒體呼籲強制落實帶薪休假的呼聲不絕於耳,帶薪休假的落實仍然不容樂觀,多個社會調查結果和官方數據都表明,最近9年,在取消了五一黃金周之後,帶薪休假的落實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其二,黃金周擁堵是正常現象,遊客「痛並快樂著」。有不少人呼籲:「把假日辦撤銷!讓假期隨其自然,不再人為調來調去,堵日將不再。」試想,把春節取消,人類驚嘆的春運將不再有?把火車取消,每個城市的火車站地區都可以變成寧靜的公園?你能把上下班高峰也取消了嗎?周期性不均衡潮汐式運動,是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正常現象。通過取消黃金周消滅擁堵的想法,其實就是看上去很美、但從來沒有實現過的「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計劃經濟思路。

  春節滿足的是民眾關於家庭團聚、文化傳承的傳統精神需求,黃金周滿足的是日益增長的對於旅遊的現代精神需求,同樣都是具有剛性的需求。普遍落實了帶薪休假的歐洲地區,每到夏天地中海沿岸也人滿為患,聖誕節也會形成人流高峰。他們為何沒有錯峰旅行呢?因此,即使有帶薪休假,都未必能夠實現錯峰旅遊,沒有帶薪休假而談錯峰旅遊不就是一個笑話嗎?

  長假有現實需求

  眾所周知,我國已經從「物質消費時代」進入了「精神消費時代」,旅遊消費是我國民眾消費升級的重要載體,也是融入人類主流文明進程的主要路徑。長假的短缺是我國旅遊業發展和以旅遊消費為載體的民眾精神文化需求釋放的最大瓶頸、最重要的「牛鼻子」和「天花板」。這個「真問題」客觀上需要新建立的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把「要不要增加黃金周」作為一個重要議題來解決,2008年以來這一直是也將是未來幾年媒體與社會輿論長久不衰的核心熱點議題。

  從勞動者休假的權利和福利出發,當務之急是增加黃金周長假的供給。其一,我國社會轉型非常劇烈,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異地就業規模擴大,數以億計的勞動者探親需求不能僅靠春節來實現;其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也在升級換代,民眾從以前主要買家電、買車、買房的物質性消費,逐漸轉向兼具物質和精神雙重特徵的旅遊消費,旅遊消費成為大眾消費升級的重要載體;其三,縮小東西部地區差距的需求。我國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生態空間,不適合發展工業,但旅遊資源豐富,產業結構調整與脫貧致富都有賴於旅遊業,而西部地區旅遊客源更多的要來自於東部地區,沒有長假供給就沒有客源。增加黃金周,有助於促進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當下社會對於法定節假日安排的爭議、黃金周旅遊的種種亂象、民眾的旅遊體驗滿意程度不高,絕大多數與長假短缺有關,可以說長假的供求處於嚴重失衡狀態。雖然需求釋放的絕對平衡是不可能的,但總需要緩解的辦法。

  還應恢復五一黃金周

  解決長假短缺問題,無非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以帶薪休假為代表的分散長假;另一種是以黃金周為代表的集中長假。二者不是相互替代的關係,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轉型中的國家,更應該並行不悖,因為沒有哪個國家的休假模式適合我們照搬。

  目前我們的現狀是,在解決長假短缺的問題上,由於落實情況很不理想,帶薪休假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於是就只能依靠黃金周,這也就形成了公眾對黃金周的巨大渴求。

  所以,我認為,要解決這個現實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民眾對於長假的需求,應該增加2—7個法定假日,恢復五一黃金周等。如此,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民生效益都會因此大大彰顯。

  劉思敏(旅遊社會學者)

相關焦點

  • 蔡繼明:五一黃金周不必恢復 取消十一黃金周
    蔡繼明:五一黃金周不必恢復 取消十一黃金周時間: 2010-03-13責任編輯: 子不語2010全國兩會_中國網 本報訊(記者段九如)今年兩會期間,有委員提出恢復「五一」黃金周。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接受採訪時說,「五一」黃金周不僅沒必要恢復,「十一」黃金周也應在合適時間取消。蔡繼明是清華大學假日制度課題組負責人,曾多次呼籲取消「五一」黃金周,經國家反覆論證,採納其觀點。面對有委員建議恢復「五一」黃金周,他表示,眼下需要繼續推動的是完善帶薪休假制度,而不是讓休假改革倒退。
  • 恢復五一黃金周,你同意嗎?
    -2-於是,有人想起了五一黃金周。想當年,除了春節之外,一年之中還有兩個長假,一個是十一黃金周,另一個是五一黃金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的美好我們還記憶猶新,不多說了,金秋十月,正是最舒爽的時節。其實五一黃金周也一樣,春意盎然、萬物復甦,勞動者在自己的節日,能夠享受一個親近自然的長假,那也是相當愜意的事情。
  • 恢復五一黃金周是最不壞的選擇
    隨著十一黃金周的結束,今年所有法定假日都已全部過完,我們該幹嘛幹嘛,也不用再期待放假了,專心等著過年吧。心情有點落寞的人們,偏偏遇到多名學者在媒體上呼籲取消十一長假。與此相反,旅遊社會學者劉思敏先生,呼籲恢復五一黃金周,贏得讚譽一片。   法定長假,說白了就是人造的旅遊節,它的最重要特點就是強制性,適用於幾乎所有的就業人群。
  • 「十一」黃金周還沒到取消的時候
    蔡繼明教授表示,「十一」黃金周要取消是誤傳這兩年的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教授無疑是熱點人物之一。讓他開始成為「網絡紅人」的,應屬有關取消「五一」黃金周的提案。不過,又有消息稱,他建議把「十一」黃金周也一併取消,這下他頗有些急了。昨天在接受快報採訪時一再稱,「『十一』黃金周還沒到取消的時候,這是誤解我了!」「五一」黃金周取消,法定假日沒少「我對取消五一黃金周的看法始終沒有變。」
  • 恢復五一黃金周長假?各方都在發聲!結果究竟如何呢?
    五一是國際勞動節,也是中國的五一小長假時間。但其實,2008年之前,它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五一黃金周,就和國慶節,十一黃金周一樣。2008年第一次取消「五一」長假,實行小長假,並且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4個小長假比原來五一長假多出了5天假期。
  • 委員:國慶黃金周沒到取消時候 曾提案取消五一
    蔡繼明教授表示,「十一」黃金周要取消是誤傳  這兩年的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教授無疑是熱點人物之一。讓他開始成為「網絡紅人」的,應屬有關取消「五一」黃金周的提案。
  • 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建議取消「十一」黃金周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經濟學家蔡繼明教授接受採訪時說,「五一」黃金周沒有必要恢復,「十一」黃金周也應在適當的時候取消,需要繼續推動的是完善帶薪休假制度。蔡繼明稱,「十一」黃金周對人來說是強迫式的,是一種「被休假」。  蔡繼明的觀點一出,旋即引來網民的一片反對之聲。長遠來看,蔡教授的觀點無疑更合理,但網民反對的出發點則更切近現實中的個人權利。
  • 取消五一黃金周的多角度意義
    (來源:新華網)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修改年節及紀念日放假的方案引發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五一黃金周的存廢作為討論的核心,讓很多人牽腸掛肚。反對取消五一長假的人士的基本論調不外乎"長假對於廣大勞動者探親的現實意義","取消五一黃金周與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目標背道而馳"。    其實,自1999年設立三個7天長假以來,已經過去了整整8個年頭。
  • 「五一」長假要恢復?理由充分!還有這些關於休假的方案
    近日,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向大會提交界別提案「建議恢復『五一』長假」。不少代表委員和網友們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向大會提交界別提案:建議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五一」國際勞動節放假時間恢復到3天,拼接上雙休日,組成一個5天長假。
  • 本期話題:五一黃金周是否應該恢復?
    上周,本報發起題為「恢復五一黃金周,你怎麼看? 」的微·調查,共有58名受訪者參與本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7.9%的受訪者表示支持恢復五一黃金周。網友「萊茵河」說:「應該恢復五一黃金周。由於傳統的思想觀念,人們在過年的時候一般不會選擇出遊,其餘的三天長假又不能出遠門,所以大部分人的出遊計劃就安排在了十一,造成現在的十一出遊壓力。如果恢復五一黃金周,就可以緩解十一的旅遊壓力。如果不恢復,落實帶薪休假,也會大大緩解十一給各個旅遊城市帶來的壓力。可問題是落實帶薪休假談何容易? 」網友「河伯與海若」說:「五月是春暖花開、生機盎然的季節,人們在這個時段出遊可以欣賞春景。
  • 取消五一黃金周也算「亂折騰」
    昨日,本報獨家報導省人大代表建議四川率先試點恢復「五一黃金周」後,引發2萬多名網友投票和熱議,78.15%的網友希望今年「五一」假期延長至7天。
  • 連休五天 恢復五一黃金周了嗎?
    牽動全國人心的2020年全國的放假安排公布了,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五一」放假延長到了5天。1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發布後,很多旅遊愛好者早已按捺不住地開始制定明年的旅遊計劃。事實上,近年來關於恢復「五一」黃金周或是增設長假黃金周的議論此起彼伏。
  • 五一長假要恢復了?這次理由很充分!
    是時候恢復五一長假了嗎?代表委員這樣說 「2008年取消的五一長假,目前制約實施因素已消除。」全國政協委員、合肥市律師協會會長周世虹建議恢復五一長假。周世虹認為,現在假日安排不盡合理, 恢復「五一」長假有利於促進消費,拉動內需。 2008 年取消「五一」長假的主要理由是,節假日安排過於集中,人員流動數量龐大、擁擠,安全隱患增大,給旅遊業及相關企業經營帶來困難,也對景觀和文化遺蹟造成破壞等。
  • 專家建議取消「十一」長假,你同意嗎?
    網易吉林通化網友: 我相信蔡教授與「黃金周」沒有仇恨,也不是閒著無聊的人,針對假日制度改革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即便是相關專業人士提議也是不可動搖的。我肯定「十一黃金周」不會被取消,至少5年之內取消不了,因為目前我國根本就不具備取消「十一黃金周」的條件。
  • 張近東:恢復五一黃金周 發展中國特色假日經濟
    外出旅行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自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周」後,社會各界關於恢復五一「黃金周」假期的呼聲不斷。  發展中國特色的假日經濟 助力擴大內需  2008年,我國取消五一黃金周,主要原因是當時的集中休假制度對交通、旅遊景點造成很大壓力,供給無法充分滿足市場需求。隨著近幾年,政府加大鐵路、公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積極發展旅遊產業,開拓各類旅遊項目。
  • "應該取消黃金周 五一不必恢復"站不住腳3大理由
    日前,經濟學專家兩會提議「應取消黃金周,五一不必恢復」,綜合起來,理由有三:假日改革不應倒退、黃金周被旅遊業所綁架、應由帶薪休假替代黃金周。筆者作為一名普通勞動者,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黃金周」議題再次成為兩會熱點,是一些政協委員、專家出於對勞動者切身利益的關注,完善休假制度和社保體系,也是他們身為人民代表的職責所在。
  • 該不該恢復「五一」黃金周
    列印 關閉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旅遊局原副局長張希欽在小組討論中提議,應該恢復「五一」黃金周。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副市長譚棲偉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重慶已正式向國家旅遊局提出了恢復「五一」黃金周試點的申請,正爭取成為恢復「五一」黃金周的試點城市。
  • 今年五一連休5天,五一長假會恢復嗎
    今年五一連休5天,從5月1日到5月5日。但4月26日(星期天)和5月9日(星期六)要調班,所以實際放假還是只有1天。以前,五一曾經是黃金周,加上調休共七天,但後來被取消了。近年,民眾逐漸又有恢復五一長假的呼聲。
  • 取消十一長假之爭:公眾為何對專家意見反應過度
    9月9日,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教授表示,在條件成熟時,十一長假也有必要取消。這番言論頓時被認為是2009年十一黃金周取消的一個「先兆」。在新浪網舉行的一項調查中,截至8日22時,參與調查的49422人中,78.31%反對取消「十一」長假,認為「帶薪休假實施困難,取消『十一』長假將使市民旅遊和回家團聚機會變得更少」。 中新社發 井韋 攝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旅遊界炮轟取消十一黃金周建議
    [提要] 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教授表示,儘管他承受的壓力不小,但還是那句話,黃金周並不是長久之計,假日改革利大於弊,如條件成熟,「十一」長假也有取消的必要。大多數人對此表示反對,旅遊業界紛紛表示「不買帳」,官方尚未表態。